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可歸納為十二個方面,包括歷史方位、鮮明主題、奮鬥目標、發展方式、總體布局、戰略布局、發展動力、發展保障、安全保障、外部環境、政治保證、治國理政世界觀方法論、價值觀等方面,具有嚴密而又開放的內在邏輯,構成其理論的「四梁八柱」及科學體系。
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前,本人曾提出了一個看法: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所提出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已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理論形態。其理由是在這些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包含著一系列新範疇、新觀點,並蘊含著嚴密的理論新邏輯。[1]在黨的十九大,對這些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又增添了新的思想內容,並把其概括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十九大貢獻的重要理論成果,是十九大精神的核心內容。十九大報告中所提出的「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就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要內容的輪廓。「八個明確」是在指導思想層面的表述,「十四個堅持」的基本方略是在行動綱領層面的表述。這一黨的重要理論創新成果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做出了創造性的回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框架及科學體系,就是圍繞對這一時代課題的創新性回答進行構建的。本文主要探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框架及科學體系問題。對這一問題的探討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從理論上看,有助於深入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內在邏輯及科學體系;從實踐上看,有助於增強貫徹落實這一重要思想的自覺性和能動性,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一、歷史方位: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2]「時代」一般是指歷史上以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的狀態為依據而劃分的一定時期。例如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農業時代、工業時代等等。十九大報告所講的「新時代」不是指人類社會歷史意義上的劃分,而是有明確定語的,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狀態發生了重大變化,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需要主要從三個方面去把握。其一,關於新時代的依據:主要是「四個依據」。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我國取得一系列新成就極不平凡的五年,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中華民族的面貌等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等。其二,關於新時代的含義:十九大報告從「五個是」做了闡述,即「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3]其三,關於新時代的意義:十九大報告強調了「三個意味」,即對中華民族而言,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對科學社會主義而言,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對人類社會而言,意味著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關於「新時代」的論述,其重要性在於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歷史方位,有助於開啟人民群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
二、鮮明主題:闡明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的鮮明主題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4]自從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正式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開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成為黨的歷次代表大會的主題詞。[5]從政治學視角看,這句話之所以極端重要,是因為其涉及中國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重大問題,涉及對中國的國家性質、國體及政體的選擇問題。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反覆強調,要繼續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寫下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6]要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7]黨的十九大創造性地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這包括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以人民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新發展理念、人民當家做主、全面依法治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十四個方面,儘管這其中一些內容過去已有所提及,但在十九大報告中進行集中論述,這在理論上是第一次,為新時代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行動綱領。
三、奮鬥目標:闡明了「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
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目標
中國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重要思想,是當今中國發展進步的奮鬥目標。中國夢的核心內涵是強調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強調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和為世界造福。中國夢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國夢的基本遵循是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必須走和平、發展、合作和共贏之路。[8]十九大報告對「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做了新的戰略安排,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9]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關於中國夢的這些重要論述,為當代中國的發展指明了奮鬥目標,描繪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
四、發展理念:闡明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與新發展理念
十九大報告指出:「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10]自黨的八大以來,中國的社會主要矛盾通常被表述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這個矛盾的兩個方面現在都發生了變化:從需要方面講,人民不僅在物質、文化方面有更高層次的需要,還有對民主法治、人權保障、生態保護等更多方面的需要;從社會生產來講,也從基本落後轉化為逐步進入世界前列狀態。所以,十九大報告做出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新論斷。應該看到,矛盾是事物發展的一般動力,人的需要與匱乏之間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原初動力。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今後的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11]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新特點,必須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新發展理念,回答了新形勢下中國要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重大問題,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繼承發展與創新。[12]
五、發展布局: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過程中的總體布局是
「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
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布局。「五位一體」是總體部署,「四個全面」是主要抓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的關係,需要相互聯動,相互促進。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六、發展動力:闡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和主要內容
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目標的重要舉措。十九大報告指出:「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13]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度重視國家制度體系及其制度執行力現代化問題,是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及政治學的創新。要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和關鍵。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決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籬,在這個過程中,要把制度建設作為關鍵環節,這不僅是因為一些不合理的利益已經固化並制度化了,要破除藩籬就必須改革不合時宜的舊制度,更重要的是,構建公平正義的利益分配方式等也需要新的科學制度予以保障。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體現在制度建設上,就是要通過各項改革措施構建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體制機制。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做出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統籌推進黨政軍群機構改革,這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七、發展保障: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主要內容
十九大報告指出,「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14]全面依法治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15]不全面依法治國,國家和社會生活就不能良性運行,就難以實現社會和諧穩定。[16]所以,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維護憲法權威。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等。要不斷提升全民族的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堅持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相輔相成。
八、安全保障:闡明了新時代的強軍目標與方略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17]新時代的強軍方略是要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要全面深化軍隊和國防建設,堅決維護中國國家核心利益與維護世界和平。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中國在國際上「樹大招風」效應日益顯現,國家安全環境既出現了有利的方面,也出現了複雜化的情形,出現了一些新情況,例如在南海、東海及朝鮮半島等方面所出現的風險和挑戰。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但崛起與遏制並存。面對新時代,實現中國夢要有強軍夢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