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質量好價不貴 德國服飾成中國中產新寵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德媒稱,不僅德國的奶粉、刀具、汽車受到中國消費者的青睞,德國服飾在中國也越來越受歡迎。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指出,尤其是注重質量上乘的中產階級願意購買中檔價位的德國服裝。

  據德國之聲中文網1月26日報導,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網站一篇文章指出,「德國製造」的好名聲也讓本土服裝品牌受益,受到廣大中國消費者的追捧,尤其是逐漸增長、追求質量的中產階級願意購買德國品牌的服飾。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5年前10個月中國向德國針織及編織服裝發出的訂單比前年同比增加了約30%。

  根據路透社報導,中國是德國著名體育用品製造商阿迪達斯的第二大市場。

  性價比高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指出,義大利或者是法國一些奢侈品牌,比如阿瑪尼、香奈爾等等對大部分消費者來說過於昂貴。而中檔價位、「德國製造」的服飾可以滿足逐漸增長的城市中產階級的需求,這些人希望質量優的外國貨。德國產品的質量在國際上廣受好評,許多中國消費者看中的是德國服裝精細的做工和上乘的面料。他們對假貨不感興趣,願意花錢買設計感強、質量好的正品。

  中國不僅僅是一個採購市場,也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消費市場,一名德國皮衣供應商表示:「20年前我們去中國買皮革,現在我們向中國賣出皮具」。

  消費力強

  根據「紡織中國在線」去年年末的一篇報導,在北京參加"德國時尚在中國"研討會的林德納襪業公司負責人林德納表示:"我們對中國市場非常有信心,……舉個例子,據統計,中國消費者平均每年購買7雙襪子,而德國消費者每年僅購買3雙。我並不是想說,德國襪子質量更好,因為事實上德國銷售的超過70%的襪子都產自中國。數據證明,中國市場的購買力更強,市場活躍度更高。"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指出,德國服飾雖然在中國獲得更多認可,但缺點是知名度不高,除了Hugo Boss或者是Escada,人們對其他德國品牌並不熟悉。

  「紡織中國在線」指出,義大利打底褲品牌Calzedonia,或者英國女裝品牌Self-portrait都是通過社交網絡打響知名度的典範。雖然這兩個品牌在國內沒有實體店面,但它們都是中國時尚消費者喜歡網購的品牌,消費者通過海淘或者代購進行購買。有圈內人士解釋道:「這些海外品牌通過贈送中國'網紅'服裝,或邀請其穿品牌服裝拍照片並發布,而獲得其粉絲的支持,這樣很容易就抓到一批有效客戶群體。這也是當下品牌開拓新市場很有效的、很流行的做法。」

