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曾經看似生產力的設備和創作方式也在逐漸被替代,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早些年攝影師們使用膠捲相機,拍照以後需要經過定影、顯影等一系列對膠片的處理過程才可以得到實際的影像。以設計和繪畫行業來講,早些年大多數設計師和插畫師們都會在紙張上用鉛筆打線稿或是繪畫,現如今有了電子繪畫設備和配套軟體的加入,可以說極大地簡化了整套流程,從線稿到最終的成品全部以電子稿的形式完成創作。
我本人也是一個平面設計師,日常對於繪畫輸入還是多數有些依賴的。最近收到了一臺Kamvas Pro 22(2019)數位屏,是繪王(HUION)旗下的產品。在收到產品之前我也翻閱繪王的官網大概了解了一下這家廠商,繪王的產品線涵蓋數位板、數位屏、拷貝臺等專業數碼繪畫設備,旗下產品在全球都諸多設計領域被廣泛應用。Kamvas Pro 22在繪王的數位屏產品線中屬於桌面定位的產品,這次拿到的2019款屬於Kamvas Pro 22的升級版,較上一代產品有一些改進和升級。
包裝開箱
Kamvas Pro 22的包裝分為內外兩層,外層是普通的瓦楞紙物流包裝箱,印刷信息也比較簡單,左上角印有繪王的品牌標識,左側偏下方的位置印有「Creative Pen Display」字樣,對產品的定位及功能簡單說明,右下角則是繪王的官方網址。
裡面一層的主包裝就要精緻很多了,整體以純黑色打底,正反兩側為對稱印刷,以Kamvas Pro 22的渲染圖佔據整個包裝右側,左側上方印有繪王品牌標識,下方強調了這臺Kamvas數位屏的具體型號。
右側對Kamvas Pro 22的九大功能特性以圖文形式做了簡要說明,下方對包裝箱內的附件情況以及製造商信息進行說明。包裝頂部設計有塑料提手,便於購買或後續移動搬運。
包裝內部的陳列很像是一款顯示器,Kamvas Pro 22產品本身由厚實的塑料泡沫作為保護,產品外側還套著一層塑料保護袋放置屏幕和機身刮花。泡沫背後的凹槽內附贈有數位屏支架、附件盒以及使用指南、保修卡和屏幕擦拭布。
附件盒內包含數位筆、筆座、電源適配器、電源線纜、HDMI線纜、VGA線纜、USB線纜、手套和六角螺絲刀。附件情況要比一般的顯示器豐富很多,如此也才對得起專業產品的稱號。
產品設計
Kamvas Pro 22是一款數位屏,因而本身也就承載了顯示器的作用,在機身體積和重量上要比一般的數位板高出好幾個量級,屬於名副其實的桌面級產品。機身整體以ABS材質為主,並輔以細微的磨砂質感。從命名上來看就不難得知,它搭載了一塊22英寸的顯示屏(實際為21.5寸),不過與追求「超窄邊框」的顯示器產品有所不同,Kamvas Pro 22的第一觀感則有些稍顯笨重,中間下方的位置印有繪王的英文標識。
較寬的邊框自然不是妥協的結果,而是繪王的產品設計師有意而為之。經常使用電子產品繪製圖像的設計師和插畫師們一定有過這樣的感受,那就是在不同的功能之間切換顯得比較繁瑣,有時候反而不如鍵鼠控制來的直接。Kamvas Pro 22在屏幕左右兩側的區域設計有二十枚按壓式按鍵和兩塊觸控條,通過驅動軟體可以自定義這些按鍵和觸控條的功能,便於在創作過程中直觀操作。
兩側的按壓式按鍵觸摸面積比較大,中間還做了凹陷的處理。按鍵略顯鬆動,按壓阻尼較小,鍵程也很短,無需使用太大力氣便可輕鬆觸發。有關於按鍵自定義功能,會在後續的體驗環節詳細講到。
機身的OSD按鍵設計在右上角,與一般顯示器設計在下方的思路有所不同,這主要也是考慮到數位屏的使用狀態,一般都是傾斜使用的,設計在下方與桌面貼合比較近反而不易操作。OSD按鍵也採用了獨立按鍵,操作起來會更方便,從左到右依次為菜單選擇、遞減、增加、自動模式、電源鍵;靠近OSD按鍵的正面有一顆指示燈。
