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1日起,中國輪胎的出口退稅率將從9%調升至13%。上升幅度達到44%,遠超市場預期。
10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完善出口退稅政策、加快退稅進度的措施,為企業減負、保持外貿穩定增長,決定從11月1日起,按照結構調整原則,參照國際通行做法,將現行貨物出口退稅率為15%的和部分13%的提至16%;9%的提至10%,其中部分提至13%;5%的提至6%,部分提至10%。對高耗能、高汙染、資源性產品和面臨去產能任務等產品出口退稅率維持不變。
該會議還表示,辦理退稅的速度也將加快,同時進一步簡化稅制,退稅率由原來的七檔減為五檔。不過,當時並未公布具體退稅率詳單。
金聯創橡膠分析師段雪晴稱,中國多數輪胎產品出口退稅率為9%。10月8日的會議釋放提高出口退稅率信息後,多數輪胎從業者認為,退稅率增加至10%的可能性較大。
10月25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明確通知,對輪胎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從9%提高到13%,自11月1日起開始實施。
界面新聞記者獲悉,調整出口退稅率的包括機動小客車、客運或貨運車以及摩託車新充氣輪胎在內的22個海關關稅稅則號輪胎產品。
段雪晴稱,此次出口退稅率大幅提高,將為輪胎企業分擔部分稅收壓力,或大幅促進中國輪胎出口。
根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的統計,2017年,中國輪胎行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25%,利潤卻近乎腰斬,下降49.56%。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稱,在成本支撐下,國內輪胎價格走勢相對平穩,配套原材料價格走勢則保持高位,全行業結構調整、化解成本上升的任務非常艱巨。
段雪晴也表示,今年國內輪胎市場需求疲軟,表現並不景氣,整體多呈現淡穩的局面。
2017年,中國輪胎出口方面量價齊增。出口輪胎交貨量為1.97億條,同比增長9.39%;出口輪胎交貨值達到665億元,同比增長17.39%。
中國輪胎出口的市場構成中,美國一度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2009年的中美輪胎「特保」案以及2015年美對華乘用車及輕卡輪胎「雙反」案裁定了高額稅率後,中國輪胎對美出口數量階段性大幅下降。
根據海關統計,2017年,中國對美國出口的輪胎數量佔出口總量的比例為12%。
中國輪胎出口已向其他市場開拓。目前,歐洲、亞洲成為中國輪胎主要出口區域。在乘用車輪胎領域,歐亞兩個區域的進口量分別佔中國出口總量的34.5%、24.2%,合計達到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