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以後,每個月都發生著肉眼可觀的變化,隨著寶寶的成長,爸媽的心也跟著揪起來,怕的就是擔心孩子的發育出了問題,以後身體、智力發育落後於別人。
而寶寶的發育在周歲左右到達一個明顯的分界點,這時的寶寶身體多項機能已經比較能看得出進步,也有幾個大概的標準供寶爸寶媽們對比,觀察孩子的發育到底有沒有出現滯後或提早的現象,以便及時作出應對措施。
朋友的孩子小天在滿一周歲的時候,還不會叫爸爸媽媽,不光是叫不清楚,而且開口都全然不知道孩子咿咿呀呀叫的是什麼。小天的爸媽急的就帶孩子去醫院做了一番檢查,可醫生檢查之後只告訴小天的爸媽,孩子的身體沒有任何問題,做家長的不要太心急,孩子的發育都是一步一步慢慢來的。
這樣的檢查結果令小天的爸媽是又喜又憂,喜的是孩子的身體沒什麼問題,憂的是孩子發育的慢,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像同齡人一樣。
話說回來,周歲娃身上一般都會出現幾個明顯的變化,家長可以從這幾個變化準確判斷出孩子的發育有沒有出現滯後現象,這幾個變化是什麼呢?
1.明顯長高
不同月齡的寶寶的生長速度是不一樣的,在前六個月,寶寶的身高長得比較快,平均每個月能有2.5cm的變化,到後六個月時,寶寶的生長速度雖然放緩,但到一周歲時,健康的寶寶身高一般至少在67~68cm以上,體重則在7~14kg以內。
家長們可以從寶寶身高、體重的變化判斷孩子是否擁有與同齡人相近的發育速度,如果沒有,寶寶身上是不是缺了什麼營養,或者沒休息好等等。略有不達標的寶寶,家長們也不用操之過急,有些孩子是會出現發育的滯後現象的,但如果差的不多,說明滯後的並不是很嚴重,通過一些補救措施是可以彌補的。
2.會做一些大動作
一周歲的寶寶雖然還不能夠獨自站立及正常行走,但一般發育正常的寶寶是可以扶牆走,或者背靠物體保持站立姿勢的。
寶寶們都是從爬行動作過渡到站立的,因此一周歲的寶寶雖然還不會走路或站的不穩,但他們「四隻腳」在地上爬行的能力這時候應該已經發展的比較完善了,一些寶寶甚至能趁家長不注意的時候偷偷爬上家裡的樓梯,父母們可要當心了。
3.表達能力
小天的父母為小天不會說話而感到著急,一般一周歲的寶寶是可以學會說一些發音比較簡單的字詞的,比如常見的稱呼「爸爸」「媽媽」等,如果父母刻意地經常引導孩子說其他的一些簡單詞彙,孩子也能很快學會。
除了叫人方面,面對父母的提問加動作,寶寶也能很快地理解家長所要表達的意思,並且會以點頭或搖頭的方式表示同意或拒絕。比如家長想要餵寶寶吃一個寶寶不喜歡的東西,寶寶會把頭轉過來轉過去地表示不想吃。
寶寶們的長大速度,常令父母們感嘆光陰的流逝,看著寶寶長大,父母心中一方面感到開心,一方面又開始擔心以後寶寶的成長是否順利。對於周歲娃的成長比較,家長們可以參考以上幾點。
看了以上文章,你有什麼要補充的嗎?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