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哈爾濱已看不到打雪仗說起——不讓孩子打架,家長一定後悔

2020-12-13 感悟生活2020

今年,哈爾濱的雪好大,厚厚的,隨處都可攥起雪球,不禁讓我想起了上學時打雪仗的記憶。#雪球#

我是70後,在哈爾濱長大。從小學到中學,每逢冬季,學校裡的同學們,大院裡的小夥伴們都會組織起來打幾次雪仗。一場雪仗下來,很多人經常滿身溼透、身負輕傷,但又樂此不疲,我甚至在打雪仗中還交下了好朋友。

那時我們打雪仗,是要分出勝負的,是要發起衝鋒的。每個人先是攥好二三十個雪球,互相攻擊,到最後拿起雪球,衝向對方陣地。雪球是向要對方臉上招呼的;雪球打光了,隨手拿起身邊的雪,就向對方揚去;把對方壓在身下,拿起雪就向他的臉上、脖子和衣服裡灌;對方有人受傷或服輸退出戰場了,就以多打少,直到把其他人完全打服。

那時,打雪仗是經常會出血的。雪球打在臉上,是會鼻青臉腫的;把對方摁在地上,拿雪塞進他的衣服裡,是容易激起怒火的;一次對陣、二次對陣之後,也是容易真正打起架來的。雙方把外衣一脫,不打雪仗了,在雪地上直接改成摔跤了。

那時,孩子鼻子嘴巴出點血、臉上身上受點傷,自己家長是基本不會找對方家長的。打雪仗嘛,受點傷是難免的,四五十年代的家長好像也是這樣過來的。

那時,通過打雪仗來認可隊友,是認清一個人是否夠義氣的好辦法。當你身陷重圍的時候,有隊友前來幫你,和你共同承受攻擊,和你共同反擊打贏對方,很容易就成為好朋友、交往幾十年的「發小」。

那時,打雪仗是在女同學面前展示實力、在男同學面前展示血性的機會,只要你一直堅持,即使衣服溼透了、負了傷、最後認輸了,也沒人笑話你,有的只是默許和稱讚:「像個爺們!」

那時,把人弄傷了,偶而也有家長找到自己家理論或去找老師告狀,自己也忐忑不安;有時還得幾個人攢點錢買幾斤凍梨、幾斤桔子慰問一下對方;自己受傷了,得想辦法趕緊止血,想辦法不讓家長知道。二三十年以後,同學、夥伴再見,提起當時對方的窘樣和豪氣,卻都成了美好的回憶。

可是,我們看不到現在的孩子打雪仗了,更看不到他們在衝突中展現男人的血性了,他們的努力幾乎全用在書本和電子遊戲上了。在學校裡,孩子但凡受到一點傷,都是了不得的大事,老師害怕、家長害怕、學生也害怕;出了校門,就是興趣班、補習班,藝術風雅智慧有了,健壯體魄沒了;進了家門,就是寫作業、打遊戲,一身肥肉有了,扛箱大米的力氣都沒了。一個個都幾乎成了語言上的巨人,體力上的弱雞。

前幾天同學聚會時提起這個話題,大家出乎意料地一致認為:如果有機會,或者創造機會,在孩子成年以前一定要讓他打幾回架,至少上大學之前打一回架,見點血,受點驚嚇,這樣才對孩子有益。

現在的孩子,中小學幾乎全在家長和老師的羽翼保護之下,大學四年如果不去適應社會,畢業後進入社會,那時沒有人慣著他、遷就他,孩子落差太大,一定會極度沮喪、失落,甚至迷失自我。

上大學之前,打回架、見點血,至少讓孩子知道怎麼打架、怎麼躲避,打架如何不往死裡招呼?如何保護好自己的要害?受傷了怎麼辦?把人打傷了又怎麼辦?心裡害怕怎麼辦?怎樣承受恐懼?雙方以後見面該如何相處?可能賠付多少錢?如果真到了派出所又怎麼辦?說白了,有這樣一次經歷,至少能讓孩子增長自我保護意識,對突發事件有一定的應對能力。

我把這個想法跟已經上高三的兒子說了,兒子卻理直氣壯地對我說:「我堅決不打架!我不惹別人,別人為什麼打我?如果挨打了,我就跑。現在打架就是打錢,我受傷了,往死裡管對方要錢,看他怎麼辦?」

「你還是個東北男人嗎?能不能還擊一下?能不能有點血性?」我對兒子充滿質疑,又對自己充滿了悔恨。小時候沒有為他創造打架的機會,沒有讓他學點跆拳道、籃球、足球什麼的,如今他有了主意,想改變都難。對這樣的孩子,您認為我該怎麼辦?

