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武都:宜居、宜業、宜養、宜遊的山水之城正悄然崛起

2020-12-24 中國甘肅網

巍巍五鳳山下,一個生態宜居之城正在崛起;悠悠白龍江畔,富美武都正譜寫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近年來,武都區緊緊圍繞把武都建設成為「宜居宜遊宜商」的山水園林城市的整體思路,堅持「發展工業、農業調優、旅遊帶動、城鄉統籌、民生改善」五大路徑,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走出了集聚集約、創新創優、高質高效的城市發展之路;水綠交融、融景於城、魅力生態的顏值提升之路;產業帶動、精準幫扶、戰果豐碩的脫貧致富之路。

山水綠城「素顏」美。武都區按照「一軸、九區、一中心」和「多綠、多景、多元化」的規劃,建設「水系五城、綠滿兩岸」的山水生態園林城市目標,加快建設幸福「宜養」新城。

「512」主題紀念園、江南公園、鐘樓公園、白龍江景觀帶,20個公園「綻放」街頭,44個美麗鄉村建設全面啟動,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開窗可賞綠、移步能換景。

「水系五城、綠滿兩岸」的山水宜居城市水系景觀芳容初露,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8.7平方米,城區街道樹冠覆蓋率均達到22%,城區新建的地面停車場綠化達到28%,加之265公裡的蜿蜒別致綠色文明長廊,「四季有景,三季有花」,共同呈現「城在山水間、家在綠深處、人遊圖畫中」的人間盛景。

路網通,城市興。城區路網結構進一步優化,構建「三橫兩縱」的主幹路網絡,城區建成區道路總長60公裡,道路總面積132萬平方米,建成區面積15.7平方公裡,路網密度為3.82公裡/平方公裡,道路面積率為8.4%;全面實施城市精細化、網格化管理,治違、治髒、治亂、治汙、治堵成效顯著;持續推進「城市雙修」工程,舊城區風貌改造和各片區綠化、亮化等工作持續推進。強化配套與優化環境並舉、豐富內涵與塑造特色並行,今日之武都,山更綠了、水更清了、路更寬了、城更美了。

街區靚,城市美。從「簡單畫圈」到「形成聯動」。如今,以舊城為商業區,以東江為行政區,以吉石壩為物流區,以兩水為綜合區,以漢王為產業服務區的五大功能區持續完備,城市框架持續拉大,逐漸形成「水系五城、綠滿兩岸」的空間布局。城鎮化率達40.56%;建成區道路面積222.96萬平方米,城市人均道路面積15.58平方米;城市供水普及率達96.2%;汙水處理率54.95%,負荷率達100%;建成區綠地率10.68%;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3.4%。 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設施全,城市「暖」。 武都區逐年對縣城重點區域的夜景燈光實施提升改造工程,累計安裝更換彩虹橋、清水溝、長江大道等區域油橄欖路燈(LED燈)1017盞,更換東江新區中華燈65盞,完成濱江公園80盞路燈改造工程,維修江南大道、長江大道、新市街、東江新區等區域路燈986盞,;燃氣普及率達87.6%;城市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近年來,武都區先後榮獲「最美中國·目的地城市」、「最美中國·生態、自然旅遊城市和文化魅力、特色魅力旅遊城市」、「中國最美生態宜居旅遊名區」、「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稱號。當前,武都全力打造中國橄欖小鎮,建成白龍江濱江生態景觀長廊,44個美麗鄉村建設全面啟動,生態文明持續提升。武都區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持續建設城市「綠色客廳」,拓展綠色活動空間,打造老百姓身邊的城市公園,一個個新建、改造的生態公園、文化廣場相繼建成投用。城市各類開放式公園已經成為了城市新地標、新名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武都真的成了世外桃源咯!」談及武都的城市變化,正在廣場上健身的吳啟雲老人揮動著手臂,表達他喜悅的心情。路通達了、自來水變清了、供電正常了、樓房變漂亮了、街道整潔了、外地遊客增多了、店鋪生意好了、居民收入增加了,在老人眼裡,這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放眼山水秀,極目盡朝暉。武都正向著老百姓的「安居之所」、投資者的「發家之地」、旅遊者的「欣喜之旅」目標闊步前行,一座宜居、宜業、宜養、宜遊的山水之城正悄然崛起……

