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limingth@akaedu.org)
2010-3-22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交流的是,關於我們亞嵌教育(www.akaedu.org)實訓教學的理念和方法。
有的朋友已經知道亞嵌多年,從2003年的AKA嵌入式小組的嵌入式技術講座到成立嵌入式開放實驗室,到2004年我們成立亞嵌教育專業從事嵌入式技術培訓,再到2006年開展第一期就業班教學(目前已經開辦到第30期,畢業26期),直到昨天我面試一個老師,他還提到了以前讀研究生時曾參加過我們的技術講座。可以說亞嵌作為國內第一家專業從事嵌入式教育培訓的機構,一直以來都在引領和推動著整個行業的發展。從另一個方面看,社會也要求亞嵌有責任把嵌入式技術這個領域的教育事業,沿著正確的方向,推上一個新的高度。
從今年開始,亞嵌將會把實訓教學研究作為我們的重點工作。在這裡我將會對實訓教學的理念和方法,借這個機會向大家做一個具體闡述,希望能夠聽到更多來自外界的聲音,也誠摯歡迎各界人士的指正(我的郵件是:limingth@akaedu.org)。在此之前,我想先說說我們亞嵌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現狀和存在問題】
在過去的這4年時間裡,通過就業班業務亞嵌已經培訓了近千名學生,他們畢業後在超過500家的企業工作,並不斷成為研發主力。亞嵌在這個業務方向上走得最早,走了很遠,也收穫了很多。但還有更多事情需要我們去做。來自學員的認可和感謝讓我們不斷堅定想要做得更好的信心,也正是這個信心,讓我們認真審視自己還存在的問題,我們不打算迴避。只有正視這些問題,才有可能取得更大進步。
首先是就業班目前的費用還太高,1萬多的學費所造成的學費門檻導致很多學生不能來亞嵌進行學習提高,只能選擇其他學費較為便宜的培訓機構。
其次是學習的周期還有點長,5個月在北京的生活費用也是一筆不能不算的帳,成了壓在很多學生「到亞嵌學習」這個願望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後就是亞嵌不能在力不能及的範圍,承諾給更多的學生就業保障。而就業班是必須要確保學員能就業的,這意味著我們要付出非常多的成本來實現這個承諾。從某個角度說,這個成本也客觀上造成了就業班學費的居高不下。(到目前為止,亞嵌就業班畢業學員的就業率還是超過99%的。不能說100%的原因是我們不希望讓學生覺得只要來亞嵌就能就業。)
以上的這些問題,迫使我們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去實現亞嵌的使命--為國家培養輸送優秀的緊缺型技術人才,通俗地說就是為IT業培養更多真正有用的人。基於此,我們提出了嶄新的實訓教學模式。
【實訓教學的目標】
首先我們要回答的問題是,實訓教學的目標是什麼?我們已經知道了就業班還存在的這些問題,那麼實訓教學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也必須更加清晰地說明實訓教學的目標。對於參加實訓的學員,我們希望能夠為你們提供這樣的一個學習機會,那就是:用更短的時間,花更少的金錢,學會關鍵的知識,掌握必要的技能,最後找到適合的工作。這個目標能否達成,不單單取決於我們亞嵌老師,更有賴於我們的參訓學員能否積極轉變學習方式和習慣。如果你們成功了,我們也就實現了自己的目標,那就是:為IT業培養更多真正有用的人,特別是優秀的人才。我們老師最大的成就莫過來自於學員找到工作時所給予我們的信心和感謝,來自於企業在比較了亞嵌畢業學員和其他培訓機構畢業學員後,對我們的褒獎和偏愛。
我們認為,有用之才是社會對一個人最基本的認可。在技術開發這個領域,何謂有用之才?
