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山水生態城 宜居幸福家

2021-01-09 中國江西網

  城市經濟日益繁榮、城市生活加速改善、城市形象不斷提升……變化,緣於城鎮化建設的不斷加強,緣於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

  盤點上饒城鎮化建設,亮點頻現:主城區舊城改造深入推進、路網工程全面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快建設、20萬噸自來水廠投入使用……為改善群眾生活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條件,也為推進城鎮化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走進饒城,巍峨的高樓、整潔的道路、參天的大樹、璀璨的燈光,見證著城市的成長步伐。而當夜幕降臨,徜徉在信江河畔,流連於雲碧峰上,具有傳統審美價值和古典韻味的「亭、臺、樓、閣」景觀,與五彩斑斕的城市夜景交相輝映,令人陶醉,構成了一幅生態之都、宜居之城的絕美圖畫。

  今年以來,上饒以落實省委省政府推進新型城鎮化重大戰略為強大動力,以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城市群為主線,堅定「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目標,深入實施「大開放、大產業、大城市、大交通、大物流、大旅遊、大民生、大穩定」的八大戰略,加快信江河谷城市組團發展,完善市域城鎮體系,城鄉面貌繼續發生深刻的變化。

  中心區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我市快速推進路網建設,初步形成了「周邊大貫通、區域大循環」的交通新格局,進一步拉開了上饒城市框架。通過快速通道相連、綠色空間過渡、功能設施互補、產業分工協作,逐步實現中心城區與6個縣城的協調發展,不斷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同時,按照「做優老城區、做旺新城區、做靚三江區、做美城東區、做強開發區」的格局,加快推進天然氣入饒工程和中心城區引水工程等城建重大項目建設。今年全市共謀劃了640個城建項目,總投資802.89億元。市中心城區確定了128個城建項目,總投資332.66億元,其中重點推進53個,總投資188.87億元。項目個數、投資總額超歷史之最。

  城鄉建設協調發展。我市堅持以城促鄉,以城帶鄉,實現城鄉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堅持規劃先行、基礎設施項目先行、優化美化人居環境先行、產業支撐並行的原則,鼓勵和支持各縣(市)按照自身的資源稟賦、發展基礎和環境容量,加快縣城的發展,把除上饒縣外的10個縣城建設成為各具特色、規模適度、功能完善的中小城市,充分發揮縣城對縣域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十條小龍」。我市對已確定的5個省級示範鎮、25個市級示範鎮進行重點培育,從財政、政策、產業上加大傾斜,加快示範鎮的產業、基礎設施、教育文化和公共衛生服務等方面建設,打造成為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的「三十隻小老虎」,形成比較健全完善的市域城鎮體系。2011年,各示範鎮共謀劃了城建項目270個,總投資21.72億元。

  民生工程建設如火如荼。我市大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目前全市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城市棚戶區改造按照省政府年初確定的工作目標,已全部開工建設。快速推進重點公建項目建設,先後建成了市體育中心體育場館、上饒中學、豐溪大橋、20萬噸自來水廠等項目。快速推進生態園林項目建設,今年以來我市陸續完成了雲碧峰入口景觀改造一期,上饒市植物園,三清山大道、紫陽大道林蔭路改造及城市重要節點綠化提升改造等一批綠化項目。同時,大力推進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完成了5個垃圾中轉站、47條裡弄小巷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

  產業支撐夯實城市發展基礎。我市大力發展工業經濟、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產業化,進一步夯實城市發展基礎。先後完善了工業園區道路、水電、通訊、汙水處理等公共設施建設。不斷擴大開放步伐,將現代服務業作為推進城鎮化進程和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引擎。同時,將農業產業化作為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城鎮化進程的重要舉措,做大做優優質水稻、油菜、生豬、家禽等十大種養基地,加快培育和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形成了農業產業化與城鎮化互促、互動、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

  與此同時,我市創新城市管理,牢固樹立「管理出形象、管理出效益」的理念,既加強突出整治,破解熱點、難點問題,又注重製度建設,力求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通過強化土地經營,做強做大融資平臺等多種渠道,創新城市經營,聚集發展資金,有效緩解了城市建設資金難題。

  截至目前,全市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232.12平方公裡,比2010年提高20平方公裡;城鎮人口達到294.98萬人,比2010年增加18萬人。市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63.1平方公裡,比2010年提高7.3平方公裡。市中心城區建成區綠地面積達到1695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48.36%,綠地率達到44.2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38平方米。如今,一座「城在綠中、水在城中,綠在城中、人在園中」的現代山水園林城市雛形已經顯現。 (記者 張 遠)

