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族的滅門之禍,忽必烈後人來到草原後都經歷了什麼?

2020-12-20 桃花石雜談

關注桃花石雜談的許多朋友應該都知道,桃花石雜談寫過不少關於蒙古西徵以及元朝時期的相關文章,但元朝這個朝代的終結其實也是比較特殊的,因為它是先退出了中原,在中原之外又維持了一段時間,所以導致許多朋友對它最終是如何滅亡的,以及元朝皇族後來的經歷也搞不太清楚。今天我們就從元朝皇族後來的經歷入手,給大家講講北元政權是如何滅亡的,忽必烈的後人又經歷了什麼。

北元政權的滅亡

桃花石雜談在許多文章裡都提到過,元朝是忽必烈在汗位爭奪戰中擊敗阿里不哥後,仿效中原王朝的形式建立的一個王朝。而當時忽必烈能擊敗阿里不哥,跟他利用當時漢地的資源優勢,對蒙古本部進行物資禁運有很大關係。不過阿里不哥雖然投降並在兩年後被囚死,但他的家族在草原仍然極具實力,而且這種實力一直持續到了元朝退出中原之時。

北元控制的大致區域

而且一些現代歷史研究顯示,忽必烈囚死阿里不哥並將統治重心逐漸轉向中原地區,其實在後來曾在很長時間內都激發了阿里不哥後人和漠北地區一些守舊貴族的仇恨。而在整個的元朝時期,這個集團其實始終是將元朝視為仇敵的。所以在元朝時期,其實阿里不哥家族也曾多次發動叛亂。

比如在阿里不哥死後,他的兒子明裡帖木兒就曾經投靠元朝前期最大的敵人窩闊臺汗海都,與元朝作戰。而在海都戰敗身死之後,明裡帖木兒雖然曾經投降元朝,但不久後又起兵反元,最終在公元1307年兵敗並被元武宗海山賜死。但在此之後,阿里不哥家族在蒙古本部仍然是一支實力極強的勢力。

而在公元1368年,元朝退出中原之後,因為其在草原地區本身根基就不牢固,所以在漢地實力的消失也就意味著其在蒙古本部的統治基礎也基本不復存在。公元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派藍玉和唐勝宗等人第六次北伐北元,這支北伐軍在今天中蒙邊境的捕魚兒海(貝爾湖)與北元後主脫古思帖木兒親自率領的軍隊遭遇,結果明軍大勝,俘虜了北元後主的兒子地保奴等119名皇族成員,以及2994名北元貴族,使北元的行政根基徹底動搖。

北元後主脫古思帖木兒

不過,當時北元政權其實還沒有滅亡,因為北元後主脫古思帖木兒還是帶領長子天保奴和丞相失烈門等人逃脫。但此時元氣大傷的北元政權雖然逃脫了明軍的追擊,卻可以說已經被宣判了死刑。因為忽必烈家族在漢地實力的消失,使阿里不哥的後裔積累了百年的咒怨終於找到了變現的機會。結果在北元後主及其長子逃脫了明軍追擊之後不久,他們兩人就被曾經的部將也速迭爾殺死,而明朝史料記載當時有蒙古降將向明朝通報了此事,並明確說這個也速迭爾是阿里不哥的後裔。所以可以說到此時,北元政權就正式宣告滅亡了,而滅亡北元政權的,還是忽必烈建立元朝前所擊敗的對手阿里不哥家族。

忽必烈家族被邊緣化的過程

可能有些朋友不認同北元後主及其長子死後北元就滅亡了這種說法,但其實這是沒有什麼疑問的。首先在此之後,身為阿里不哥後裔的也速迭爾和他的兒子恩克先後成為蒙古大汗,而元朝的皇族忽必烈家族則失去了統治權,而且這時他們分道揚鑣已經超過百年,可以說統治集團已經發生了變化。另外在北元後主死了之後,也速迭爾以及之後繼任的蒙古大汗就再也沒有使用過元朝這個國號,而且也再也沒有使用過漢文年號和帝號等元朝的標誌,所以北元或者元朝在北元後主被殺之後就已經滅亡是沒有什麼疑問的。

北元滅亡之後東部蒙古稱為韃靼

不過當時北元後主被殺之後,忽必烈家族的情況其實跟阿里不哥家族在元朝建立之後的情況也有些類似,就是雖然失勢,卻還擁有一定的實力。所以在差不多6年之後,也就是公元1394年前後,很大概率是出身於忽必烈家族的額勒伯克曾再次奪得了汗位。