【何謂有用之才】
有知識+有技能+有工作,可謂有用之才。亞嵌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讓更多的學員從一無所有的大學畢業生,成長為有知識、有技能、有工作的有用之才。已經畢業並找到工作的近千名學員,通過各自的成功經歷證明,知識和技能是找到工作的真正保障!在技術開發這個領域裡,憑藉的不是學歷,不是關係,也不是形形色色的所謂「證書」,而是實實在在能編程會開發的本事。我記得亞嵌學員中,有中專畢業的,有學財會專業的,有從偏遠省份來北京的,也有從英國澳洲海歸的,年齡最小的學員剛過19歲,最大的學員超過36歲。他們的性格也各異,有的靦腆沉默,有的口若懸河,有的性格內向,有的鋒芒畢露,但他們最後成功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通過培訓具備了進行嵌入式開發的知識和技能。
我想,這個目標是共同的。如果我們假設的前提是,學員在知道了自己的水平離符合期望要求之間的差距後,自身會積極主動有上進心學習的話,那問題就在於如何評價反饋教學的真正效果?如何讓學生能夠衡量出距離目標的差距?
下面我想說說,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技能矩陣】
我們認為,知識是基礎,技能才是關鍵。知識可以簡單定義為學員知道並能夠說出來的東西,技能就是學員掌握並能夠做出來的東西,好比只有在學習了關於指針和結構體的知識後,我們才能夠去掌握有關鍊表操作的技能一樣。清華有一句經典的校訓叫做「行勝於言」,可以說這是真正指引學員在技術領域「修行」的「不二法門」。有關於此的結論和方法就是:要迅速提高學員的技能矩陣。
那什麼叫做「技能矩陣」?簡單來說,不同的崗位對技能水平的要求,由低到高歸納起來可分為三種:
1級:在他人的指導下才能完成 (類似試用期員工)
2級:能自己獨立完成 (可擔任核心開發人員)
3級:能指導他人完成 (可擔任技術管理者)
將每項工作所需要的技能按層次分類,結合崗位對技能水平的要求,就能夠形成崗位技能矩陣。因此,當學員技能矩陣和崗位技能矩陣相匹配,就一定能找到適合的工作。
舉個例子。
【三星電子招聘職位描述】
這是一個三星電子中國研發中心,招聘「嵌入式軟體系統工程師」的職位描述:
應聘要求:
1、熟悉各種音視頻標準;
2、熟悉嵌入式系統, 一年以上嵌入式開發經驗;
3、熟悉Linux平臺, 兩年以上Linux平臺下的研發經驗;
4、精通C/C++編程;
5、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良好的英文交流能力;
6、本科或碩士兩年以上工作經驗;
7、有機頂盒,數位電視相關開發經驗者優先;
這樣的一個要求,不僅僅是三星,可以說在很多從事嵌入式多媒體產品開發的企業招聘需求中都很常見。在亞嵌實訓教學中,這樣的崗位要求通常會被解讀成為一個如下的崗位技能矩陣:
【多媒體方向崗位技能矩陣】
崗位描述 相應知識技能
1、熟悉各種音視頻標準;
1.各類音頻標準(pcm,wav,mp3,amr) 要求具備 2級:能自己獨立完成
2.各類視頻標準(avi,mpeg,h.263/264) 要求具備 2級:能自己獨立完成
2、熟悉嵌入式系統, 一年以上嵌入式開發經驗;
1.嵌入式硬體基礎知識 要求具備 2級:能自己獨立完成
2.底層設備驅動開發 要求具備 2級:能自己獨立完成
3.嵌入式作業系統移植(uCOS-II/Linux等) 要求具備 2級:能自己獨立完成
4.嵌入式應用程式開發 要求具備 2級:能自己獨立完成
3、熟悉Linux平臺, 兩年以上Linux平臺下的研發經驗
1.Linux基本命令操作 要求具備 2級:能自己獨立完成
2.Linux系統編程(進程/線程/信號量等) 要求具備 2級:能自己獨立完成
3.Linux圖形編程(QT、Qtopia/MiniGUI) 要求具備 2級:能自己獨立完成
4.Linux網絡編程(Socket/TCP/UDP) 要求具備 2級:能自己獨立完成
4、精通C/C++編程;
1.編譯器工作原理和連結器 要求具備 3級:能指導他人完成
2.嵌入式C語言編程開發 要求具備 3級:能指導他人完成
3.C++編程思想(封裝/重載/繼承/多態) 要求具備 3級:能指導他人完成
5、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良好的英文交流能力;
1.能製作PPT進行工作總結匯報 要求具備 2級:能自己獨立完成
2.流暢閱讀英文數據手冊 要求具備 2級:能自己獨立完成
3.能夠和項目組成員進行協作開發 要求具備 2級:能自己獨立完成
6、本科或碩士兩年以上工作經驗;
1.良好職場工作習慣 要求具備 2級:能自己獨立完成
7、有機頂盒,數位電視相關開發經驗者優先.
