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李榕 2020年4月15—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宣傳周的主題是「癌症防治 共同行動」。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公布了最新腫瘤監測數據,南都記者了解到,2019年,深圳市共報告常住人口新發惡性腫瘤病例27963例,其中男性13179例,女性14784例,女性數量多於男性,肺癌依舊位居男性惡性腫瘤發病數榜首,甲狀腺癌首次躍居女性惡性腫瘤首位。
嗓子啞上火了?
被「溫柔」癌症折磨6年
今年56歲的劉梅(化名)正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的頭頸外科病房,剛做完手術的她說起話還有些難受,嗓子很乾。「6年前,如果我能重視,及時治療,可能今天就不會這樣了。」
6年前的一天,劉梅醒來後發現嗓子突然啞了,說不出一句話,「我以為只是上火了,多喝水就行了。」這次啞嗓子持續了十多天,但終究還是「莫名其妙」地好了,劉梅也就沒有在意,也沒將這次不明原因的啞嗓子放在心上。
第二年,啞嗓子再次突如其來,這一次,劉梅很警覺,立即前往醫院檢查。進行手術切除,經病理分析後,劉梅被確診為甲狀腺乳頭狀癌。這是很常見的惡性腫瘤,約佔甲狀腺癌的85%。因惡性度低,這種腫瘤被稱為「溫柔的癌症」。
可這溫柔癌症在第三年又找上劉梅。在醫生建議下,她進行了第二次切除手術。
可2019年,它又來了。劉梅在脖子摸到了雞蛋大小的包塊。要進行第三次切除手術卻不是一件易事,劉梅的甲狀腺癌已侵犯到氣管,患癌處的血管、氣管、神經都粘到一起,要先剝離它們才能切除腫瘤。
輾轉多家醫院後,劉梅來到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頭頸外科。在該科主任魏明輝的主刀下,劉梅的腫瘤被成功切除。
甲狀腺癌躍居發病率首位
專家說要「淡定」
甲狀腺癌在近幾年逐漸被人熟悉。根據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公布的2019年監測數據顯示,深圳市惡性腫瘤發病數位居前十位的依次是甲狀腺癌、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肝癌、胃癌、宮頸癌、口咽癌、淋巴瘤、鼻咽癌。其中,男性惡性腫瘤發病數依次為肺癌、結直腸癌、肝癌、甲狀腺癌,女性惡性腫瘤發病數依次為甲狀腺癌、乳腺癌、肺癌。甲狀腺癌發病率躍居首位,尤其是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首位。
對於這個新晉「頭號癌」,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專家雷林卻說要「淡定」。他解釋說,很多市民因為甲狀腺結節才發現甲狀腺癌。甲狀腺結節是出現在甲狀腺內部異常增生的細胞團塊。市民發現甲狀腺結節,可以通過甲狀腺超聲檢查進行確認。不過,超聲只能做出「良性可能」或「惡性可能」的初步判斷,無法確診。
雷林說,如果超聲檢查結果疑似惡性、直徑較大,患者可通過穿刺活檢明確結節性質,這是目前確診甲狀腺結節性質的金標準。通過穿刺病理活檢,不僅能夠確診甲狀腺癌,還可以將甲狀腺癌的具體病理類型區分為乳頭狀癌、濾泡狀癌、髓樣癌、未分化癌等。
甲狀腺癌哪些要切
哪些先觀察
規範化治療的早期分化型甲狀腺癌,20年死亡率趨近於零。魏明輝說,不少患者以為甲狀腺癌容易復發,實際上是沒有切除乾淨,微小的癌細胞長大被儀器檢出,所以患者儘可能選擇專業的醫療團隊。
魏明輝指出,甲狀腺癌有4種病理類型,包括乳頭狀癌,濾泡細胞癌,髓樣癌和未分化癌。乳頭狀癌和濾泡樣癌的預後效果良好,但未分化癌的1年死亡率為 90%,預後效果很差,「懶癌」僅僅指甲狀腺乳頭狀癌這一種。對於甲狀腺濾泡狀癌、髓樣癌和未分化癌,建議積極手術治療。而對於局灶微小的甲狀腺乳頭狀癌,甚至可以暫不治療,保持隨訪觀察,而不是一味手術切除。
體檢有價值
早診早治是關鍵
「不管是何種癌症,體檢都是有價值的,早診早治都是關鍵。」雷林說。
癌症的治療效果和生存時間與癌症發現的早晚密切相關,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生存時間越長。據悉,深圳市自2017年啟動重點癌症早診早治項目,該項目針對45-74歲社區居民開展肺癌、肝癌、上消化道癌、大腸癌、乳腺癌等常見腫瘤的風險評估和篩查。據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統計,2017年至今深圳累計完成社區居民風險評估37877人,完成臨床篩查15592人次,篩查出各類陽性病例1406例,確診惡性腫瘤3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