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創新型城市分類研究——基於科技創新政策決策角度

2020-12-25 網易

2020-12-24 07:26:31 來源: 創新研究

舉報

  +

  +

  摘要:本文在我國大力發展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大背景下,對創新型城市的內涵進行分析和明確。隨後對國內外創新型城市的分類進行研究,通過不同分類維度下國內外創新型城市的分析提出我國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思路,並從各級政府和優勢產業等維度予以政策建議,即從創新型國家戰略目標出發,逐層分解制定創新型城市建設目標;以區域科技創新政策方式明確各創新型城市在創新型國家戰略中的具體定位;憑藉科技創新政策工具引導創新型城市的具體創新活動並確保創新成果的實現;通過優勢產業支持城市創新,保證創新目標的實現。本研究旨在從科技創新政策決策角度,從政策目標與政策工具兩個層面為我國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創新決策提供借鑑。

  國家創新型城市是創新型國家的組成單元,我國幅員遼闊,城市眾多,城市資源稟賦和文化背景都存在巨大差異,因而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具體路徑和目標也不盡相同。本文擬通過對國內外創新型城市的分類進行研究,為城市決策者的科技創新政策決策和創新型城市發展路徑選擇提供依據。

  01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02

  創新型城市的內涵

  2010年,《通知》對創新型城市予以定義,學術界雖然也對「創意」「創新」兩關鍵點非常認同,但對於創新型城市的具體內涵,目前還未達成一致意見,主要原因是學者們對創新型城市的研究側重點存在差異。

  在英文翻譯來看,創新型城市主要存在兩種主流翻譯方式,即「Creative City」和「Innovative City」。兩種不同的翻譯方式也體現了不同學術觀點的差異,Landry和Kanazawa等從「創意城市」角度來定義創新型城市,支持前一種翻譯方式,注重藝術創新、文化創新等對於城市建設的意義。而Simmie和Hall等則更側重「創新城市」,傾向後一種翻譯方式,注重人才、技術等要素對城市建設的重要作用。Feldman等強調科技進步與應用給城市建設和城市間的競爭提出了新的思路,即基於知識尋找城市發展的增長點。Simmie提出創新型城市一方面需要高質量知識勞動力,另一方面需要便利的通信及其它。2005年,世界銀行發布了「東亞創新型城市」研究報告,提出了創新型城市的形成要素,包括電信交通、文化、學術、媒體等場所及設施、高技能素質的勞動力、服務高效的政府、包容多元文化的社會環境等。我國學者李寶梁認為創新型城市是指以科技進步為先導,以自主創新為原動力,得以驅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升級、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城市。紀寶成等提出創新型城市在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架構健全城市創新體系的基礎上,通過持續的技術和制度創新能力培育與提升,以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創新資源的有效配置,最終得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楊冬梅等認同「Innovative City」的觀點,提出創新型城市是在新經濟條件下,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的一種城市發展模式,一般由區域科技中心城市發展演變形成,是知識經濟和城市經濟融合的一種城市演變形態。其主要特徵是完善的城市創新系統,在集聚和配置創新資源、不斷形成自我平衡調整和發展功能的基礎上,推動建立創新驅動的集約型城市經濟增長,最終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韓瑾提出較強的城市自主創新能力是創新型城市的核心內涵。包括完善的創新制度、充足的科技投入、較好的科技基礎條件和較強的企業創新能力等。

  基於現有主流定義,本文認為,創新型城市是具備自主創新能力的、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和經濟增長點的一種以城市全面發展為目標的、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建設新模式,涉及高質量的知識人才、高比例的研發投入、高效和強針對性的政府支持、高水平的創新基礎設施、包容和多元的創新文化等方方面面。

  03

  國內外創新型城市分類研究

  

  

  

  

  

  

