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劉周晰,1953年出生於甌海澤雅,曾任甌海縣委常委、副縣長。1990年至1995年擔任香港雁蕩有限公司總經理,參與了金溫鐵路籌建、溫州首個外經貿團組出訪等工作。後歷任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外經貿局局長、市政協經建委主任等職。
劉周晰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我國改革開放已歷四十春秋,香港回歸亦逾二十年頭。回首當年在港英政府管治下的香港工作,猶在昨日;其境其情,親歷親為,難以忘懷。
初創:被寄予厚望的「窗口」
1984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溫州市被列為全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十四個沿海城市之一。同年,國務院下發文件,規定「十四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原則上可在港澳設一個綜合性企業機構」。1986年7月,外經貿部發文批准溫州市人民政府在香港設立雁蕩有限公司。
1986年12月7日,香港雁蕩有限公司在香港註冊。1987年2月20日,與浙江省人民政府駐港澳窗口富春有限公司同日正式開業。時任浙江省省長薛駒和時任溫州市市長盧聲亮率團專程到港祝賀。公司租用香港駱克道洛克中心11樓C座的幾十個平方米辦公,註冊資金僅為50萬港元,職能是「作為溫州市人民政府在港澳地區的經貿、信息窗口和辦事機構,為促進溫州市的出口、吸引外資、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開展合資、合作經營、補償貿易等工作服務」。
1990年6月,時任市委書記劉錫榮召開書記會議。經專題討論,決定讓當時擔任市外經貿委黨委副書記、副主任一職的我去香港主持雁蕩有限公司工作。經層層審批,當年10月11日,我抵港履職。
那時的香港還在港英政府管治下,與內地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制度。中共港澳工作委員會以新華社香港分社的名義活動,共產黨員身份不能對外公開,對內稱A員。國家有關部委、省市自治區和開放城市駐港辦事機構一概以公司名義開展活動。
為儘快適應環境和角色的變化,抵達香港後,我放下行李即去公司召開會議,布置工作。我與在港人員進一步統一認識:雁蕩公司要在香港站住腳、有作為、就要調整思路、開闊視野、立足香港、服務溫州,擴大經營範圍和規模,積極發揮窗口公司的作用,提出開拓性的發展規劃並付諸實施。
1991年1月15日,以省委常委、溫州市委書記劉錫榮為顧問的浙江省經濟考察團到港。其間數日,他認真聽我們匯報情況,一起研究怎麼把溫州在香港的這個窗口的作用發揮得更好。中午,他在公司和我們一起吃12港元一個的快餐盒飯,晚上到我們小小的宿舍繼續商量。他說,「市委派你們到這裡來,一定要把這個公司搞好。」給了我們莫大的壓力和動力。
我在香港任職的5年多時間裡,溫州的幾任市委書記、市長都到香港考察過,對雁蕩公司的發展、雁蕩公司跟香港各界的關係、雁蕩公司和臺灣的聯繫,特別是履行服務溫州的職能、利用香港及臺灣資源促進溫州發展等方面,都給予了直接指示和高度肯定。
搭橋:帶動溫企闖蕩國際市場
改革開放初期,溫州做的是「小商品、大市場」文章,走的是「築碼頭、闖天下」路子。而香港是世界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也是內地產品打開世界市場的重要一站。雁蕩公司自開業起,就致力於發揮貿易橋梁和窗口公司的作用,以香港為跳板,大力推銷溫州產品「走出去」。進入上世紀90年代,其效能日趨明顯。
事實上,香港雁蕩公司成立之時,溫州還沒有一家真正具有進出口經營權的外貿公司,而只能為浙江省和上海市的外貿公司提供出口貨源。至1990年,全市三資企業和專業外貿支公司的自營出口合計只有917萬美元。
1991年12月,外經貿部批准成立溫州市進出口公司。市人民政府則批准溫州的專業貨源調撥公司都增掛溫州市進出口公司某業務部的牌子,以分享其進出口自營權。整個溫州外貿系統是隊伍新、業務新,缺少從事國際貿易經驗。因此,培訓外貿骨幹、擴大出口規模、帶動溫州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成為市政府賦予香港雁蕩公司的一項任務。
1992年4月,我受命帶領我市第一個經貿團組出訪敘利亞和阿聯。成員有市外經貿委外貿處處長及溫州市紡織品、溫州輕工工藝品、溫州五金礦產機械化工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公司、甌海外貿公司等企業的負責人和業務員。因為兩個出訪國還沒有中國小商品的概念,更不知道溫州的位置,所以各外貿公司的人員每人都帶著兩個大皮箱,裡面裝滿樣品。
