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首先元朝是否短命的問題。在很多人的觀念裡,元朝是一個短命的王朝。那么元朝到底是不是短命的王朝呢?
即便是我們從忽必烈正式宣布國號的1271年算起,到元順帝逃出元大都的1368年,元朝也有98年之多。一個存在了九十八年的統一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絕對不能說是短暫的!我們僅以統一王朝為例,秦朝十五年,西漢二百一十年,王莽的新朝十五年,東漢一百九十五年,西晉王朝五十年(從其消滅孫吳到滅亡的統一時間僅三十六年),隋朝三十七年(從隋滅陳到隋朝滅亡的統一僅二十九年),唐朝二百八十九年,北宋一百六十七年(北宋並不是真正的統一王朝,北方有遼朝,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大理、吐蕃等),元朝統一天下九十八年,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清朝二百六十七年。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代的大一統王朝之中,只有東漢、西漢、唐、北宋、明朝、清朝這麼六個王朝存在的時間長於元朝,你怎麼能稱元朝為速亡了呢?
至於說元朝為什麼會滅亡,則是一個很複雜的原因。首先來說就是官逼民反。整個王朝上下貪腐成風,有一首元曲叫《醉太平》的寫道:堂堂大元,奸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賊做官,官做賊,混愚賢。哀哉可憐!而《閒中古今錄》裡也曾經記載:山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比如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本人就是被逼無奈才走上了反抗之路。但凡能夠有點兒活路,比如他在皇覺寺裡能吃飽飯的話,絕對不會投身紅巾軍的。
其次來說,元朝內部矛盾重重。元朝是一個多民族的朝代,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但是,元朝始終沒有能夠協調好各民族之間的關係。尤其是蒙古帝王們,他們在接受中原地區先進文化上始終是猶猶豫豫。早在忽必烈的時候,許衡就曾經勸諫他:「古今立國規模,雖各不同。然其大要,在得民心。而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漢法,乃可長久。故魏、遼、金能用漢法,歷年最多。其他不能用漢法者,皆亂亡相繼。史冊具載,昭昭可見也。」但是,一直到元朝滅亡,他們都沒有能夠完全如同金朝和後來的清朝一樣與中原文化融合為一體。而且,元朝政府始終執行了一條民族歧視壓迫的路線,大家所熟知的,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的等級劃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元朝敗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再次,元朝統治階層內部的利害衝突也加劇了元朝的滅亡。元朝統治階層內部圍繞著最高權力的鬥爭始終就沒有停歇過。這些鬥爭和矛盾,極大地削弱了元朝的統治能力。即便是在農民起義已經如火如荼地爆發的時候,元朝的統治階層內部也沒有停止過他們的內鬥。比如在鎮壓紅巾軍過程中立有大功的丞相脫脫,就在內鬥中被貶官雲南,最終被假傳聖旨賜自盡。如此這樣的事情,在元朝內部並非個例。
第四點要說的是,元朝始終沒有認識到文治的重要性。蒙古人依靠武力起家,這個馬背上的帝國,縱橫整個歐亞大陸,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文明進程。因而,他們在奪取天下之後,依然迷信武力,以為可以繼續依靠武力而維持其野蠻的統治。他們奪取天下之後,根本沒認識到文化的重要性。比如,在忽必烈的時代裡,根本沒有開科舉。後來元仁宗皇慶年間也開了科舉,但是,整個元朝一百年的時間裡,僅有十六次科舉,錄取了僅僅一千一百多人而已。要知道兩宋的時候可是有數萬人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在元朝,知識分子地位空前低下,號稱八娼九儒十丐,連個婊子都不如。雖說不無誇張,但元朝忽視文化建設是無法否認的事實,而這也是元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註:圖片來自網絡。本文初稿系悟空問答《野叟雜談》於2017年8月11日對《元朝那麼強大,為什麼很快就滅亡了?》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