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於偉
吹空調後不小心感冒發熱,在這個季節裡本屬常事,可家住杭州下沙的金女士卻在感冒後高熱不退,抽血、B超、CT等各種檢查做了血多,卻始終找不到病根。最終竟是在PET/CT的神助攻下找到問題,不是惡性腫瘤,而是少見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受涼後持續發燒,各種檢查都找不出原因
金女士今年69歲,身體向來不錯,平日裡連頭疼腦熱都很少。不久前,因為晚上睡前忘了給空調定時,一直到凍醒才關空調,所以第二天早上起床就出現了頭暈、流鼻涕等感冒的症狀。金女士覺得這是小毛病,自己去社區醫院配了點藥吃吃就好。
只是時間一天天過去,鼻子的症狀確實很快就沒了,可這燒卻一直沒能退下去,忽上忽下,最高的時候達40℃。家人一直催她上醫院,金女士自己總覺得是最近有點累的緣故,多躺躺多休息就好。直到兩個星期過後,發熱仍在持續,金女士才不得不跑去浙江省中醫院下沙院區,在發熱門診裡,值班醫生一了解她的情況,考慮病情可能比較複雜,當即就要求住院。
入院以後,醫生給金女士查了血生化,又做了CT、B超、核磁共振、胃鏡等一系列的檢查,卻始終沒能找到病根。
疑難病例討論時,專家建議PET/CT助攻
為了儘快幫金女士確診疾病,醫院專門召集了相關科室的專家開展了一次疑難病例討論。臨床上引起發熱的原因主要有三個:腫瘤、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專家們一致認為,之前的一系列檢查可大致排除腫瘤性發熱,因此考慮近女士為感染性發熱但感染部位尚不明確,同時風溼免疫相關疾病待查。最後,風溼免疫科副主任戴巧定醫生提出:「我們還有最後的『武器』—PET/CT。」
與家屬商定後,金女士很快做了PET/CT檢查,結果跟專家們之前懷疑的方向一致,她得的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且PET/CT還找到了具體的發病部位是胰腺。遂用上激素治療2天後體溫下降,一周病情穩定後出院。
據相關專家介紹,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侵犯的部位很多,雖然在沒明確發病部位前也能憑經驗進行嘗試性治療,在急性期也能讓病情好轉,然而沒得到根治的疾病依然是個隱患,今後遇上類似這次的感冒等還會再次誘發。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種比較少見的疾病,治療起來也相對複雜,持續時間也較長。
PET/CT不光能查腫瘤,還有這些技能也很厲害
在大眾的認識裡,PET/CT是尋找腫瘤的高手,可以準確進行腫瘤的分期、診斷、療效評估、復發監測及預後評估,全面、全程了解腫瘤性疾病。不過,省中醫院核醫學科主任張麗霞告訴錢報記者,這些只是PET/CT的技能之一,其實臨床上還有許多疾病的診斷與治療PET/CT都能發揮很好的作用。
1、良、惡性疾病的鑑別診斷;
2、心血管系統(評估心肌灌注、代謝、心室功能和冠狀動脈及斑塊形態);
3、神經系統(對癲癇灶準確定位,診斷抑鬱症、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等疾病的獨特檢查方法);
4、腫瘤高危人群的篩查;
5、發熱待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