不過這個額勒伯克的身份其實是很有疑問的。因為有些記載說他就是在捕魚兒海之戰中被明軍俘虜的北元後主的二兒子地保奴。但明朝史料卻記載地保奴被俘之後被流放到了明朝的屬國琉球。而且額勒伯克的年齡和地保奴也不太能對的上,所以這種說法在近代不太被接受。但綜合各方判斷,他出身於忽必烈家族應該還是疑問不大的。

在後續汗位爭奪中,忽必烈家族逐漸失勢

但此時脫離了漢地的忽必烈家族在蒙古本部對其它部族已經沒有了任何優勢,所以在額勒伯克在位期間,可以說也是紛爭不斷,最後他因為殺死了瓦剌部的領袖浩海達裕而招致瓦剌土爾扈特部的報復,被土爾扈特首領烏格齊哈什哈殺死。在此之後,蒙古汗位再次回到了阿里不哥家族手中,其後裔坤帖木兒成為了蒙古大汗。

不過此時的忽必烈家族仍然不甘心失敗,額勒伯克的兒子本雅失裡看到在蒙古本部難以翻盤,竟然一路向西,到中亞投奔了當時如日中天的「世界徵服者」帖木兒所建立的帖木兒帝國,並轉信了伊斯蘭教。而在此期間,蒙古大汗第一次落入了並非成吉思汗子孫,出身瓦剌部的鬼力赤手中。結果不久之後,蒙古太師阿魯臺發動政變,殺死了鬼力赤,又把本雅失裡請了回來,擁立他當上了蒙古大汗。

瓦剌古地圖,瓦剌在後續歷史上地位重要

但可以說在此時,忽必烈家族的實力已經進一步衰落,只是憑藉過去元朝的榮光才得到了別人的擁立。而在短短四年之後,本雅失裡就又被瓦剌部首領馬哈木殺死。至此,忽必烈家族在蒙古本部完全失勢,退出了核心權力圈子。

滅門慘禍與遺腹子後代

所以在退出中原之後僅僅40多年,忽必烈家族就被排擠出了蒙古本部權力的核心圈子。其根本原因當然還是桃花石雜談一直說的,忽必烈家族雖然出身蒙古大汗家族,但從興起之時,其根據地和實力來源就始終是來自於忽必烈早期的封地漢地,忽必烈能在後來的權鬥中勝出,在很大程度上倚賴的也是其在漢地的實力,而一旦離開了漢地,忽必烈家族在蒙古本部其實是很難有立足之地的。

後來成為了大汗的脫脫不花畫像

而這時的歷史也在一定程度上又驗證的這一點。忽必烈家族在蒙古本部失勢之後,其部分後代竟然都離開了蒙古草原,回到了中原生活。其中,北元後主有3個曾孫脫脫不花、阿噶巴爾濟和滿都魯很小就到了甘肅的亦集乃舊城投靠明軍,一直長到了10幾歲。但在公元1431年,阿里不哥的子孫和瓦剌部的矛盾激化,結果瓦剌部在戰爭中獲勝,取得了對蒙古汗位的控制權。但此時瓦剌部首領脫歡可能是有鑑於之前瓦剌人鬼力赤出任蒙古大汗不久就被殺的教訓,沒有自封大汗,而是又想起了忽必烈的子孫。

因為忽必烈家族畢竟有元朝巨大的光環,但此時在蒙古本部又基本沒有了任何實力,所以確實是當傀儡的最好人選。所以脫歡從甘肅把北元後主的3個曾孫接了回去,並擁立老大脫脫不花當上了傀儡大汗。

而在6年之後,脫歡死了,當時真正掌權的人就成了脫歡的兒子,也就是後來造成了土木堡之變的也先。但因為前面提到的原因,也先在早期仍然沒有自己稱汗,而是繼續擁立脫脫不花作為自己的傀儡。所以這脫脫不花在名義上一直當了將近20年的蒙古大汗。而他和兩個弟弟雖然是傀儡,但畢竟出身高貴,時間長了在蒙古汗廷也擁有了一些影響力。結果在公元1451年,脫脫不花和也先公開翻臉,打了起來。

