滌蕩古今 山水宜居新麗水
一座城池,穿越千年,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其間變化的是生活在青山綠水間的麗水人,亙古不變的則是這裡積澱相傳的城市風骨。
「府城內外,群山相擁,諸水相連,山拱水環,氣象非凡……」清光緒《處州府志》中曾如此描繪麗水城區山水相融的絕美景象。秀峰、深潭、湧泉、碧波,盤踞千嶺,甌江瀠洄,於此攤開一卷「風煙俱淨、天山共色」的潑墨長軸,從流飄蕩之間,麗水,一座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山水城市,恣意鋪展、盡顯眼前。
城市化水平是探知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溫度計」。
撤地設市二十年間,麗水堅持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要求,不斷完善城市功能、發展城市經濟、提升城市品質。麗水中心城市堅定實施產城融合發展戰略,按照「北居中閒南工」功能布局,以愚公移山精神推進南城大開發和江濱、城東、城北、聯城區塊建設,迅猛拉開了「一江雙城」發展格局,更打響了「秀山麗水、詩畫田園、養生福地、長壽之鄉」區域品牌。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秉承中國山水精神與現代濱水城市發展理念,人傑地靈的麗水,兼得了山的渾厚,水的靈動,崛起在這一方山水天地之間,悄然譜就了自然生態、人文和諧之美。
落日餘暉中,緩緩走過麗水老城區劉祠堂背那段狹長的青石板路,我們依稀還能領略到數十年前小城所特有的古街風韻。
仿佛拾起一段被遺忘的時光。一路走來,這條僻靜的老街留存著最初的模樣,卻在無言地見證麗水變換的容顏。從劉祠堂背到南明門(大水門),從棟宇軒昂的應星樓,再到古韻尤存的處州府城……漫步在這座城市的濱江區域,讓人極易在歷史與現代之間晃神。
一座城池,因歲月的滌蕩而醇厚。翻開《印象麗水》這本為撤地設市而收錄的城市建設成果照片集,眼前一張張泛黃的舊照片是麗水變遷積蓄的回憶,散發著濃濃的懷舊氣息,同時也讓人欣喜地發現,這些年來這座城市帶給我們的幸福和驚喜。
生活在這座山水之城的人們,訝異於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2015年金麗溫高鐵通車運營,麗水邁入「高鐵時代」,2018年麗水機場開工建設,麗水即將邁進「航空時代」,區位劣勢正逐步被改寫;從北到南、從西到東,一批批新建的住宅小區、安置公寓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麗水城中村改造,讓城東區塊、市中心區塊等舊城從過往中剝離更替,不斷拓展著城市發展的新空間;南城東擴區塊昔日的山丘已夷為平地,開山劈地建起座座廠房……
時光的琴弦,撥動了貫古通今的旋律;歷史的畫卷,描繪出城市的滄桑巨變。
規劃引領 描繪城市新版圖
「這裡是城市規劃展覽館最核心的部分——總體規劃模型演示廳,在這裡,我們就能夠俯瞰到麗水城區未來的整體規劃。」伴隨著工作人員細緻的講解,麗水市城市規劃展覽館迎來了一批又一批前來參觀的遊客和市民。
巨大的中心城區沙盤上,真實再現了「一江雙城」的宏偉效果,城中每條道路、每幢房子都清楚分明。如今,城市規劃展覽館儼然已成了一張展示麗水生態宜居、濃縮城市歷史和展望未來遠景的「城市名片」。
城市建設必須規劃先行,規劃是前提、基礎,更是關鍵。在「注重山水、突出宜居、留足產業用地、功能科學布局」規劃理念的引領下,這些年,麗水市城市總體規劃先後經歷了兩次修編,控制性詳規實現全覆蓋,配套專業規劃全面開展,城市居住、產業、旅遊休閒、公共基礎設施、文化教育等重要功能布局全面形成。
南明湖、紫金大橋、市行政中心、市體育中心、市圖書館、麗水大劇院、白雲山國家森林公園等一大批標誌性地標項目相繼建成。麗水建成區面積由2000年9.2平方公裡擴展到2019年41.58平方公裡,全市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從33.1%提升到63%。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一張張城市「金名片」隨之而來,今天的麗水,把城市鑲嵌於綠水青山之間,與山水田園和諧共生,猶如一道道靚麗風景,成為人民安居樂業、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宜居興業演繹「雙城記」,麗水城市空間的拓展,繪就了一張嶄新的版圖,也拉開了城市經濟迅猛發展的序幕。