1.項目經驗(軟體工程思想) 要求具備 3級:能指導他人完成
2.項目相關技能(ffmpeg庫,SDL播放庫) 要求具備 3級:能指導他人完成
崗位技能矩陣是對企業人才需求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個有效工具。我們在實訓過程中,就會根據這樣一個目標來規劃實訓教學方案,針對學員已經掌握的技能矩陣,對照這個方向上的崗位要求,進行差異化分析和有效設計,從而幫助學員能夠迅速提高相關知識技能,應對就業競爭壓力。
目標清晰後,將採用什麼樣的教學理念來貫徹實施我們的教學過程呢?下面我將會詳細闡述有關實訓教學的理念,也就是我們究竟要用一個什麼樣的觀念去設計教學?
【實訓教學的理念】
在思考這個問題的過程中,一位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提到過的一句話:「學校之所以存在,並不是為了教師,而是為了學生。」 在這句看似平淡無奇的文字中,體現了大師對教育本質的思考。談到學校存在的目的,單從我們自己親身經歷的教育過程來看,似乎從未感到過學校的存在是為了服務於我們的學習,反而是我們為了能學下去不得不屈從於學校的各種制度和規則。
當我們還是一些不太成材的學生時,就曾經常常以一句話來寬慰自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善教的老師。」 現在當我從事教育工作,站在另一個角度審視這句話,我依然覺得這是一個從事教書育人者應該一貫持有的信念。在我聽到有的培訓機構老師責怪學員不夠聰明,缺乏上進心,不知道如何為人處事時,我還是會拷問自己,你真的準備好當一個老師了嗎,或者僅僅只是混口飯吃?如果不是抱著對受教育者的尊重和信任,我們就還沒有做好一個「師者」的準備--「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回到亞嵌的實訓教學,在很多同行培訓機構紛紛抱怨說「現在的這些學生教不出來了」的時候,我想我們還是要大張旗鼓地提出這樣的教育理念,就是不讓一個學員掉隊,就是盡我們最大努力體現教育公平原則。無論落後的學員因為什麼原因搞不懂學不會時,我們都要告訴他們:「沒有讓你們搞懂學會,這是老師的問題」。我們還是要勸誡自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善教的老師。」 當學生的時候我們是這樣認為,當老師的時候也應該一樣。
我們怎樣去踐行「不讓一個學員掉隊」的理念?我們真能做到嗎?