機身背後會顯得有些凌亂,中間一塊凸起的部分內部應該是Kamvas Pro 22的主板,在這塊區域上方和四周分布著很多散熱格柵,加速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的熱量排出。正中心的位置有標準的支架螺絲孔,用來搭配隨機附贈的支架或第三方顯示器液壓支架使用。
機身接口統一設計在這塊凸起區域的右側,從上到下依次為DP接口、HDMI接口、VGA接口、電源接口和USB接口,在顯示方面提供了三種輸入方式,即有高性能的DP,也有廣泛普及的HDMI,還有老舊設備使用的VGA接口,整體兼容性比較好。唯一比較遺憾的是,沒有見到Type C形態的雷電3接口,Mac用戶需要通過轉接器才能使用。
初次使用需要將Kamvas Pro 22主機與隨機附贈的支架進行安裝,支架整體採用金屬材質,與顯示器固定的託盤則採用ABS材質,承重能力較強。支架後方向兩側延伸,外側包裹有黑色橡膠材質,即增加了穩定性,同時還增加了支架與桌面之間的阻尼。
支架本身支持俯仰角度調節,以適應不同人群的使用習慣。在安裝之前可以看到這部分的結構設計,通過左上角的拉控制右邊較大的鋸齒,小的鋸齒用來調節俯仰角度,鬆開拉手鋸齒咬合進行固定。
支架與主機的安裝也比較簡單,不擅長DIY動手的小白用戶也可以輕鬆搞定。將支架對應平放在主機背後,使支架託盤的螺絲孔位與機身背後的支架螺絲孔位吻合,用隨機附贈的四顆螺絲固定即可。內外兩圈的螺絲孔位均可以固定,一般推薦安裝在外側。
在正常放置狀態下,機身底部與桌面是緊貼的,為了防止機身刮花,也特意在底邊後方左右各設計了一個橡膠防滑墊。考慮到數位屏除了顯示功能以外,更多的是繪製輸入功能,正如同我們使用畫板一樣,一般情況下是傾斜放置的,因此Kamvas Pro 22支持20度~80度的俯仰傾斜角度調節。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數位屏越趨近於水平放置,機身與底座佔用桌子的面積越大,因此個人推薦在寬度為60公分以上的桌面使用。
顯示表現
數位屏與普通數位板最大的區別就是它具備顯示功能,在繪製圖像的時候可以做到真正的所見即所得,包括筆觸和繪畫軌跡都可以一覽無餘。同時也將顯示器和繪圖板兩個產品合二為一,集成度更高。作為一臺顯示器,Kamvas Pro 22的顯示表現自然也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在前面的外觀部分提到過,Kamvas Pro 22搭載了一塊21.5英寸的屏幕,解析度為比較主流的1920*1080,屏幕比例為16:9,顯示Windows和Mac系統桌面的兼容性都比較好。
在色彩表現方面,Kamvas Pro 22(2019)款支持120%的sRGB色域覆蓋,較上一代產品提升了20%左右。對顯示屏比較了解的同學一定都清楚,色域決定了顯示器對於色彩表覆蓋的範圍,色域越寬表示可以顯示的色彩越豐富,尤其是接近RGB三色邊緣的色彩,顏色表現更豐富,色彩過渡也就越平滑自然。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手機、顯示器和電視這些產品上廠商往往都在追求高色域的原因。
在色彩顯示方面的表現還是通過顯示樣張來說明問題,對比的對象是官方宣稱覆蓋99% sRGB色域的LG 34UC88顯示器。通過以上幾組對比樣張不難看出,Kamvas Pro 22的屏幕對於色彩表現會更豐富一些,尤其是天空部分的藍色、草叢部分的綠色以及牆面部分的紅色,飽和度更好,畫面整體觀感更好。作為一款繪圖顯示器,自身的色彩表現也影響著繪圖者對於顏色的選擇和把控。
在顯示器的測評中我們經常會談到可視角度,即顯示器在上下左右方向觀察的時候是否會出現畫面變暗、變灰的現象。一般來講,IPS屏幕要比VA屏在可視角度方面有一定優勢。Kamvas Pro 22這樣的繪圖顯示器在可視角度方面也一定要做足文章,我想設計師們一定不想自己坐在屏幕前看到的是色彩豔麗,而站在身後或側邊客戶則覺得黯淡無光吧。在這一環節,我也找到一組樣張分別在上下左右以及正視方向對Kamvas Pro 22的畫面顯示效果進行了觀察拍攝,實際表現通過上面一張圖直觀感受。