中國是阿迪達斯主要市場之一

相關焦點

  • 中國大柚子成德國超市新寵 德媒:除了吃還能吸甲醛
    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 德媒稱,在德國超市裡銷售的柚子都產自中國。這些水果看起來就像被氣吹起來的橙子,雖然吃的時候會削出一大堆果皮,但是吃起來的口感卻相當美味。但是很多德國人都不知道,柚子在中國不只是一種水果,同時還有很多其他功效。
  • 德媒:德國人囤的罐頭半數是中國造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德媒:德國人囤的罐頭半數是中國造德國《快訊報》3月15日文章,原題:我們的食品罐頭裡有「太多的中國」 新冠肺炎疫情快速擴散下,德國政府建議每個成年人都應儲備可支撐10天的食物。德國電視臺最近對各大型超市的罐頭食品進行調查,發現一半以上是「中國製造」。這些罐頭既有蘑菇、胡蘿蔔、玉米、萵筍、梨、桃子等蔬菜水果,也有香腸、麵條、米飯等速食,可謂應有盡有。甚至通常聽起來更像是「義大利製造」的番茄醬也來自中國。中國罐頭到底有什麼優勢?食品進口商米謝埃爾·德隆解釋說:「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具有成本優勢。
  • 德媒:德國加速籤證流程 與鄰國爭奪中國遊客
    參考消息網6月18日報導 德媒稱,為了吸引來自中國的投資者,德國放寬了籤證發放政策。迄今,由於德國籤證申請程序複雜,造成闊綽的中國遊客寧願前往其他歐盟國家旅行。現在這種情況將得到改變。據德國之聲中文網6月18日報導,為使德國的經濟環境更具吸引力,德國明顯加快了為中國商務人士辦理籤證的程序。據德國駐北京大使館周三在其網站上公布的消息,籤證申請的辦理時間從原來的5天改為現在的3天。2014年,德國駐華使館共審發了大約33萬7千份籤證,其中商務籤證佔65%。
  • 德媒稱樂高比黃金保值但在中國例外:因為有"山寨"
    參考消息網12月6日報導 德媒稱,這些五顏六色的塑料積木不只是小孩兒玩具,在一些理財者眼中,它們還是投資良機。事實上,關於樂高玩具能夠「保值增值」的說法已經傳了不是一天兩天,也有人爆料,這款玩具早已成為黑市洗錢、交易的最愛。
  • 中國留學生畢業為何大多離開德國?德媒道出原因
    原標題:中國留學生畢業為何大多離開德國?德媒:中國就業不比德國差參考消息網9月9日報導德媒稱,大多數留學生在畢業後會離開德國。56%的外國留學生畢業後離開德國。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估計,在中國留學生中這一比例高達80%左右。而德國給他們提供的居留條件很優惠:畢業後在18個月內找到工作的人就會獲得居留許可。據德國《世界報》9月5日報導,當易名(音)5年前從中國北方大都市太原來到德國圖林根州的一個小鎮時,他不會說一句德語。他聽說在德國大學畢業後能有一個很好的職業生涯。畢竟,「德國製造」在中國也是著名標籤。
  • 亨德裡克·安肯布蘭德:大賣德國品牌,這家海淘網站引來了德媒關注
    中國人以前主要是喜歡德國汽車和機械產品,網易考拉海購CEO張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如今我們發現了德國食品的巨大魅力。」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消費者特別注重食品、化妝品和日用品的安全性和質量。在這個經過30年快速發展而一躍成為經濟大國的國家,中國消費者至今還忘不了2008年的三氯氰胺醜聞。
  • 德媒稱中國媒體「濫用德病毒學家表態做政治宣傳」,中國駐德國使館回應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網站12月3日發表就德媒指稱「中國媒體濫用德病毒學家表態做政治宣傳」的聲明。全文如下:12月3日,有記者詢問我館對近日一些德國媒體指稱「中國媒體濫用德國病毒學家凱庫勒涉新冠疫情溯源表態做政治宣傳」的看法,我館發言人答覆如下:我們注意到,中國媒體對凱庫勒教授近期就新冠疫情溯源相關表態進行了形式多樣的報導:既有將凱庫勒教授11月26日參加德國電視二臺訪談節目談病毒溯源的段落完整翻譯的視頻報導(如環球時報),也有引用凱庫勒教授核心觀點「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起點是源自義大利的
  • 德媒:包機把德國企業人員帶到中國 其他歐洲國家可借鑑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德媒:歐洲的「中國包機」需求巨大德國《商報》5月27日文章,原題:包機把德國企業高管帶到中國 儘管有入境限制,但面向德國企業高管的兩架包機即將飛往中國。該行動有望成為歐洲模式。按照原定計劃,第一架包機本來應在本月25日飛往中國。根據《商報》獲得的消息,這架包機推遲飛行,因為仍需要與中國地方當局就入境籤證進行溝通。而且,首架載有200名德國高管的飛機不再飛往上海,而是天津。下一班約200名乘客的包機航班也已確定,將於6月3日飛往上海。乘客除了德企高管及家屬,還有技術專家及一些滯留在德國的記者和外交官。
  • 德國年輕人熱衷留學中國 德媒:學好中文是關鍵