相關焦點

  • 孩子和小夥伴打架,家長該怎麼做?這「三句話」一定先別著急說
    孩子天性好動,思想不成熟,在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時候,很容易出現衝突,甚至動手打人。家長在遇到孩子與其他小朋友打架的時候,先不要著急,有這樣三句話,家長一定不能隨便就說。過去一看他才知道,原來兒子誤會了自己的話,以為所有事情都要用打架的方式來解決。回想起自己跟兒子說的話,小王覺得有點後悔。暴力從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尤其是小朋友之間,因為一點小事出現糾紛很正常。如果鼓勵孩子用打架的方式解決問題,「以牙還牙」,那麼非但問題解決不了,反而會給雙方帶來更大的傷害。
  • 家長應教會孩子如何解決打架
    孩子在交往過程中,難免會與其他小朋友遇到小矛盾和小衝突,很多時候甚至會「動手解決」。  若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暴力欺負」,家長是教育孩子做「狼」主動攻擊,還是當「羊」默默忍受?  「還手」派:霸道比懦弱好  家長李先生:不主動打人,但被打了一定要還手。自從進入幼兒園後,寶寶已不止一次被打,每次我都教育寶寶要適當還手。
  • 學生打雪仗被老師罰寫300遍"我不玩雪了"
    核心提示:一個班級的學生因打雪仗,被教師罰寫300遍"我不玩雪了" ,即使沒有參加打雪仗的學生也被罰寫200遍. 新文化報11月211日報導 日前,長春有位家長反映,孩子天天回家做好幾個小時作業,經常累得直哭
  • 孩子打架之後,家長怎麼辦?
    孩子與人打架之後,家長們有兩種典型的反應另一種是:孩子打人一頓,家長打孩子一頓。顯然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對的。孩子與人打架,家長首先不要急著評判孩子的是非對錯,而是要給孩子一雙傾聽的耳朵,了解事實的真相。,打得輕還是打得重,他心裡都是有委屈的,家長在傾聽的過程中,也是讓孩子排解自己的情緒,了解孩子內心深處的苦悶。
  • 孩子打架,家長咆哮課堂:愛孩子不是為孩子出頭
    1網傳家長咆哮課堂讓道歉當事學校稱雙方家長都已道歉視頻最早流傳在南京某小學五年級的一個班級群裡———阿德勒《兒童成長心理學》當父母覺得孩子受到委屈時,出於愛孩子的心理,總想著為孩子出頭,就像這個媽媽說的:「就不可能讓你白打」。這是人之常情。我們都能理解這樣的心情,但既然是成年人了,那麼就應該有更成熟的方式來處理。孩子打架是很正常的事(霸凌除外)。
  • 孩子打架,家長你會怎麼做?
    孩子們小,打架也是不可避免的事。但作為家長的我們該怎麼做呢?幫自己的孩子找回場子,動手打人的孩子。或秋後算帳,帶孩子上門找個說法。還是當時勸開,認為小孩打架正架,孩子事孩子了。還是孩子回家了訓斥他,說他沒用,叫他下次動手還擊。我也說說我的看法,先從小時候的一件事講起。
  • 哈爾濱「最值得旅遊」的景點,不去會後悔,不是太陽島冰雪大世界
    哈爾濱,北國一顆燦爛的珍珠,美麗的松花江蜿蜒而過,日本文化和中國文化在這裡交融,東正教的洋蔥頂教會和鮮豔的色彩是這個城市的象徵,讓人感受不到這個「東方莫斯科」中西合璧的文化魅力,哈爾濱是我國最北端的省會城市,享有「冰城」的美譽,也是眾多遊客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在哈爾濱,旅遊資源非常豐富
  • 去東北過年冬季哈爾濱賞雪堆雪人打雪仗 大禿頂子山以雪聞名
    冬季哈爾濱賞雪堆雪人打雪仗,很多人都喜歡去東北過年,那裡年味最重!住大炕,吃火鍋,一堆人在一起包餃子!去戶外看冰雕、打雪仗、堆雪人、坐雪橇,總之一切和雪相關,大禿頂子山以雪聞名。大禿頂子山,黑龍江省最高峰,山頂積雪常年不化,六月戴雪帽、十月飄雪花!距哈爾濱280公裡,距雪鄉13公裡!
  • 小孩打架,家長應該怎麼處理,幫還是不幫?
    月亮姐姐提出三個「不要」的建議:一、不要出頭替孩子去打架當孩子之間發生了矛盾以後,作為家長一定不要出頭替孩子去打架,無論是幼兒園的孩子還是上學的孩子,當他們把自己的委屈告訴了家長的時候,家長首先要調查清楚事情的先因和後果,不能以強者的姿態去替自己的孩子打架,特別是出手傷人的行為,更是不可取。
  • 小孩打架,家長動手被拘留!
    孩子打架後,家長如何做好疏導工作? 首先要知道,在孩子打架中自己必須扮演一個中立調停者的角色,而不是一個憤怒的「參與者」。所以家長一定要記住:你的角色是一個「中立調停者」,是孩子情緒的「引導者」,不是某一個孩子的「幫手」。當孩子行為得到控制以後,首先家長要問清楚事件的起因,當兩個孩子各自說完以後,家長基本應該已經明白當時發生了什麼,他們為何打起來,誰先動手,誰先挑釁等等。
  • 孩子出現這四種情況時,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
    說起抑鬱症,大家會想到什麼?情緒低落?變得沉默?自殘?抑鬱症患者是我們不能忽視的群體,他們覺得生活無趣,總是有苦惱憂傷,人生看不到光亮也感受不到快樂。其實在現代的生活工作中,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不良的情緒,我們一定要注意這些壞的情緒,因為如果不能將它們及時地發洩出來,很有可能積少成多最終演變成抑鬱症!
  • 深圳遊客PK東北漢子冰上「飛」|南方娃痴迷出溜滑兒、打雪仗...