本網記者 沈文剛 通訊員 王雯

相關焦點

  • 城在山水間 人在畫中遊 武都著力打造宜居宜遊宜商山水園林之城
    城在山水間 人在畫中遊 武都著力打造宜居宜遊宜商山水園林之城巍巍五鳳山下,一個生態宜居之城正在崛起;悠悠白龍江畔,富美武都正在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近年來,武都區緊緊圍繞把武都建設成為「宜居宜遊宜商」的山水園林城市的整體思路,堅持「發展工業、農業調優、旅遊帶動、城鄉統籌、民生改善」五大路徑,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走出了集聚集約、創新創優、高質高效的城市發展之路,水綠交融、融景於城、魅力生態的顏值提升之路和產業帶動、精準幫扶、戰果豐碩的脫貧致富之路。
  • 龍崗鎮:打造宜居宜遊宜業的堅果樂園小鎮
    (原標題:龍崗鎮:打造宜居宜遊宜業的堅果樂園小鎮)
  • 延安新區升級發展理念 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新區
    延安新區升級發展理念 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新區 發布時間:2016-01-08 07:43:19 來源:
  • 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建設宜業宜居宜樂宜遊城市
    ■記者 彭飛 段吉雄 全正 通訊員 陳林本報訊8月24日,市委書記張維國專題調研重點市政工程項目,強調城市建設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建設宜業、宜居、宜樂、宜遊城市,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 從「半城煤灰半城土」到「宜居宜遊宜業」……
    短短幾年間,汝州新增綠化面積70萬畝、城市水域面積9600多畝,快速發展為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實現了從「半城煤灰半城土」的資源型城市到宜居宜遊宜業的旅遊型城市的轉變,走出了一條全域旅遊領跑的生態轉型發展之路。汝州市以黨建統領全域旅遊,形成了市、鄉、村三級全域旅遊組織體系,帶動全市16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4000多人脫貧。
  • 開發區·鐵山區:全力打造宜業宜居宜遊新城
    站在新起點,開發區·鐵山區將繼續迎頭而上,勇當全市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不斷夯實發展底盤,增進民生福祉,為打造宜業宜居宜遊的現代化新城而不懈努力。01 優勢產業在聚集產業興則城市興,產業強則城市強。開發區·鐵山區作為黃石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的主戰場,始終在全市處於領跑水平。
  • 宜業 宜居 宜樂 宜遊 太原聚力打造全國區域中心城市
    年內完成剩餘147條背街小巷和521個老舊小區整治工作,6月底前力爭完成5G基站新建改建2900座以上,全年新增停車泊位1萬個以上,2號線一期工程年內通車試運行……4月27日,太原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全力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國區域中心城市,努力創造宜業
  • 主動順應新形勢新要求新期待 加快打造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特色山水...
    會議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緊扣全市「一區兩群」區域協調發展重大部署,主動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堅持問題導向,加快補齊短板,努力讓城市更有特色、更有內涵、更有品位,加快打造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特色山水城市。
  • 借力「房交會」,兩江新區展示「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畫卷!
    區域價值井噴定義宜業宜居美好生活除了城市價值,讓投資者、創業者、就業者、購房者吃下「定心丸」的,還有兩江新區這座「智慧之城」的美好圖景。在商業方面,保稅商圈、愛琴海、宜家、奧特萊斯等商業中心加快崛起,歡樂谷、兩江影視城等一批文化旅遊項目讓人目不暇接,龍湖天街、中糧重慶大悅城、新城吾悅廣場、合景泰富悠方、萬科智匯谷等五大旗艦商業聯袂打造的兩江國際商務中心,更是為區域商業注入新活力。
  • 宜居宜業的高品質新城在同安灣崛起 民生優先 加碼百姓幸福生活
    近年來,同安灣新城人氣快速匯聚,配套設施日趨完善,生態環境持續優化,教育、醫療、交通、文體等民生保障項目日臻完善,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提高,這座宜居宜業的高品質新城正在崛起
  • 美麗鄉村示範村丨奉賢李窯村:宜居、宜業、宜樂、宜遊的和美村莊
    該村通過合理規劃產業布局,凸顯生態特色優勢,著力建設宜居、宜業、宜樂、宜遊的和美李窯。 「三個三百」擦亮美麗鄉村生態底色李窯,因明清時期李姓大族聚居並開設土窯多處而得名。這個3.18平方公裡的村莊,水網分布密集。水清岸綠、環境整潔,是李窯村的美景常態。
  • 曹妃甸打造宜業宜居海濱新城 唐山灣大學城100分鐘到北京
    原標題:唐山灣大學城 100分鐘到北京   曹妃甸打造宜業宜居海濱新城   行進在唐山灣生態城中,時時能感受到建設的熱浪迎面襲來。   2014年7月,京冀共同提出在唐山灣生態城劃出約3.5平方公裡作為產城融合的先行啟動區。