除此之外,Kamvas Pro 22在屏幕本身的製造工藝上也做出了一些改進和優化。首先屏幕外層的保護玻璃採用了防眩光玻璃,視覺上看會有種筆記本電腦霧面屏的感覺,這種保護玻璃的優勢在於減少反光,降低環境光線反射造成的幹擾,從而提升畫面顯示的亮度和可視角度。其次在屏幕的貼合工藝上採用了手機行業常見的全貼合工藝,將保護玻璃與LCD屏幕之間的空氣層填充為OCA膠,降低顯示面板和玻璃之間的反光,提升屏幕顯示亮度。通過這樣內外雙重的優化,提升屏幕整體的顯示素質,由此也不難看出繪王在產品設計方面的深度思考。
繪畫體驗
體驗Kamvas Pro 22的觸控繪畫功能,需要安裝數位屏對應的驅動程序,在繪王的官網可以直接下載安裝。官網提供了正式版與beta版兩種驅動下載,穩定職業的插畫師和設計師建議使用正式版,喜歡嘗鮮的極客用戶可以選擇beta版提前感受更多的新功能,我個人當然屬於後者,這裡就以beta版的體驗為例進行說明。
驅動安裝好以後,使用隨機附贈的USB線纜將Windows主機與Kamvas Pro 22主機進行連接,畢竟HDMI僅僅能夠傳輸顯示信號,這裡也再次期待全功能Type C接口加入。連接以後驅動程序的設定功能會被激活,驅動程序的設定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模塊,分別為快捷鍵、數位筆和工作區域。
快捷鍵部分可以對屏幕左右兩側的20枚按鍵和2個觸控條進行功能設定,按鍵功能可以設定為單個按鍵、組合按鍵、滑鼠功能和切換功能,例如設置左上角一枚按鍵映射Ctrl+S,對應設計軟體中的保存功能;右上角一枚按鍵映射為Alt+F4,對應Windows系統中的關閉功能等。
觸控條可以映射上滑和下滑兩種操作,比如將一側觸控條上滑設定為Ctrl+=,下滑設定為Ctrl+-,對應PhotoShop等軟體中的畫布放大縮小功能。
數位筆部分的功能設定會簡潔一些,首先就是可以對數位筆上的兩個快捷按鍵進行功能設定,支持的按鍵設定方式與快捷鍵設定一致,例如將上方按鍵設定為滑鼠左鍵,下方按鍵設定為滑鼠右鍵,即可通過數位筆完成滑鼠操作;又或者將一顆按鍵設定為E鍵,對應PhotoShop軟體中的橡皮擦功能,等等。
在該模塊中還可以為數位筆設置壓感係數,支持±4檔位調節,設定以後在下方的壓感測試區域可以進行測試,最高支持8192級的壓力感應。
在工作區域模塊重可以對數位屏工作區域進行設定,並且支持多塊屏幕輸出,考慮到第三方屏幕的比例和解析度問題,也開放了繪圖板操作區域或顯示屏比例的調節,並支持四個方向的旋轉。在使用過程中如果發現筆觸位置不精準,也可以在該模塊中選擇「數位屏校準」來解決問題。
在進行完一系列「複雜」的設定以後,組建好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接下來就要進入真刀真槍的實踐體驗環節了。Kamvas Pro 22主要的繪畫操作還是要依靠隨機附贈的這隻壓感觸控筆,查閱資料得知這款觸控筆的型號為PW500,採用無源電磁感應技術,觸控筆本身無需充電。觸控筆配備有筆座,型號為PH05,支持縱向插入和橫向放置兩種使用姿態。筆座內附贈有十枚觸控筆頭,用以後期更換。
壓感筆整體以ABS材質為主,前端包裹有矽膠套,與手指長時間接觸起到防滑防汗的作用。中間有一圈銀色的腰線作為點綴,整體並非可拆卸設計。機身前端有兩枚觸控按鍵,可以通過驅動程序自定義功能,前面有詳細講到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需要強調的是,PW500壓感觸控筆擁有8192級的專業壓感,手寫解析度為5080LPI,觸控精準度可以保持在±0.5mm(Center)。距離屏幕的感應高度為10mm,當觸控筆接近屏幕的時候即可自動感應識別。對於外行來講,壓感這個概念可能並不是很直觀,這裡也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使用現實中的鉛筆等書寫繪畫的時候,用力越多線條越粗,壓感正是為了模擬這一現象而設計的。
