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德國人囤的罐頭半數是中國造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環球網

原標題:德媒:德國人囤的罐頭半數是中國造

德國《快訊報》3月15日文章,原題:我們的食品罐頭裡有「太多的中國」 新冠肺炎疫情快速擴散下,德國政府建議每個成年人都應儲備可支撐10天的食物。許多德國人選擇貯存果蔬、速食等罐頭。

德國電視臺最近對各大型超市的罐頭食品進行調查,發現一半以上是「中國製造」。這些罐頭既有蘑菇、胡蘿蔔、玉米、萵筍、梨、桃子等蔬菜水果,也有香腸、麵條、米飯等速食,可謂應有盡有。甚至通常聽起來更像是「義大利製造」的番茄醬也來自中國。

中國罐頭到底有什麼優勢?食品進口商米謝埃爾·德隆解釋說:「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具有成本優勢。賣中國罐頭的利潤率更高。」

中國的蔬菜水果品種多,可以滿足歐洲人的需求。即使是本地沒有的食物品種,也可以先進口再加工,然後出口到歐洲。此外,中國工人的工作效率也很高。可以說,中國罐頭食品企業擁有種類和速度的綜合優勢,歐洲本土及其他地區的公司很難與之競爭。(青木譯)

相關焦點

  • 德國蘆筍罐頭為何中國造?德媒:中國人不愛吃白蘆筍
    與西班牙人、法國人不同,德國人愛吃細蘆筍?——德國一家電視臺在中國採訪時聽到了這樣的說法。&nbsp&nbsp&nbsp&nbsp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4月9日報導,德國私人電視臺Pro7本周播出了一檔節目,介紹白蘆筍從中國到德國的「旅途」全程。節目說,中國有1300萬公頃的蘆筍種植面積,年產455萬噸白蘆筍,其中90%出口至外國。
  • 德媒:中國太天真,還在造高鐵,卻不知德國已造出自行車高速公路
    不過這一次德媒:中國太天真,還在造高鐵,卻不知德國已造出自行車高速公路。 德國我們都知道本就是一個交通技術上的發展大國,中國的高鐵也是晚了德國和日本幾年,才得到了大量的運用的。
  • 國蘆筍罐頭為何中國造?德媒:中國人不愛吃白蘆筍
    與西班牙人、法國人不同,德國人愛吃細蘆筍?——德國一家電視臺在中國採訪時聽到了這樣的說法。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4月9日報導,德國私人電視臺Pro7本周播出了一檔節目,介紹白蘆筍從中國到德國的「旅途」全程。節目說,中國有1300萬公頃的蘆筍種植面積,年產455萬噸白蘆筍,其中90%出口至外國。
  • 德媒:德國加速籤證流程 與鄰國爭奪中國遊客
    參考消息網6月18日報導 德媒稱,為了吸引來自中國的投資者,德國放寬了籤證發放政策。迄今,由於德國籤證申請程序複雜,造成闊綽的中國遊客寧願前往其他歐盟國家旅行。現在這種情況將得到改變。據德國之聲中文網6月18日報導,為使德國的經濟環境更具吸引力,德國明顯加快了為中國商務人士辦理籤證的程序。據德國駐北京大使館周三在其網站上公布的消息,籤證申請的辦理時間從原來的5天改為現在的3天。2014年,德國駐華使館共審發了大約33萬7千份籤證,其中商務籤證佔65%。
  • 中國留學生畢業為何大多離開德國?德媒道出原因
    原標題:中國留學生畢業為何大多離開德國?德媒:中國就業不比德國差參考消息網9月9日報導德媒稱,大多數留學生在畢業後會離開德國。56%的外國留學生畢業後離開德國。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估計,在中國留學生中這一比例高達80%左右。而德國給他們提供的居留條件很優惠:畢業後在18個月內找到工作的人就會獲得居留許可。據德國《世界報》9月5日報導,當易名(音)5年前從中國北方大都市太原來到德國圖林根州的一個小鎮時,他不會說一句德語。他聽說在德國大學畢業後能有一個很好的職業生涯。畢竟,「德國製造」在中國也是著名標籤。
