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山水間 生態宜居城

2020-12-22 新華網

  滌蕩古今 山水宜居新麗水

  一座城池,穿越千年,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其間變化的是生活在青山綠水間的麗水人,亙古不變的則是這裡積澱相傳的城市風骨。

  「府城內外,群山相擁,諸水相連,山拱水環,氣象非凡……」清光緒《處州府志》中曾如此描繪麗水城區山水相融的絕美景象。秀峰、深潭、湧泉、碧波,盤踞千嶺,甌江瀠洄,於此攤開一卷「風煙俱淨、天山共色」的潑墨長軸,從流飄蕩之間,麗水,一座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山水城市,恣意鋪展、盡顯眼前。

  城市化水平是探知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溫度計」。

  撤地設市二十年間,麗水堅持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要求,不斷完善城市功能、發展城市經濟、提升城市品質。麗水中心城市堅定實施產城融合發展戰略,按照「北居中閒南工」功能布局,以愚公移山精神推進南城大開發和江濱、城東、城北、聯城區塊建設,迅猛拉開了「一江雙城」發展格局,更打響了「秀山麗水、詩畫田園、養生福地、長壽之鄉」區域品牌。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秉承中國山水精神與現代濱水城市發展理念,人傑地靈的麗水,兼得了山的渾厚,水的靈動,崛起在這一方山水天地之間,悄然譜就了自然生態、人文和諧之美。

  落日餘暉中,緩緩走過麗水老城區劉祠堂背那段狹長的青石板路,我們依稀還能領略到數十年前小城所特有的古街風韻。

  仿佛拾起一段被遺忘的時光。一路走來,這條僻靜的老街留存著最初的模樣,卻在無言地見證麗水變換的容顏。從劉祠堂背到南明門(大水門),從棟宇軒昂的應星樓,再到古韻尤存的處州府城……漫步在這座城市的濱江區域,讓人極易在歷史與現代之間晃神。

  一座城池,因歲月的滌蕩而醇厚。翻開《印象麗水》這本為撤地設市而收錄的城市建設成果照片集,眼前一張張泛黃的舊照片是麗水變遷積蓄的回憶,散發著濃濃的懷舊氣息,同時也讓人欣喜地發現,這些年來這座城市帶給我們的幸福和驚喜。

  生活在這座山水之城的人們,訝異於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2015年金麗溫高鐵通車運營,麗水邁入「高鐵時代」,2018年麗水機場開工建設,麗水即將邁進「航空時代」,區位劣勢正逐步被改寫;從北到南、從西到東,一批批新建的住宅小區、安置公寓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麗水城中村改造,讓城東區塊、市中心區塊等舊城從過往中剝離更替,不斷拓展著城市發展的新空間;南城東擴區塊昔日的山丘已夷為平地,開山劈地建起座座廠房……

  時光的琴弦,撥動了貫古通今的旋律;歷史的畫卷,描繪出城市的滄桑巨變。

  規劃引領 描繪城市新版圖

  「這裡是城市規劃展覽館最核心的部分——總體規劃模型演示廳,在這裡,我們就能夠俯瞰到麗水城區未來的整體規劃。」伴隨著工作人員細緻的講解,麗水市城市規劃展覽館迎來了一批又一批前來參觀的遊客和市民。

  巨大的中心城區沙盤上,真實再現了「一江雙城」的宏偉效果,城中每條道路、每幢房子都清楚分明。如今,城市規劃展覽館儼然已成了一張展示麗水生態宜居、濃縮城市歷史和展望未來遠景的「城市名片」。

  城市建設必須規劃先行,規劃是前提、基礎,更是關鍵。在「注重山水、突出宜居、留足產業用地、功能科學布局」規劃理念的引領下,這些年,麗水市城市總體規劃先後經歷了兩次修編,控制性詳規實現全覆蓋,配套專業規劃全面開展,城市居住、產業、旅遊休閒、公共基礎設施、文化教育等重要功能布局全面形成。

  南明湖、紫金大橋、市行政中心、市體育中心、市圖書館、麗水大劇院、白雲山國家森林公園等一大批標誌性地標項目相繼建成。麗水建成區面積由2000年9.2平方公裡擴展到2019年41.58平方公裡,全市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從33.1%提升到63%。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一張張城市「金名片」隨之而來,今天的麗水,把城市鑲嵌於綠水青山之間,與山水田園和諧共生,猶如一道道靚麗風景,成為人民安居樂業、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宜居興業演繹「雙城記」,麗水城市空間的拓展,繪就了一張嶄新的版圖,也拉開了城市經濟迅猛發展的序幕。

