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少數民族王朝為何元朝不足百年而清朝卻延續了二百多年

2020-12-22 就是說說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國後開始對外擴張,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東夏、金等國。這個時候的蒙古實力強橫無比,西徵到歐洲後更是將「狼群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把歐洲引以為豪的方陣步兵和重甲騎兵殺得丟盔棄甲。歐洲人將其稱為「上帝之鞭」,直到拯救了整個歐亞大陸的「釣魚城之戰」發生。

公元1259年 ,蒙古號稱幾十萬人馬,圍攻南宋潼川府路合州釣魚城,卻始終無法攻克,戰亂中連蒙古大汗蒙哥也陣亡在城下,此戰持續七個月,以蒙哥死亡蒙古退兵結束,此戰之後蒙古帝國內部出現內鬥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大汗之位,為南宋續命二十年,直到公元1279年南宋覆滅,大勢已去,忽必烈又答應絕不傷害城中百姓,守將王立這才棄城投降,棄城後,沒有一個人乞求憐憫,守城的32名(一說36名)將軍全部拔劍自刎,可謂忠烈千秋。

忽必烈與公元1271年建立元朝到1368年元廷退居漠北,歷時九十八年,為何區區百年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的蒙古人就被朱元璋趕回了漠北?

首先,從蒙哥死後阿里不哥與忽必烈隨即展開了四年的汗位戰爭,忽必烈勝利後又推行的"行漢法"主張,明顯違背了蒙古傳統,造成許多蒙古貴族的不滿,拒絕歸附忽必烈汗國,結果導致其他幾個蒙古汗國紛紛敵對。這場內戰讓四大汗國先後脫離獨立,直到元成宗時期才承認元朝為宗主國。

之後忽必烈繼續攻南宋,南宋滅亡後又進行了元日戰爭、元越戰爭、元緬戰爭、元爪戰爭等,連年戰爭加以宮廷廩祿、宗藩歲賜,都需要巨額經費來支持,忽必烈開始迷信"理財助國"重用阿合馬、盧世榮、桑哥等用以"理財助國"邀寵的大臣主持國政,理財政策主要包括:增加稅收、興鐵冶、鑄農器官賣、"括勘"(追還被私人、寺院奪佔的南宋公田,起徵田賦)、"理算"(追徵各地歷年積欠的錢糧)、變更鈔法等,使國家的收入顯著增加。可惜蒙古人打仗厲害,真正治理國家就太差了,吏治腐敗,專注搜刮,橫徵暴斂使得到至元二十年(1283年)江南各族人民起義凡兩百餘起,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更增至四百餘起。

忽必烈

其次,是蒙古統治者變本加厲向漢人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民族壓迫十分嚴重,漢人被掠奪更為常見。將各民族分為不同等級,殘酷剝削漢族群眾,人民揭竿而起,而蒙古內部也是爭權奪利戰爭不斷。

最後,至正十年(1350年),元政府下令變更鈔法,鑄造"至正通寶"錢,並大量發行新"中統元寶交鈔",導致物價迅速上漲。民不聊生,次年,元惠宗派賈魯治黃河,欲歸故道,動用民夫十五萬,士兵二萬。而官吏乘機敲詐勒索,造成不滿。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劉福通等人決定在5月率教眾發動起事,自此元末的農民大起義正式拉開帷幕。

公元1636年(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極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大清,到公元1722年康熙在北郊暢春園病逝,滿清已經走過86年,按照當時漢人說的異族無百年史,那清朝估計也快了,其實清朝前期與元朝有不少一樣的地方,一個是開國之後連年徵戰,滿清子1644年入關後先是擊敗了佔據北京的李自成然後繼續追擊,與此同時,南方的明朝遺臣相繼擁立皇族建立政權,史稱南明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

多爾袞

1722年康熙駕崩,皇四子胤禛繼承了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天降猛人」雍正正式登場。

首先,他反對因循苟且,認為「人心玩愒已久,百弊叢生」,「若不懲創,將來無所底止」,他針對康熙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主張「著意搜剔」。

其次、整頓吏治,以利民生。

最後、反對朋黨。

雍正帝先是將密折制度的內容和範圍擴大,進一步幫助皇帝更好地了解下面情況,掌握動態,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有效地實施統治。隨後針對議政王大臣會議,加強皇權又設置了軍機處將分散在內閣和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集中到皇帝手中實現真正的乾綱獨斷——既不容皇帝大權旁落,也不允許臣下阻撓旨意。

