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畢業為何大多離開德國?德媒:中國就業不比德國差

2020-12-11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9月9日報導德媒稱,大多數留學生在畢業後會離開德國。56%的外國留學生畢業後離開德國。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估計,在中國留學生中這一比例高達80%左右。而德國給他們提供的居留條件很優惠:畢業後在18個月內找到工作的人就會獲得居留許可。

據德國《世界報》9月5日報導,當易名(音)5年前從中國北方大都市太原來到德國圖林根州的一個小鎮時,他不會說一句德語。他聽說在德國大學畢業後能有一個很好的職業生涯。畢竟,「德國製造」在中國也是著名標籤。易名希望德國學位能給他帶來職業生涯的飛躍。他註冊攻讀德語授課的汽車工程碩士學位。

報導稱,從多年前起,像易名這樣的中國人就構成了德國最大的外國留學生群體。在2016/2017冬季學期,中國留學生超過3.7萬人。其中大多數人到德國攻讀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與美國或英國相比,在德國讀大學幾乎到處都是免費的,而且德國文憑在中國勞動市場上非常受認可。對中國人來說,這是合算的買賣。

報導稱,德國大學也非常歡迎學習德國勞動市場上所有急需專業的國際留學生:技術、信息、數學和自然科學。這些職業領域缺乏大量專業人才。他們畢業後,德國勞動市場將獲得大量畢業生。

為什麼幾乎所有中國留學生畢業後離開德國?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的毛藝淑(音)說,很多畢業生認為國內的就業機會和德國相同或好於德國:「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以及技術、網際網路和娛樂產業的繁榮使得那裡的市場非常有吸引力。」

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北京代表處的漢內洛蕾·博斯曼說,從中國的視角看德國是一個小國。很多中國留學生畢業後德語還說不好,無法在德國順利升遷——尤其如果他們是以英語上課的話。博斯曼說:「到了高層,中國人很快會遇到『玻璃天花板』。」

報導稱,29歲的易名也想在畢業後回國和父母及弟弟生活在一起。他已經獲得了汽車工程碩士學位。博斯曼說,對許多中國留學生來說,家人是他們回國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很多中國人是獨生子女,他們覺得有義務照顧父母。

報導稱,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出臺政策,吸引年輕人回國。

德國如何才能吸引甚至留住外國專業人才呢?德國僱主協會聯邦聯合會希望,高校從一開始就和經濟界合作,例如及時給外國留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德國工商大會也認為政府是有義務的。德國工商大會副總幹事阿希姆·德克斯說:「我們應該在留學生接受合適的工作時立即提供永久居留權。」

報導還表示,德國經濟界並非永遠失去了那些重返祖國的中國人。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甚至看到了回國決定帶來的一個有用效果。該中心北京代表處負責人博斯曼說,畢竟回國的畢業生在中國也大多為德國企業效力。

走還是留?柏林工業大學的領導層認為各有利弊。副校長安格拉·伊特爾說:「他們在我們這裡免費學習,所以通常也希望他們畢業後留下來。」儘管如此,回國也是一個機遇。「我們的世界越變越小,因此我們在這裡培養有能力的年輕人並將他們作為使者輸送到世界各地,也是很重要的。」

報導指出,不過,促使中國畢業生回國的不只是祖國的就業前景,而是還有一些在德國相當日常的事情。德國僱主協會聯邦聯合會指出,對提高畢業生留德率同樣重要的是,讓留學生在大學中不再有外來人的感覺並受到更好的照顧。比如,小組活動的組員來自不同國家以及德國和外國大學生居住在同一層宿舍等都會有幫助。

慕尼黑工業大學學業諮詢中心的安德烈亞·基克指出,很多中國學生總是忙於學習,很少和德國同學交流。為促進融合,他所在的大學開設了學習訓練和交流實踐課程。此外,也應幫助留學生儘快適應與中國完全不同的德國教育體系。

報導稱,易名最初也感覺在德國很難找到朋友。直到他的德語水平提高之後,社交圈才變得更大、更豐富。儘管如此,他還是感覺越來越不舒服。易名擔心自己某天也成為仇外對象。不過,他還會在德國工作幾年。他說這是為了積攢工作經驗。「然後我可以在中國掙更多的錢。」(編譯/聶立濤)

