現代新一代的年輕人都愛玩命的工作,又特愛養生健康。加上各種廣告宣傳,都喜愛喝礦泉水和純淨水。對於成年人來說,喝礦泉水和純淨水對我們身體的影響不會太大,但對於還在嗷嗷待哺的寶寶們,飲用水中的營養礦物質濃度就會對嬰幼兒攝入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的總量有所影響。
在沒添加輔食之前,0~6個月的嬰幼兒營養攝入來源較局限,他們對各種營養素的獲取主要源於母乳、奶粉和飲水。但有些營養物質主要存在於水中,它們在其他食物中含量較低,例如氟、鉻等。因此,對於0~6個月的嬰幼兒來說,從水中攝取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是寶寶營養獲取的一個重要補充部分。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飲用水中的營養》中提到:使用純淨水烹飪時,會造成食物(蔬菜、肉類、穀物)中各種必需元素的大量流失。
純淨水雖然過濾了很多自來水中的雜質及有害物質,但同時也去除了對人體有益的鈣、鎂、鐵、鋅等多種營養元素。長期飲用,不利於嬰幼兒全面補充各種營養物質。
那是不是選擇礦物質含量豐富的礦泉水給寶寶們飲用,對寶寶更有益呢?
雖然不建議家長們長期使用礦物質含量幾乎為零的純淨水來餵養寶寶,但這並不表示嬰幼兒需要大量攝入礦物質含量較高的礦泉水。
寶寶各個器官還未發育完善,腎臟功能會較弱,如果長期飲用礦物質含量過高的礦物質水,容易加重寶寶的腎臟負擔,造成腎功能損害。尤其是水源中的鈉離子含量過高,則可增加寶寶的腎臟和心血管系統負擔。所以在海邊生活的人們,更不能直接採取地下水給寶寶飲用,避免給寶寶的健康帶來風險。
那對於嬰幼兒,我們應該給寶寶喝什麼水更安全健康呢?
目前我國尚無專門針對嬰幼兒飲用水的標準。但法國、瑞士、英國、奧地利、德國、保加利亞等國家都對嬰幼兒飲用水提出了要求。
例如法國規定,水中鎂的含量應≤50mg/L,碳酸鹽≤140mg/L,鈣≤100mg/L,氟≤0.5mg/L;奧地利的規定,鈉≤20mg/L,鉀≤10mg/L,鎂≤50mg/L,碳酸鹽≤240mg/L,鈣≤175mg/L,氟≤1.5mg/L,氯化物≤50mg/L。
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嬰幼兒飲用水標準為,鈉≤20mg/L,鎂≤40mg/L,碳酸鹽≤200mg/L。而我國目前的飲用水標準(非嬰幼兒)鈉≤200mg/L,鎂沒限定,碳酸鹽≤250mg/L。我國的飲用水標準中的鈉含量是遠遠超出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嬰幼兒飲用水標準的。
所以父母在給寶寶選擇飲用水的時候,一定要因地制宜。如果當地的自來水礦物質含量比較符合嬰幼兒的需求,那煮沸後的自來水就是最經濟、實惠的嬰幼兒飲用水。但如果是生活在海邊,水源含鈉量較高的地區,建議寶媽和寶寶們都應該選擇礦物質更均衡的水,這樣更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