  • 德媒稱中國媒體「濫用德病毒學家表態做政治宣傳」,中國駐德國使館回應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網站12月3日發表就德媒指稱「中國媒體濫用德病毒學家表態做政治宣傳」的聲明。全文如下:12月3日,有記者詢問我館對近日一些德國媒體指稱「中國媒體濫用德國病毒學家凱庫勒涉新冠疫情溯源表態做政治宣傳」的看法,我館發言人答覆如下:我們注意到,中國媒體對凱庫勒教授近期就新冠疫情溯源相關表態進行了形式多樣的報導:既有將凱庫勒教授11月26日參加德國電視二臺訪談節目談病毒溯源的段落完整翻譯的視頻報導(如環球時報),也有引用凱庫勒教授核心觀點「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起點是源自義大利的
  • 德國人囤土種花,法國人買紅酒保險套,荷蘭人……
    這種恐慌情緒在德國及其他疫情嚴重的歐洲國家引發搶購囤貨熱潮。在最近一段時間內,歐洲各地超市頻頻出現商品被搶購一空的情況。廁紙、麵條、麵粉、罐頭食品成為超市裡最「珍貴」的搶手貨。在REAL超市官網上,一提8卷裝的廁紙竟然賣出32.99歐的驚人高價。
  • 德媒:包機把德國企業人員帶到中國 其他歐洲國家可借鑑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德媒:歐洲的「中國包機」需求巨大德國《商報》5月27日文章,原題:包機把德國企業高管帶到中國 儘管有入境限制,但面向德國企業高管的兩架包機即將飛往中國。該行動有望成為歐洲模式。按照原定計劃,第一架包機本來應在本月25日飛往中國。根據《商報》獲得的消息,這架包機推遲飛行,因為仍需要與中國地方當局就入境籤證進行溝通。而且,首架載有200名德國高管的飛機不再飛往上海,而是天津。下一班約200名乘客的包機航班也已確定,將於6月3日飛往上海。乘客除了德企高管及家屬,還有技術專家及一些滯留在德國的記者和外交官。
  • 德媒分析為何德國學中文的人不多
    參考消息網10月30日報導 德媒稱,在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柏林墨卡託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安德烈婭·弗倫澤爾系統地研究了德國學校的中文課程,發現自2012年以來,選修中文的學生人數在全國範圍內停留在5000人。
  • 德國年輕人熱衷留學中國 德媒:學好中文是關鍵
    (圖片來源:德國之聲電臺網站)參考消息網12月8日報導 德媒稱,中國已躋身最受德國學生歡迎的留學目的地前十名。出於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或者是為了給履歷表增添亮點,大批德國年輕人走進中國高校。不過專家提醒,要想在中國就業市場得到機會,掌握中文是必要前提。
  • 美媒:中國與德國,如此遙遠卻如此密切
    根據美國《外交學者》12月6日文章,中國和德國——各自所在大陸的工業強國,如今日益被視為全球舞臺上非正式同盟的角逐者。美國似乎不願擔當全球領袖,於是許多人期待中德填補真空。川普與中德關係都不太順,這也促使兩國更加接近。2017年漢堡G20峰會前夕,中德領導人會晤,兩國關係被稱為「將進入新階段」。
  • 德媒:質量好價不貴 德國服飾成中國中產新寵