【不讓一個學員掉隊】
「秋天來了,天氣涼了。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字。」
這是小學課文《大雁》。大雁每年冬天要從北方飛到南方過冬,在空中要完成幾千甚至上萬公裡的飛行,最後一起到達溫暖的南方,它們又是如何做到的?我們來看看這其中的奧秘:
大雁在長途飛行過程中,一般是由一隻比較強壯的大雁在前面開路,前面的大雁拍打幾下翅膀,會產生一股上升氣流,後面的大雁緊緊跟著,可以利用這股氣流,飛得更快、更省力。隊形後邊的大雁不斷發出鳴叫,以此鼓勵同伴不要掉隊。當領頭雁感覺疲倦無力,另外的大雁會及時補上,以此保持飛行的速度,大雁就是通過這種團結協作的精神才完成歷時數月的長途跋涉飛行。
從雁群的飛行理論中能夠給予我們什麼啟示? 我想有這麼幾點:
1.結伴飛行比單獨飛行更容易到達目的地。
2.要有一隻頭雁帶領著飛行,後面的大雁才能更快更省力。
3.來自於同伴的叫聲會鼓勵大家堅持不掉隊。
【大雁學習文化】
當學員選擇了來到亞嵌學習,就像是離群的孤雁找到了雁群。在這個隊伍裡,大家目標方向一致,結伴一起學習。在這個隊伍裡,老師擔任頭雁帶領著大家學得更快更省力,每一項學習任務的完成都會得到來自同伴的幫助和鼓勵。在這個隊伍裡,我們絕不會讓一個學習夥伴掉隊,最後一定是共同到達目的地。這就是亞嵌實訓教學中所推崇的「大雁學習文化」,也是亞嵌實訓教學所持有的「獨特教學理念」。
正是備受這個理念的鼓舞,我們才敢於真正有信心地說:「不讓一個學員掉隊」。是的,我們可以做到。
【實訓教學的方法】
有了這樣的理念,我們還必須建立起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來確保它能得以實現。大雁的群體飛行理論也同樣帶給我們在方法論上非常多的有益啟示。
首先是「合作學習」,要鼓勵學員以小組的方式開展實訓活動,老師在不同階段要有效地組織起規模不等的學習小組。例如在初級階段,我們以2人學習互助組作為主要方式,依靠互相幫助,共同學習。在中級階段,我們以3人技術討論組作為主要方式,通過小組討論,促進交流。在高級階段,我們以5人項目開發組作為主要方式,培養團隊精神,加強協作。通過合作學習,有助於建立起相互理解,彼此信賴,互相支持的良好學習氛圍。我們認為,好的學習氛圍是有別於個人自學模式的最大不同,可以說在亞嵌實訓教學中,合作不僅僅是一種學習策略,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同時還是亞嵌特有的組織文化。
其次是「目標管理」,加入到學習組織中的每個學員都有著共同的目標,同組間的成員夥伴彼此是合作關係而不是競爭關係。老師通過設定任務來驅動學員完成知識技能的學習。例如在多媒體實訓營中,我們總結了多媒體就業方向的9個崗位技能要求,設計了21項關鍵任務,覆蓋了108個技能知識點。通過完成這些規定任務,學員能有效學會關鍵的知識,掌握必要的技能,並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培養和塑造企業所需要的「團隊精神」。
最後是「評價激勵」,來自於老師和學習夥伴的評價會極大地鼓勵學員堅持學習,同時也會學得更快更好。我們設計了「學習評價表」,不斷強化來自於評價激勵的學習動力,讓學員不再因為沒有動力而不能堅持,因為沒有動力而失去興趣。此外,「實訓導師籤字負責制」則更有效的保障學員每一個任務目標的完成,並達到「崗位技能矩陣」所要求的標準。在這個過程中,亞嵌「自由、協作、創造」核心價值觀和自信,自尊,自強的品質塑造將會潛移默化地移植到學員心靈深處,除了知識和技能,這些價值觀和品質的塑成將會成為學員從亞嵌學習畢業後享用一生的「禮物」。
【總結】
亞嵌(AKAE,www.akaedu.org)發源於2003年3月1日成立的AKA嵌入式小組(AKA Embedded)。AKA嵌入式小組又隸屬於1998年在清華成立的AKA組織(www.aka.org.cn)。AKA組織的成立,是受到當年Linux自由軟體和國際開源運動的感召,由一批20多歲富於幻想又積極實幹的熱血青年發起的技術先鋒組織。AKA的名字來自於《尼爾斯騎鵝歷險記》中那隻領頭大雁阿卡的名字。從那時起,「自由、協作、創造」的技術理想就根植於每個AKA人的靈魂深處,「大雁精神」則是這個理想的核心價值觀和文化內核。
亞嵌是由AKA嵌入式小組的骨幹成員在探索小組發展的困惑和艱難中所創立,完全地秉承了AKA組織的技術理想和價值觀。
亞嵌教育毫無疑問地是中國嵌入式教育的創立者和領航者,亞嵌開創了中國嵌入式技術教育培訓的先河,也始終立志於成為「中國嵌入式技術的黃埔軍校」。由亞嵌來探索並大膽創新嵌入式技術的實訓教育模式,可以說這必將會引領嵌入式教育行業的新發展,我們義不容辭,我們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