    (圖片來源:德國之聲電臺網站)參考消息網12月8日報導 德媒稱,中國已躋身最受德國學生歡迎的留學目的地前十名。出於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或者是為了給履歷表增添亮點,大批德國年輕人走進中國高校。不過專家提醒,要想在中國就業市場得到機會,掌握中文是必要前提。
  • 德媒:中國太天真,還在造高鐵,卻不知德國已造出自行車高速公路
    不過這一次德媒:中國太天真,還在造高鐵,卻不知德國已造出自行車高速公路。 目前的經濟發展來看,許多國家都已經開始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了更為環保的城市發展方式,這不僅是為了能保護好當下的生態環境,更多的是讓人類在今後的發展中,得以永續的發展。
  • 德媒分析為何德國學中文的人不多
    參考消息網10月30日報導 德媒稱,在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柏林墨卡託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安德烈婭·弗倫澤爾系統地研究了德國學校的中文課程,發現自2012年以來,選修中文的學生人數在全國範圍內停留在5000人。
  • 真不把默克爾放眼裡?德媒對中國釋放一信號,中方大使館嚴厲駁斥
    但近期,德媒卻對中國釋放出了危險信號,幾家社交媒體進行多番不切實際報導,試圖誤導國民對中國輿論動向。默克爾政府所言為不爭事實,中國經濟成果給其他國家經濟樹立了一個好頭,正在引領世界經濟復甦。然而,部分居心不良德國媒體在此之際與其國家政府唱起反調,不把默克爾放眼裡。
  • 德媒:外國品牌想在中國市場賣得好 要取個好名字
    德國《新創企業》雜誌11月12日文章,原題為「品牌該如何翻譯成中文?」中國的網絡「單身節」今年又創造了新的銷售紀錄,受益者包括不少闖入中國市場的「德國製造」品牌。對於許多初創企業來說,闖入中國大市場也是其重要目標。但與歐美市場相比,遠東市場還有一隻「攔路虎」——中文。
  • 美媒:中國與德國,如此遙遠卻如此密切
    根據美國《外交學者》12月6日文章,中國和德國——各自所在大陸的工業強國,如今日益被視為全球舞臺上非正式同盟的角逐者。美國似乎不願擔當全球領袖,於是許多人期待中德填補真空。川普與中德關係都不太順,這也促使兩國更加接近。2017年漢堡G20峰會前夕,中德領導人會晤,兩國關係被稱為「將進入新階段」。
  • 默克爾剛剛表態,德媒就對中國釋放這一信號?中方大使館火力全開
    文案:曾正編輯:正昊 默克爾在應對與華貿易方面,態度保持一如既往的堅定,支持中國在歐洲開展經濟活動,呼籲德國本土企業積極與華為合作,不只是5G領域,還有其他有利於國家利益的經濟項目都予以支持德媒製造政治輿論據悉,德國總理默克爾公開表示,當前正是經濟全球化時代,世界經濟呈現多元化、多方位、多領域格局,歐盟作為世界重要經濟體系,更應該具有全方面思維的戰略計劃,歐洲地區國家在與中國來往之時,必須樹立正確價值觀,權衡兩國之間的發展空間,深度考慮中國龐大人口和經濟市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德媒主編親自下場 我使館嚴正批駁!
    【文/觀察者網 童黎】大肆宣揚向中國索賠論、幫德企列「討債」帳單、惡毒聲稱新冠病毒是「最暢銷的中國出口產品」……包括主編在內,德國著名小報《圖片報》(Bild)一再突破底線,中國駐德使館為此兩度發聲明點名批評。
  • 克洛普否認胡梅爾斯赴曼聯 德媒:爆料的瘋了吧
    德媒對胡梅爾斯加盟曼聯的消息給予了分析,認為可靠性不高   日前,從西班牙和英格蘭媒體上流傳著德國國腳胡梅爾斯將加盟曼聯的消息對此新聞的真實性,德國媒體普遍給予了懷疑。《體育圖片》就表示:一家西班牙報紙曝出德國球員加盟英超,這一消息來源就不符合常理。  同時,《體育圖片》進一步質疑胡梅爾斯的身價:據《每日體育報》的披露,胡梅爾斯將以2000萬歐元的價格加盟範加爾的曼聯,然而目前胡梅爾斯貴為世界冠軍球隊主力中後衛,在世界盃上打入兩粒霸氣十足的頭球,更是有著不到26歲的黃金年齡。
  • 中國留學生畢業為何大多離開德國?德媒:中國就業不比德國差
    參考消息網9月9日報導德媒稱,大多數留學生在畢業後會離開德國。56%的外國留學生畢業後離開德國。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估計,在中國留學生中這一比例高達80%左右。而德國給他們提供的居留條件很優惠:畢業後在18個月內找到工作的人就會獲得居留許可。
  • 中國外交的文明之光:一戰中國向德宣戰,如何處置在華德人和德產
    儘管中國宣布對德產進行接收,但接收後並未將其轉為國有,反而下令各地政府先對其進行「保護」。一方面,中國政府依舊不希望中德關係陷入全面破裂的狀態,另一方面中國想以這筆巨款為籌碼,在巴黎會議上獲得更多的權益。
  • 德國留學籤證越來越難申請?德媒:預約申請籤證需漫長等待
    參考消息網1月14日報導 德媒稱,有意留學德國的國際學生必須面臨越來越高的籤證申請門檻。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月12日報導,根據一份報告,印度、摩洛哥和喀麥隆的學生必須等待超過一年的時間才能預約到留學德國的籤證申請服務。漫長的等待時間令人「灰心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