在使用觸控筆的時候,筆觸部分感知用戶使用觸控筆對屏幕造成的壓力來計算線條的粗細。壓感級別越高,支持感應的範圍就越精準,線條粗細切換越順滑。Surface 6標配的Surface Pen 5擁有4096級的壓感,PW500作為專業壓感筆擁有8192級的壓感。以PhotoShop中的畫筆工具為例,選擇柔邊緣的畫筆後可以根據筆觸的壓力繪製出粗細不同的線條,選擇硬邊緣的畫筆後則可以繪製出顏色深度不同的線條。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功能叫做「Tilt傾角」,我們在使用現實中的畫筆繪製的時候,將畫筆傾斜可以增加筆頭與紙張的接觸面積,從而實現筆觸效果。Tilt傾角正是為了模仿這個效果而設計的,在PhotoShop等軟體中可以模仿特殊筆觸的傾斜效果,支持正負60°度自然傾斜,繪製精度不會受到影響。
除了這隻PW500壓感觸控筆之外,流暢跟手的繪畫體驗也離不開屏幕部分的優化。全貼合工藝減少了屏幕顯示層與保護玻璃之間的距離,加上防眩光霧面玻璃,增加屏幕與筆頭之間的摩擦,模擬出在紙上書寫和繪畫的感覺。同時,PW500壓感觸控筆搭配Kamvas Pro 22的這塊屏幕將讀取速率控制在266PPS,屏幕響應時間僅有8ms,跟手程度極高,幾乎感受不到延遲。
在系統和軟體兼容性方面,Kamvas Pro 22支持Windows 與Mac OS兩種作業系統,我也嘗試了自己經常使用的Adobe家族的PhotoShop、illustrator以及CorelDRAW三款設計軟體都可以正常使用。根據官方介紹,Painter、SAI、GIMP、CLIP Studio、Krita這些設計軟體也可以完美兼容。
篇末總結
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神筆馬良」的故事,正如同故事中馬良的那隻神筆,現實中的創作者們也需要一些高質量的繪圖工具作為輔助,方能助力自己將獨特的創意得以充分展現。科技的力量是偉大的,在告別了傳統的紙質書寫繪畫之後,數以萬計的設計和繪畫行業從業者開始以數字稿的形態重新開始自己的創作之路,與傳統的紙質創作相比,數字稿件更便於刪減、修改,甚至可以無縫對接其他設計軟體。
Kamvas Pro 22這類產品存在的意義大概就是如此,在數字創作的基礎上加以思考。精心設計和深度調教的顯示屏、無需充電的8192級的專業壓感觸控筆、接近紙質般的流暢書寫繪畫體驗、豐富的自定義按鍵和觸控條、完美兼容主流作業系統和設計軟體……以上種種,都使得Kamvas Pro 22在5399價位段的產品中具備獨到的競爭力。
深度體驗過後,也不難發現Kamvas Pro 22的一些不足之處,比如22英寸的屏幕設計為1080p解析度,離近觀察的話會感覺到並不是特別細膩,在Word等軟體中碼字的時候可以感覺到文字邊緣細節處理不是很好;另外也建議在下一代產品中加入Type C接口,將顯示、觸控操作與供電功能集成到一條線上,即能夠滿足Mac用戶直接擴展的需求,也可以減少桌面凌亂的線材
任何產品都不可能完美,但總是在趨近於完美,這就是2019款Kamvas Pro 22設計伊始所承載的使命。任何測評不是站在制高點去批判一款產品,而是在深度體驗中發現產品的亮點與不足,幫助消費者評判,幫助廠家去改進。我是瀟磊博客,下期測評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