4月9日到達敘利亞的當晚,我們即去拜會中國駐敘利亞大使張真,介紹了溫州發展情況和此次出訪目的。10日,我們借用大使館商務處的會客室,布置成展廳,將帶來的樣品一一擺開、分類展示。由張大使聯繫的當地實業界領軍人物哈比布等最早來洽談。客人們對我們的展品表現出濃厚興趣,逐一了解性能、詢問價格、產能和交貨期。11日至18日,我們從早到晚先後與40多批、100餘人次的客商進行洽談,最後成交了燈泡、鎖具、勞保鞋、注塑機等14類商品計89.2萬美元的合同,還籤訂了一批出口意向,為今後兩地貿易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現在,我市的規模企業普遍具有進出口經營權,還可選擇參加各類國際貿易展銷會,2017年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為1327億元。但二十多年前,溫州的外貿就是這樣從小打小鬧做起,步步為營推進的。
此後,雁蕩有限公司在香港培訓了一批又一批溫州自營出口重點企業的外貿人員。我還帶領香港雁蕩公司、溫州出口生產企業和外貿公司,先後出訪過東歐、西歐、非洲、澳洲和美洲,千方百計鞏固老市場、不斷開拓新市場,親歷和見證了我市出口市場多元化、出口商品多元化、經營主體多元化的全過程。
牽線:為溫州發展引資引項目
千方百計引進外資是香港雁蕩公司的另一項重要任務。1990年,溫州全市實際利用外資只有247萬美元,在全省落後。引進外資少、外資企業少,不利於引進先進技術設備,不利於企業技術改造,還不利於企業出口和進軍國際市場。
為此,當時的市領導非常焦急,於1991年2月召集市外經貿委、香港雁蕩公司和溫州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負責人討論利用窗口公司引進外資的形式和方法。
從1991年3月起,香港雁蕩公司和溫州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組成合作引資中方對象選擇小組。這個小組根據溫州市計委、經委、八大工業公司和各縣(市、區)提供的企業,逐一走訪、洽談、宣傳、發動,而後根據成熟程度,提出合資合作意向、編寫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
1991年9月,為配合當年的浙江省經貿洽談會在香港舉行,雁蕩公司特意派員到深圳,與溫州外經貿委帶來的一批企業洽談籤約,包括中外合資溫州愛爾達製衣有限公司、中外合資溫州健達醫械有限公司、中外合作溫州發達有機氟塑料有限公司、中外合作溫州永達鎖具有限公司等。
1992年5月,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討論關於發揮雁蕩公司投資職能、促進溫州三資企業發展的方案,並明確計委、經委、外經貿委、外管局、溫州信託投資公司和雁蕩公司的職責。為加快招商引資和返投資工作的進度,市裡建立了外商投資項目聯合審批會議制度,以分管副市長為召集人,市計委、經委、外經貿委、工商、財政、外稅、外管、海關、安全和項目主管局的負責人參加,每周星期五辦公、一條龍服務。此舉改串聯為並聯,大大提高了項目審批進度。
香港雁蕩公司一方面積極貫徹落實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另一方面,深入了解我省舉辦返投資項目的原則及舉辦返投資合作企業的路線圖,努力把好雁蕩公司在溫興辦的合作企業「效益要好、能夠出口」這個關。
為了樹立範本、宣傳造勢,1992年9月7日,香港雁蕩公司及「九達一寶」合資企業在溫州日報刊出整版廣告。8日,香港雁蕩有限公司合資合作企業聯誼會暨發達化工、力達乳品、永達鎖具、健達醫械、宏達雷射圖像公司開業典禮在溫州華僑飯店舉行。會上,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的主要領導先後發表講話,充分肯定香港雁蕩公司發展業績,提出溫州要藉助發揮雁蕩經貿信息窗口作用,加快對外開放步伐。當月12日,溫州日報發表題為《從貿易起家、到投資為主,雁蕩公司不斷發展壯大》的報導。
藉助大好形勢,雁蕩公司趁熱打鐵,充實公司駐溫州辦事處力量,指令加快物色合資合作對象。同時,積極聯繫香港金融界,提供項目審查,爭取資金支持。此外,我們向市政府請示,要求再次擴股,增加鹿城、甌海、龍灣三區和樂清、瑞安兩市為香港雁蕩有限公司新股東,以利於增強公司自身實力,增強公司在香港融資能力,也有利於溫州項目的加快實施。至1993年8月,香港雁蕩公司在溫投資企業達到39家,總投資額4136萬美元。
到我1995年12月調回溫州時,香港雁蕩公司已形成本部在香港、支點聯歐美、重點在內陸、由45家關聯企業組成的「無名有實」的集團公司。香港雁蕩公司從1991年起,至1995年,經營額年均增長72%,實現利潤每年翻一番,固定資產原值增加15倍,所有者權益達到3000萬港元,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人均創利水平名列香港中資企業前茅。
回到溫州後,我擔任過市政府副秘書長,先後聯繫工交、商貿、涉外口工作。2001年調任市外經貿局局長,2007年調市政協任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任職期間,始終保持與香港有關方面和人士的聯繫,為香港回歸祖國懷抱而高興,為進一步密切溫州與香港的聯繫而努力,還親歷了港資參與溫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商洽和落地過程,參與了許多港商投資溫州二產、三產事務的協調,目睹兩地互利共贏局面的形成,親身感受到改革開放對於溫州、香港的重大意義。
來源:溫州日報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