土木堡之變形勢

但這時,脫脫不花的弟弟阿噶巴爾濟卻投靠了也先,結果脫脫不花迅速被擊敗,不久後被殺。而也先則又立了阿噶巴爾濟為自己的傀儡大汗。但經歷過這翻變故之後,也先也許是感到了忽必烈家族乃至被稱為黃金家族的鐵木真後裔雖然已經失勢,但對自己仍有很大威脅,所以在公元1453年開始對以忽必烈家族為首的黃金家族後裔展開了大屠殺。

他首先殺死了阿噶巴爾濟,自立為大元天盛可汗(所以他這個「大元」其實和元朝沒任何關係,只是盜用名號了)。而且經過他的屠殺,曾經人丁興旺的黃金家族只剩下了為數不多的幾個後裔。雖然也先只當了一年蒙古大汗就也被殺了,但此後脫脫不花、阿噶巴爾濟的後代和他們的弟弟滿都魯又為爭奪汗位進行了一系列戰爭,結果是滿都魯獲勝,但其它黃金家族的後裔基本都被殺光了,而滿都魯自己卻沒有後代。所以他在公元1475年死去之時,誰來繼承大汗寶座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不過這時,滿都魯已經33歲的妃子滿都海卻嫁給了一個只有7歲的小孩巴圖孟克,因為他被認為是當時黃金家族僅有的血脈了。至於她嫁給的這個小孩巴圖孟克,就是後來在歷史上也非常有名的達延汗,而他的身世也是非常的有意思。

擁有奇特身世的達延汗

前面我們已經說到,阿噶巴爾濟當上大汗之後沒多久,也先就對黃金家族展開了大屠殺,阿噶巴爾濟和他的幾個兒子都被殺了。不過呢,阿噶巴爾濟之前可是也先立的傀儡大汗,而要控制傀儡君主,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讓這個傀儡和自己家聯姻。這種做法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不會陌生,在三國時期,曹操就曾經把自己的三個女兒都嫁給了傀儡皇帝漢獻帝。

而也先當時也這麼做了,他讓自己的女兒齊齊克妣吉嫁給了阿噶巴爾濟的兒子哈喇苦出。但這種政治婚姻在政治價值失去之後肯定要走向終結,所以在也先開始大殺忽必烈後人的時候,也沒放過哈喇苦出,把他也給殺了。不過,根據一些史料記載,哈喇苦出雖然死了,但在他死的時候,也先的女兒已經懷了7個月的身孕。而也先當時已經決心要根除忽必烈所有的後裔,所以就對女兒說,如果生下的是兒子,就馬上要處死。如果生下來的是女兒,則要送給別人。

而也先的女兒最後雖然生下了一個男孩,但她不忍心親骨肉剛生下來就喪命,所以求助於當時權勢仍然很大的太后薩穆爾,對外說生下的是女孩,這樣保住了這個男孩的命。而這個男孩就是達延汗的父親巴彥蒙克。

所以在他之後,包括達延汗在內的所有忽必烈家族乃至黃金家族後裔,其實就都是巴彥蒙克這個有著離奇身世的遺腹子的後代了。而也許正是通過這樣的過程,使巴彥蒙克之後的忽必烈後裔和之前有很深中原背景的忽必烈後裔有了明顯的切割,再加上達延汗相對比較長命,擔任蒙古大汗達到了40年左右,所以在他之後他的後裔對蒙古各部的統治反而得到了相對的穩固,甚至形成了後來只有達延汗的後裔才被視為黃金家族的後裔的局面。這裡我們說明一下,「達延」可以說是「大元」的另外一種譯法,但此時的這個「大元」和元朝的關係,其實恐怕跟南唐和唐朝的關係也差不多了。而忽必烈後人身份幾經轉變,險遭滅族又死中重生的經歷,也足以令人感嘆了。

