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發熱?核醫學科能幫你發現真相

2021-01-19 江門市中心醫院核醫學科
本文轉載自 中華核醫學分會微信公眾號 




作者:付澗蘭  程愛萍


單位:浙江省人民醫院核醫學科






這是91歲朱大爺第3次住院,也是就診的第4家醫院了!他最希望的就是醫生能找到病因,健康出院。


這3個月來,朱大爺斷斷續續發熱,渾身無力,食慾不佳,還時不時頭痛,經過各項檢查,排除了新冠肺炎,但驗血無數、CT也拍了幾次,醫生對發熱的病因毫無頭緒……

5月底,走投無路的朱大爺經人介紹來到我院感染病科。

朱大爺的兒子說,這「燒」實在蹊蹺。今年3月初,朱大爺打電話給兒子說,發燒了,到社區醫院一量有39℃。兒子趕緊把老父親送到當地醫院發熱門診,雖然排除了新冠,但這次發燒持續四五天才好轉。沒想到,一周後,朱大爺的高燒捲土重來,從此以後反反覆覆。


「我活了90多年,一輩子沒做過這麼多檢查!」 席捲全世界的新冠噩夢還沒結束,朱大爺的高熱始終未斷,朱大爺被嚇壞了,為什麼高燒不退?為什麼查不出原因?到底得了什麼毛病?心理壓力加身體不適,朱大爺精神頭越來越差。兒子為了父親的病,也是三天兩頭請假,全家籠罩在莫名恐慌的陰影中。

「這是典型發熱待查,我們經常碰到這樣走投無路的病人,很是棘手。」鑑於朱大爺的既往病史和檢查資料,感染病科為朱大爺組織了多學科會診。會診中,核醫學科主任程愛萍提出,建議朱大爺做一次全身PET/CT檢查。

隨後,核醫學科在第一時間安排了朱大爺的檢查,PET/CT檢查提示:患者甲狀腺增大、FDG代謝增高,提示甲狀腺炎(圖中所示黑色部位為病變部位)。查清楚病因,對症下藥,朱大爺發燒很快得到控制,一身輕鬆的出院了。

程主任表示,對於發熱,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但有時候,情況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這麼簡單,還有這樣的情況:發熱持續3周以上,體溫多次超過38.3℃,經過至少1周深入細緻的檢查仍不能明確診斷,在臨床上被稱為發熱待查。

PET/CT被大家所熟知

主要是在腫瘤方面的應用

被譽為「查癌神器」

為什麼發燒的人也建議做PET/CT檢查呢

程愛萍主任解釋道:「PET/CT之所以被譽為神器,是這個檢查比常規的影像學檢查更敏感,能更早期發現病變。PET/CT檢查時所應用的顯像劑是18F-FDG,這是一種葡萄糖的類似物,它會在大多數腫瘤和炎症細胞內濃聚,就是我們看到圖像上的黑點。對於發燒的患者,主要分兩大類,腫瘤性、炎症性的,因此PET/CT非常適合不明原因發熱的人群,一來明確是否有腫瘤;二來如果沒有腫瘤,也能尋找引起發熱的炎症或感染灶,指導下一步治療」。

據統計,在所有的發熱待查類疾病中,40%由各種感染引起,30%由結締組織疾病引起,20%由腫瘤性疾病引起,還有10%最終都無法明確診斷。

PET/CT檢查掃描範圍廣,常規採集範圍為頭部+體部,體部下線達大腿上三分之一,涵蓋所有的內臟器官,如果四肢有特殊情況,還會額外增加掃描四肢。56歲的吳先生,就是靠PET/CT檢查「撿回一條命」。

吳先生反覆發熱、盜汗2個多月,在當地醫院各種抽血化驗、CT、磁共振都做了,並沒有發現太大的問題。在我院感染病科就診時,接診醫生建議做一下PET/CT檢查,明確病因。果然,醫生的職業敏感性是對的!檢查發現:吳先生左側臀部肌肉內有個高代謝的大腫塊(如下圖所示),初步考慮是腫瘤,建議手術。

吳先生自覺很奇怪,除了發燒,其他一點感覺都沒有,沒想到在身體這個隱蔽的位置長了一個腫瘤。手術證實是惡性腫瘤的一種——肉瘤,切除後,發燒、盜汗的症狀都消失了。吳先生特別感謝這個PET/CT檢查,不僅解決了發熱的困擾,還查出來了身體裡隱藏的「炸彈」,讓他覺得這個檢查特別值。

浙江省人民醫院核醫學科是省衛健委醫學檢查中心PET/CT分中心掛靠科室,浙江省核與輻射醫學救援基地掛靠科室,浙江省放射性職業病救治中心掛靠科室。核醫學科除能完成常規的PET/CT、ECT檢查及核素治療,有能力應對核與輻射突發事件的醫療救援工作。是集PET/CT顯像、ECT顯像、臟器功能測定和核素治療為一體的綜合性科室。擁有西門子最高檔PET/CT(biograph mCT, 52環64層)一臺、GE Infinia –Hawkeye 雙探頭ECT設備一臺、甲狀腺功能測定儀一臺及治療用核素分裝儀一臺等設備。

