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外國品牌想在中國市場賣得好 要取個好名字

2020-12-17 人民日報海外網

德國《新創企業》雜誌11月12日文章,原題為「品牌該如何翻譯成中文?」中國的網絡「單身節」今年又創造了新的銷售紀錄,受益者包括不少闖入中國市場的「德國製造」品牌。對於許多初創企業來說,闖入中國大市場也是其重要目標。但與歐美市場相比,遠東市場還有一隻「攔路虎」——中文。

眾所周知,中文是一種完全不同於歐洲語言的外語。它在26個拉丁字母外,還有一個完全獨立的書寫系統。西方品牌為中國市場做準備時,這個問題就會出現。因此,初創企業在進入中國市場前,先得翻譯好品牌的中文名字。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每個漢字對應的漢語語音,而且拼音的語調不同,意義也不同。我們需要把德語品牌翻譯成讓中國人更好理解的中文名字,僅有外語商標遠遠不夠。在翻譯品牌名稱時,基本上可以使用兩種方法。第一種選擇語音翻譯,第二種是根據品牌內涵選擇含義相匹配的中文名字。

這樣的成功例子不少。比如美國咖啡品牌「Starbucks」,其中文名叫「星巴克」。在中文裡,「Star」與「星」對應,「bucks」則是「雄鹿」的意思。德國工業品牌「Siemens」也是如此,其中文名「西門子」既是創業家西門子的姓,也有西方企業進入中國大門之義。位於斯圖加特的「Peakboard」是一家提供數位化技術的初創企業。公司進軍中國市場時,選了一個非常積極的中文名——「奔峰板」。公司創始人解釋,「Peak」的意思是「頂峰」,「board」就是「板」,所以翻譯為「奔峰板」。

品牌翻譯成中文名,還要考慮消費群體,像「寶馬」和「奔馳」都很好地詮釋了汽車的品質和理念。很顯然,德國初創企業想要一個好的中文名,僅靠自身學識遠遠不夠,這需要專門機構幫助。有了一個合適的中文名字後,再到相關機構辦理品牌註冊,之後才能走向中國市場。(作者派屈克·特奧巴德,青木譯)