  功能完善 激發城市新魅力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首先得益於基礎功能的全面完善。

  近年來,麗水按照適度超前、配套協調、高效可靠的要求,把項目帶動作為最核心的發展支撐,以「四網」建設為重點統籌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使城市功能滿足城市發展的長遠需要。

  一組數字足以見證——

  基礎設施投資迅猛增加,累計完成投資2678.4億元,年均增長13.5%。城市路網、供電、供水、供氣和汙水垃圾處理等公益設施逐步完善,著力推進公園休閒場所、城市慢行系統和綠道建設,城市整體功能不斷增強。

  房地產開發規模不斷擴大,累計完成投資1256.2億元,年均增長15.3%,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由2003年的18.0%提高到21.1%。2019年,麗水商品房銷售面積250.46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288.81億元。

  消費市場越發繁榮活躍,各種商場、連鎖店、超市、專賣店、便利店應運而生,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商貿流通網絡。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00年71.6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748.1億元,年均增長13.1%。

  為加快實現「住有所居」,麗水著力改善城鄉居民居住條件,人居環境大為改善。通過合理布局並加快建設生活服務功能配套設施,切實提高教育、文化、衛生等基礎設施的共享率。

  山水中一片片濃鬱的綠色,無聲無息地浸潤著麗水。在這一萬七千平方公裡的山川熱土上,一陣陣推進城市化建設的熱潮,正讓這座崛起的生態宜居之城越發顯得璀璨奪目。

  精品精緻 彰顯城市新品位

  每當暮色四合,市區南明湖畔的防洪堤上總是人頭攢動,歌舞喧天。霓燈瓊樹,玉宇華樓,江濱景觀帶夜色醉人。如今,環南明湖中閒區域的綜合開發為麗水城市建設增添了一抹明麗的亮色。

  2006年,開潭電站蓄水之後,讓麗水中心城區擁有了迷人的南明湖。與水之靈動遙相呼應的南明山倚江而立,青翠層疊,古蹟、寺閣錯落其間,尤以摩崖石刻聞名;登臨層巒疊嶂的白雲山頂,極目遠眺滿城新景,高聳的樓宇、雅致的住宅、通達的道路都化作水墨丹青中的筆筆勾勒、幾重渲染……置身麗水這座山水之城,似乎只要一轉身,就能與美不期而遇。

  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更要注重提升城市的文化內涵和品位。近年來,麗水在推進城市化建設進程中,充分發揮山水生態優勢,突出做好山、水、城相融合的文章,依託優越的自然山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市區新建了處州公園、江濱景觀帶等大型精品園林項目,改造擴建了萬象山公園、白雲森林公園、麗陽門廣場等工程,還新建了鄉戀園、囿山園等50多處街頭公園和綠地,伴隨著大量公園及綠地的落成,麗水城市綠意盎然,更彰顯了自然與人文和諧交融的城市品位。

  以山為骨、以水為魂、以綠為脈、以文為蘊。如今,「一江雙城」的城市規劃,正在融入麗水城市發展、建設、管理的各個方面,麗水將按照精品化、特色化理念,將特色的甌江文化內涵和歷史人文要素融入到城市建設之中,努力體現山水、生態、休閒、養生的城市特質,不斷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編輯:戴益節 一審:馬    江