在用人方面也是滿漢並重,雍正一朝寵信四位臣工:李衛(江蘇人)、田文鏡(福建人)、張廷玉(安徽人)、鄂爾泰;其中李衛、田文鏡和張廷玉為漢人,田文鏡為漢軍旗人,足見雍正確實了解並重用漢人。在經歷過九子奪嫡之後,雍正帝生怕自己的皇子們也會像自己當年一樣深陷皇位爭奪戰的險境之中,就搞了個秘密立儲法,生前不說誰是繼承人,哎,把確認繼承人的聖旨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等皇帝駕崩後從匣中取出宣讀。又以密旨藏於內府,以備核對。你還別說這麼一搞把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

滿清繼承的是明末的政治遺產,大地主階級基本沒變,官商勾結、貪汙腐敗與明末無二,前面幾十年一直在徵戰穩固清朝的根基所以並沒有急於處理這些問題,而到了雍正朝,清朝作為一個繼承明朝的國家,明朝的地盤基本穩固,雍正開始整飭吏治,重用執法嚴格,作風雷厲風行,嚴猛行政,有開拓氣魄,政績顯著的官員,康熙末年財政虧空嚴重,雍正上來就是一波錢糧大清查,先是在中央進行清查虧空,隨後地方上的清查也普遍進行。清查不力的官員,則予以調查處理。

然後為了進一步提高國庫收入並且打擊貪汙腐敗,雍正將繼承明末的「火耗」(碎銀加火鑄成銀錠時的折耗,亦稱耗羨),進行了修改,主要是是這玩意兒不在上交正額之內官員從中任意侵貪,成為官場公行的陋習。雍正表示這錢不能全讓你們這些當官的拿去了,朝廷也要分點所以搞了個「火耗歸公」將火耗一分為三:一份給地方官養廉,一份彌補地方虧空,一份留地方公用。這樣,既增加了財政收入,又有助於廉政。

最後,為清朝續命一百多年的政策來了,雍正不愧是「康乾盛世」的承接者,也是整個大清的承接者,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從直隸巡撫李維鈞之請,實行丁銀攤入田賦一併徵收的原則,改變過去按人丁、地畝雙重徵收標準,這一政策又稱「攤丁入畝」進一步減輕了無地和少地的農民負擔。

「攤丁入畝」是讓無地和少地的農民能活下去,不造反。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就厲害了,首先古代收稅,只到老百姓家,官紳自外。就是說那時候收稅只收老百姓的,不僅收你的稅還讓你當差(包含服兵役和徭役)但是官紳就不一樣了,他們不必當差不交稅,雍正搞得這個「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就是讓他們也交稅當差,當然雍正也不敢逼著這些個官紳老爺去當差服兵役、徭役,但是可以用銀兩兌買,這個變通就很靈性了,要是當年崇禎能有這魄力估計明朝還能再拖個幾十年,不過雍正手上有刀崇禎沒有這可能也是雍正有魄力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之一吧。

總之,在清朝也有像元朝一樣的發展趨勢時,「天降猛男」愛新覺羅·胤禛通過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改革將已經開始滑向深淵的大清朝又拉回了正軌,將封建制度發展到頂峰。

