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憲法自信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2020-12-13 閃電新聞

原標題:堅定憲法自信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五個國家憲法日到來之際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在全黨全社會深入開展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宣傳教育活動,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堅定憲法自信,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供了基本遵循。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憲法乃重中之重,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治國理政的總規矩。我國憲法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息息相關,同黨和人民進行的艱苦奮鬥和創造的輝煌成就緊密相連,同黨和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緊密相連。改革開放40年來的成功經驗和偉大成就充分證明,我國憲法是符合國情、符合實際、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好憲法,是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根本法,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法制保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實踐充分表明,我國憲法有力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有力促進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力推動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程,有力促進了人權事業,有力維護了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憲法自信

近代以來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中國嘗試過君主立憲制、帝制復闢、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憲制形式,但都沒能找到解決中國問題、實現民族復興的正確答案和根本出路,中國依然是山河破碎、積貧積弱,中國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難和屈辱之中。究其根源,就在於這些憲法模式的理念依據、道路選擇、制度安排與規範設計不符合中國國情,不契合民族特性,不反映社會規律,不代表人民利益。中外憲法史無一例外地表明,一個國家的憲法能否立得住、行得穩、走得遠,關鍵要看這個國家的憲法是否從自己的國情和實際出發,是否符合社會歷史發展規律,是否能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

我國現行憲法是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認識結論與實踐結晶,是黨領導人民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經驗總結與規劃總綱,是當代中國社會發展進步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大法與根本保障。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既是歷史的結論,也是未來的昭示。我國憲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顯示了社會主義在中國社會實踐中的強大生命力,顯示了以憲法為總依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強大保障力。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在總體保持我國憲法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的基礎上,根據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形勢新實踐,對現行憲法作出適當修改完善,把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通過國家根本法確認下來,使之成為國家意志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遵循,成為國家各項事業、各方面工作的活動準則,成為新時代引領和促進中華民族強起來的國家根本法依據。

我國憲法的形成過程與實施機制充分表明,有憲法必須用憲法,用憲法必須尊憲法,尊憲法必須信憲法。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憲法自信,就是堅信我國憲法是充分反映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好憲法,是有效統合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好憲法,是有力保障改革開放事業繼續健康發展的好憲法,總之,是中國憲法史上最好的憲法。

堅定憲法自信,本質上就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自信。我國憲法確認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是我國各項事業的現實基礎與規範遵循,也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現實基礎與規範遵循。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對憲法確立的指導思想充滿自信

我國憲法確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思想地位,這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指導思想。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解決好的首要問題,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全黨全國人民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只有以這一重要思想為指導,我們才能保證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只有以這一重要思想為指導,我們才能做到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新境界;也只有以這一重要思想為指導,我們才能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齊奮進,實現哲學社會科學的大繁榮大發展。

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首先要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更大功夫。深入學習領會這一思想蘊含的核心要義、豐富內涵、重大意義,深刻領悟這一思想對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作出的原創性貢獻,深刻把握這一思想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指導意義,確保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到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各領域,貫穿到學科建設、教材編寫、課堂教學、課題研究、學術交流、成果評估等各方面各環節。要深入學習研究闡發這一重要思想,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繼續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要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致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院40周年賀信精神,推出系統性與學理性並重、說理透徹與文風活潑兼備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書寫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經典,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對憲法確立的發展道路和奮鬥目標充滿自信

我國憲法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明確指出,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對憲法確立的發展道路和奮鬥目標充滿自信,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更加鮮明的展現中國思想,提出中國理論,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有我們的歷史文化,有我們的體制機制,有我們的國情,我們的國家治理有其他國家不可比擬的特殊性和複雜性,也有我們自己長期積累的經驗和優勢。因此,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從理論上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立足中國實際,而憲法確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當代中國最大的實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而憲法確立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就是當代中國最重要的事情。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就要把研究回答新時代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為主攻方向,從當代中國偉大社會變革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對憲法確認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充滿自信

我國憲法確認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確認了黨在國家政權結構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地位,這是我國憲法最顯著的特徵,也是我國憲法得到全面貫徹實施的根本保證。憲法第一條規定,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人民對於憲法的自信,在根本上源於對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的自信,來源於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堅定中國憲法自信的核心要義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中華民族長期奮鬥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我國憲法歷史基因、民族血脈、政治靈魂的內在要求。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憲法確認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不動搖。任何以學術自由為幌子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都是錯誤的、有害的,都是絕對不能接受的,也是從根本上違反憲法的。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也要正確區分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把握好政治立場堅定性和科學探索創新性的有機統一。既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又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勇於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繁榮和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事業。

