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劉俊華 通訊員扶曉蘭 韓毅
宜昌城區的李大爺下巴上長了兩顆「火癤子」,開始大爺沒當回事,沒想到「火癤子」一路猛長,不過幾個月的功夫,竟長到了鵪鶉蛋大小。李大爺怕得要命,以為是腫瘤,到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一檢查,竟是一種罕見病。
李大爺今年剛滿70歲,春節期間,下巴兩側突然長出兩顆黃豆大小「火癤子」。李大爺以為是過年吃得好「上火了」,心想等「火」消了,自然也就好了。結果,等了幾個月,「火癤子」不消反長,竟一路猛長到鵪鶉蛋大小,硬梆梆的,就像蛋殼一樣。
李大爺擔心了,幾天前,他鼓起勇氣到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口腔科就診。醫生從「火癤子」裡取出了部分組織送病檢。病理提示,是炎性疾病,不是腫瘤,而是免疫性疾病。隨後,轉入風溼免疫科治療。
風溼免疫科主任侯曉強介紹,李大爺患的是一種罕見病——IgG4相關性疾病。這是一類原因不明的慢性、進行性炎症伴纖維化和硬化的疾病,發病機制與自身免疫性因素相關。
「您這個幸虧發現得早,要不然會越來越大,其他的腺體也會受累,可能還會量變成質變,變成腫瘤。」侯曉強告訴李大爺。
經過糖皮質激素治療,李大爺下巴上的「火癤子」在一天天縮小,估計很快就可以出院了。
侯曉強提醒市民,若有不明原因的多發包塊,一定要及時就醫,早診斷,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