功能完善 激發城市新魅力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首先得益於基礎功能的全面完善。
近年來,麗水按照適度超前、配套協調、高效可靠的要求,把項目帶動作為最核心的發展支撐,以「四網」建設為重點統籌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使城市功能滿足城市發展的長遠需要。
一組數字足以見證——
基礎設施投資迅猛增加,累計完成投資2678.4億元,年均增長13.5%。城市路網、供電、供水、供氣和汙水垃圾處理等公益設施逐步完善,著力推進公園休閒場所、城市慢行系統和綠道建設,城市整體功能不斷增強。
房地產開發規模不斷擴大,累計完成投資1256.2億元,年均增長15.3%,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由2003年的18.0%提高到21.1%。2019年,麗水商品房銷售面積250.46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288.81億元。
消費市場越發繁榮活躍,各種商場、連鎖店、超市、專賣店、便利店應運而生,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商貿流通網絡。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00年71.6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748.1億元,年均增長13.1%。
為加快實現「住有所居」,麗水著力改善城鄉居民居住條件,人居環境大為改善。通過合理布局並加快建設生活服務功能配套設施,切實提高教育、文化、衛生等基礎設施的共享率。
山水中一片片濃鬱的綠色,無聲無息地浸潤著麗水。在這一萬七千平方公裡的山川熱土上,一陣陣推進城市化建設的熱潮,正讓這座崛起的生態宜居之城越發顯得璀璨奪目。
精品精緻 彰顯城市新品位
每當暮色四合,市區南明湖畔的防洪堤上總是人頭攢動,歌舞喧天。霓燈瓊樹,玉宇華樓,江濱景觀帶夜色醉人。如今,環南明湖中閒區域的綜合開發為麗水城市建設增添了一抹明麗的亮色。
2006年,開潭電站蓄水之後,讓麗水中心城區擁有了迷人的南明湖。與水之靈動遙相呼應的南明山倚江而立,青翠層疊,古蹟、寺閣錯落其間,尤以摩崖石刻聞名;登臨層巒疊嶂的白雲山頂,極目遠眺滿城新景,高聳的樓宇、雅致的住宅、通達的道路都化作水墨丹青中的筆筆勾勒、幾重渲染……置身麗水這座山水之城,似乎只要一轉身,就能與美不期而遇。
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更要注重提升城市的文化內涵和品位。近年來,麗水在推進城市化建設進程中,充分發揮山水生態優勢,突出做好山、水、城相融合的文章,依託優越的自然山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市區新建了處州公園、江濱景觀帶等大型精品園林項目,改造擴建了萬象山公園、白雲森林公園、麗陽門廣場等工程,還新建了鄉戀園、囿山園等50多處街頭公園和綠地,伴隨著大量公園及綠地的落成,麗水城市綠意盎然,更彰顯了自然與人文和諧交融的城市品位。
以山為骨、以水為魂、以綠為脈、以文為蘊。如今,「一江雙城」的城市規劃,正在融入麗水城市發展、建設、管理的各個方面,麗水將按照精品化、特色化理念,將特色的甌江文化內涵和歷史人文要素融入到城市建設之中,努力體現山水、生態、休閒、養生的城市特質,不斷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編輯:戴益節 一審:馬 江
二審:劉志媛 三審:徐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