  04

  我國創新型城市建設思路

  4.1 堅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目標城市的具體特點

  從城點特徵來看,要堅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目標城市的具體特點。我國幅員遼闊,78個國家創新型城市分布在全國各地,城市資源稟賦、發展現狀、文化傳統各具特色,創新型城市建設路徑也應結合城市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設定。對於深圳、武漢、南京和廣州等本身具備豐富創新資源的城市,可以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原始創新,同時帶動周邊城市的創新活動,逐步形成以優勢城市為核心的創新城市群和有層級的創新網絡,打通城市間人力、技術、資金等各類資源的流通渠道,構建資源交互平臺,全面提升城市創新能力與區域集群創新績效。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些城市往往具有一流的高校和研究機構,研發能力強,同時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健全,在創新城市建設過程中也需要充分發揮這些優勢,充分調動創新人才的創新動力,為其提供充足的創新資源和完善的創新環境,使人才成為創新的第一資源。對於具備產業技術優勢的城市,應全力支持產業技術進一步發展,加強產業創新所需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城市帶動區域的產業創新核心競爭力,逐漸形成全產業鏈與創新鏈的融合發展,代表城市如無錫等。對於在新型產業發展起點和份額高,能夠成為某領域或行業主導者或引領者,能夠在多層次全球生產網絡佔據重要地位的城市,則應以城市特色主導創新,促進產業持續升級、打造國際競爭力,代表城市如中國的深圳,這種城市創新路徑稱為特色主導創新型(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ading innovative,,COTLI),韓國大田就是該模式的典型代表。對於原始創新能力不強、資源稟賦較差、又不具備強大產業支持的城市,最優的方式就是進行合作協同創新,充分發揮各城市自身的優勢,統籌區域創新發展戰略,各司其職完成區域創新任務,逐步搭建創新交互平臺,打通資源流動渠道,實現協同創新,如核心城市周邊的創新型城市或成都、貴陽等創新發展潛力大的城市。

  4.2 注意有的放矢,政府個性化支持

  

  4.3 建設支持系統,完善創新服務體系

  

  4.4 明確城市標誌,創新活動植入城市文化

  

  05

  政策建議

  

  

  

  06

  研究展望

  