相關焦點

  • 忽必烈的「元朝」和拔都的「欽察汗國」有怎樣的歷史?誰版圖更大
    自從拖雷一系的蒙哥汗繼承了汗位後,拖雷一系也不需要什麼封地了。從遙遠的中東地中海沿岸到遠東的太平洋都是拖雷系大汗直屬領地。再加上忽必烈在與阿里不哥爭奪大汗時把大汗直屬領地中許給旭烈兀的西亞部分組件的伊爾汗國總計是四大汗國加大汗直屬領地元朝版圖。如果按照面積從到小排列如下:元朝>欽察汗國>伊利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
  • 元朝的開國皇后-忽必烈的皇后察必的傳奇一生
    察必稟性聰明,善於把握事業成敗契機,在元朝建立之初,成為元世祖的左右助手。察必生性仁明,隨事諷諫,多裨時政。世祖在位30年,察必立為皇后,始終勤儉自律,事事用心。史稱「其性明敏,達於事機,國家初政,左右匡正,後有力焉」。
  • 元朝名字由來,足可見忽必烈的良苦用心,可惜了
    公元1259年蒙哥去世後,阿里不哥想要奪位,忽必烈聽到後立馬回來,於1260年三月在開平召開諸侯王會議,然後登帝。但此時卻出現內亂,阿里不哥叛亂,很多蒙哥宗王不服忽必烈,忽必烈只得平叛。五年後,阿里不哥投降。
  • 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是如何協助丈夫興盛大元朝?
    元世祖忽必烈之妻昭睿順聖皇后察必察必皇后出自元朝後族弘吉剌家族,是濟寧王按陳的幼女,嫁給忽必烈後守第二斡兒朵。察必是忽必烈祖母光獻皇后的侄女,論輩分則是忽必烈的小姑母。而忽必烈的原配、守第一斡兒朵的帖古倫,正是察必的侄子脫憐的女兒,也就是察必的侄孫女。
  • 南宋滅亡後,趙氏皇族結局如何?
    1276年初,元朝大軍兵臨南宋都城臨安。二月初五,宋恭帝正式宣布投降。自此,南宋在實體上已經滅亡。中國歷史上的亡國之君大多不幸,那麼南宋滅亡後,趙氏皇族結局如何呢?
  • 涮羊肉是元世祖忽必烈發明的?
    《本草綱目》記載,羊肉有益精氣、療虛勞、補肺腎氣、養心肺、解熱毒、抗衰老之效。這裡也是中國草原遊牧民族活動的核心地區。約13世紀時,蒙古部落開始壯大、崛起,建立了大蒙古國,後來建立了多民族大統一的元朝。
  • 元朝皇位更迭頻繁,為何皇位傳承如此混亂?
    當年7月底,和世剌來到元大都,繼位為帝,8月,登基僅5天的和世剌居然離奇的暴死。史稱天曆之變,又叫兩都之爭。傳聞中說和世剌是被圖帖睦爾毒死。圖帖睦爾成功地解決了後顧之憂。但是圖帖睦爾內心有愧,於是立元明宗和世剌之子懿璘質班為皇太子(實際上是皇太侄,因為沒有過繼)。1332年,剛繼位的懿璘質班病死。
  •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大部分大學生居然都不清楚
    在札木合殘暴統治下的大批奴隸,都紛紛奔向鐵木真一邊。緊接著,他又消滅了王罕,最後戰勝了強大的乃蠻部。那些較小的部落,也都順利地被降服或自動歸附。但是,成吉思汗所發動的徵戰,雖然最初皆以復仇開始,但進而討伐過之,甚至橫掃無辜,踐踏自安之邦。大規模的西徵,尤其徵戰南高加索和裏海草原,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
  • 劉海威|元朝滅亡文化因素的思考
    文化因素是導致元朝滅亡的原因之一。關鍵詞: 元朝; 滅亡; 普遍性君主; 文化因素;洪武元年/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八月,明軍將領徐達率領大軍佔領大都,元順帝退回蒙古草原。這一事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敘事中都是一件大事。在中國的歷史斷代中,洪武元年標誌著元朝的結束和明朝的開始。
  • 唐朝首都在西安,明朝首都在北京、南京,元朝首都在哪?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元朝的前身是大蒙古國,由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建立。1271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滅了南宋,建立了元朝。每個朝代都有一個以上的首都。比如唐朝首都在長安(西安),明朝首都在南京、北京,而元朝首都在哪,有的人並不是很清楚。
  • 忽必烈的妻子察必皇后是什麼樣的女人 元世祖忽必烈簡介
    其中她有兩件事情可以說是成就了忽必烈。第一件事發生在蒙哥在位時期,當時忽必烈因為四處徵戰,實力和威信都威脅到了蒙哥,因此被他解除了兵權。為了表明自己沒有反叛之心,忽必烈只能把自己的妻子和子女送去做人質,察必當時默默地接受。第二件事則是在蒙哥去世後。忽必烈聽到消息仍然想要繼續進攻南宋,可是同時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卻已經在密謀搶奪汗位。
