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隨著浙江省一段一批次投檔錄取結束,隨著考生陸續收到錄取通知書,北京大學2019年在浙招生工作圓滿完成。
今年,北京大學在浙江省共錄取206人,包括校本部192人和醫學部14人,其中「三位一體」綜合評價85人。北京大學一批次擴招後,錄取分數線連續8年蟬聯全國高校之冠:
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的浙江歷來是北京大學的優秀生源大省,百廿燕園以其悠久的歷史積澱、先進的育人理念、雄厚的學科優勢和獨特的氣質神韻贏得浙江學子一如既往的青睞與厚愛。
今年是浙江省高考改革新方案實施的第三年,北京大學全面總結往屆招生經驗,完善錄取工作,深化改革以支持浙江新高考、優化政策以滿足考生新需求。在新高考前兩年平穩過渡的基礎上,今年在浙招生工作取得進一步成功。
不忘初心,招生工作,既是服務也是教育
招生工作既是北大本科教學培養的「第一粒紐扣」,亦是青年學子接觸高等教育的第一個環節。北京大學高度重視本科招生工作,浙江招生組始終將因材施教理念與人才選拔工作有機結合,並在貫穿全年的招生過程中落實。
為了讓每一位考生做出滿意的選擇,在志願填報階段,浙江招生組走遍之江大地,深入各市縣為當地考生提供一對一的諮詢指導,幫助考生及家長了解自身特長、梳理專業興趣,將個人志向和北大優勢相結合,引導考生正確認識分數、理性選擇專業、長遠規劃未來。
經過多年,浙江學子已經對大學專業有了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需求升級:要知道學科整體情況,也要了解分流具體方向;要了解在校所學,更要了解深造發展。對此,北大及時優化在浙招生服務水平,以滿足考生和家長更高層次的期待。
史庭瀟從小酷愛數學,在學軍中學讀高二、高三期間,連續兩年獲得全國高中數學聯合競賽一等獎和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銀牌。但他並未就此滿足,在高考中依然憑藉紮實全面的學業成績裸分上線。雖然順利進入「最初的夢想」,但他還是有所疑惑:高等數學與競賽哪個更難?基礎數學和計算數學如何區分?大數據科學是數學嗎?
為了解答他的疑問,招生老師詳細介紹了數院各專業分流方向的區分、具體課程設置、畢業去向,並以基礎數學、金融數學等不同方向學長的真實經歷為例,介紹深造、工作後的發展之路。這種交流在招生期間每天至少會有一次,交談甚歡,常常不知不覺間就過去了一兩個小時。史庭瀟同學說:「接觸了這麼卓越、熱情的北大招生老師和學長,我對北大的熱愛和崇敬又增強了許多,他們為我指明方向、撥開迷霧,我希望能在那裡和優秀的同學共同學習,做更好的自己,成為想要成為的人。」對此,家長也表示:立足個性、面向社會、明晰當下、著眼未來,這種招生服務於學生成長的諮詢服務會收穫來自考生和家長的認可。
浙江招生組多年來堅持走進中學,與考生及家長面談,並在長期聯絡中保持溝通,以此多方位、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考生,力圖發現考試分數背後真實鮮活的學生本人,最大程度發掘他們的優勢與潛能,並且關注學生的成長全程,在學習備考中提供陪伴、支持和適當的幫助,鼓勵他們堅定信念,挑戰自我,報考北大。
北大浙江招生組到永康一中與優秀學生交流
來自龍港鎮的周夢露一直成績優異,但以前卻把北大視為一個「不敢與人說的朦朧夢想」。直到北大招生老師的真誠鼓勵和深植心底的北大精神給了她自信——青年人真正的夢想,不僅要敢於表達出來、填報上去、更要付出堅定的努力步步接近。
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說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周夢露用青春雕刻了夢想,北大法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將夢想變為現實。周夢露說:「我曾是一個懷揣夢想和熱忱卻不敢付諸實踐的女孩,我曾被無數的嘲笑與質疑淹沒我的澎湃洶湧。但現在,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抵抗、有自己的堅持。感謝北京大學讓我成為一個更加自信的人。」
2019年,北京大學醫學部招生老師和教授繼續走進高中校園,通過前沿講座、一對一諮詢等方式與浙江學子交流學醫信息,引發浙江學子踴躍報考。
杭州二中同學們在講座結束後與北大醫學部教授交流
牢記使命,選拔錄取,提供機遇促進公平
