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披露美將從德國撤軍9500人 德人士:德美關係將「嚴重受損」

2020-12-11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陳洋 任重 王偉 柳玉鵬】「這震驚了德國,動搖了戰後秩序。」讓美國彭博社8日做出這樣評價的,是川普政府計劃從3.45萬駐德美軍中撤離9500人的消息。此事首先由美媒披露出來,截至本報昨晚發稿時為止,尚未得到美德官方證實,但在德國已引發劇烈反應。德國政府負責跨大西洋關係事務的協調員皮特·貝爾8日用「完全無法令人接受」來形容,並稱德美關係將因此「嚴重受損」。德國外長馬斯7日的表態相對緩和,表示美國若真有此行動,德國將「予以關注」,但他同時坦言,德美關係現狀「很複雜」。在外界看來,美國這項計劃沒什麼軍事意義,對自身和盟友的核心利益沒有好處,「純粹是一個政治決定」,是對與自己存在分歧的德國的「懲罰」,甚至是「報復」。英國《泰晤士報》8日說,美國會因此破壞自己在歐洲的信譽,同時令其他地方的盟友感到沮喪,像日本、韓國等國越來越不信任它,「連德國都要被如此對待,臺灣地區會付出什麼代價?愛沙尼亞會怎樣?」

據英國路透社報導,德國國防部長克蘭普-卡倫鮑爾8日表示,自己尚未收到有關美國撤軍的確認消息。她強調,「駐德美軍是為了維護整個北約的安全利益,也是為了保障美國的安全」。

法新社8日稱,柏林大部分政界人士的表態「非常直接」。皮特·貝爾當天說,這項計劃將「動搖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的支柱」,「完全無法令人接受,尤其是華盛頓無人想到要提前告知德國」。德國聯邦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諾伯特·羅特根說,從各個方面來看,這種撤離都「非常不幸」。基民盟議員約翰·瓦德福爾表示,川普政府「忽視了領導力當中的一個基本責任:在決策過程中讓盟友參與進來」。德國綠黨前主席特裡廷指責美國進一步加重了跨大西洋同盟的負擔。

「這純粹是一個政治決定。」「德國之聲」8日說,美國的目的是向德國施壓。同盟應該是信任與合作,而不是對抗和勒索,川普甚至認為沒有必要正式通知德國政府其撤軍決定。「我們不是附庸國,這些事情應該在北約內部平等地討論。」基民盟議會黨團的外交政策發言人凱澤維特周一接受德國電臺採訪時說。

「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防衛支出、貿易赤字:德美之間的『吵架清單』已經夠長了。現在,川普似乎又想做動搖兩國關係基礎的事情。」德國《焦點》周刊7日這樣評價。在德國媒體看來,川普想要採取這一行動的原因是多重的:因為德國沒有在國防上投入足夠資金而施以「懲罰」;由於默克爾拒絕參加在美國舉行的G7峰會而進行「報復」;玩「選舉遊戲」,川普想要說服支持者,他可以讓跨大西洋聯盟順應美國的意願;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經濟負擔,美國想縮減軍事方面的開支。

「在我職業生涯過去的35年中,我一直關注美歐關係,印象中沒有比現在的關係更處於低谷的時候。」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副主席克萊納-布洛克霍夫說,川普似乎將默克爾視為一名「制度性對手」。

