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中國攻略:洋品牌要起好「中文名字」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美國投資銀行Goldman Sachs有一個馳名的中文名稱:高盛,含「高度興盛」之意。這是一個在中文裡頗為吉利的名稱,更是一個值得保護的品牌。

  這家美國投資銀行很早就將中文名稱註冊,但只是到了去年才決定創建一個視覺品牌來體現「高盛」。

  高盛(Goldman Sachs)不久將啟用首個雙語品牌標識,它是由香港揚特品牌識別諮詢公司(Enterprise IG)設計的。高盛表示相信,面向中國市場推出本地化品牌是正確的策略。

  負責高盛全球對外聯絡事務的主管盧卡斯-範普拉格(Lucas Van Praag)表示:「品牌是公司聲譽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我們對品牌的呈現十分重視。顯然,我們希望能在中國確立鮮明的品牌形象,並且能在那裡自主把握品牌的使用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首次進行標識的本地化。」

  在許多外國公司眼裡,中國已具有神話中「黃金之國」的地位。快速增長的經濟,依照世貿規則開放興旺的本地市場的承諾,都吸引著這些企業。對於跨國公司而言,與本地對手實現差異化和建立自己的品牌已成為工作重點,以求在一個對手紛至沓來的競爭環境中及早確立自身地位。

  揚特品牌識別諮詢公司(Enterprise IG)是WPP廣告集團的一個子公司。公司董事總經理黛伯拉-查特文(Debora Chatwin)透露,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希望建立包含中文名稱的品牌。

  查特文女士說:「金融服務集團和其它行業的許多公司都在醞釀取中文名稱。我認為這個主意不錯,因為假如他們不抓住主動權,自己去解決這件事,那麼中國人會為他們取名,這就有可能使公司落得一個完全不合適的中文名稱。」

  已有數起給外國公司擅自起名的事例,這些名稱除了有好笑的一面,也會對品牌造成損害,而且還可能會約定俗成。而另一些外國公司則發現,它們的品牌和標識被當地競爭對手大膽採用。

  總部設在美國西雅圖的咖啡店星巴克(Starbucks)最近對中國咖啡公司「上海星巴克」提起訴訟。上海星巴克使用了與星巴克完全相同的漢字,只是在前面加上「上海」。

  美國貝克-麥肯思(Baker & McKenzie)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喬-西蒙(Joe Simone)透露,許多中國企業家採用久經驗證的致富竅門。他說:「他們開辦一家模仿企業,然後指望得到一筆錢作為停業條件。不過,中國司法體系提供的品牌保護正在改善。」

  此前,施樂(Xerox)和花旗集團(Citibank)不得不耗費巨資變更其中文品牌,因為這些品牌已被腦筋靈活的中國人搶先註冊。

  德國富而德律師事務所(Freshfields Bruckhaus Deringer)香港辦事處合伙人康博曦(Connie Carnabuci)說:「原則上講,我向客戶提供的建議是,在把他們的品牌翻譯成中文之前要三思而行。」

  與揚特品牌識別諮詢公司的查特文女士一樣,康博曦女士也表示相信,有意在中國確立品牌和開展業務的外國公司應當起一個中文名稱。

  她指出:「就文化而言,名字的深層涵義在中國是極為重要的。人們為了挑選合適的名字不惜代價。他們會去請教算命人,徵詢多方面的建議。」

  目前,查特文女士正為數家外國大公司客戶工作,這些公司有意創建中文品牌。「我們已為紐約人壽保險公司(New York Life)創建了一個雙語標識,並正幫助他們推廣這個標識。我們還為一家大型信用卡發行機構工作,他們有意大力開發內地市場,」她說。「我們的理念是營造視覺和諧。我們從不會碰主標識,因為那是企業的主題形象。我們只是要增強這種形象。」