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不移地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堅定不移地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要加強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政治領導和工作指導,一手抓繁榮發展、一手抓引導管理。要遵循科研管理規律,創新科研管理體制,統籌管理好重要人才、重要陣地、重大研究規劃、重大研究項目、重大資金分配、重大評價評獎活動。要優化科研布局,合理配置資源,統籌國家和地方層面研究,處理好投入和效益、數量和質量、規模和結構的關係,增強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能力。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對憲法確認的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滿自信

現行憲法開篇寫道:「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傳統美德等,是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的重要思想源泉,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成長發展的深厚基礎。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對憲法確認的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滿自信。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文化傳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這是我國的獨特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國人民勝利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努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不斷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國際影響力,更好發揮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對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提高國際話語權的重要作用,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相關焦點

  •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綱領性文獻
    講話站在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強調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指導地位;必須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哲學社會科學的領導。
  • 構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內容提要: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自覺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把握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著力增強主體性。
  •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需要堅持「真」「情」「實」「意」
    十五年後的今天重溫這一重要講話,深刻感受到這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關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論述精神前後貫通、完全契合,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供了重要遵循。1.堅持「真」,牢牢把握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正確方向習近平同志指出,「真」,就是要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這表明的是一種立場。
  • 堅持理論自主性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前提
    堅持理論自主性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前提 原標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上提出:「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
  • 以唯物史觀引領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在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深入研究其對唯物史觀的重要貢獻,進一步闡釋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及其時代意義,堅持以唯物史觀引領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哲學基礎。恩格斯是唯物史觀的創立者之一,也是唯物史觀的科學運用者和不懈推進者。可以說,他畢生的事業都是緊緊圍繞唯物史觀展開的。
  •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現實意義
    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諸學科中,經濟學、法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學科是20世紀初從西方移植過來的。由於是移植的,就存在如何中國化的問題。也就是說,不能全盤照搬西方理論和方法,而要有中國特色。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並強調要「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 以自身優勢推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原標題:以自身優勢推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當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高校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主陣地,在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發揮學科齊全、人才密集的優勢,構建好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發展繁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服務我們黨治國理政作出更大貢獻。
  •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構建暨《江蘇社會科學》三十周年刊慶...
    12月11日,由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聯合會主辦,《江蘇社會科學》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構建暨《江蘇社會科學》三十周年刊慶高峰論壇」在南京順利召開。  江蘇省社科院黨委書記、院長夏錦文致辭表示,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社科界的要求,並提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升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水平,要始終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努力建構具有原創性時代性的概念和理論、要把改革開放實踐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為主攻方向。
  • 擔負起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崇高使命
    ,突出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對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出重大部署。 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鑑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 有關人士解讀《關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
    原標題:有關人士解讀《關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關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對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出全面部署。 相關人士圍繞意見出臺的意義、如何創新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促進哲學社會科學優秀人才不斷成長等內容表達了觀點看法。
  •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中國社科院院長王偉光解讀《關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新華社北京5月25日電(記者 朱基釵)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關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對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出全面部署。
  • 習近平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的18個密碼
    1.兩個沒有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在歷史長河中沉澱下來的世世代代起凝聚作用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範等。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正是無數無產階級革命家繼承了中華民族「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優良傳統,將振興中華的責任置於肩上,才創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 鄧國峰 李旭:哲學社會科學的生命力在於創新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學社會科學的生命力源於創新,如何從當前黨和國家的改革實踐中,從正在做的事情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直接決定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新未來。
  • 奮勇攀登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峰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第九次代表...
    他希望全省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和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論述精神,緊跟時代步伐、緊貼全省大局,圍繞「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要求找準方位、科學謀劃,奮勇攀登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峰,為深化「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 努力開創漢語言文字研究新局面(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以材料更新開闢研究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應該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漢語言文字研究者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挖掘新的語言文字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漢語言文字研究的理論體系。
  • 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 增強國際影響力話語權
    原標題: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增強國際影響力話語權 編者按 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加強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推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要注重綜合性,要多維度、多學科地看待問題、聯合攻關、協同推進。 要有本土意識,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我們的話語體系首先要立足於中國的國情,著眼於繁榮發展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以中國的實踐為本位。
  • 「三大體系」建設引領哲學社會科學邁向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只有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近三年來,哲學社會科學界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為指引,努力進取,積極開拓,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為己任,以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宗旨,學科體系不斷健全,學術體系不斷完善,話語體系不斷增強。
  • 哲學社會科學與時代同行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兩個不可替代」可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是城市「智庫」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一頭聯合著高校系統、黨校系統、社科院所、黨政部門研究機構等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一頭連著黨委政府的決策和政策。
  •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怎麼建?學術期刊的責任和使命是什麼...
    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提出「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新要求之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任務尤其顯得重要而緊迫。為此,要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及其文化形態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內容,也是當代中國社科理論發展的最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