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

2020-12-13 人民網

黨的十九大在理論上的最大貢獻和創新,就是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

實踐是理論之源,時代是思想之母。這個思想深深植根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熱土,回應時代課題的召喚,順應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基礎上,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史上,在現代化史上和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都有著重大理論和戰略意義,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地位。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恩格斯對19世紀40年代西歐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鬥爭的經驗總結,以及同資產階級、同各種「冒牌」的社會主義思潮進行鬥爭所取得的理論成果,也是馬克思恩格斯將科學理論運用於工人革命運動、創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實踐的產物。列寧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運用到俄國革命實踐中,指導俄國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由理論到實踐的飛躍,在理論上把馬克思主義發展到列寧主義階段。列寧主義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特別是帝國主義時代不發達國家開始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馬克思主義。

俄國十月革命的炮聲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實際是馬克思主義與俄國革命緊密結合的列寧主義。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誕生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在這個科學理論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新中國成立後,怎樣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毛澤東同志進行了艱辛探索,發表了《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論十大關係》,提出了「三個世界」劃分理論。在毛澤東同志探索的基礎上,鄧小平同志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和實際出發,做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摸著石頭過河,探索出一條經濟文化落後國家逐步從溫飽到小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鄧小平理論。經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不斷完善,初步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馬克思主義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到多國的飛躍,其指導實踐的真理性得到進一步驗證。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都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如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包括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並且根據新的實踐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做出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極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創新精神,進行了劃時代的理論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新局面。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三次歷史性飛躍。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緊密結合的新飛躍,是新時代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堅持這個思想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闢馬克思主義國別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的新境界,賦予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以鮮明的中國特色、時代特徵和大眾特點載入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冊。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解決

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柏林圍牆倒塌,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各執政的共產黨紛紛改弦易轍,在世界上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共產黨,在執政了74年後轟然倒臺,世界社會主義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遭受重大地緣政治挫折。西方政治家和學者紛紛發表文章,預言資本主義將是人類文明最後的自由民主制度,共產主義遭到了徹底失敗,一時「歷史終結論」風靡世界。有人預言,下一個倒下的就是中國。

在世界輿論對社會主義一片唱衰聲中,中國共產黨率領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辛的實踐探索。在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的指引下,果斷開啟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進程,中國人民銳意進取,不信邪、不怕鬼,以一往無前的創新精神,探索出一條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用短短的30多年,迅速擺脫貧困,達到小康,初步實現了共同富裕,走過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100多年走過的工業化和現代化路程。中國經濟總量從1978年的3645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74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早在2010年中國就超過了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從1978年在世界排名的第15位,躍升到世界第2位。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新局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成就,實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的繼往開來。習近平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這個思想引領下,全黨把握新時代大勢,回應新實踐要求,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協力、苦幹實幹,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防和軍隊改革邁出重大步伐,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正確義利觀,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新時代,把世界社會主義推進到新階段。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率領中國人民,以雄辯的事實,回答了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後冷戰時期,事關世界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具有極大的制度優越性。正如鄧小平同志說的:「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鍊,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1]

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誕生伊始,就是為了無產階級和勞苦大眾謀福祉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產生的世界歷史背景和主題是戰爭與革命,與俄國實踐結合產生的列寧主義是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同時代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解決了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進入21世紀,世界和中國都在發生著劇烈的變化,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共產黨人,繼續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進取,銳意創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的新時代。中國的發展成就驚豔世界。中國發展的巨大成就使世界各發展中國家人民,在後冷戰時代,看到了建設具有自身歷史文化特點的國家、發展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特色道路的希望。中國道路、中國模式和中國經驗,續寫了挫折中的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新篇章,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從低潮中艱難復甦,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啟了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史上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新時代

中國自1840年以來的近代史,就是中國人民反對內外壓迫,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歷史,就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在中國人民反抗封建統治和外來侵略的激烈鬥爭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1921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鬥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就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