    潔白的雪,晶瑩的冰,冬天的哈爾濱,大寒,這裡太熱了丨不看不知道……隨便玩樂享冬趣,怎麼能少得了冰滑梯、抽冰尜、打雪仗,還有冰上卡丁車、雪地漂移等歡樂刺激遊玩項目。在「2019哈爾濱江上大眾冰雪嘉年華」園區,南方娃瘋狂雪仗打得不亦樂乎,本地市民多成回頭客,免票入園一周來玩好幾次。有遊客說,松花江上的冰雪樂園,讓他找到了打開冬天的正確方式。
  • 孩子打架,家長千萬不要幫倒忙
    ,家長千萬不要幫倒忙 說實話,家長因為孩子而打起來的事件,我真沒少見。看到兩個媽媽動真格的,兩個孩子有點暈了,又有點好奇大人們怎麼比孩子還容易生氣呢? 後來兩個媽媽從此不相往來,兩個孩子想在一塊玩都不能了,因為自己的媽媽堅決不讓。有一天,小白說還想要找小北玩,被她的媽媽嚴厲的打了回來。 孩子之間早已忘了吵架的事,可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卻因此成了仇人!
  • 孩子身體出現這3個變化,說明已進入「猛漲期」,家長錯過會後悔
    孩子身體出現這3個變化,說明已進入「猛漲期」,家長錯過會後悔 很多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長個大高個,畢竟個子高還是有很多優勢的。都知道,在中國身高對人的影響很大,男孩身高了,看起來就會特別陽光帥氣,而女孩長高了,看起來就特別苗條,感性。
  • 打架的孩子,或成暴躁少年。教孩子不打架,不如學會這個道理
    孩子的規矩得經過反覆練習,養成文明待人的習慣。 但對於0-6歲的孩子,有時,可能解決不了主動打人的問題,也解決不了被人打的夙願。例如:小飛是在幼兒園被打的,被人家的水壺刮傷了臉上的皮膚。均是3-4歲的孩子。
  • 孩子在幼兒園裡打架,作為家長我這樣做對嗎?
    首先要區分「打架」和「被欺負」。偶然打架對孩子來說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有些家長會不淡定,覺得自己的孩子在「戰鬥」中落了下風,就一定要「找回場子確實沒有家長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哭,但實際情況是,如果家長過度介入兒童之間的「衝突」,很容易造成更大的矛盾,讓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失去成長的主動權。
  • 如何處理孩子打架問題,聰明的家長都這樣做
    孩子之間發生衝突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打架的問題上都十分不淡定,也有很多家長在極力規避孩子與他人發生衝突,但是,其實衝突也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一種方式,只要我們妥善處理,更加有利於提升孩子融入集體的能力。
  • 黑龍江發生學生打架鬥毆,死者只有16歲,12位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
    青春期的孩子都比較叛逆,十五六歲的年齡正是孩子比較叛逆的時候,這個時候作為父母的就要和孩子多多溝通了,家長需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孩子向朋友一樣相處,多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交流,並要給孩子講道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脾氣可能都比較大,甚至會做出一些過激的事情。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多引導孩子,千萬不要等到出事了再後悔莫及。
  • 面對孩子打架,父母一定別參與過度,適當引導幹預即可!
    面對孩子打架,父母一定別參與過度,適當引導幹預即可!李倩傍晚帶著兒子球球到小區遊樂場玩耍,期間,兒子在跟一位較大的小朋友一起玩時,因為玩具的事情發生了矛盾。剛開始兩個人就是鬥嘴,結果越說越生氣,那個大孩子就推了球球一下,球球也完全不示弱,用同樣的方式推了對方,就這樣兩個人的矛盾進一步升級,直到最後李倩出現兩個人才停手。顯然,球球在這場戰鬥中是吃虧的,帶著孩子回到家之後,李倩一直詢問兒子有沒有傷到,但是兒子就是不說話。看到兒子這樣,李倩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到底該去找對方的父母算帳,還是要引導孩子不要鬧事呢?
  • 孩子經常打架,不要呵斥孩子,這種行為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
    孩子偶爾一次的打架行為,或許是因為自己情急之下的反應,家長不可以給孩子貼上暴力的標籤 1、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 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很多的家長對於孩子提出的要求往往會無條件滿足,對於孩子的行為完全不加管控,久而久之,孩子的需求會膨脹,同時也不允許有人不滿足自己的要求,否則就會採取一些具有攻擊性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