相關焦點

  • 中國留學生畢業為何大多離開德國?德媒道出原因
    原標題:中國留學生畢業為何大多離開德國?德媒:中國就業不比德國差參考消息網9月9日報導德媒稱,大多數留學生在畢業後會離開德國。56%的外國留學生畢業後離開德國。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估計,在中國留學生中這一比例高達80%左右。而德國給他們提供的居留條件很優惠:畢業後在18個月內找到工作的人就會獲得居留許可。據德國《世界報》9月5日報導,當易名(音)5年前從中國北方大都市太原來到德國圖林根州的一個小鎮時,他不會說一句德語。他聽說在德國大學畢業後能有一個很好的職業生涯。畢竟,「德國製造」在中國也是著名標籤。
  • 華媒:德國納稅人為何願意幫外國留學生付學費?
    中新網8月23日電 法國《歐洲時報》近日刊文稱,報告顯示,雖然德國在外國留學生教育方面花費巨大,但是外國留學生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遠遠大於德國為其投入的教育成本。外國留學生如果打算在畢業之後繼續留在德國,將會有很好的就業前景。  文章摘編如下:  提起去德國留學的好處,很多人都會指出德國不需要交學費這一條。
  • 德國專業人才移民法2020年實施,中國留學生畢業後就業機率增大
    德國此前通過的首部《專業人才移民法》,將於2020年開始實施,本科以下學歷的人才有機會移民德國,取消「優審」對中國留學生就業有益。這意味著中國的職業技術類高等院校,比如大專、高職以及職業技術學校的畢業生,成為被允許來德國就業的新的人群。工作籤證是赴德工作的必要前提之一。
  • 德國年輕人熱衷留學中國 德媒:學好中文是關鍵
    (圖片來源:德國之聲電臺網站)參考消息網12月8日報導 德媒稱,中國已躋身最受德國學生歡迎的留學目的地前十名。出於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或者是為了給履歷表增添亮點,大批德國年輕人走進中國高校。不過專家提醒,要想在中國就業市場得到機會,掌握中文是必要前提。
  • 留學生在韓遭嫌棄 宿舍分配"歐美人優先中國人"
    (海外網 朱簫)延伸閱讀:中國留學生畢業為何大多離開德國?德媒:中國就業不比德國差參考消息網9月9日報導 德媒稱,大多數留學生在畢業後會離開德國。56%的外國留學生畢業後離開德國。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估計,在中國留學生中這一比例高達80%左右。
  • 德國留學畢業生就業前景如何?
    然而,作為在德留學生最大群體的中國留學生,大多數會在畢業後離開德國。56%的外國留學生畢業後離開德國。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估計,在中國留學生中這一比例高達80%左右。而德國給他們提供的居留條件很優惠:畢業後在18個月內找到工作的人就會獲得居留許可。
  • 德媒:德國人囤的罐頭半數是中國造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德媒:德國人囤的罐頭半數是中國造德國《快訊報》3月15日文章,原題:我們的食品罐頭裡有「太多的中國」 新冠肺炎疫情快速擴散下,德國政府建議每個成年人都應儲備可支撐10天的食物。德國電視臺最近對各大型超市的罐頭食品進行調查,發現一半以上是「中國製造」。這些罐頭既有蘑菇、胡蘿蔔、玉米、萵筍、梨、桃子等蔬菜水果,也有香腸、麵條、米飯等速食,可謂應有盡有。甚至通常聽起來更像是「義大利製造」的番茄醬也來自中國。中國罐頭到底有什麼優勢?食品進口商米謝埃爾·德隆解釋說:「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具有成本優勢。
  • 德媒:德國加速籤證流程 與鄰國爭奪中國遊客
    參考消息網6月18日報導 德媒稱,為了吸引來自中國的投資者,德國放寬了籤證發放政策。迄今,由於德國籤證申請程序複雜,造成闊綽的中國遊客寧願前往其他歐盟國家旅行。現在這種情況將得到改變。據德國之聲中文網6月18日報導,為使德國的經濟環境更具吸引力,德國明顯加快了為中國商務人士辦理籤證的程序。據德國駐北京大使館周三在其網站上公布的消息,籤證申請的辦理時間從原來的5天改為現在的3天。2014年,德國駐華使館共審發了大約33萬7千份籤證,其中商務籤證佔65%。
  • 為什麼德國留學生裡中國數量第一,他們都在哪些德國大學留學?
    在做留學調查的時候,德國總是能在留學意向的前幾。最近,德國相關機構就做了留學生來源的相關調查。其結果,中國人穩居赴德留學生的第一位。中國 34997人 (13.2 %)印度 15308人 (5.8 %)俄羅斯 11295人 (4.3 %)奧地利 10575人 (4 %)義大利 8550人 (3.2 %)
  • 中國遊客為何疏遠德國?德報:德國籤證太嚴格
    參考消息網3月9日報導 德媒稱,在拉攏喜歡消費的中國遊客方面,德國落後於其他歐洲國家。原因是:德國根據申根協定對中國人一絲不苟地落實籤證規定,而其他歐盟國家卻較為寬鬆。據德國《明鏡》周刊網站3月7日報導,「法國籤證更容易獲得,因為法國人不像德國人那麼嚴格,」北京攜程國際旅行社的一名經理說。
  • 30秒比較2020年德國留學與日本留學,談中國學生為何青睞留學日本
    德國跟日本都是在機械工程方面都非常出名,德國的精密機械加工與機械設計跟日本的精密電子儀器加工、人工智慧交互與生物仿生技術都是獨領風騷的存在。但根據世界中國留學生流入排名顯示日本卻更受中國學生歡迎,這是為何?
