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產生衝突的孩子,不合群。
容易打人的孩子,不會溝通,或將來成為暴躁少年。
暴躁不安
當孩子急需要一樣東西的時候,他們的狀態是不理智的。
想得到一樣東西,越得不到,他們就會拳腳相加。
終歸一點:就是孩子的需求,沒得到滿足。
將來的樣子
作為父母一方:「你會告誡孩子,千萬不要打別人,打了別人可不是好惹的。」
孩子答應你說:「好。」
這種方式的教導是無用的。
當實際情況的到來,連孩子自己也不會想到:我等一下要打他。
孩子打不打人,他們打人的動機為什麼會突然冒出來?
這取決於:孩子的需求沒得到滿足。
對於0-6歲的孩子,缺乏自律,缺乏自控力。家長往往會以自己的想法,以要求孩子要做到像大人一樣理智,守規矩,但「冰凍三日,絕非一日之寒」。孩子的規矩得經過反覆練習,養成文明待人的習慣。
但對於0-6歲的孩子,有時,可能解決不了主動打人的問題,也解決不了被人打的夙願。
例如:小飛是在幼兒園被打的,被人家的水壺刮傷了臉上的皮膚。均是3-4歲的孩子。
現在的樣子
家長開始尋找打人的原因和動機,也無濟於事,在幼兒園裡孩子不會有明顯的訴求?
或是你撞了我,我撞了你;
或是你越過了我的桌子;
或是我越過你的三八黃金分割線。
小空間,好相處嗎?
關鍵性的問題是:
推倒上面所說的一切,我覺得還有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在幼兒園裡孩子公然打架,在老師的眼皮之底下,2個孩子在打架。全班30個人。
收到這麼多的學生,很多老師會說孩子打架是正常的事情,以此把大事化小,把小事化成沒事。
學什麼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第一天來學校,這個大染缸裡有太多的布料,如果全部丟在一起,勢必要讓孩子們一起學會團結、友愛;學會愛自己、愛別人;學會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
因此,我覺得學會如何相處,是第一重要的一課,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習提高到新的階段。
愛自己
當兩個孩子開始打架,牽扯到兩方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溝通,孩子更會產生心理陰影,甚至厭學,缺乏自信。
有人說孩子不吃飯是世界性難題。那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形成的心理特徵和個性發展,同樣需要劃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愛他人
總結一下:落到最終極的問題點上,除老師需要看好學齡前的孩子之外,讓孩子們不要打架;同時也需要藉助家長的力量,努力地讓孩子學會這個道理:愛自己,也要愛別人。
友好相處
喜歡我說的觀點,您可以點個讚或直接關注我了解更多的育兒內容,再次謝謝您的閱讀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