原標題:德媒:要進中國市場,得先取個好名字

相關焦點

  • 明明是中國小區,為什麼要取個外國名字
    生活中有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明明是在我們自己的地方,一些小區或商業建築卻取了一個外國的地名,還讓一些人提起來津津樂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面筆者簡單的分析一下。第一,開發商就是想讓自己開發的樓盤賣得更好或是賣的價格更高,這一點無可置疑,以利益為第一位。
  • 外國商品的某些品牌名字 翻譯成中文名字真的好尷尬
    最後,有一個來自中國的畫家擊敗了其他對手,獲得了獎勵。自從"蝌蚪啃蠟"改名為"可口可樂",它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就一路飆升。這個名兒起得好,不僅保留了Coca-Cola的發音,意思也別具匠心,"可口"突出了好味道,"可樂"強調了用戶的體驗。
  • 十點讀書林少:好的公眾號首先要取個好名字
    ,千辛萬苦背了一大罐十三香小龍蝦,把它遞給空姐,還沒來得及說「等會兒給我加熱」,空姐就感激得涕淚橫流「坐飛機就坐飛機,怎麼還給帶吃的呢」,人家不光口頭感謝,還給發了微博,這下小龍蝦徹底要不回來了。為什麼起一個好名字很重要2. 給公眾號取名的5個原則3.
  • 德媒:質量好價不貴 德國服飾成中國中產新寵
    德媒稱,不僅德國的奶粉、刀具、汽車受到中國消費者的青睞,德國服飾在中國也越來越受歡迎。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指出,尤其是注重質量上乘的中產階級願意購買中檔價位的德國服裝。  據德國之聲中文網1月26日報導,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網站一篇文章指出,「德國製造」的好名聲也讓本土服裝品牌受益,受到廣大中國消費者的追捧,尤其是逐漸增長、追求質量的中產階級願意購買德國品牌的服飾。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5年前10個月中國向德國針織及編織服裝發出的訂單比前年同比增加了約30%。  根據路透社報導,中國是德國著名體育用品製造商阿迪達斯的第二大市場。
  • 這些洋品牌為了取個好名字,翻遍中國古詩詞,連詩經都沒放過
    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時代過去之後,人們為了給自己的企業或者產品取個好名字,簡直操碎了心。尤其在中國,沒有個好的品牌,再好的產品似乎都比較難以高大上起來。這不僅適用於國內的企業,同樣適用於國外的品牌。為了能夠深耕世界人口最多的消費市場,不徹底融入中國文化是很難活得滋潤的。
  • 當華為愛上《山海經》:如何給品牌取一個好名字?
    人們最擔心的是在美國的強力制裁下,華為的國際化戰略受到遏制,變成一個純中國本土品牌。鴻蒙雖好,但如何跟老外解釋清楚,卻要大費周章。國際化的品牌必須要有一個國稱化的名稱。當年長虹的英文商標Changhong,老外根本讀不出來就是一個教訓。
  • 洋品牌怎樣取個好聽的中文名?
    名字翻譯學問大洋品牌怎樣取個好聽的中文名?    對喜歡討口彩的中國人來說,名字是至關重要的。好的品牌名甚至能事半功倍,不但說著好聽,還有廣告的作用。對外國企業來說,產品要想進入中國,取個發音相近又寓意美好的名字再重要不過。    比如我們常常聽到的奔馳、寶馬、可口可樂、雅詩蘭黛、香奈兒等,都是從外語轉譯成中文品牌名的典範。
  • 跨國公司中國攻略:洋品牌要起好「中文名字」
    這是一個在中文裡頗為吉利的名稱,更是一個值得保護的品牌。  這家美國投資銀行很早就將中文名稱註冊,但只是到了去年才決定創建一個視覺品牌來體現「高盛」。  高盛(Goldman Sachs)不久將啟用首個雙語品牌標識,它是由香港揚特品牌識別諮詢公司(Enterprise IG)設計的。高盛表示相信,面向中國市場推出本地化品牌是正確的策略。
  • 德媒:起好中文名,洋品牌入華第一步
    德國《經濟新聞報》6 月13 日文章,原題:進入中國市場,一個正確的中文品牌名是第一步西方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有時要冒很大風險。即使在把公司品牌轉換成中文名稱時,也潛伏著許多絆腳石。最糟的情況下,不成功的譯名會對產品或公司的聲譽造成負面影響。
  • 「外國品牌」佔領服裝市場 商場難見國產老品牌
    「兒子結婚,老伴要我去買身新衣服。一進商場,一個個牌子都標著外文,售貨員也動不動就稱這是來自義大利、法國的名牌,價格也貴得出奇。我就納悶了,哪來這麼多洋服裝?我就想找找以前的老牌子,可根本找不見!」60多歲的王大爺說著自己的苦惱:「中國這麼大,怎麼就不能多點兒自己的世界名牌!」
  • 明明是中國科技巨頭,卻要取個英文名字,一直被誤認是國外貨
    明明是中國科技巨頭,卻要取個英文名字,一直被誤認是國外貨!相信很多人都清楚,曾經中國的競爭力不是很強,所以很多科技企業為了提升產品的競爭力,都會取英文名,比如OPPO和vivo,正是因為這樣,導致很多中國的企業被國人誤認為是外國的品牌,今天的主角就是這樣,它就是普聯技術。說到普聯技術,估計很多人都有點陌生,甚至還有人說自己沒有聽過。
  • 雷公騰談品牌:母嬰產品如何給自己起個好名字!
    品牌命名很重要,起一個好名字是要花些心血,可是一旦取了讓人眼前一亮的絕佳名字,品牌將會受益終生。品牌取名和人名一樣,是有生命的,一定給它起個好名字。05品牌的易懂性品牌命名忌諱過於文藝,字符過於複雜,當一個消費者想把你的品牌介紹給朋友,卻因為名字太繞口難記,也就讓傳播中斷了。
  • 如何取個好名字?
    取個好名字不容易,或者更正確地說,要取個令人滿意的名字更不容易。對於那些初為人父母的人來說,這種感受尤其深刻。他們翻遍辭海、字典,可能的話更是遍訪「名」師,絞盡腦汁想為兒女取個好名字。唯恐取得不好,害得兒女坎坷一生。
  • 觀點|李光鬥:當華為愛上《山海經》——如何給品牌取一個好名字?
    這足可看出,好的名稱是自帶刷屏體質的。哪一個老闆不希望自己的產品未出先火?「鴻蒙」是中國遠古歷史傳說中的一個時代,產生在混沌之前,代表著一切的起源,即盤古開天地。華為起名鴻蒙,則就預示著其要開闢一條新道路的決心,同時名字又非常具有中國特色,配上華為如今的處境,自然會引起吃瓜群眾的熱烈討論。
  • 為什麼中國品牌都喜歡取個英文名?
    每當製造業變冷,房地產滑坡之時,消費就成為了中國經濟的亮點。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前11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了12%,達到23.66萬億元人民幣。李克強總理在11月公開表示:「要讓老百姓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
  • 一個國產洗髮水品牌,卻被誤認是外國品牌,一年銷15億,名字耳熟
    這款香波的名字令人回味無窮,它是阿迪達斯創始人阿道夫的名字,而其他人則認為這款香波不會以運動品牌的名義生產。事實上,阿道夫也不能怪中國人把你誤解為外國洗髮精,因為你除了名字是外國名,酒瓶上文字介紹也是清一色的英文,中間有個西方人的背影,大家不把你聯想到外國貨就很難。
  • 公眾號怎麼取個好名字
    很多自媒體從業者都需要寫公眾號,而寫公眾號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取個名字。取名字要很慎重,因為名字就是這個自媒體的品牌,是讀者對公眾號的第一印象,也是以後用來傳播的主要對象,一個好的名字能夠讓你的公眾號獲得更多的被動或主動流量。那如何才能取個好名字呢?
  • 取個好名字就能「命順」嗎?
    如何為孩子取一個好聽、特別、吉祥的名字,成了年輕父母的頭等大事。  伴隨著諸如「名正命順」等誘人說法,有人「花錢買名」甚至將取名希望寄託於網絡。而為了奪人眼球,避免重名麻煩,取4個字的姓名、另類姓名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一個好的名字真的能保孩子一生幸福?那些所謂的專業取名到底有沒有道理?
  • 那些好玩的中國(外國)人(品牌)的英文(中文)名
    我的名字還有一件趣事,後來我去了外企,大家都有自己的英文名,但我的名字很有特點,大家就開玩笑,因為我是Summer,他們就總喊其它幾個姑娘Spring,Winter等。很是好玩。好了,說了這麼多,今天就是要跟大家聊聊人名和品牌名字的翻譯。外國人如何取中文名其實所有的名稱翻譯通常遵循音譯原則。
  • 「掛羊頭賣狗肉」的自主品牌,第4個恬不知恥,還吹自己是德系車
    雖然近些年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但是國人對於國民品牌的認知還是覺得沒有外面的好,很多行業都有品牌把自己包裝成外國貨,比如鼎鼎大名的名創優品,地地道道的廣東品牌,卻包裝成日本品牌,而在汽車行業這樣的「掛羊頭賣狗肉」的操作更是屢見不鮮,今天就來說說有4個這樣的自主品牌,其中第4個恬不知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