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陽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規劃先行,多規合一、管控結合」, 以打造「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生態優美、宜居宜業」的秋城昭陽、果香昭陽為目標,以開展愛國衛生專項行動為契機,完善城市功能,強化網格管理,全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清、果香」的美麗宜居昭陽。
冬日清晨,陽光明媚,天空湛藍。走進省耕國學文化公園,生態湖濱、綠色廊道、陽光沙灘交相輝映;國學文化廣場上四書五經、諸子百家、二十四孝等經典景觀引人入勝。雖然已是深冬,但在省耕國學文化公園,依然鳥語花香,景色宜人。每天廣大市民都會不畏嚴寒,紛紛走出家門,進入公園綠道散步、慢跑、晨練,縱情享受美好時光。
市民呂先生說:「公園對周邊住戶特別好,有鍛鍊的地方,小孩老人也有娛樂的地方,空氣好,現在環境全部改變了,市民出行也便利了,空氣也好了。」
城市顏值高了,市民生活更加幸福。短短幾年時間,曾經垃圾成堆的臭水塘變成了景色宜人、深受市民喜愛的生態城市景觀公園,這讓昭陽市民切實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劉世雄的老家在鎮雄縣潑機鎮,今年是他來昭陽區工作的第五年,他是親眼見證了這五年昭陽城區的巨大變化。
劉世雄說:「這幾年,特別是十三五以來,昭通變化非常大,特別是城市基礎設施,城市綜合體,省耕公園、烏蒙水鄉,城市綜合體變化比較大,老百姓有一個休閒的好去處,老百姓的幸福感、幸福指數比較高。」
省耕國學文化公園結合昭通省耕塘農耕文化和海綿城市理念及昭通中心城市創建「園林城市」的目標,致力於打造昭通中心城市的生態「綠肺」。公園依託原有的省耕塘水庫進行拓展建設,總佔地面積約1600餘畝,其中水體面積約500畝,公園綠化面積近25萬平方米,公園以「生態湖濱、城市耕讀」為主題,以傳統國學文化為統領,立足昭通中心城市綠地系統「一心」的定位,打造了創意水街入口區、省耕天時文化區、經書六藝修身區、濱湖生態觀景區、濱湖活力休閒區、秋城水岸養生區六大景觀區和省耕、諸子百家、四書五經、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五大廣場;同時,園內還設置了人行步道、運動休閒場所、文化廣場等文體設施,方便市民運動健身。烏蒙水鄉公園西鄰二環西路,東臨望海公園與鳳凰山森林公園,公園佔地約440畝,其中水體約280畝,綠化面積約70畝,與省耕文化公園南北遙相呼應,昭陽城區已建成的三大公園對進一步提升人居環境,樹立昭陽城市品牌形象,增強城市地緣競爭力等都能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受到廣大市民和遊客的喜愛。
來自四川宜賓的遊客王發慧說:「環境非常乾淨,秩序非常好,走到什麼地方都能看得見公共衛生廁所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設施非常完善,以前進城去個衛生間都很難找,現在國家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以後,把廁所弄了比家裡房子還漂亮,走到哪裡都不會覺得有不方便的地方,到處都有洗手臺,很好。昭通現在真的是和以前差別太大了,變化很大很美,修了那麼多高層建築,環境非常好。」
在昭通中心城區,一條條大道交錯縱橫,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個個生態休閒空間不斷拓展,省耕國學文化公園投入使用、烏蒙水鄉建設提速,文化產業新區、鳳凰山溫泉旅遊小鎮等城市綜合體項目快速推進,昭通中心城市建設正由碎片化向組團式片區開發轉變,構建了城市骨架,崛起了城市地標,城市建成區面積已擴大到54.7平方公裡,常駐人口達54.8萬人,初步構建起了「深度融合、特色彰顯、無所謂城、無所謂鄉」的城鄉一體化新格局,讓這座有著近300年歷史的古城跨入了中等城市行列。
在昭通中心城區,全長47.5公裡的利濟河、禿尾河穿城而過,這兩條「黑」「臭」了30年的河經過集中整治完全變了樣,曾經人人躲著走的「臭水河」變成了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生態廊道」。圍繞「把雲南建設成為中國最美麗省份」要求,昭陽區委、區政府緊扣「引領區域發展的滇川黔省際中心城市」目標,堅持「一城三區、若干小鎮、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發展思路, 全域規劃、多規合一,初步形成了以省耕國學文化公園、文化體育產業新區、烏蒙水鄉公園3個商圈構建的城市核心,以昭陽區北閘蘋果小鎮、鳳凰溫泉小鎮、靖安馬鈴薯小鎮、舊圃櫻桃小鎮等示範引領特色小鎮發展;永豐海升蘋果基地、鳳凰山葡萄基地、北閘蘋果基地、黃竹林蔬菜基地、千頃池溼地公園5個田園綜合體項目,通過產城融合建成「半城蘋果滿城香」的果園之城。
此外,為統籌舊城與新城的和諧發展,昭陽區按照「老城做減法、新城做加法」的思路,在舊城區上突出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大力推進「四治三改一拆兩增」,突出做好「古城保護、危房拆除、改造提升」3篇文章,著力提升老城區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在新區開發上堅持以旗艦項目為引領,大力推進文化體育產業新區、省耕湖片區、烏蒙水鄉片區、鳳凰山溫泉旅遊小鎮、紅路及靖安新區建設,全力推動中心城市從外延型向內涵型、功能型向生態型、管理型向服務型「三型同轉」。
2020年下半年,區委區政府緊緊抓住愛國衛生專項行動的契機,通過持續深入「清垃圾、掃廁所、勤洗手、管集市、淨餐館、常消毒、眾參與、樹黨旗」7+1行動要求,針對當前存在的頑症痼疾和影響城市形象的重點難點問題,團結帶領全區幹部群眾,再鼓幹勁 再添舉措 全面打響愛衛攻堅戰,制定了先做「面子」,再做「裡子」,最後提升的三步走戰略,全面開展地毯式、拉網式、網格化排查清理整治,建立臺帳、列出清單,逐項銷號、逐項清零,確保無死角、無盲區、無漏洞,讓城市顏值大幅提升,市民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讓昭通中心城區真正從裡到外淨起來、靚起來。
撰稿、圖片 | 昭陽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劍
主 編 |楊玉昆
副 主 編 |楊瓊 張國華 田芳 王定波
執行主編 |田芳
編輯部主任|虎彥群
編 輯 |李潔 彭鈺婷 臧慶瑤(實習)
主 辦||中共昭陽區委 昭陽區人民政府
承 辦|昭陽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