北京大學積極響應國家文件精神、落實教育部政策規定,長期探索以招生促進教育公平的方式,並將國家人才扶貧戰略思想和北京大學使命與理念融會於每個工作細節,在選拔和錄取的全過程給予貧困學生切實的政策優惠和合理的人文關懷。
北京大學「築夢計劃」自2015年啟動以來,已連續五年在浙江為家境貧寒的考生提供專項名額,讓農村和貧困地區的優秀學子不因經濟條件制約,享受到公平的優質教育資源。
今年,北京大學繼續落實「築夢計劃」,在浙江省內邊遠貧困等地區縣及以下的優秀農村學生。對於家境貧困的學生,經本人和中學提出申請,還提供來北大參加面試的往返路費。越來越多的寒門學子通過「築夢計劃」考入北大,而他們常常在假期時間跨越山水,返回家鄉提供志願服務。往屆學生向父老鄉親講解這一扶貧政策,為高中的學弟學妹分享自身經歷和大學見聞、介紹報考政策,鼓勵他們勤奮學習提升自我,抓住機遇改變命運,回歸故裡建設家鄉。在北大師生和浙江本地媒體的大力宣傳下,如今的「築夢計劃」不僅是貧困地區優秀學子升入北大的「綠色通道」,也是國家教育公平舉措遍及之江村鎮鄉間的「實在旗幟」,更是農村學子嚮往光明未來的「精神燈塔」。
亭旁鎮是浙江省「第一面紅旗」,在任家村打響了「亭旁起義第一槍」,而任紹持是全村第一個考入北大的學生。他說:「革命先輩的事跡激勵著我進步,陳彥潤學長是我學業上的引路人。」
任紹持所說的陳彥潤也是三門中學畢業生,2018年通過「築夢計劃」進入北大工學院,是近年來全縣考上北大「零的突破」,更是「一面旗幟」。陳彥潤把見聞心得講給低年級同學,也在任紹持心中播下了種子,鼓舞他珍惜「築夢計劃」機會衝刺北大。任紹持說:「築夢計劃是雪中送炭,不知道它幫助多少我這樣的農村孩子圓了北大之夢,真當得起『築夢』二字。」今年,任紹持又向新一屆高三介紹了這個計劃,「就像不斷地傳遞火炬,這也是我們表達感恩、回饋母校方式。」和許多在報考期間受到感召的同學一樣,任紹持也希望來年成為志願者,和招生老師一起服務家鄉考生。
三門縣委書記楊勝傑有感而發,將北大招生工作歸納為「三心精神」:「用心,做學生夢想的領航人;匠心,教誨他們以放鬆心態應對考試,用擁抱溫暖每一個學生的心靈;盡心,北大招生組只帶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
任紹持同學和招生組老師與三門縣領導座談
2019年7月23日,又一個地區——海西鎮點亮「北大紅」。北京大學教務部副部長、浙江招生組組長陸俊林教授和北大首位以色列畢業生高佑思學長以及招生組老師們「突擊」來到平陽縣海西鎮陡南村,親手錄取通知書交到徐萬新手中。在親友和鄰居的見證下,徐萬新成為海西鎮歷史上第一位考入北京大學的學生。為這不僅是他個人努力的成果,更加強了鎮上其他學生追夢、成才的信心,因此全村將一起慶祝一番。同天,招生組還來到位於鰲江鎮東江村和訪賢新村的新生家裡送錄取通知書,為新生和家長帶來驚喜,也用視頻幫他們記錄了這一難忘時刻。
北大招生組到徐萬新家送錄取通知書
砥礪奮進,為中國夢,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今天,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而今年入學的206名浙江新生,正是「生逢其時」且「重任在肩」的青年學子。少年強則國強,從他們的報考選擇上可以看出,這批新北大人不僅是本年度浙江最優秀的高中畢業生,更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中國夢」的圓夢人。
「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各類學科人才提供有力支撐。其中,基礎學科是科研和應用共同的基石。北京大學是以文理見長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理科雄厚科研實力和肥沃的教學土壤吸引了有志於進入基礎學科領域的頂尖浙江學子。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說:「沒有今天的基礎科學,就沒有明日的科技應用。」
仙居中學的徐堅峰同學一心進入北大追求「物理夢」,雖然家人曾勸他換一個「好找工作」的專業,他仍然非常堅定。招生組老師一面鼓勵他不懈追夢,另一面也通過學科介紹、往屆案例、深長遠規劃等,幫助徐堅峰的家人了解物理學。很快,家人理解了他的想法,並為兒子的志向和魄力驕傲,成為徐堅峰最有力的支持者。
北大招生老師和徐堅峰同學
數學是科學的語言,普洛克拉斯曾說道:「哪裡有數學,哪裡就有美」。溫州中學的陳樂恆毫不猶豫地報考了設立中國歷史上首個數學專業的北大數院。這不僅是因為他從小熱愛「數學之美」,也因為他和家長都很看好數學對於個人學業發展、就業前景的意義:「數學是其他理工科的基礎,學好數學能在未來擁有更多改變的可能性和發展的潛力。」
