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經濟日益繁榮、城市生活加速改善、城市形象不斷提升……變化,緣於城鎮化建設的不斷加強,緣於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
盤點上饒城鎮化建設,亮點頻現:主城區舊城改造深入推進、路網工程全面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快建設、20萬噸自來水廠投入使用……為改善群眾生活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條件,也為推進城鎮化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走進饒城,巍峨的高樓、整潔的道路、參天的大樹、璀璨的燈光,見證著城市的成長步伐。而當夜幕降臨,徜徉在信江河畔,流連於雲碧峰上,具有傳統審美價值和古典韻味的「亭、臺、樓、閣」景觀,與五彩斑斕的城市夜景交相輝映,令人陶醉,構成了一幅生態之都、宜居之城的絕美圖畫。
今年以來,上饒以落實省委省政府推進新型城鎮化重大戰略為強大動力,以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城市群為主線,堅定「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目標,深入實施「大開放、大產業、大城市、大交通、大物流、大旅遊、大民生、大穩定」的八大戰略,加快信江河谷城市組團發展,完善市域城鎮體系,城鄉面貌繼續發生深刻的變化。
中心區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我市快速推進路網建設,初步形成了「周邊大貫通、區域大循環」的交通新格局,進一步拉開了上饒城市框架。通過快速通道相連、綠色空間過渡、功能設施互補、產業分工協作,逐步實現中心城區與6個縣城的協調發展,不斷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同時,按照「做優老城區、做旺新城區、做靚三江區、做美城東區、做強開發區」的格局,加快推進天然氣入饒工程和中心城區引水工程等城建重大項目建設。今年全市共謀劃了640個城建項目,總投資802.89億元。市中心城區確定了128個城建項目,總投資332.66億元,其中重點推進53個,總投資188.87億元。項目個數、投資總額超歷史之最。
城鄉建設協調發展。我市堅持以城促鄉,以城帶鄉,實現城鄉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堅持規劃先行、基礎設施項目先行、優化美化人居環境先行、產業支撐並行的原則,鼓勵和支持各縣(市)按照自身的資源稟賦、發展基礎和環境容量,加快縣城的發展,把除上饒縣外的10個縣城建設成為各具特色、規模適度、功能完善的中小城市,充分發揮縣城對縣域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十條小龍」。我市對已確定的5個省級示範鎮、25個市級示範鎮進行重點培育,從財政、政策、產業上加大傾斜,加快示範鎮的產業、基礎設施、教育文化和公共衛生服務等方面建設,打造成為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的「三十隻小老虎」,形成比較健全完善的市域城鎮體系。2011年,各示範鎮共謀劃了城建項目270個,總投資21.72億元。
民生工程建設如火如荼。我市大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目前全市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城市棚戶區改造按照省政府年初確定的工作目標,已全部開工建設。快速推進重點公建項目建設,先後建成了市體育中心體育場館、上饒中學、豐溪大橋、20萬噸自來水廠等項目。快速推進生態園林項目建設,今年以來我市陸續完成了雲碧峰入口景觀改造一期,上饒市植物園,三清山大道、紫陽大道林蔭路改造及城市重要節點綠化提升改造等一批綠化項目。同時,大力推進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完成了5個垃圾中轉站、47條裡弄小巷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
產業支撐夯實城市發展基礎。我市大力發展工業經濟、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產業化,進一步夯實城市發展基礎。先後完善了工業園區道路、水電、通訊、汙水處理等公共設施建設。不斷擴大開放步伐,將現代服務業作為推進城鎮化進程和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引擎。同時,將農業產業化作為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城鎮化進程的重要舉措,做大做優優質水稻、油菜、生豬、家禽等十大種養基地,加快培育和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形成了農業產業化與城鎮化互促、互動、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
與此同時,我市創新城市管理,牢固樹立「管理出形象、管理出效益」的理念,既加強突出整治,破解熱點、難點問題,又注重製度建設,力求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通過強化土地經營,做強做大融資平臺等多種渠道,創新城市經營,聚集發展資金,有效緩解了城市建設資金難題。
截至目前,全市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232.12平方公裡,比2010年提高20平方公裡;城鎮人口達到294.98萬人,比2010年增加18萬人。市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63.1平方公裡,比2010年提高7.3平方公裡。市中心城區建成區綠地面積達到1695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48.36%,綠地率達到44.2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38平方米。如今,一座「城在綠中、水在城中,綠在城中、人在園中」的現代山水園林城市雛形已經顯現。 (記者 張 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