不知大家對雍正皇帝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相關焦點

  • 同為少數民族政權,為什麼清朝統治時間遠長於元朝,元朝差在哪?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分別是蒙古族建立的元和滿族而清朝於1636年建立,1912年滅亡,享國276年。清朝的統治時間遠遠超過了元朝,為什麼同樣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卻存在這麼大的差距?
  • 為何清宮劇爛大街,元朝的電視劇卻少有人拍?其實是沒人敢拍
    在清宮劇泛濫的同時,很多人也不禁有這樣一個疑惑:同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為何極少出現以元朝為歷史背景的電視劇? 如果以最嚴苛的時間標準來算,從公元1279年徹底滅亡南宋流亡政權到滅亡,元朝也維持了89年。雖然統治時間相較於傳統的漢人王朝以及之後的清朝都短,到元朝也的確是中國歷史上客觀存在的一個王朝,它的合法性與正統地位,連推翻它的明太祖朱元璋也予以了承認: 惟我中國人民之君,自宋運告終,帝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
  • 中國歷史上的少數民族政權都不長久,為什麼唯獨清朝是個例外?
    中國歷史上朝代眾多,但是,細數之下我們可以發現: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真的是屈指可數,百十個朝代中只有金朝、元朝,大清等幾個朝代是由少數民族建立並統治的。其中,金朝是由女真一族建立,在中國的歷史上存在了一百多年。元朝的建立者是來自蒙古族的忽必烈,這一朝代在中國歷史上存在的時間不足一百年。
  • 元朝是正統王朝嗎
    回答這個問題,先要來答一下何為正統王朝?「正統」一詞出自《春秋》一書,意思是以宗周為正,尊先王法五帝,為天下一統。《漢書》曰:「《春秋》法五始之要,在乎審己正統而已」。所謂正統王朝,一般指符合華夏禮儀,貫徹春秋大義,一統天下的華夏王朝,但隨著五胡亂華之後,中原地區被胡族控制,華夏衣冠南渡,此時誰為正統就存在了爭議。
  • 延續千年的正統之爭,宋、遼、金為何都稱自己是正統王朝
    中國王朝有兩種朝代,一種是中原王朝,一種是徵服王朝。宋朝以後的朝代,都是繼承遼一方的,金,元。後來以宋朝大小明王起義,明朝繼承徵服王朝元朝的正統性。後金無正統,是在入關後剿滅李自成,並且以明朝的名義繼續向南,打敗南明多個政權,最後統一的最後一個徵服王朝。金的正統性比遼強,金人和遼人本質不同。遼人是漠北的遊牧民族,金人是東北的漁獵民族,但也事農耕。
  • 歷史少數民族所建立的王朝有多少?
    北魏(386年~534年),鮮卑族建立的少數民族王朝,拓跋珪於太初元年(386)稱王,初稱代國,同年改國號為魏,建元登國。史稱北魏、拓跋魏、元魏、後魏。北魏太延五年(439)北魏滅北涼,結束十六國時期,統一北方,傳17帝,歷171 年。東魏(534年~550年),鮮卑族建立的少數民族王朝。
  • 俄羅斯被蒙古統治過二百多年,卻為何沒有「蒙古王朝」?
    按理說,俄羅斯的蒙古人(韃靼人,為俄羅斯第二大民族)也不少。為何俄羅斯卻不惜傷害民族和諧,也不願認可蒙古人統治的那段時期呢?俄羅斯人認為自己的歷史朝代只有兩個,此即留裡克王朝(862年-1598年)與羅曼諾夫王朝(1613年—1917年)。
  • 元朝滅亡後,蒙古人被趕回北方,大清滅亡後,為何滿人卻能留下?
    人如此,一個王朝也是如此。當年忽必烈創立了元朝,在1260年向中原地區發起進攻,擊敗了當時的宋朝,在燕京稱帝。元朝雖然在當時是屬於異族,但好歹也統治了全中國。元朝成立了不到100年的時間,就被朱元璋所滅當時的元朝餘孽都被趕回到內蒙古老家,繼續過著遊牧民族的生活。清朝和元朝一樣,也是一個由少數民族成立的朝代。
  • 強大的元朝為什麼會滅亡?
    我們首先元朝是否短命的問題。在很多人的觀念裡,元朝是一個短命的王朝。那么元朝到底是不是短命的王朝呢?
  • 清查面積最大時還比元朝小,為何有人卻說清朝面積最大
    說起元朝,我們學習這個王朝的時候第一印象就是這個王朝的面積非常大。元朝的面積為1372萬平方千米。當然這還只是元朝直接統治的地區,如果加上其他屬國的話,元朝的面積更大了。不過有人卻說,元朝面積雖然大,卻不是面積最大的王朝。唯一比元朝面積還大的王朝是清朝。
  • 清朝喊出口號,「永不加賦」兩百年,為何卻農民起義不斷?