值得一提的是,當今世界的高精尖技術往往並非單個學科的難題,它背後是數學、物理、化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成果。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說:「華為研發團隊中有700多位數學家,800多位物理學家,120多位化學家,還有6000多位從事基礎研究的專家」。一個國家基礎學科的發展水平構成了科學實力的根基,基礎研究為技術創新貢獻了巨大的推力,在當今大環境下,中國急需高精尖人才從事突破性的基礎研究,我們希望更多的頂尖人才在這些學科貢獻力量。
北京大學以一流的師資力量和一流的學科優勢為浙江頂尖學子提供學習、成長、鑽研的環境,而這些青年才俊也不負眾望,用才華為祖國、為浙江、為北大增光添彩。
7月14日,萬眾矚目的第50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IPhO)成績揭曉,捷報從特拉維夫傳來——鎮海中學的孫毅凡同學作為代表國家出徵的五名隊員之一,為中國奪得一枚金牌。這一喜訊很快在浙江傳開,而孫毅凡摘金歸來後不久,就將步入燕園,以北大新生的身份開啟物理世界的新大門。
目前,其他國際競賽正在陸續進行,作為教育大省、強省,浙江每年都為奧賽國家隊輸送高水平選手,並源源不斷地將這些具有學科特長的精英學子送入北京大學。他們在北大學習、深造,不斷砥礪自我,在更高層的學術賽場上,在更崇高的報國陣地上,發揮才幹、奉獻思想,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用一個個「學科夢」構築閃耀智慧之光的「中國夢」。
深化改革,為新高考,探索配套招生方案
浙江作為第一批新高考試點省份,承擔著重大的改革探索任務,而北京大學作為中國頂尖大學,也應肩負起以高校身份支持改革、從招生工作推進新高考的責任。
2016年開始,為配合新高考,北京大學首次在浙江實施「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三年來,錄取人數從50人到65人再到85人,逐年增加的招生名額是北京大學對浙江生源質量實在的讚許,也反映了這一選拔方式被越來越多的浙江學子認同和接受,而北京大學浙江招生組更在不斷完善「三位一體」實施細節。
來自天台中學的王奕力同學對北大的嚮往始於8歲的初見,而高中時期因為對物理的熱愛,她渴望擁有更好的導師、更高的平臺、更大的空間,堅定了要上北大物理學院的信念。雖然她的選考成績並不理想,在「裸考」中優勢不明顯,但她報名參加了「三位一體」。經過一路氛圍輕鬆但角度靈活的考試,她的綜合素養顯示出來,在面試環節得到考試專家的認可,最終成功被物理學院天文系錄取。
同樣是今年圓夢燕園的陳可欣表示,成功考入北大英語系要歸功於「三位一體」提供的途徑和機會,這為她消除了許多在備考環節不必的焦慮,卸下了心理包袱發揮得更好。而招生老師對「三位一體」考生耐心全面的政策指導,不僅解決了很多她在高中升學時的困惑與迷茫,同時也為下一站的奮鬥進取續寫著嶄新的篇章。
陳可欣同學、朱宇辰同學與高中校領導和北大招生老師
除了「三位一體」,北京大學還通過多種選拔方式向浙江學子敞開大門,招收具有遠大理想和強烈社會責任感,對學科有濃厚興趣,富於想像力、創造力和深索精神的學生,為「心繫天下,熱愛北大」的浙江籍優秀高中生提供多種圓夢燕園途徑,為考生多元的自我實現創造機會,人才全面的長足發展搭建舞臺。在各界專家為考生量身定製的自主選拔考核過程中,北大提供的不僅是一紙試卷和分數認定,考場更是一個舞臺,也是銜接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特殊一課,它讓高校全面評估考生能力,也讓考生以全新角度探索自我。
「因思想,而光華」,光華管理學院這一獨特精神氣質吸引著來自杭州第二中學的胡蕾同學。2018年暑期學堂中她親身體驗了北大的學習和生活,一顆懷文理兼修的心就堅定了北大光華的意向。於是,她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了「博雅人才計劃」,通過考試獲得優惠政策,並在高考中發揮出色。胡蕾說:「能順利進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是對我三年努力的認可和非常優厚的回報。光華管理學院集中了最好的資源和全國各地最優秀的同學們,讓我心嚮往之。希望能在光華度過美好而充實的大學時光。」
北京大學在探索深化改革之路上,除了科學改善選拔考核政策,還在將「創新精神」落實在招生工作的每個細節,尤其是利用網絡和新媒體技術開展招生宣傳工作。