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中國各族人民,團結社會各民眾,從大革命時期艱難起步,經歷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以氣壯山河的英勇氣概,付出了史無前例的巨大犧牲,打敗了壓在頭上的內外反動勢力,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滄海桑田,經過社會主義改造,1949年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政權,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第一步——站立起來。建設為人民謀福祉和謀復興的新中國,為實現偉大復興,奠定了政治前提,打下了制度基礎。中國共產黨百折不撓,從挫折中挺直腰杆,從失誤中總結經驗。1978年做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經過30多年的發展,從吃不飽到溫飽,再到初步小康,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立起來到富裕起來的歷史性飛躍。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中極不平凡,具有裡程碑意義。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面對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局部衝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的外部環境,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黨中央五年中召開七次全會,分別就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制定「十三五」規劃、全面從嚴治黨等重大問題做出決定和部署。五年來,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十二五」規劃勝利完成,「十三五」規劃順利實施,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全社會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明顯增強。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穩步推進。思想文化建設,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生活、生態文明、黨的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全方位的、開創性的巨大成就。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

1978年黨發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號召。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中國人民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動力和思想武器,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尤其是從2020年起到2050年,「兩個15年」的戰略安排的行動指南,必將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壯麗篇章。

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創了後冷戰時代

超越兩種制度模式實現現代化的中國道路

人類社會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發展的過程中,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先後形成了工業文明的資本主義和蘇聯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兩種工業化、現代化模式。在這兩種制度和模式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開創了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和信息文明轉變的新道路,新模式。這條工業化現代化道路,既不同於資本主義工業化現代化模式,又區別於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現代化道路和模式,它既吸取這兩種工業化現代化模式的優點,又避免兩者的缺陷,形成了獨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現代化道路,為其他發展中國家追求現代化的努力提供了中國方案,在制度邏輯上開創了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新形態。

從人類文明發展的兩種社會制度遭遇現代化困境看,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是一次重大的躍遷。20世紀後半葉,歐美等國家先後完成了工業革命,進入工業文明發展階段。在歐美國家向工業文明發展的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創立了與工業文明發展相匹配的資本主義制度。自由資本主義逐漸成為工業文明的代名詞。蘇聯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以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重工業優先的發展戰略,同樣實現了一個國家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發展的轉變。這兩種工業化的發展模式,曾經被世界各國所認可並模仿。但是後冷戰,後金融危機之後歐美國家創造的資本主義社會制度,蘇聯的社會主義社會制度都遭遇了挫折,人類文明的發展究竟往何處去是在新的時代人類社會提出的時代之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工業化和現代化是工業文明的新形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開創了人類工業文明發展新形態,它既不同於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又不同於自由資本主義的工業化,在吸收借鑑兩種工業化模式的基礎上,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工業化發展道路,這是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道路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不斷艱辛探索的結果,更是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必然結果。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周恩來總理第一次提出「四個現代化」,後來調整為: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和科學技術現代化。從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建設和改革,正是在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領導下,逐漸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歷史階段,指引我們走出更加合理、更高水平的發展中大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行動指南。

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取得了全方位的、開創性的成就和深層次的、根本性的變革,這些成就和變革的取得靠的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也就是黨的十九大提出並寫入黨章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8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高鐵、公路、橋梁、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偉大的革命建立了新中國,進行了偉大的建設探索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進行了偉大的改革開放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巨大跨越,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顯示出勃勃生機和頑強生命力,許多國家的執政黨、領導人對中國快速發展興趣濃厚,希望學習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而領導自己的國家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國共產黨通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證明了工業文明實現形態的多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文明形態的建立與發展,是人類文明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產物,它既是屬於中國的,也是屬於世界的。

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

使命擔當推進人類文明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2]總書記在闡述黨的對外政策時開篇指出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不只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而且始終把為人類事業發展做出貢獻作為使命擔當。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著眼於中國人民的福祉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時也著眼於推進整個人類文明向前更好發展,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宏大的全球視野和文明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同時,報告還指出:「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和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3]和平與發展的時代背景沒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新的大環境,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以卓越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理論家和戰略家的寬廣胸襟、宏大視野和戰略眼光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黨的十八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2013年3月訪問俄羅斯時提出「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4]到黨的十九大全面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是總書記站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高度,深入思考並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這一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5]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世界各國共商共建共享創造更加燦爛的人類文明奠定了思想基礎、指出了前進方向、提供了中國智慧。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6]構建報告中指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世界各國在共商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同發展,在政治方面「要互相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7]在安全方面「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8]在經濟方面「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9]在文化方面「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10]在生態方面「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11]全面準確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內涵是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方面。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宏大開闊的人類文明觀,充分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偉大的使命擔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中國實踐進而創造性推進人類文明新發展的重要思想引領,必將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光輝篇章。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3][6][7][8][9][10][1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李拓,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楊昊傑,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博士研究生)