程愛萍

浙江省人民醫院核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擅長疾病:PET/CT診斷,尤其PET/CT診斷腫瘤、腫瘤分期、早期預測腫瘤對治療的反應,治療後復發判斷等;同時,還對ECT診斷,骨轉移篩查、雙腎及分腎功能檢查、甲狀腺結節良惡性判斷、冠心病診斷和心肌活力判斷等;以及核素治療,甲亢治療、骨質疏鬆骨痛和骨轉移骨痛治療等具有豐富的經驗。

專家門診時間:每周一、三上午

>>>> 本文轉載自中華核醫學會核醫學分化微信公眾號 ;轉載聲明:版權申明【本微信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相關焦點

  • 經典病例:這樣的不明原因發熱你一定沒見過
    當一名不明原因發熱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下圖這些皮疹時,你能辨別出這些皮疹是什麼嗎?你是如何診斷不明原因發熱(PUO)?其鑑別診斷包括哪些?
  • 不明原因的發熱、炎症 不妨看看風溼科
    這類病人常有一個共同點:有炎症或發熱或炎症、發熱都有。竟有這樣的怪病?的確有!專家指出,這類疾病可認為屬於非感染非腫瘤性炎症,與免疫性炎症相關,即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而導致自身組織損害產生的炎症,可到風溼免疫科治療。
  • 【鑫醫話健康】不明原因發熱,警惕風溼免疫疾病!
    【鑫醫話健康】不明原因發熱,警惕風溼免疫疾病!這樣來來回回半年了,那天碰到你們醫院來村裡義診,醫生建議我到風溼門診檢查一下……阿婆,你情況屬於不明原因發熱,很有可能是風溼免疫疾病,發熱往往是它早期出現的症狀,我們先檢查個自身免疫抗體吧……
  • 核醫學科在Medical Image Analysis發表「自動化核醫學骨顯像輔助...
    近日,我院核醫學科與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自動化核醫學骨顯像輔助診斷AI」聯合研究成果發表在核醫學與人工智慧交叉領域頂級期刊《Medical Image Analysis》(IF:11.5)。文章第一作者為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機器智能實驗室博士研究生皮勇與我院核醫學科趙禎醫師,通訊作者為我院核醫學科蔡華偉與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章毅。我核醫學科科研團隊,完成並發表了當前全球最大規模的單中心核醫學骨顯像人工智慧研究。在核醫學顯像診斷技術中,SPECT全身骨顯像(簡稱骨掃描)對臨床腫瘤骨轉移診斷具有重要的價值,也是核醫學適宜技術中應用最多的臨床影像檢查。
  • 不明原因發熱病因診斷進展
    [摘要] 儘管檢測手段和方法不斷進步,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斷至今仍是常見而且重要的臨床難題之一。感染仍是導致不明原因發熱的主要病因,但有關風溼類疾病和其他病因導致的不明原因發熱的報導不斷增多。
  • 解放軍總醫院核醫學科
    壹萬名核醫學工作者關注的微信公共平臺公告通知2020年的春天是一個特殊的春天,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全民居家抗疫的同時,我們可愛可敬的醫護人員卻是全副武裝、日以繼夜地與病毒做鬥爭,目前國內疫情抗擊已見成效,與此同時,全國的核醫學科同仁也收到了美國核醫學年會SNMMI
  • BP講堂--成人不明原因發熱的評估
    對不明原因發熱(FUO)定期進行臨床評估非常重要,可能會發現新問題,從而進行針對性測試和最終診斷。
  • 不明原因反覆發熱,千萬警惕這種病
    如果不明原因地反覆發熱,您會想到什麼?感冒?肺炎?很少有人會想到是心臟出了問題!最近,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接連收治了好幾例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初起症狀都是不明原因的反覆發熱,伴有或不伴有心跳快、氣促等症狀,在反覆治療沒有好轉的情況下最終查出是感染性心內膜炎。「今年我們科收治的這類患者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該院心外科主任張曉慎提醒,感染性心內膜炎後果可以非常嚴重,甚至可以危及生命,兩類人群尤其不能掉以輕心。
  • 不明原因反覆發熱 千萬警惕這種病
    如果不明原因地反覆發熱,您會想到什麼?感冒?肺炎?很少有人會想到是心臟出了問題!最近,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接連收治了好幾例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初起症狀都是不明原因的反覆發熱,伴有或不伴有心跳快、氣促等症狀,在反覆治療沒有好轉的情況下最終查出是感染性心內膜炎。