  • 中國宜居宜業城市名單公布,信陽榜上無名,令人惋惜!
    2020年11月28日,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宜居城市與城鄉治理專業委員會(簡稱「宜居委」)發布了「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全國709個城市中的84個城市上榜。而連續十年被香港某機構評為「全國十佳宜居城市」的信陽居然榜上無名,讓人費解!從2010年開始,信陽市就一直在「全國十佳宜居城市」之列,因為連續十年榜上有名,並於2019年被該機構評選為「全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而且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創衛成功,得分越來越高,位列名次越來越靠前。
  • 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發布 西安上榜
    宜居宜業的大西安。2020年11月28日,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宜居城市與城鄉治理專業委員會(簡稱「宜居委」)發布《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全國709個城市有84個城市上榜,西安榜上有名。西安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身具十三朝帝都的歷史稟賦——西安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之深厚,在中國城市中首屈一指。
  • 聊城入選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
    11月28日,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宜居城市與城鄉治理專業委員會發布《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84個城市上榜,聊城榜上有名。聊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聊城城區獨具「江北水城」特色,有「中國北方的威尼斯」之稱。2007年,江北水城·運河古都生態聊城成為國家級衛生城市。2014年10月,聊城被國土資源部授牌「中國溫泉之城」。
  • 福州獲評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
    記者 葉義斌 攝  福州新聞網12月15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記者14日從市城鄉建設局獲悉,日前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宜居城市與城鄉治理專業委員會(簡稱「宜居委」)發布《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全國709個城市有84個上榜。其中,福州市、福清市榜上有名。
  • 寧德入選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
    近日,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宜居城市與城鄉治理專業委員會(簡稱「宜居委」)發布《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全國709個城市,有84個城市上榜。
  • 崛起山水間 生態宜居城
    撤地設市二十年間,麗水堅持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要求,不斷完善城市功能、發展城市經濟、提升城市品質。麗水中心城市堅定實施產城融合發展戰略,按照「北居中閒南工」功能布局,以愚公移山精神推進南城大開發和江濱、城東、城北、聯城區塊建設,迅猛拉開了「一江雙城」發展格局,更打響了「秀山麗水、詩畫田園、養生福地、長壽之鄉」區域品牌。
  • 打造宜居宜業宜樂智慧新城 兩江新區開展青春聯誼趣味活動
    據兩江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兩江新區魚復園區正高標準打造宜居宜業宜樂宜遊的生態智慧新城,持續優化三板溪、石河清、雙溪等生態溼地公園,爭取把每個項目都打造成精品、塑造成亮點。下一步,兩江新區魚復園區將發揮好兩江新區「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態優勢,高標準打造道路綠化體系,持續構建山水公園城市本底,努力營造乾淨整潔有序、山清水秀城美的城市環境,同時保留和傳承區域歷史文化,注重文旅要素的積極共融,充分挖掘區域文化底蘊,打造微旅遊目的地。
  • 隴南武都:從甘肅偏僻小鎮到中國橄欖之城
    「以前武都一到晚上就黑乎乎的,現在燈亮了,很漂亮。」已經多年沒回家鄉的張芳驚嘆於武都縣城的變化。  城市夜景照明反映著一座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城市品位和人文精神。  為了進一步完善隴南市區白龍江沿岸溼地公園,提升城市品位,滿足市區居民的休閒、遊覽、鍛鍊,以及舉辦各種集體文化活動的需求。武都區實施新「濱江公園」,即濱江步道改造工程,起點位於白龍江大橋,經盤旋路大橋,終點靠近東江水大橋,總長度約1500米,總面積約22532平方米,分為歷史文化景觀區、民俗文化景觀區、產業文化景觀區三個區域。40年,從「求生存」到「求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