(來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8年第3期)

相關焦點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歷史地位和世界意義
    這兩部分各有側重又相互統一,共同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完整體系。  「八個明確」具有宏觀性、戰略性,側重於理論與思想層面的要求,回答和解決的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性、戰略性問題,也就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體,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為「十四個堅持」的提出奠定了理論基礎。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方法論體系
    這其中,根本方法是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維方法主要包括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辨證思維、底線思維、創新思維等;個性化鮮明的工作方法集中表現為頂層設計、狠抓落實、問題導向、精準發力等。這三方面緊密聯繫,共同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方法論體系。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
    經過長期不懈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產生發展的時代背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吹響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偉大進軍的號角,照耀著邁向民族復興的偉大徵程,凝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歷史變革。
  • 劃時代的思想火炬——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唯物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每個時代的思想理論都是這個時代的產物,都是一定社會歷史活動的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和理論淵源,既反映這一新思想產生的社會歷史特徵,又彰顯它的重要歷史貢獻,更是我們認清其行動指南和方向引領作用的基礎。正所謂「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學得徹底才會用得純熟。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豐富與發展
    毛澤東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淵源和思想基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了毛澤東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並發展了毛澤東關於黨的建設、人民立場、文化建設、軍事外交等方面的思想觀點,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豐富與發展,與毛澤東思想是一脈相承的關係。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植根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在指導實踐、推動實踐發展中展現出強大真理力量和獨特思想魅力。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意義
    原標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談到如何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陳理認為需要從三方面來理解:第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框架
    [摘 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可歸納為十二個方面,包括歷史方位、鮮明主題、奮鬥目標、發展方式、總體布局、戰略布局、發展動力、發展保障、安全保障、外部環境、政治保證、治國理政世界觀方法論、價值觀等方面,具有嚴密而又開放的內在邏輯,構成其理論的「四梁八柱」及科學體系。
  • ...企業的地位與使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體會
    「新時代」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踏上新徵程時最響亮的「集結號」和「衝鋒號」。在新的歷史方位下,國有企業要做承擔新歷史使命的先鋒隊,解決「不平衡」「不充分」新矛盾的突擊隊,實踐習近平治企新思想的主力軍,「做強做優做大」新徵程的踐行者,世界一流企業的領跑者。
  • 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原標題: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各級領導幹部要把它作為行動指南,帶著信念學、帶著感情學、帶著使命學,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品格與精神特質。
  • 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闡釋學理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一書聚焦基本理論和重大實踐問題,回答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什麼、何以產生,關於這一思想學什麼、怎麼學、怎麼用等問題,以學理明思想,用學術講政治,為推進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提供了權威參考。有助於我們深刻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什麼」這個基本問題。
  • 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
    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要進一步加強政治學習、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自覺、落實政治責任,持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開創工作新局面,全力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成都新篇章。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討會發言
    一是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判斷,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二是從新時代中國國情出發,作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判斷,集中闡述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系列重大論斷、重大思想、重大理念,有力推動了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三是深刻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總結了過去5年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新時代,從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從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鬥目標等一系列根本問題,向世界再次昭告中國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鮮明立場,為新時代的中國指明了前進方向。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美學內涵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在新時代,必須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之美,凝聚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的磅礴力量。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原創性貢獻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7月21日電 (謝磊 趙晶)日前,2020年中央和國家機關「強素質·作表率」讀書活動舉辦第二講,圍繞「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這一主題,邀請北京大學哲學系豐子義教授做客講堂,以「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為主題,導讀《德意志意識形態
  • 青海師範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當代中國共產黨人以劃時代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起這個新時代的思想航標。習近平總書記的著作是學習新思想的最好教材,也是研究新思想的經典依據。對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時期撰寫和公開出版的著作進行研究,不僅彌補了學術界在新思想研究中的不足,也為深入學習理解並豐富完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供了強有力的文獻支撐。
  • 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和理論品格
    原標題: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和理論品格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以「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為核心內容和主要依據,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內容、基本要求作了全面系統闡述,是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輔助讀物。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學習體會]孫業禮...
    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性。時代是思想之母。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理論,偉大時代孕育偉大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新時代是這一思想的鮮明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