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各級領導幹部要把它作為行動指南,帶著信念學、帶著感情學、帶著使命學,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品格與精神特質。
理論品格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問題導向,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高度,運用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和問題思維等充滿哲學智慧的思想方法,來認識把握中國和世界的問題,既蘊含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又具有充滿時代氣息和實踐創新的特點、理念和品格。
在戰略思維中總攬各方。黨的十九大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從戰略高度作出了「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一重大政治論斷,從「八個明確」和「十四條堅持」深刻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基本方略,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特別把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作為一個統一整體提出來,強調「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從全局角度總攬各方的戰略思維,努力從戰略上把握髮展走向、從全局上破解改革難題。
在辯證思維中把握關鍵。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抓住了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指明了今後一個時期黨的戰略重點和主攻方向,體現了抓住關鍵、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方法論。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各級領導幹部尤其要學會用辯證思維來統籌解決問題。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既要看到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又要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要堅持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既全面考量、統籌推進,又抓住「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點領域,緊扣「一子落而滿盤活」的關鍵環節。要堅持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既加強制度層面的頂層設計,又鼓勵在實踐中大膽試驗。
在底線思維中推動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善於運用底線思維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底線思維是一種後顧性的科學思維方法,它的最大特點是在關注矛盾的轉化中把握決策過程,在著眼於負面後果中建立防範體系,在防範的同時努力向好處積極轉化,在最壞的打算中實現最好的結局。堅持底線思維,不僅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執政智慧,更是其憂患意識、擔當意識的集中體現。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善用底線思維管控風險,把各種可能的因素想深,把各種應對的辦法想細,從制定宏觀政策到出臺具體方案,都要準確地找出短板、劃定底線。比如,守住經濟增長的底線,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守住民生工作的底線,著力解決衛生、教育、住房、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等突出問題;守住為人做官的底線,增強政治定力、道德定力;等等。
在問題思維中改革創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著強烈的問題導向,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特別是緊盯全面從嚴治黨,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統籌推進黨的各項建設。各級領導幹部應增強問題思維,強化問題導向,做到有發現問題的敏銳、正視問題的清醒、解決問題的自覺。要善於發現問題,在改革發展實踐中發現問題,在總結經驗教訓中發現問題,在群眾的建議和困難中發現問題。要敢於正視問題,自覺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分析研究問題,從基層一線的實踐創造中尋找解決問題的鑰匙。要勇於解決問題,抓住重大問題、難點問題,把問題意識轉化為問題導向,努力在解決問題中匯聚事業發展的正能量。
精神特質
細細品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能深深感受到一個飽含著13億人美好未來的初心使命在綻放,一股沉澱在深厚歷史底蘊中的大國氣質在流淌,一個以天下為已任、勇於擔責的大國形象在肩負。這是融人民立場、中國精神和世界擔當為一體的家國天下情懷。
在鮮明的立場中展現人民情懷。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等,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充滿了為民解憂、為民造福的人民情懷,體現了鮮明的人民立場。一是堅持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唯物史觀,強調「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一切成就歸功於人民」。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三是堅持為人民美好生活而奮鬥的價值目標,指出「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這些都充分表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植根於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與根本需要、融入於人民的美好願望與幸福追求,是接地氣、通下情、入生活、有溫度、有生機的新思想。
在獨特的氣質中展現中國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站立在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五千多年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十三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我們深深感受到一個大國基於「四個自信」而表現出來的風範和氣度。一是凝聚中國力量,展現中國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幹興邦,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裡,可以反覆看到中國夢、中國精神、中國故事、中國聲音、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等,這些都體現了中國自信,也凝聚起了磅礴的中國力量。二是注重中國表達,善講中國故事。習近平總書記用「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等經典古語和俗語,闡述了中國充滿多彩性、平等性以及包容性的世界文明觀。「親望親好,鄰望鄰好」「國家無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應該做和平的維護者和促進者,不能這邊搭臺、那邊拆臺,而應該相互補臺、好戲連臺」「和羹之美,在於合異」「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系列重要論述讓我們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守,體現出中國氣質、中國從容。習近平總書記既善用中華文化元素,又兼顧別人的表達習慣,在中外融通的話語體系中以講故事、引寓言、說俗語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三是展示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他強調,「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這進一步表明中國將以更廣闊的胸襟和更大的力度實行全方位開放,也彰顯了中國要以自身發展給世界創造更多機遇、與世界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意願,進一步凸顯了全球治理視閾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
在開放的胸懷中展現世界擔當。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創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亞信峰會,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擴大了中國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布局。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闡述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容、原則和方法,並呼籲「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總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大格局、大氣魄、大手筆精心謀劃、開拓進取、攻堅克難,引領中國走近世界舞臺中心的恢宏歷程,充分展現當今中國「世界和平建設者、全球發展貢獻者、國際秩序維護者」形象,也體現了一個文明大國、負責任大國、社會主義大國在解決世界秩序問題上的智慧貢獻。
(作者劉小玲系江西省文化廳直屬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機關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