相關焦點

  • 崛起山水間 生態宜居城
    撤地設市二十年間,麗水堅持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要求,不斷完善城市功能、發展城市經濟、提升城市品質。麗水中心城市堅定實施產城融合發展戰略,按照「北居中閒南工」功能布局,以愚公移山精神推進南城大開發和江濱、城東、城北、聯城區塊建設,迅猛拉開了「一江雙城」發展格局,更打響了「秀山麗水、詩畫田園、養生福地、長壽之鄉」區域品牌。
  • 城在山水間 人在畫中遊 武都著力打造宜居宜遊宜商山水園林之城
    城在山水間 人在畫中遊 武都著力打造宜居宜遊宜商山水園林之城巍巍五鳳山下,一個生態宜居之城正在崛起;悠悠白龍江畔,富美武都正在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近年來,武都區緊緊圍繞把武都建設成為「宜居宜遊宜商」的山水園林城市的整體思路,堅持「發展工業、農業調優、旅遊帶動、城鄉統籌、民生改善」五大路徑,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走出了集聚集約、創新創優、高質高效的城市發展之路,水綠交融、融景於城、魅力生態的顏值提升之路和產業帶動、精準幫扶、戰果豐碩的脫貧致富之路。
  • 隴南武都:宜居、宜業、宜養、宜遊的山水之城正悄然崛起
    巍巍五鳳山下,一個生態宜居之城正在崛起;悠悠白龍江畔,富美武都正譜寫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近年來,武都區緊緊圍繞把武都建設成為「宜居宜遊宜商」的山水園林城市的整體思路,堅持「發展工業、農業調優、旅遊帶動、城鄉統籌、民生改善」五大路徑,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走出了集聚集約、創新創優、高質高效的城市發展之路;水綠交融、融景於城、魅力生態的顏值提升之路;產業帶動、精準幫扶、戰果豐碩的脫貧致富之路。
  • 追求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武漢著力打造生態宜居之城
    城市發展,是為了人民美好生活的發展;生態宜居,是現代城市發展中最動人的底色。12月7日,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工程正式開工建設,以「打造世界級濱水城市、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示範區、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為目標。武漢不斷探索追求山水人城和諧相融,著力突出濱江城市特色,打造生態宜居之城。
  • 綠色——山水之城 渲染著新發展的幸福畫卷
    艾溪湖周邊全景南昌西挽西山,北望梅嶺,贛江穿城而過,幾百個大小不同的湖泊繁星棋布,如同一顆顆鑲嵌在贛鄱大地上的綠色明珠。四面碧樹三面水,一城香樟半城湖,是南昌這座城市自然環境的真實寫照。良好的生態,是南昌最亮的品牌、最大的財富。
  • 潮白河孔雀城|左手繁華 右手繁花 生態宜居之城
    在潮白河孔雀城裡安家,獨享公園美景,還能與繁華為鄰。既會讓生活時刻緊跟潮流不失精彩,又能隨時遠離城市的喧囂和浮躁,隨心所欲在距離城市剛剛好的公園旁做自在閒人,或繁華與共,或庭中言歡,職場上揮斥方遒,生活中悠哉快活,豈非快意人生!
  • 大渡口:一座綠色生態宜居之城
    自從2011年啟動重鋼搬遷改造大幕以來,大渡口區經過5年不懈努力而涅槃重生,成功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區,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順利通過國家環保部驗收,創建國家衛生區通過技術考核驗收,以「公園大渡口,山水宜居城」為主題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 山水生態城組團:天府水城 好一幅山水生態畫卷
    [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東北明珠系列報導]     山水生態城組團——天府水城 好一幅山水生態畫卷     臨空產業城組團——三產複合 傳統「下五區」瞄準高端     自主創業城組團——高起點規劃打造自主創業多彩之城
  • 江西上饒恆大養生谷:江西省國際健康宜居示範區
    健康是美好生活的最基本條件,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指標,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將健康中國作為國家戰略實施,整合健康資源、健康產業,建設人人共建共享的健康中國,同時,這也為房地產行業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打造健康宜居生活指明了方向,健康生態人居迎發展機遇。
  • 儀隴縣在嘉陵江畔崛起一座山水園林城