二審:劉志媛 三審:徐樂靜

相關焦點

  • 城在山水間 人在畫中遊 武都著力打造宜居宜遊宜商山水園林之城
    城在山水間 人在畫中遊 武都著力打造宜居宜遊宜商山水園林之城巍巍五鳳山下,一個生態宜居之城正在崛起;悠悠白龍江畔,富美武都正在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近年來,武都區緊緊圍繞把武都建設成為「宜居宜遊宜商」的山水園林城市的整體思路,堅持「發展工業、農業調優、旅遊帶動、城鄉統籌、民生改善」五大路徑,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走出了集聚集約、創新創優、高質高效的城市發展之路,水綠交融、融景於城、魅力生態的顏值提升之路和產業帶動、精準幫扶、戰果豐碩的脫貧致富之路。
  • 隴南武都:宜居、宜業、宜養、宜遊的山水之城正悄然崛起
    巍巍五鳳山下,一個生態宜居之城正在崛起;悠悠白龍江畔,富美武都正譜寫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近年來,武都區緊緊圍繞把武都建設成為「宜居宜遊宜商」的山水園林城市的整體思路,堅持「發展工業、農業調優、旅遊帶動、城鄉統籌、民生改善」五大路徑,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走出了集聚集約、創新創優、高質高效的城市發展之路;水綠交融、融景於城、魅力生態的顏值提升之路;產業帶動、精準幫扶、戰果豐碩的脫貧致富之路。
  • 上饒:山水生態城 宜居幸福家
    而當夜幕降臨,徜徉在信江河畔,流連於雲碧峰上,具有傳統審美價值和古典韻味的「亭、臺、樓、閣」景觀,與五彩斑斕的城市夜景交相輝映,令人陶醉,構成了一幅生態之都、宜居之城的絕美圖畫。  今年以來,上饒以落實省委省政府推進新型城鎮化重大戰略為強大動力,以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城市群為主線,堅定「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目標,深入實施「大開放、大產業、大城市、大交通、大物流、大旅遊、大民生、大穩定」的八大戰略,加快信江河谷城市組團發展,完善市域城鎮體系,城鄉面貌繼續發生深刻的變化。  中心區建設步伐明顯加快。
  • 山水間,放飛宜居夢想——我市城市建設發展綜述
    山水間,放飛宜居夢想——我市城市建設發展綜述    11月30日,幾位居民在西苑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門口健身  規劃引領,描繪山水園林魅力名城藍圖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人為本,突出生態文化特色,按照「生態建養與文化傳承相結合、產業集聚和人氣提升相結合、功能完善和環境改善相結合、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相結合」的思路,推進了一系列規劃的編制,以科學規劃引領城市發展。特別是去年9月份開展規劃編制攻堅戰以來,規劃編制進程明顯加快。
  • 儀隴縣在嘉陵江畔崛起一座山水園林城
    近年來,儀隴縣以爭創「國家園林縣城」為目標,以建設「現代濱江山水園林城市」為定位,以創建「天府旅遊名縣」為契機,全力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城市綠量大幅增加,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城市形象品位明顯提升,並先後榮獲「省級園林縣城」「中國十佳宜居縣」「全省宜居縣城建設試點縣城」等殊榮。
  • 追求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武漢著力打造生態宜居之城
    城市發展,是為了人民美好生活的發展;生態宜居,是現代城市發展中最動人的底色。12月7日,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工程正式開工建設,以「打造世界級濱水城市、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示範區、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為目標。武漢不斷探索追求山水人城和諧相融,著力突出濱江城市特色,打造生態宜居之城。
  • 致敬美好生活 石家莊孔雀城助力城南崛起
    除此之外,新城更是匯集了總投資100億元「京南矽谷生態新城」、投資15.9億元的昊和文體城、15家高新技術企業、32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等眾多產業項目,高新科技和生態文創兩頭並進,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和諧共生,多元產業集群在南部新城已然成型。今年,剛剛結束的第六屆石家莊旅發大會在元氏舉辦,主會場就在南部新城。
  • 大渡口:一座綠色生態宜居之城
    自從2011年啟動重鋼搬遷改造大幕以來,大渡口區經過5年不懈努力而涅槃重生,成功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區,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順利通過國家環保部驗收,創建國家衛生區通過技術考核驗收,以「公園大渡口,山水宜居城」為主題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 城在山水間 人在畫卷中