  作者:郄海拓、張志娟、陳雪迎,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科情智庫,原載於《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20年9月第35卷第9期(總第417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突出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
    創新型科技人才是新知識的創造者、新技術的發明者、新學科的創建者,是科技新突破、發展新途徑的引領者和開拓者,是搶佔科技制高點的決定性因素。  站在我省的角度,《規劃綱要》突出高層次科技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一是著眼於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
  • 從「世界工廠」到國家創新型城市,東莞憑什麼?
    要從根本上化解這些問題和困境,只有依靠科技創新,加快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才能有效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十三五」期間,面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東莞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科技發展戰略,先後出臺了《關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在前列的意見》、《關於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升級版的行動計劃(2017-2020年)》等系列科技政策,形成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1+N」科技政策體系,推動東莞邁入國家創新型城市行列。
  • 東莞全力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
    今年4月,東莞發布了《東莞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全面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及第一批11項配套政策,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在粵港澳大灣區有較大影響、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作用突出的國家創新型城市。到2025年,建成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區,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城市。
  • 清華同衡技術創新中心孔憲娟:基於大數據的城市治理研究與實踐
    基於大數據的城市治理研究與實踐」這一主題進行分享。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技術創新中心博士/所長孔憲娟女士蒞臨2020世界創新者年會·【地產的科技魅力篇章】,並圍繞「基於大數據的城市治理研究與實踐」這一主題進行分享。
  • 東莞科技創新放大招!「1+1+N」政策體系發布
    東莞科技創新放大招!8日下午,東莞市建設創新型城市配套政策新聞發布會召開,發布會介紹了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配套政策起草的背景、思路、進展,對最近出臺的《東莞市培育創新型企業實施辦法》7個科技創新政策進行了解讀。
  • 我國區域5G產業政策比較研究——基於政策目標、工具和執行的分析
    [結果/結論]研究發現:現階段我國地方政府出臺的5G政策主要以任務導向型政策目標為主,供給型政策工具過多,需求型政策工具不足,東中西部地區在擴散導向型的政策目標和政策執行力度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需要進一步加強政策的因地制宜,因業施策。研究發現將為地方政府完善5G產業政策提供參考,也為揭示以5G為代表的新興技術政策體系結構與變遷規律提供佐證。
  • 胡玲,楊博∣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效果的影響因素研究 ——基於 2016—2018 年我國 150 所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的數據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況調查及分析——基於全國938所高校樣本.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38(04),67—76劉新民, 王譯晨, 範柳. (2018). 國內外創業教育研究現狀、熱點領域及發展趨勢的對比分析. 高教探索, (06),113—122內克, 格林, 布拉什. (2015). 如何教創業—基於實踐的百森教學法(薛紅智等譯).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 玉溪市全面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
    本報訊(記者 施銘) 幾年來,玉溪市把科教創新作為推動該市發展方式轉變、產業升級轉型、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舉措,創新驅動發展紮實推進。2018年,該市被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准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成為全國17個、西部3個、全省唯一獲批城市,創新成效初顯。    創新基礎不斷夯實。
  • 發揮高端科技智庫作用 中科院發布《中國創新戰略與政策研究2019》
    新華網北京7月19日電 「科學技術進步法正在修訂,需要高端科技智庫提出一系列建議。」科學技術部政策法規與創新體系建設司司長賀德方17日表示。  當天,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在北京舉辦《中國創新戰略與政策研究2019》發布暨戰略諮詢研究研討會,賀德方在研討中做出上述表述。
  • 廣東省促進自主創新若干政策
    -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國發〔2006〕6號),深入貫徹落實《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決定》(粵發〔2005〕14號)精神,努力建設創新型廣東,特制定以下促進自主創新的若干政策。
  • 實驗法在管理學研究中的演進與創新
    儘管如此,管理學實驗在研究視角、參照系和分析工具方面又顯著區別於其它社會科學領域的實驗。具體來說,管理學實驗更側重於綜合運用多學科領域理論知識,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以管理活動的基本職能,即計劃、組織、領導、控制、激勵和創新為著眼點,探究組織及其目標、組織中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決策和行為等內容[8]。根據不同的標準,管理學實驗有著不同的分類。
  • 成都市將出臺26項改革任務加快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
    【目標】  力爭通過五年努力  在西部率先實現  創新驅動引領型發展  「按照中央決策和省上部署,去年9月份,成都市就全面啟動了成都改革試驗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具體而言,《方案》目標為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基本完成中央確定的改革試驗任務,在打通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軍民深度融合創新通道取得率先突破,在智慧財產權、人才發展、金融支撐、開放合作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力爭率先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力爭通過五年努力,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創新驅動引領型發展,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加快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
  • 邁向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歐盟「精明專業化政策」的創新啟示
    該政策是否與強調產學研互動的「區域創新系統」(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RIS)有衝突?是否為另一個「新瓶裝舊酒式」的創新政策?它是否真的科學?       本文無法對以上所有問題給出徹底的解釋,但首先可以從歷史角度分析。
  • 城市大腦與智慧城市化:中國「共享經濟」創新的監管
    人機互動、自學習算法、自主式仿人型機器人以及未來「智能」城市等科技的進步伴隨著道德和倫理層面的問題。
  • 鑫創科技:堅持創新引領,IOD科技城市發展模式再獲認可
    目前,小鎮已引入IBM、Oracle、Fablab、騰訊、小米等世界500強和獨角獸等高科技企業近百家,構建了特色鮮明、技術領先、配套完善的生態系統,正逐步成為中原地區創新創業的新樣板、鄭州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技術人才匯聚的新高地。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持續落地,未來,中原創客小鎮將憑藉更為完善的系統運營環境,為創新型企業、創客、創業活動提供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360°服務。
  • 首都師範大學管理學院舉辦第三屆公共治理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暨...
    學校對公管學院的發展寄予厚望,在一流學科建設的實踐中,應把握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及數字轉型帶來的戰略機遇,聚焦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需求,加強公共管理基礎理論與方法研究,與國內外同行攜手構建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學術研究命運共同體。
  • 研究丨我國主要科技創新平臺分類特徵及總體分布
    為此本研究針對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5個主要的科技創新平臺,從更為宏觀的視角考察我國上述科技創新平臺的分類特徵及總體分布情況。進入21世紀,中國在經濟加速融入世界的同時,也面臨著世界範圍內新一輪的科技競爭。
  • 寶雞市「十三五」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規劃
    1.74件,建成國家創新型試點和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科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為全市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寶雞市先後榮獲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全國縣(市)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市、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示範基地、全國科技管理系統先進集體、全省技術市場交易額先進市、全省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市等榮譽稱號。1.科技創新環境明顯改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基本建成。
  • 服務型製造創新發展方向:工業設計服務
    【編者按】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5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服務型製造發展的指導意見》。為準確把握並傳達這一文件精神,推動政策貫徹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委託中國服務型製造聯盟組織撰寫系列解讀文章,本文是系列解讀第8篇。
  • 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深圳經濟特區科技創新發展掃描
    深圳GDP去年達2.69萬億元,人均產出和地均產出,均居全國各大城市前列。創新是深圳的基因,也是新的歷史節點下這座城市發展的生命線和靈魂。福布斯中國發布的「創新力最強的30個城市」榜單上,深圳位列榜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