    近年來,儀隴縣以爭創「國家園林縣城」為目標,以建設「現代濱江山水園林城市」為定位,以創建「天府旅遊名縣」為契機,全力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城市綠量大幅增加,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城市形象品位明顯提升,並先後榮獲「省級園林縣城」「中國十佳宜居縣」「全省宜居縣城建設試點縣城」等殊榮。
  • 山水間,放飛宜居夢想——我市城市建設發展綜述
    山水間,放飛宜居夢想——我市城市建設發展綜述    11月30日,幾位居民在西苑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門口健身近年來,吉州區文山街道西苑小區著力打造新面貌、新服務、新風尚、新機制"四新"社區,在全市首創"小區服務站+小區黨組織+小區社會組織"管理模式,健全居民自治組織,溫馨家園的氛圍日益濃厚,現在已成為一個環境優美、服務一流、和諧穩定的幸福小區。
  • 孔雀城大湖,宜居之地
    孔雀城大湖有哪些設計理念?  孔雀城大湖以「一湖 、一環、一島、九大主題活動區」為理念,將自然與繁華相接,真正做到與繁華保持距離,卻不影響城市資源的享用,與自然無限貼近,卻保持了對繁華的掌控。解決北漂青年漂泊之痛,為其提供定居大北京的機會。  孔雀城大湖項目獲得過哪些獎項?
  • 中山板芙做好山水綠文章打造生態文明城
    中山板芙做好山水綠文章打造生態文明城 2014-09-04 09:02:00 導讀:板芙城鎮建設和生態保護並重,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生態文明發展之路。  近年來,在經濟平穩發展的同時,板芙鎮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資源,做好做足山水綠文章,城鎮建設和生態保護並重,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生態文明發展之路。騰飛的板芙。
  • 陽光城·君山墅探索山水生態墅居新模式
    近年來,北京市致力於採取多項措施加大生態涵養力度,在生態環境質量、綠色產業發展、城市服務能力等多個方面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推動生態涵養區保護。  其中,密雲作為北京生態涵養區,憑藉優越山水資源及政策紅利,已成為改善型置業、生態宜居優選之地。
  • 生態宜居產城融合智慧管理 「內外兼修」讓南陽西峽綠潔暢美
    作為河南省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首批試點縣,一個「顯山露水、大氣疏朗、綠潔暢美、流光溢彩」的西峽山城呼之欲出,一座集「山、水、綠」於一體的宜居山城清新如畫。「百城提質」工程帶人們感受著這座山城的「內外兼修」。
  • 發揮特色優勢 努力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幸福美麗生態之城
    美麗從城(資料圖片)  生態設計小鎮、艾米稻香小鎮等20個主題鮮明的特色小鎮以點帶面推動鄉村振興;中國電信粵港澳大灣區5G雲計算中心、智能家居產業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落戶不斷激發創新發展新動能,搶抓機遇加快構建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競爭新優勢,朝著建設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幸福美麗生態之城邁出了堅實步伐,為廣州建設「一核一帶一區」核心引擎貢獻從化力量。交通樞紐地位進一步顯現  通達則地盛,地盛則繁華,交通是城市發展的脈搏,更是區域發展的助推器。
  • 北京不宜居!偌大中國,哪裡可宜居?
    統計顯示,2014年,北京市關停退出了392家一般製造業和汙染企業,拆除中心城商品交易市場36個,淘汰老舊機動車47.6萬輛。截至2014年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2151.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6.8萬人,增量比上年減少8.7萬人,增速比上年回落0.5%。「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指標體系很重要,北京市正在做。
  • 孔雀城大湖,宜居社區新選擇
    在發展的前提下——位居京南區域的固安孔雀城大湖,作為毗鄰北京新機場的區域,以創新的自然生態化產業發展,為京南產業活力注入綠色生態原動力。  新機場建設 助力京南交通發展  「交通先行」可以促進一個城市的發展。在新機場建設帶動下,京南的固安孔雀城大湖,作為京南綠色生態產業發展地,也擁享了便捷的城市交通資源。
  • 上饒雲谷田園:宜居宜業,助推三產融合
    雲谷田園作為農文旅一體的觀光園區順應國家政策,正在江西上饒落地。  雲谷落地上饒,大型田園綜合體  上饒雲谷田園斥資40億元,規劃佔地面積14000畝,集中打造9大明星業態,是集高科技農業產業、農業科普、鄉村旅遊、健康養生多種業態於一體的大型田園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