相關焦點

  • 美國為何從德國撤軍
    據新華社6月6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已下令美國國防部9月前從德國撤出9500名美軍人員,縮減規模約為三分之一。無論出於何種動機,美軍突然決定從德國部分撤軍,凸顯了與德國等傳統盟友之間的分歧,也將進一步損害美國的軍事同盟體系。
  • 美國從德國撤軍9500人,美國安顧問:其中數千人部署印太
    【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自美國將中國視為「大國競爭」對手以後,美軍一直在向印度-太平洋一線增加兵力,妄圖軍事上遏制中國崛起。為此,美軍不惜「拆東牆補西牆」。上周,川普突然宣布從駐德美軍中撤走9500人,引發外界關注。
  • 美從德國撤軍、環太軍演打「臺灣牌」,有內在關係!
    文 | 海上客 一方面增加從德國撤軍的規模,從上月聲稱的9500人增加到11900人,另一方面,建議邀請臺灣地區參加環太平洋軍事演習——7月下旬美國在歐洲和亞洲欲做的兩件事,是有內在聯繫的。一言以蔽之,為達目的,下限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 美國放風將從德國撤軍,金一南:看誰不識好歹接盤
    央廣網6月11日消息(記者周宇婷)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已指示五角大樓在9月前從德國撤走近萬名美軍,並要求今後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將駐德美軍人數限制在2.5萬以內。那麼,美國為何要從德國部分撤軍?此舉究竟會讓幾家歡喜幾家愁?又將對美德關係及歐洲局勢帶來怎樣的影響?這些就是今天《一南軍事論壇》關注的話題。
  • 川普一聲令下,9500名美軍撤離,波蘭求之不得承諾重金建基地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近日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白宮消息人士的話稱,美國總統川普已下令在9月前從德國撤出9500名美軍士兵。同時還要求在德美軍人數從之前最高的52000人降至25000人以下。而目前美軍在德國共駐紮有34500人,在撤出這9500人之後,也剛好完成了控制在25000人以下的目標。另外還有一名美國官員表示,這些即將撤出的美軍也並非全部返回美國,而是部分轉移至其他盟國。
  • 俠客島:美國突然從德國撤軍1.2萬,發生了什麼?
    美國決定對德國動手了。7月29日,美國國防部長宣布將從德國撤出1.2萬名美軍,其中約5600人將移至義大利、比利時、波蘭等其他國家,另6400名將返回美國。可能有些島友會說,這不是好事嘛!美軍撤走了,德國主權不就更完整了?但現實比理論要複雜。
  • 美總統倒行逆施,德美外交關係破裂,已無法修復
    針對德國、韓國、日本這樣的盟友,川普的態度只有一個——必須給錢,不給錢就撤軍。根據德國媒體的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因為德國拒絕提高軍費下令縮減駐德美軍的規模之後,德國總理默克爾警告美國,如果美國不願意承擔一個全球性大國的責任,德國將從根本上思考與美國的關係。
  • 「受害者」變「加害者」,從新竊聽門裡看德美糾葛
    由此可見,德國聯邦情報局(BND)當年給那次與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合作冠以「盧比孔行動」代號時,非常清楚自己如此規模地在全球進行竊聽是嚴重的「越界」和徹底的「破戒」。如果說德國人做此事時還有些「良心不安」的話,那麼,美國人的表現卻相當的不以為然。他們給自己的行動取了個聽似很「古典」的雅名:密涅瓦。
  • 美國從德國撤軍?
    很多人都以為二戰早成為歷史的一部分,但最近一則新聞將人們的思緒又拉回到七十多年前那波詭雲譎的時代。  新聞稱美國打算在幾個月之內撤走駐德國的9500名美軍。蘇聯控制德國的東部,成立了東德;美國控制了德國的西部,成立了西德。1990年,在蘇聯即將解體的時候,西德與東德合併,德國實現統一。 在兩德並立的時候,美軍在西德有大量駐軍。
  • 與塔利班和平文件草案曝光 美將公布撤軍時間表換取停戰
    參考消息網7月21日報導日媒稱,美國與阿富汗塔利班推進直接磋商的和平文件草案19日曝光,雙方磋商是為了終結從2001年起持續不斷的阿富汗戰火。據共同社7月19日報導,磋商相關人士透露了草案有關內容。其中顯示,作為美方明示駐阿富汗美軍撤離時間表的交換條件,塔利班將同意停戰。關於和平文件,雙方力爭到9月1日達成協議。報導認為,若雙方達成協議,將成為持續約18年的「美國史上最長戰爭」走向終結的巨大轉折點。由於塔利班的拒絕,阿富汗政府沒有加入磋商,美國擬按照和平文件敦促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對話,帶動全境停戰。