此外,北京大學還開通了「與北大同行·2019」專題頁面,匯集《北大學科》、《北大體驗》等系列的全新介紹性影片,幫助考生和家長通過網絡看北大、讀北大、懂北大。
2019年,北京大學推出了全新的錄取通知書包裝。打開這封「京師大學堂」穿越時空的邀請,就像推開一扇學術殿堂神聖的大門。建國七十周年之際,來自七個不同時代的「北大新生」各寫了一封信,與2019屆新學弟學妹分享燕園求學故事。
北京大學2019年錄取通知書
飲水思源,新一代之江,學子與北大相約明天
2019年是北京大學建校121周年。121年前,北京大學在救亡圖存之際建立,第一批學子在風雨飄搖中進入北大,他們歷史的見證者和參與者;121年後的今天,恰逢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新時代,而今年考入北大的206位浙江學子,他們將建設未來。
北京大學肩負為國培養棟梁之才的使命,但棟梁之材不是一次考試、一個夏天就能長成的。從萌芽到樹苗,再到枝繁葉茂,苗圃裡每一天都離不開園丁的悉心照料,今年入學的206位浙江新生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了來自家長的養育、小初高老師的教導,以及浙江社會各界人士的愛護與幫助。錄取工作結束後,各地學生紛紛對家長老師表達謝意。
7月21日,30餘位2019級寧波籍新生參加了「北大寧波學子感恩會」,同學們邀請了自己的家長、最喜歡的老師、高中校長等前來參加,並精心準備了視頻和文藝表演,一一向在自己成長中給予幫助的人表示感謝。鎮海中學徐嘉驁邀請了父母和小學老師袁雪娥來到現場,共同見證他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難忘一刻。作為學生代表之一,他在發言中說道:
「感謝父母和家人,是你們讓我擁有健康、幸福的18年;感謝所有小學、初中、高中的老師們,是你們讓我們擁有了對知識的熱愛和渴望;要感謝同學和朋友們,是你們的支持,讓我擁有了不斷前行的動力;感謝北大,讓我們今後的人生有了無限可能。」
2019級寧波學子圓夢北大感恩會
今年浙江的新生,是中國夢的滿懷激情和理想的「追夢者」,也是中國夢的甘於奮鬥和奉獻的「圓夢人」。他們繼承了北京大學百廿歷史長河中的精神與情懷,而這恰恰是他們在尋找的未來歸宿。他們將在這裡成為棟梁之才,在未來的求索與建設中起到引領作用,而這恰恰是未來賦予他們的時代使命。
邵奕佳早早就心系元培學院數據科學與大數據專業,並以優異的成績順利圓夢。談到為什麼毫不猶豫地投入到這個新興學科,她說:
「在這個數據即資源的時代,在數據大海中自如浮沉、披沙揀金的能力一直令我神往,我亦希望能夠藉助這一無形資源在應用領域創造價值。北京大學始終是我十二年求學路上魂牽夢縈的所在,而在與招辦老師和學長的多次交流中,我對元培學院以及其數據科學方向的培養計劃和未來分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其重視數學和計算機基礎、兼顧人文修養的課程設計更堅定了我選擇它的決心。我相信,元培的數據科學方向能用頂尖的數學、計算機課程培養我的學術能力,也能用通識教育賦予我開闊的視野,以人文薰陶提醒我勿忘用知識造福社會乃至人類的初心,砥礪前行。」
金華一中戴路同學成功考入了社會學系,他這樣介紹自己在選擇大學和專業時的心得:
「選擇一門學科意味著在這同時選擇更多:選擇今後取用更為近便的思想資源,並愛屋及烏地嚮往它繁榮生長的某個特定時代,選擇一種視看的角度和思維的方式,選擇自己淘瀝漉洗後顯現的底色。在這一重意義上,我深深信服韋伯的斷言:『學術生涯是一次魯莽的賭博。』但我不後悔地選擇社會學,因為它於我將是一種觀察的能力與生活的方式,我希望通過它親近常識與大地,發現人的豐富,資助化成天下的關懷。
而選擇一所學校更意味著接續精神的血統,以自己的理解將其豐富、光大。在高三時讀過錢理群先生的著作,被他描述的北大風骨深深吸引:以學術為天職,不懈追問「大學何為」;秉持自由獨立,卻從未囿於書齋自絕於世。我相信,我會在這片曾經涵養無數靈魂的熱土上收穫豐富、成熟與深刻。」
如今,歷久彌新的北大,同206位風華正茂的浙江新生一樣,正站在新起點,踏上新徵程,共赴與國家、與民族的時代相約。北大校長郝平在六月為2019屆高考學子撰寫邀請信時提到:
「教育的意義在於讓受教育者在面向未知的世界中,為生命的展開找到支點。北大是你們求知的聖地、發展的舞臺,是你們前行的動力、堅強的支撐。」
北京大學浙江招生組歡迎2019級浙江新生和更多優秀的浙江學子應校長之邀,「與北大一起,相約未來」!
供稿:北京大學浙江招生組 美編:賴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