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說,她自從生完孩子,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即便一家六個大人看護,難免還是會出現頭疼感冒,讓人心焦。
「我現在家裡最多的就是藥,光是兒童藥就裝滿了2個藥箱。」
在很多家長眼裡,能吃藥決不打針,所以只要不是十萬火急的病,首選的是吃藥,同樣地,這也是兒科醫生的治病法則。
但是藥三分毒,家長該如何保證孩子的用藥安全呢?
圖源:騰訊視頻
在我國,根據《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顯示,每年因為用藥不當導致的耳聾,在14歲以下的兒童中,每年高達3萬名。造成肝腎功能和神經系統損害的,數量更多。
2016年,央視播出了一支公益片,上線不到10小時,播放量即突破千萬!其中一名5歲的女童,就是因為在學說話的關鍵期,發高燒使用了消炎和止咳藥,最後導致耳毒性耳聾,最終致聾聽不到聲音也不會說話。
統計顯示,藥物中毒在兒童中毒中的佔比,從2012年的53%,上升到了2014年的73%,而且中毒的年齡1歲到4歲的兒童最多,佔到了64%。這是因為孩子還小,感知能力弱,沒有表達能力,即便身體感受到了不適,由於還不會說話,往往會讓家長忽略。
用藥不當不僅僅會給兒童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它凸顯出來的根本問題是,兒童專屬用藥的不足。目前我國共有3500多種藥品,但是專門的兒童用藥只有區區60多種,佔比不足2%。記者調查了安徽、河北以及甘肅的鄉鎮基層醫療機構,兒童用藥基本上只有兩三種。
80後尤其是農村地區的80後想必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小時候感冒生病吃藥,村裡衛生所的醫生抓藥,會把一些藥片掰開成兩瓣兒甚至四瓣兒,這就是典型的成人用藥,兒童服用不能過量,只能採取這種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
現在想想,能夠健康長大成人,都是劫後餘生啊。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兒童用藥的誤區和錯誤的做法比比皆是。
多種藥物混用。有些孩子感冒發燒,家長中藥、西藥一起往孩子身上堆,以為藥吃的多,病就能好的快。可事實上,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進入體內都得靠肝臟和腎臟的代謝吸收排毒才行,而孩子呢,年齡還小,肝腎功能發育還不健全,藥物吃的太多,對身體的損傷就越明顯。
依賴抗生素。除了混合吃藥外,還有的家長喜歡給孩子服用抗生素,無論是打點滴還是吃各種消炎藥,抗生素吃的太多,都會導致身體會出現一定的耐藥性,而且肝腎的代謝負擔也會加重,嚴重的會直接引發肝腎衰竭。
按成人藥量減半。按照成年人的藥量減半服用,這種方法其實也是不科學的。這是因為兒童疾病的發病特點以及其病理機制,都和成年人存在著很大的區別,即便是同樣的一種病,注意事項以及用藥規律都是千差萬別,不是簡單的把藥量降低就能解決問題的。
一生病就馬上給孩子吃藥。比如兒童的感冒,九成以上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這種情況下孩子只要不高燒,通常一周左右就能自愈。但是家長們忍不住啊,他們會擅自給孩子吃感冒藥,或者是到醫院打針輸液,這對於孩子的身體都有負面作用。通常情況下,只要體溫不超過38.5度,身體沒有細菌感染引發的合併症,儘量不要給孩子濫用感冒藥。
感冒藥:
止咳藥:
含可待因複方口服溶液:
退燒藥:
抗過敏藥:
胃腸道疾病用藥:
保健藥:
皮膚病藥:
中藥注射液:
圖源:燕趙都市報
對於兒童用藥禁忌,家長不妨記住這個名單。
總之,兒童和成年人的身體存在巨大的差別,事關健康的問題上,在用藥方面還是應該謹慎才行。
參考資料:
[1]《關注兒童用藥:專供兒童用藥短缺 用藥安全引擔憂》 央視網 2016.10.29
[2]《中國兒童用藥之困:每年10萬孩子死於「缺藥」》 瞭望周刊 2016.9.25
[3]《兒童用藥 儘量每次不超3種》 廣州日報 2016.10.1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