    一園入、百城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10月18日,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都勻市將舉辦第四屆中國綠化博覽會。中國綠化博覽會(以下簡稱「綠博會」)是中國綠化生態領域組織層次最高的綜合性博覽會,也是展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的博覽盛會,被譽為中國綠化領域的「奧林匹克」。
  • 山水生態城組團:天府水城 好一幅山水生態畫卷
    [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東北明珠系列報導]     山水生態城組團——天府水城 好一幅山水生態畫卷     臨空產業城組團——三產複合 傳統「下五區」瞄準高端     自主創業城組團——高起點規劃打造自主創業多彩之城
  • 生態宜居產城融合智慧管理 「內外兼修」讓南陽西峽綠潔暢美
    作為河南省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首批試點縣,一個「顯山露水、大氣疏朗、綠潔暢美、流光溢彩」的西峽山城呼之欲出,一座集「山、水、綠」於一體的宜居山城清新如畫。「百城提質」工程帶人們感受著這座山城的「內外兼修」。
  • 昌平將建設成為秀美山水林城 華潤置地理想國總價591萬/套起
    昌平作為首都西北部的重要生態保育區及區域治理協作區,山水資源豐富,森林植被茂密,河流溼地眾多。依託昌平現有良好生態基礎,統籌考慮山、城、田、河流等自然要素,在景觀結構、生態功能上實現森林、溼地等生態用地與各類建設用地的科學布置,構築 「青山、碧水、綠地、藍天」的景觀格局,形成山清水秀、綠帶穿城的優美城鄉生態人文景觀,把昌平建設成為秀美山水林城。  森林城市建設,是適應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推進城鄉生態建設,增進居民生態福利的實踐創新。
  • 淮海國際陸港起航 宜居之城正在崛起
    高起點的新城建設、優越的自然資源景觀,不僅促進了人氣商氣匯聚,更為一座宜居之城的崛起打好了基礎。 淮海國際港務區正式成立 徐州淮海國際陸港位於泉山區的西北部,距萬寨港9公裡、距高鐵站17公裡、距觀音機場45公裡,交通區位及發展多式聯運的優勢顯著。
  • 草原崛起綠色的城
    從開城之初的城鄉接合部,到如今以「綠色」為底色,以建成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和轉型發展核心區為目標的地理中心和生態中心,草原新城的崛起結束了盟旗市駐一地、前旗政府沒有自管城區的歷史。 生於斯長於斯的現任科爾沁鎮副鎮長關鵬飛回憶:當時新城就相當於一個城鄉接合部,分布著6個大型工廠、5個商店和一個70年代初建成的供銷社,可謂商賈雲集、村民數盈於百戶。
  • 陽光城·君山墅探索山水生態墅居新模式
    近年來,北京市致力於採取多項措施加大生態涵養力度,在生態環境質量、綠色產業發展、城市服務能力等多個方面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推動生態涵養區保護。  其中,密雲作為北京生態涵養區,憑藉優越山水資源及政策紅利,已成為改善型置業、生態宜居優選之地。
  • 潮白河孔雀城|左手繁華 右手繁花 生態宜居之城
    潮白河孔雀城擇址潮白河畔,一河之隔對望通州副中心,由京通及京哈高速可達北京國貿,距離北京市政府新址約10 公裡,緊鄰通州運河商務區,副中心數千億市政投資,打造北京「世界城市」的全新名片,未來發展潛力不可估量。北京城市副中心也將重點打造環境規劃,根據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的「兩帶、一環、一心」的綠化空間布局,通州將被一道56公裡的「綠環」環繞,13座公園鑲嵌其中。
  • 綠色——山水之城 渲染著新發展的幸福畫卷
    艾溪湖周邊全景南昌西挽西山,北望梅嶺,贛江穿城而過,幾百個大小不同的湖泊繁星棋布,如同一顆顆鑲嵌在贛鄱大地上的綠色明珠。四面碧樹三面水,一城香樟半城湖,是南昌這座城市自然環境的真實寫照。良好的生態,是南昌最亮的品牌、最大的財富。
  • 一座城市兩座國家級森林公園,大湖名城生態綠色,很宜居
    居住在鋼筋水泥密布的樓宇間,走入城市郊區的森林公園就會心曠神怡。一座不大的城市擁有兩座國家級森林公園就著實讓人羨慕,這個城市就是位於中部省份安徽省會合肥。在合肥,如果你要問這座城市有好玩的景點嗎?當地人一定會推薦大蜀山,算是合肥標誌性景點了,也是合肥市區唯一的高山,整個合肥的「綠肺」,景色不錯也能較好鍛鍊遊客的身體。
  • 龍灣城新品洋房即將亮相,再迎宜居新時代
    在對環京市場的調查中記者發現,生態宜居樓盤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金九樓市開門紅生態宜居樓盤空前火熱在多地接連出現「」、「日光碟」的同時,房地產市場也進入了「金九銀十」的首周。據中指院數據顯示,在9月2日至8日的一周內,重點監測的41個城市中,超6成城市周均成交面積同比上漲,「金九銀十」迎來開門紅。
  • ...未來:加快建設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的宜居宜業美麗濱海新城
    原標題:活力濱城 開啟未來:加快建設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的宜居宜業美麗濱海新城   五年,放諸時代長河只是一瞬;五年,投射城市年輪不過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