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喜歡攝影的朋友有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拍圖五分鐘修圖2小時,硬碟裡躺著無數(我回去就修)raw文件。修圖是一個有趣又痛苦的過程,有趣在於修出一張好照片帶來的成就感,痛苦就不多說了,你們懂的。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我大部分時間是用mbp修圖,觸摸板雖然比win本好用,但是修起圖來還是有些捉襟見肘。
觀望數位屏多時的我,一直在Wacom和繪王之間糾結。最後還是入了繪王這款Kamvas Pro 22(2019)數位屏,聊聊主觀感受吧!
外觀
收到快遞我被嚇一跳,這包裝比我27寸顯示器還誇張啊。
拆開包裝,除了Kamvas Pro 22(2019)數位屏,還有電源適配器、VGA線、USB線、HDMI線、數位筆、筆座、手套、螺絲刀、說明書和一塊擦屏幕的布。
21.5英寸的屏幕,比我的mbp大出兩個身位。會買它的一般只有這幾種人:插畫師、設計師、漫畫師、攝影師。
屏幕表面有一層保護膜,撕掉之後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底部有繪王的品牌logo。
兩個側邊一共有20個按鍵和兩個觸控條,都支持自定義設置(後邊會詳細介紹)
右側頂部是電源鍵和一些調節按鈕。
電源鍵下邊有一個LED指示燈。
正面大致就這些,看看背面。
背面比較簡單,側邊是一排接口,分別是DP接口、HDMI接口、VGA接口、電源線接口、USB接口。這些接口對應都送了連接線,這點還不錯,省得自己再去買了。
不過在連接的時候還是遇到了尷尬的情況,我的Mac只有C口......(才吹完就......)
還好我有XXX牌的擴展塢,輕鬆搞定了。
連接好電源線、USB線、HDMI線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重點介紹一下這個支架,設計的很有意思,通過四顆螺絲固定到屏幕背面後就可以使用了。輕輕提拉這個卡扣,就能實現調節傾斜度。支持20°到80°的調節範圍,屏幕底部和支架都有防滑設計,非常穩。
再說說送的數位筆,官方稱之為無源數位筆,顧名思義就是不需要充電就能使用。
筆的造型和普通的籤字筆差不多,前部有防滑矽膠套設計。不同之處在於,它還有兩個按鍵,同樣支持自定義功能(後邊會介紹)
筆座看起來像一個甜甜圈,筆支持豎著放也支持躺著放。
筆座同時也是筆芯的儲存盒,擰開可以看到內置了10支原裝筆芯,和取筆器(那圈金屬)。
外觀部分就這麼多,接下來聊聊使用體驗。
我不是幹手繪的,入Kamvas Pro 22(2019)主要是用來修圖。
那麼用來修圖到底有多方便?
大屏,看得清晰
首先是屏幕大,整個正面尺寸590*344mm,屏幕實際使用面積是476.6*268.1mm。一塊21.5英寸大屏,1080p解析度。這塊屏雖然比不上Mac那塊屏幕細膩,但是和普通的顯示器相比沒差。現在修圖我相當於是趴在一塊顯示器上,細節看的自然也比過去清晰很多。(連接兼容win和Mac OS)
用來修圖最關心的就是色彩顯示了,畢竟一塊糟糕的屏幕修不出好照片。120% sRGB廣色域對修圖帶來的好處也是很明顯的,不偏色是一塊屏幕的基本素養。1670萬顏色數值,可以帶來更真實豐富的色彩感受。
那實際體驗到底有沒有官方吹的那麼牛逼呢?我們看下對比圖。
Kamvas Pro 22(2019)匹配了常用的修圖和繪圖軟體,修圖必備的PS也毫無疑問的支持啦!
Kamvas Pro 22(2019)採用的是全貼合屏幕設計,好處很明顯,筆尖在屏幕上感受不到中間隔著一塊玻璃,就像正常的在紙上寫字一樣。另外屏幕進灰和水汽的問題也不可能出現了。
屏幕表面是一塊AG玻璃,最明顯的作用就是防眩光,光線會通過漫反射看下對比就知道了,Mac屏幕上有明顯的反光。
筆和快捷鍵配合才是生產力工具
感受最明顯的就是修圖的第一步,清髒點。過去用滑鼠清髒點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距離屏幕太遠,需要放特別大才能精準定位。偶爾也會用Mac的觸摸板,可以想像過程有多艱難。
用Mac清髒點是這樣的(速度)。
用Kamvas Pro 22(2019)是這樣的。
因為筆尖直接接觸屏幕,更像是拿筆寫字,精準度和速度都快不少,實際比用滑鼠還會更快一點。
266點/秒的讀取和5080LPI解析度是保證這個過程流暢精準的重要原因。
修圖過程中手需要來回在屏幕上摩擦,送的特殊手套,只有無名指和小指有指套,看起來很奇怪,用起來還可以挺實用。
這支數位筆支持±60°的傾角,這個功能對畫圖的用戶非常友好,會隨著筆尖的傾斜畫出漸變的效果,大概就是下面這樣。
20顆快捷鍵對於我來說偏多(畫畫的同學應該很喜歡)我一般只用左邊這10顆+左邊的觸控條。每個鍵出廠有默認設置功能,去繪王官網下載驅動安裝後,也可以自己修改(數位筆也支持自定義按鍵功能)。
筆和快捷鍵配合起來修圖效率直線上升。
修圖修累了還可以看個綜藝,有點意思。
寫在最後:
聊聊這款產品的優缺點
優點:21.5英寸大屏、20個自定義快捷鍵+2個觸控條、全貼合屏幕、120% sRGB色域、無源數位筆、兼容多款軟體和win/Mac OS。
缺點:缺少TypeC接口,可能是因為這款產品是定位桌面級應用,應該很少會像我這樣連接筆記本?希望品牌方可以考慮到產品多領域擴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