  • 拜登當選後的歐美關係將何去何從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剛一宣布勝選,歐洲領導人便紛紛表示祝賀,期待與美新政府共同修復跨大西洋關係。可是,近日歐盟內部卻開始了「拜登當選總統,歐洲主權還有必要嗎」的爭論。那麼,被美國總統川普「美國優先」喚醒了的歐洲主權建設能否繼續下去呢?
  • 德媒稱德國將關閉與法國、奧地利和瑞士的邊境
    據法新社報導,一名消息人士15日對該社記者說,由於冠狀病毒危機,德國將從當地時間16日早上起關閉與法國、奧地利和瑞士的邊境。  報導援引德國《圖片報》報導說,關閉措施將從當地時間16日早上8點(北京時間16日下午3點)開始生效,但貨物和跨境通勤者將不受限制。
  • 美媒:中國與德國,如此遙遠卻如此密切
    根據美國《外交學者》12月6日文章,中國和德國——各自所在大陸的工業強國,如今日益被視為全球舞臺上非正式同盟的角逐者。美國似乎不願擔當全球領袖,於是許多人期待中德填補真空。川普與中德關係都不太順,這也促使兩國更加接近。2017年漢堡G20峰會前夕,中德領導人會晤,兩國關係被稱為「將進入新階段」。
  • ...將駐德美軍人數從34500人減少到25000人。其還將把美國在德國的...
    2020-06-10 00:26:19來源:FX168 【川普下令美國從德國撤出9500名士兵】美國政府官員上周五表示,川普總統已指示五角大樓在9月前從德國撤出數千名美軍,此舉將大幅重塑美國在歐洲的軍事態勢,並反映出美德雙方在軍費開支和其他安全問題上日益緊張的關係。
  • 德媒:德國加速籤證流程 與鄰國爭奪中國遊客
    參考消息網6月18日報導 德媒稱,為了吸引來自中國的投資者,德國放寬了籤證發放政策。迄今,由於德國籤證申請程序複雜,造成闊綽的中國遊客寧願前往其他歐盟國家旅行。現在這種情況將得到改變。據德國之聲中文網6月18日報導,為使德國的經濟環境更具吸引力,德國明顯加快了為中國商務人士辦理籤證的程序。據德國駐北京大使館周三在其網站上公布的消息,籤證申請的辦理時間從原來的5天改為現在的3天。2014年,德國駐華使館共審發了大約33萬7千份籤證,其中商務籤證佔65%。
  • 德媒:歐盟勾勒與美「重啟聯盟」路線圖
    德媒稱,在川普時代的動蕩之後,歐盟希望與即將上任的美國政府結成新的聯盟。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現在提出初步建議,包含貿易政策、抗擊新冠疫情、氣候保護、多邊主義和維護和平等五個優先事項。
  • 德媒:德國人囤的罐頭半數是中國造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德媒:德國人囤的罐頭半數是中國造德國《快訊報》3月15日文章,原題:我們的食品罐頭裡有「太多的中國」 新冠肺炎疫情快速擴散下,德國政府建議每個成年人都應儲備可支撐10天的食物。德國電視臺最近對各大型超市的罐頭食品進行調查,發現一半以上是「中國製造」。這些罐頭既有蘑菇、胡蘿蔔、玉米、萵筍、梨、桃子等蔬菜水果,也有香腸、麵條、米飯等速食,可謂應有盡有。甚至通常聽起來更像是「義大利製造」的番茄醬也來自中國。中國罐頭到底有什麼優勢?食品進口商米謝埃爾·德隆解釋說:「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具有成本優勢。
  • 美國公布從德國撤軍計劃 北約「離心」?
    美國軍方29日確認,將遵循總統唐納·川普的要求,將現駐德國美軍規模削減三分之一,撤出大約1.2萬人。川普解釋,撤軍決定緣於不滿德國沒繳足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份子錢」。  【挑明嫌隙】  北約秘書長延斯·斯託爾滕貝格說,美方公布撤軍計劃前「諮詢過所有北約盟友」。但法新社評論,通過撤軍這一舉動,川普又一次擺明態度,即他與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之間全無情誼;雖然他曾與多個歐洲盟國領導人有過衝突,但似乎對默克爾敵意尤甚。
  • 無理宣布插手中國事務,德國究竟「親中」還是「親美」
    德國在國際上的軍事影響力一直不大,其軍事實力受限,僅僅屬於經濟強國。不像英法「老牌帝國主義」賊心不死,四處搗亂。最近,德國一反常態地將矛頭指向了大洋彼岸的印太地區。環球時報15日援引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稱,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在接受該媒體書面採訪時表示,為加強與日本、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的合作,正計劃近期向印太地區派遣一艘護衛艦。圖為德國軍艦日媒認為,這是德國想要加入「對華封鎖網」的明確表態。此前有消息稱,英國海軍計劃於明年初向西太平洋長期派遣「航母打擊群」增加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以維護該地區的勢力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