  • (絕對純玩)錫林郭勒大草原、汗八裡原生態風景區、正藍旗元上都遺址、草原天路、大境門高鐵純玩五日遊 -
    含:晚餐,宿:張家口第二天     ★張北【草原天路】—正藍旗【元上都遺址、博物館】—【金蓮川草原】(車程約150分鐘)●早餐後遊覽【草原天路景區】(遊覽時間60分鐘): 「中國66號公路」之稱的草原,天路全長132.7公裡,2011年底由張家口市張北縣投資3.2億元,於2012年9月底建成通車。
  • 日本撈出3艘中國古代戰船,發現千古秘密,難怪忽必烈沒能滅日本
    元朝是我國歷史上首次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北京,而元朝的疆域版圖,是中國歷史上疆域版圖最大的時候。元朝是南宋政權最強大的敵人,蒙古族自小生長在馬背上,就這樣徵戰四方,迅速統一草原,也結束了宋朝的統治。蒙古鐵騎,所到之處,皆變為他們的土地,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成為當時世界上的一大強國之一。
  • 元代歷代皇帝為什麼都沒有陵墓?
    每天都有分享,精彩內容不間斷,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閱讀。      每個封建王朝的皇帝死後都有陵墓,唯獨元朝皇帝沒有留下一座陵墓,這是一個千古歷史之謎。明朝葉子奇《草木子》中記載:元朝皇帝駕山崩,「用囉木兩片,鑿空其中,類人形大小合為棺,置遺體其中……加髹漆,畢,則以黃金為圈,三圈定(箍兩頭、中間)」。然後,掘深溝一道埋葬,「以萬馬蹂之使平。殺駱駝於其上,以千騎守之。
  • 訪談︱北大歷史系主任張帆:元朝開啟了「大中國」時代
    還有大臣向皇帝跪著匯報工作,皇帝不說「平身」不能起來,這樣的禮儀很可能也始於元朝。元朝帶來了草原社會的政治觀念:君臣關係就是主奴關係,而且這種關係不僅限於君臣之間,也適用於君民之間。在法理上,誰都沒有人身自由,都是從屬於大汗的。它的君主權力,能夠伸展到的邊界比宋朝遠很多。不一定天天劍拔弩張,偶爾露崢嶸,就讓你知道厲害。       舉一個例子。
  • 我聽說,有人認為明朝沒有滅亡元朝?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九月,明永昌侯藍玉的大軍在捕魚兒海(這名挺應景,今日的貝爾湖,在呼倫貝爾草原的西南部)捉住了元朝大軍,元太尉蠻子在混戰之中被殺,明軍俘獲北元皇帝脫古思帖木爾(天元皇帝)的次子地保奴及故太子必裡禿妃並公主等一百二十餘人,軍隊七萬人放下武器投降,
  • 元朝皇帝死後不建陵園沒墓碑,後人如何準確地找到墓地祭祀呢?
    在古代,少數民族入住中原後,很快就會被漢文化同化。當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後,也是立即實行漢法,包括在殯葬方面,也是效仿漢人的方法,開始以棺木入葬。而且他們的棺木與漢人還是不同,他們的死者入殮後,將兩塊棺木合在一起,又成為一根圓木,然後「以鐵條釘合之」。另外,他們下葬時的陪葬器物也比漢族的皇帝少多了,而且大多都是生者生前喜好的武器,如弓箭、刀劍之類的東西。
  • 同為少數民族政權,為什麼清朝統治時間遠長於元朝,元朝差在哪?
    元朝具體存在的時間一般認為由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開始,到1368年元順帝北逃結束,享國時間97年。二、 肉分五花三層,人分三六九等元朝的統治者們在進入中原之後,把漢人當作草原上的牛羊,將其分為四等,也就是四等人制度。
  • 同為少數民族王朝為何元朝不足百年而清朝卻延續了二百多年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國後開始對外擴張,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東夏、金等國。這個時候的蒙古實力強橫無比,西徵到歐洲後更是將「狼群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把歐洲引以為豪的方陣步兵和重甲騎兵殺得丟盔棄甲。歐洲人將其稱為「上帝之鞭」,直到拯救了整個歐亞大陸的「釣魚城之戰」發生。
  • 元朝時期,蒙古人,色目人和漢人在地位上到底有什麼不同?
    在元朝的時候,蒙古貴族也和歷史上所有封建統治者一樣,入主中原建立王朝後,便破壞各族人民的團結,削弱各族人民的反抗力量,將全國不同的民族劃分為4個在法律地位、經濟負擔截然不同的等級,即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在元朝統治時期,蒙古人地位最高,色目人次之。他們是統治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