    清朝統治者自稱「永不加賦」,康熙的「永不加賦」是不加人頭稅,但是衍生出來火耗,耗陷等各式「耗」(即損壞),到後來的「攤丁入畝」,表面看起來是固定了地稅,但是增加了其他的稅。打個比方是其他朝代一般收地稅和商稅,清朝的地稅相對較低,但是其他稅高,清後期的釐金,也是一種稅收。乾隆年間發生饑荒的年份為每隔2.9年一次,康熙年間為1.8年一次,人相食五次。
  • 明朝滅亡幾百年後,為何還有人反清復明,三個方面來分析
    明朝是個很有意思的王朝,它的每一代帝王都具有鮮明的特點,隨便提一個出來,他的事跡都值得大家津津樂道。雖然其中有不少皇帝,都慘遭後世詬病,但也不影響「明粉」對整個明朝的喜愛。在明朝滅亡幾百年後,仍然還有不少人反清復明。其實大家都知道,明朝已經滅亡這麼久,清朝經過前幾代皇帝的統治,已經足以在中原站穩腳跟,就算造反也是徒勞無功。既然如此,為何大家還執著於反清復明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第一、漢人江山首先明朝處於的時期很特殊,它前面是元朝,蒙古人統治時期,後面是清朝,滿人統治時期。
  • 【邊疆時空】張帆 | 元朝的多民族統一與國家認同
    與同為北方民族所建立的北魏、遼、金政權相比,元朝在與中原文化的關係上具有某種「非典型性」,通過歷史比較可以清楚地顯示這一特徵。在中國古代史前半期,北方民族的起源敘述都出自漢文史料,這些史料應當有一定根據。據記載,早期北方民族普遍傾向於聲稱與中原同源。
  • 中國最古老土司家族,從三國延續到清朝,曾是「羅氏鬼國」之主
    中國最古老土司家族,從三國延續到清朝,曾是「羅氏鬼國」之主史學界有這樣一種說法,千年的皇帝,萬年的土司。土司的職位一向以血緣為紐帶世襲更替,但是不像中原王朝上百年就會發生因各種原因發生變化,歷史上長達千年的土司家族就有數個,而動輒七八百年的也不在少數,所以「萬年土司」雖然是種誇張的說法,卻確實反應了我國歷史上土司家族傳續久遠的特點。而我國歷史上各民族地區的土司之中,尤其以貴州水西安氏土司家族,發跡的年代最早,歷史上還一度建立羅氏鬼國,最後成為貴州地區最重要的土司家族之一。
  • 中國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為何不到300年還是走向滅亡?
    在著名的歷史讀物《全球通史》中,作者斯塔夫裡阿諾斯博士對於中國王朝的總結是,在王朝的初期,往往有一個英明的君主使得國家更加強大,然而在之後卻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雖然中間有中興之主在王朝的燃爐裡增磚添瓦,但是這座火爐還是會熄滅。
  • 宋明兩朝同遇國難,為什麼南宋可以延續上百年而南明卻土崩瓦解?
    那為什麼宋明兩朝同遇國難,南宋可以延續上百年,而南明卻土崩互解呢?一,同遇國難時,兩朝遭遇的對手不同。同是遇到國難,宋朝遭遇的是外敵,北方的金國。金國剛立不久,也滅了北定的老對手遼國,雖銳氣十足,但因人口不多,要滅大宋王朝,還是力有所不逮。
  • 歷史長廊中,唯一未曾出現昏君的王朝,卻為何只書寫三百年歷史?
    在這幾千年的歷史長廊之中,鬥轉星移之下,誕生了很多的王朝。然而在這王朝的更迭之中,有很多的亡國之君誕生,似乎每一個朝代都有明君,也有昏君。但是就有這樣一個朝代,雖然只書寫下了300多年的歷史,可未曾出現一個昏君,縱然如此,這個王朝還是比較短命。
  • 元朝皇位更迭頻繁,為何皇位傳承如此混亂?
    元朝雖然有類似於金匱之盟的武仁之約,但元朝不是宋朝,皇位自此開始傳承混亂。順便提一下,我們都知道清朝的秘密立儲制度是一直推行的,它和忽裡臺大會制度不一樣的的地方在於,忽裡臺大會制度在元朝大多數時間都只是個形式。
  • 為什麼中國人對清朝的認同感遠高於對元朝的認同感?
    在元,清兩朝建立王朝之前,他們只是人口不足百萬的部落民族。他們在完成統一大業之前,面對的都是上億人口的中原帝國。從建國的時間點來看,兩朝都是在前朝處於末期,政權變得四分五裂的時候順勢而為,統一的方式也完全相同。從統一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戰鬥力來看,蒙古,滿族在中原勢不可擋,所向披靡。
  • 一支傳承七百年「鬼軍」,殺十萬大軍祭旗,清朝滅亡還有百萬信徒!
    這其中就有一支傳承七百年的「鬼軍」,殺十萬大軍祭旗,清朝滅亡後還有百萬信徒。這個事件就是著名的白蓮教起義,直接讓清朝由「盛」轉衰。 其實白蓮教的歷史很久遠,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700年前的白蓮教跟清朝時期自然有很大區別,走的是半俗半佛的路線,不用剃髮也不用穿僧衣,教義淺顯易懂,吸引了很多信徒。白蓮教在經過了幾輪「融資」後又成功地上市,得到了元朝朝廷的許可,至此規模達到了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