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林 榮華 劉微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圍繞「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新的時代課題,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進行理論創新,並對各方面的具體實踐作出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的科學體系,主要由「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兩部分構成。「八個明確」側重從理論層面闡明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代課題,「十四個堅持」側重從實踐層面回答了「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代課題。這兩部分各有側重又相互統一,共同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完整體系。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內涵——「八個明確」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中,「八個明確」基本內涵是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的頂層設計,為我們明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
一是明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黨的十九大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鮮明主題,明確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總目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邏輯起點,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描繪了宏偉藍圖,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確立了新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二是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黨的十九大在科學分析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明確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科學判斷。這是十九大的重大理論創新,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決策依據。
三是明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兩大布局」。黨的十九大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建設路徑和戰略重點,為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提供了堅實的客觀基礎。
四是明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我國社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總結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基本經驗的基礎上,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九大再次向全黨提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任務目標,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鮮明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導向。
五是明確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九大再次重申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
六是明確新時代強軍目標。黨的十九大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戰略高度,明確提出了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力爭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戰略目標,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堅實的軍事和國防保障。
七是明確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為了實現這一重要使命,我們黨明確提出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呼籲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良好的國際環境。
八是明確了新時代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新要求。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也提出了新要求。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面對「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努力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政治保證。
「八個明確」具有宏觀性、戰略性,側重於理論與思想層面的要求,回答和解決的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性、戰略性問題,也就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體,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為「十四個堅持」的提出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方略——「十四個堅持」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中,「十四個堅持」基本方略是對「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的具體部署,為我們明確了新時代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我國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具體方略。因此,需要從兩個方面來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方略:
一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方略」。包括「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三條。這是從總體上要求我們必須在各個領域、各項工作中都始終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在各個領域、各項工作中都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中去,積極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在各個領域、各項工作中都要始終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堅定不移地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方略」。包括在經濟建設領域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們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在政治建設領域必須「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和「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保證把人民當家作主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文化建設領域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在社會建設領域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在國家安全領域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加強國家安全法治保障;在國防和軍隊建設領域必須「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在港澳臺工作領域必須「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在外交領域必須「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在黨的建設領域必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根據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統籌推進黨的各項建設。
「十四個堅持」,既涵蓋了堅持黨的領導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也涵蓋了國防和軍隊建設、維護國家安全、對外戰略,是對黨的治國理政重大方針、原則的最新概括,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戰略與戰術相結合,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線圖」和「方法論」。這「十四個堅持」,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要求。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新黨章,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是黨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論創新、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最深遠的歷史貢獻,為全黨全國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築牢了共同思想基礎、凝聚了磅礴精神力量,立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綱和魂。
(一)在馬克思科學體系中的重要地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要拿馬克思主義這個「矢」來射中國這個「的」,也就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中國共產黨96年的歷史就是一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
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第一代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產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成果——毛澤東思想,回答了中國為什麼要革命、怎樣革命的問題。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我們找到了正確的革命道路,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使中華民族站了起來。
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改革、建設實踐相結合,產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成果——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此後又在實踐中產生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分別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和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問題。在這些理論指引下,推進了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建設,使中國人民富了起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世情、國情、黨情發生了新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以非凡的政治智慧、頑強的意志品質、強烈的責任擔當,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實際相結合,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三次歷史性飛躍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在這一思想的科學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進了新時代,中華民族站在了實現強起來新的歷史起點上,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以宏大的戰略眼光勾勒出21世紀中國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光明前景,以科學的理論邏輯回答了新一代馬克思主義者面對的時代課題與實踐挑戰,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其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揭示、對現實問題的深入分析、對未來發展的深入思考,成為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中國的原創性貢獻,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人民全部實踐的理論概括和總結,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都聚焦回答當時關乎國家前途命運的時代課題,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到「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再到「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進行了接力探索和理論創新,先後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從而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這篇大文章上都寫下了精彩的篇章。現在,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問題為導向,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際和新的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明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新的時代課題,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從形成的具體時代條件、所要解決的社會主要矛盾、所要回答的時代課題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此前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從根本上說,這種變化還只是量變,並沒有改變我們所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並沒有改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共同的理論主題。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不是完全超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想理論,更不是外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想理論體系,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同發展階段的理論成果,因而它仍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當今世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以及最不發達國家,都面臨著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諸多任務。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既希望出臺改革舉措,又希望社會穩定國家安定。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始終以黨和人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始終著眼於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幸福、民族的振興。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求黨和國家工作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重大理論和實踐成果,在國際上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可以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給人類發展打開了一扇窗。通過這扇窗,使世界人民看到了自己國家的發展前景。尤其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是堅持獨立自主、擺脫貧窮和造福於民的思想指南,可以使他們依據自己國家的具體情況進行創新發展。即便是對西方發達國家而言,也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政治理念,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鏡,找到解決自身問題的新思路。因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集中體現了中國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的智慧和方案,已經並必將繼續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已經也必將為世界人民帶來更多的實實在在的利益。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成為未來中國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也為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自立圖強提供了智慧源泉,具有極為重要的世界意義,可視為中國智慧的一種國際表達,對未來世界發展必將起到重要的積極推動作用。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彰顯出新時代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蓬勃生機
19世紀40年代末,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100多年來,世界共產主義運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和勝利,也經歷了嚴重的挫折和失敗。不管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獨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科學社會主義的旗幟在世界的東方大國始終高高飄揚。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理論總結和理論形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從實踐上生動詮釋和展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強大理論力量和精神力量。在這一思想指引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越走越順暢,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強大生機活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功和在世界的影響,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了強大生機活力,這也使國際社會更多的政黨、組織和人士在重新審視和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今時代放射出新的理論光芒。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貢獻出中國智慧和力量
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但從現實維度看,世界經濟增長需要新動力,發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貧富差距鴻溝有待彌合,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恐怖主義蔓延肆虐。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貿易保護主義所共同構成的全球治理危機,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共同挑戰。這些問題主要是由於現有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的不合理造成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什麼樣的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對世界好、對世界各國人民好,要由各國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說了算,不能由少數人說了算。中國將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建設,努力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洞察世界各國人民前途命運越來越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趨勢,順應並引領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我們秉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發展理念,推進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營造公平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構建客觀反映國際力量對比現實的全球治理體系,為人類破解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等難題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作者均系中共雙鴨山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