  • 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斷,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提出把發熱持續3周以上,體溫超過38.3℃,且住院一周未能確診者定義為不明原因發熱。1999年全國發熱性疾病的研討會將不明原因發熱定義為:發熱持續3周以上,經詳細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和常規實驗室檢查仍不能明確診斷者。
  • 甲亢突眼讓女士生活難自理 核醫學幫她重拾信心
    柏女士表示,以前認為是自己天天看手機引起也就沒太在意,不成想眼睛越來越突出,而且眼瞼也開始腫脹,於是就到某家醫院眼科就診,醫院給她診斷為甲亢突眼,也沒少吃藥,就是沒有改善,看東西出現雙影,視力嚴重降低,走路都困難了,在當地治療無果的柏女士準備到省裡治療,經微信群好友推薦,來到長沙珂信腫瘤醫院,核醫學主任郝海濤採用核醫學近距離照射為其治療。
  • 反覆發熱、肺炎不好,原因竟然是……
    這驗證了筆者經常提的那句話,「重查體,明察秋毫,方能洞察真相」。 鑑於這個病例的體格檢查容易令人漏掉或誤判,我們需要尋找其他疑點,來增加解開真相的機會。但另一方面,影像學特徵是這個病例的重要切入點。正因如此,當時的主持人曾向影像科醫生討教,幫忙分析其中的影像學特徵。
  • 七院核醫學科搬新「家」啦,快來我們的新「家」聊聊吧
    >大廳效果圖很多人聽到核醫學時一臉懵眼科看眼睛心內科看心臟皮膚科看皮膚……核醫學科看什麼的?呃,能做的很多來我們的新「家」給您揭開神秘核醫學的面紗吧~ 一、醫療特色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核醫學科是浦東新區區屬公立醫院的首家核醫學科,是浦東新區重點專科、重點學科,目前開展的醫療項目主要包括核素功能影像檢查、核素治療和實驗核醫學三大區域。
  • 不明原因的發熱 癌症13個報警信號
    癌症令人望而生畏,那麼怎樣才能儘早的發現癌症的徵兆呢?癌症讓許多人覺得恐怖,但並非一遭遇,就必輸無疑。有報導稱,只要早期發現癌症的蛛絲馬跡,甚至可以爭取痊癒。癌症早期到底有哪些信號呢?腫塊、硬結或硬變。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部位,常見於頸部、乳房、腋窩和腹股溝處。美國腫瘤學家漢娜·林登博士說,那些迅速增大、持續不消的腫脹最危險。
  • ——訪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核醫學科教授/主任醫師蔣寧一
    赤腳醫生蔣寧一一幹就是五年,二十幾歲的青年嚮往著更廣闊的世界,也希望能走出山門有進一步深造的機會。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蔣寧一毅然報考,並從一千多萬考生中脫穎而出,成功考入蘇州醫學院,學習核醫學專業。談及這裡,蔣寧一說:「年青人應該有學習志向,不能給青春留遺憾,雖然那時候當赤腳醫生,想當科學家的志向從沒有放棄。」
  • 長期不明原因的發熱、乏力是怎麼回事?可能與這種肝臟問題有關
    有這樣的一個病例:張某,男,30歲,半年前感到經常發熱、乏力,消瘦,伴有右上腹痛,食慾很差,經肝功能檢查後發現有異常,體檢間肝肋下2釐米,有觸痛。擬診為急性肝炎,用藥物治療後,病情卻逐漸加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精準核醫 診療一體:核醫學科 | 新華醫院2021年研究生招生宣傳系列...
    核醫學科設備先進,開展項目齊全,目前擁有Biograph 64 PET/CT、16排SPECT/CT、Infinia符合線路SPECT、NM630 SPECT、心臟專用機、10MeV回旋加速器、雙能X射線骨密度儀及13C紅外光譜幽門螺桿菌測定儀、甲狀腺攝碘率測定儀等。
  • 身體不明原因的疼痛應該掛什麼科?明白這2點或許你就不會疑惑了
    這種情況其實你應該掛疼痛科,疼痛科的專科醫生或許能幫你解決這種症狀。此外,在平時很多人都遇到這樣的情況,身體出現不明原因的疼痛,這個時候應該掛什麼科呢?其實,知道以下這2點或許就能解決你苦惱的問題。2.對於慢性頑固性的疼痛,包括沒有查明原因的病症,或者查出病因但是沒有辦法根除的,則就可以直接到疼痛科就醫。大多數人對疼痛科並不了解,其實對於這幾種情況,都可以直接到疼痛科就醫。急性疼痛,比如軟組織損傷、手術後疼痛、急性帶狀皰疹、痛風等都直接可以到疼痛科就醫。
  • 做了核醫學檢查後發現懷孕了,孩子還能不能要?
    核醫學科 馮絲琪 尤醫生聊甲狀腺耳邊常聽到這句話「做了核醫學檢查,最好半年內別要孩子???」「這麼厲害,是真的嗎?」 最近,隨著美國HBO高分神劇《車諾比》的熱播,人們再次對「核輻射」這個字眼不寒而慄。
  • 核心聚力 與影同行—我院核醫學科開展分子影像系列(CT)學習班
    隨著核醫學學科發展,PET/CT、SPECT/CT的引進已納入日程,人才力量的培養刻不容緩,12月10日下午,我院核醫學科舉辦「核心聚力 與影同行」分子影像系列(CT)學習班,核醫學全體人員、影像科部分人員、影像規培生共40餘人參加學習。首先,核醫學科主任李婷為本次學習班做開班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