  • 德媒稱中國媒體「濫用德病毒學家表態做政治宣傳」,中國駐德國使館回應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網站12月3日發表就德媒指稱「中國媒體濫用德病毒學家表態做政治宣傳」的聲明。全文如下:12月3日,有記者詢問我館對近日一些德國媒體指稱「中國媒體濫用德國病毒學家凱庫勒涉新冠疫情溯源表態做政治宣傳」的看法,我館發言人答覆如下:我們注意到,中國媒體對凱庫勒教授近期就新冠疫情溯源相關表態進行了形式多樣的報導:既有將凱庫勒教授11月26日參加德國電視二臺訪談節目談病毒溯源的段落完整翻譯的視頻報導(如環球時報),也有引用凱庫勒教授核心觀點「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起點是源自義大利的
  • 《2020德國留學報告》:中國留學生最愛工科,研究生佔比高
    中國穩居德國第一大留學生源國,留學生最青睞西德北威州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和德國高等教育與科學研究中心(DZHW)共同發布的《科學大都會2020》報告顯示,赴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數從2012年的23883人增長到2019年的39871人,佔外國留學生總數13.2%,增幅平均每年為8.4%,穩居德國第一大留學生來源國。
  • 《2020德國留學報告》:中國留學生最愛工科,研究生佔比高
    中國穩居德國第一大留學生源國,留學生最青睞西德北威州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和德國高等教育與科學研究中心(DZHW)共同發布的《科學大都會2020》報告顯示,赴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數從2012年的23883人增長到2019年的39871人,佔外國留學生總數13.2%,增幅平均每年為8.4%,
  • 德媒:包機把德國企業人員帶到中國 其他歐洲國家可借鑑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德媒:歐洲的「中國包機」需求巨大德國《商報》5月27日文章,原題:包機把德國企業高管帶到中國 儘管有入境限制,但面向德國企業高管的兩架包機即將飛往中國。該行動有望成為歐洲模式。按照原定計劃,第一架包機本來應在本月25日飛往中國。根據《商報》獲得的消息,這架包機推遲飛行,因為仍需要與中國地方當局就入境籤證進行溝通。而且,首架載有200名德國高管的飛機不再飛往上海,而是天津。下一班約200名乘客的包機航班也已確定,將於6月3日飛往上海。乘客除了德企高管及家屬,還有技術專家及一些滯留在德國的記者和外交官。
  • 德媒稱中國留學生正遠離美國:大環境太差,每天提心弔膽
    參考消息網11月27日報導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1月23日發表一篇觀察報導稱,中國留學生正選擇遠離美國。全文摘編如下:在紐約學習藝術專業的中國留學生宇然(音)最近調整了自己的作息時間,以前經常在學校自習到12點才回家的她現在晚上儘量不出門,即使白天也減少了在曼哈頓島外出的頻率。「感覺特別不安全,美國最近的反華氛圍比疫情更讓人恐慌。」宇然對德國之聲表示。
  • 中國大柚子成德國超市新寵 德媒:除了吃還能吸甲醛
    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 德媒稱,在德國超市裡銷售的柚子都產自中國。這些水果看起來就像被氣吹起來的橙子,雖然吃的時候會削出一大堆果皮,但是吃起來的口感卻相當美味。但是很多德國人都不知道,柚子在中國不只是一種水果,同時還有很多其他功效。
  • 哈爾濱德國教育辦理機構_德中聯合
    哈爾濱德國教育辦理機構,德中聯合,1、通過法人身份移民項目介紹1)在德國建立有限責任公司(GmbH):有限責任公司是德國最常見的企業形式。哈爾濱德國教育辦理機構, 德國的教育對於世界是有很大貢獻的:在西方近代教育的發展進程中,德國曾作出重要貢獻。
  • 德國醫學留學就業前景
    下面就跟斯慕斯麗小編來看一下德國醫學留學就業前景是什麼樣的?如今的醫藥行業西方國家普遍技能人才短缺,薪水較高,就業形勢較好。相較於白領的高語言要求,德國等西方國家更傾向於向外籍人士打開技能特色很強的就業市場,如:機械、醫護人員等。這些職業需要很強的技能特色,而且往往又不能在短期內完成培訓,優秀從業人員的年薪大多比辦公室白領職員的薪水高。
  • 約50%優秀率:中國留學生決勝德國「高考」
    如同中國高考出分後的舉國興奮那樣,在德國參加ABITUR考試的中國留學生們也引起那些留德學生家庭和準留學生群體的極大關注近日,某中學留學機構公布了今年的畢業戰果:六十多名畢業於德國各個文理中學的中國學生,近一半的人取得了1.0-1.9之間的優秀成績。這是自該校與德國方面合作辦學以來,學生總體水平表現最佳的一屆。所謂合作辦學,是指學生參加中考選拔,並通過額外複試、面試之後,以德語零基礎起步,先在中國學習一年,再到德國中學就讀三年,與德國學生同臺競爭,參加當地的ABITUR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