    德媒稱,不僅德國的奶粉、刀具、汽車受到中國消費者的青睞,德國服飾在中國也越來越受歡迎。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指出,尤其是注重質量上乘的中產階級願意購買中檔價位的德國服裝。  據德國之聲中文網1月26日報導,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網站一篇文章指出,「德國製造」的好名聲也讓本土服裝品牌受益,受到廣大中國消費者的追捧,尤其是逐漸增長、追求質量的中產階級願意購買德國品牌的服飾。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5年前10個月中國向德國針織及編織服裝發出的訂單比前年同比增加了約30%。  根據路透社報導,中國是德國著名體育用品製造商阿迪達斯的第二大市場。
  • 中國大柚子成德國超市新寵 德媒:除了吃還能吸甲醛
    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 德媒稱,在德國超市裡銷售的柚子都產自中國。這些水果看起來就像被氣吹起來的橙子,雖然吃的時候會削出一大堆果皮,但是吃起來的口感卻相當美味。但是很多德國人都不知道,柚子在中國不只是一種水果,同時還有很多其他功效。
  • 別總急著給貓囤罐頭,你知道主食罐頭和零食的罐頭的區別嗎?
    養貓咪的過程中,除了要囤貓糧之外,相信不少鏟屎官都會給貓主子買零食,其中貓罐頭是最常出現在購物清單中的。可是大家都知道要給貓咪餵罐頭,你又是否知道罐頭分為主食罐頭和零食罐頭嗎?這兩者的區別你又知道嗎?主食罐頭:我很醜但營養豐富要說零食罐頭和主食罐頭最直接的一個區別,那就是肉眼可見形態的區別。一般主食罐頭打開後並不像零食罐頭那樣可以看見豐富的肉絲、肉粒,而是整個一坨像泥巴一樣的東西。
  • 10款值得囤的美味罐頭,讓你擁有即時開啟的幸福感
    德和是雲南的罐頭老廠,品質口碑都有保障。他家的雲腿罐頭、扣肉罐頭都是不吃外賣的最好替代,而除此之外,德和罐頭更迷人的是那份原滋原味的雲南風味。 大酥牛肉是老昆明的看家菜,牛肉酥爛噴香的滋味,都在德和罐頭裡得到了還原。濃稠湯汁裡混合著牛油的醇香,也是不容錯過的,最適合連湯帶肉拌麵拌粉,趁熱吸溜下肚,簡簡單單卻超級享受。
  • 德媒:美國近70%的子宮切除術屬過度醫療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德媒稱,研究人員發現:美國近70%的子宮切除術,西班牙四分之一的膝蓋更換手術都屬於過度治療範疇。
  • 德媒:中國蘊藏巨大的數據寶庫
    德國《世界報》12月1日文章,原題為:「如果數據是新石油,那麼中國就是新的沙烏地阿拉伯」。人工智慧(AI)正成為以數據為中心的經濟的心臟。開發AI的前提條件是向計算機提供足夠的數據並對其進行「訓練」。可用的數據原材料越多,人工智慧就越智能。而中國擁有最多的原材料。「如果說數據是新石油,那麼中國就是AI時代的沙烏地阿拉伯」。
  • 德媒主編親自下場 我使館嚴正批駁!
    【文/觀察者網 童黎】大肆宣揚向中國索賠論、幫德企列「討債」帳單、惡毒聲稱新冠病毒是「最暢銷的中國出口產品」……包括主編在內,德國著名小報《圖片報》(Bild)一再突破底線,中國駐德使館為此兩度發聲明點名批評。
  • 默克爾剛剛表態,德媒就對中國釋放這一信號?中方大使館火力全開
    蓬佩奧所言就是德國與法國有違美國意願,法國提出歐洲聯軍,打造屬於歐洲的軍事力量,而不是長期依靠美國軍事保護,德國不顧美國反對,默克爾在經濟合作方面立場堅定,相繼與中國、俄羅斯開展貿易合作,華為5G與北溪二號項目就是最好的證明。
  • 中國留學生畢業為何大多離開德國?德媒:中國就業不比德國差
    參考消息網9月9日報導德媒稱,大多數留學生在畢業後會離開德國。56%的外國留學生畢業後離開德國。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估計,在中國留學生中這一比例高達80%左右。而德國給他們提供的居留條件很優惠:畢業後在18個月內找到工作的人就會獲得居留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