  常用漢字有5000個,這使取名或開發名稱成為一個複雜的過程。創建中文名稱的方式有兩種。有些外國公司採用音譯途徑,選擇一個聽上去象原有品牌,而且有助於增進其品牌形象的中文名稱。另一些外國公司,如高盛,則選擇了按字母直譯,賦予中文名稱特別的涵義或標誌。德國汽車製造商Mercedes-Benz在中國的名稱是「奔馳」,既有「飛奔」的涵義,聽上去又與「Benz」諧音。

  丹麥老人牌(Hempel)塗料集團最近與香港招商局國際集團(China Merchants)聯手,面向中國南方市場開發了一種新的牆面漆產品。Enterprise IG為其策劃了品牌名稱「Prism」和雙語標識。其中文名稱是「海虹」。

  「這是一樁巧事,因為這兩個漢字放在一起有『光』和『色』的涵義,這是最理想的傳遞形式。我真希望給所有客戶起中文名稱都能如此簡單,」查特文女士說。(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相關焦點

  • 那些洋品牌進入中國,誰的中文名字取得最好,創意鬼才是真的多
    我們生活中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品牌的東西,而很多的洋品牌會給自己取一個中文的名字,更加的迎合中國消費者的口味,也是為了讓產品更加的有影響力,下面我們列舉一下那些取中文名字特別成功的案例。」這個名字作為中文的名稱,寶馬在中國的傳統中本就是一個稀罕之物,而在如今這個時代,「BMW」的汽車和古代的寶馬一樣不就是一個尊貴的交通工具嗎?
  • 這些洋品牌為了取個好名字,翻遍中國古詩詞,連詩經都沒放過
    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時代過去之後,人們為了給自己的企業或者產品取個好名字,簡直操碎了心。尤其在中國,沒有個好的品牌,再好的產品似乎都比較難以高大上起來。這不僅適用於國內的企業,同樣適用於國外的品牌。為了能夠深耕世界人口最多的消費市場,不徹底融入中國文化是很難活得滋潤的。
  • 經典:洋品牌搞笑的中文「諢名」[組圖]
    經典:洋品牌搞笑的中文「諢名」[組圖] 某些外國品牌登陸中國後一直沒有官方的中文譯名,所以勤勞智慧的中國人就用自己的方式稱呼起這些品牌了。滬江小編:記得當初「谷歌」這個名字定下來的時候,很多google粉絲都覺得這個名字不夠大氣,時至今日,小編我也不太清楚這個中文名字的推廣成果到底怎麼樣。
  • 洋品牌取個好中文名有多重要? 除了「金拱門」,可口可樂曾叫「蝌蝌...
    你不知道的那些糟糕的洋品牌中文翻譯外國品牌要進駐中國,必須得註冊一個官方的中文譯名。就像是GAP的「蓋璞」,哪怕它難聽到炸,可能品牌自己都很少寫出來,但在證件層面,「蓋璞」這個中文譯名是少不了的。你知道「樂金」是什麼品牌嗎?這個聽起來無比鄉土的品牌,其實就是咱們耳熟能詳的……LG。
  • 冷知識|這些洋品牌的名字最早是什麼意思?
    冷知識|這些洋品牌的名字最早是什麼意思?(中國)有限公司。今年8月,麥當勞與中信旗下幾家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將來20年中國內地和香港的麥當勞餐廳將與美資無關。8月24日,投資者名稱由麥當勞中國管理有限公司更名為金拱門中國管理有限公司,改名或因以示區別。儘管網友們「去金拱門吃薯條」的擔心沒有成真,但這並不能阻擋洋品牌的中文名再次成為熱議話題。
  • 在起中文名字上,這些老外不輸華人
    名字起好之後,立刻邀請了中文媒體進行報導。從此以後,中文媒體上對於哈裡斯的報導都統一使用「賀錦麗」這個名字。這也就成了非華裔的政治人物的「官方中文名字」範例。此後,起中文名字在舊金山政界蔚然成風。  海外名人起中文名原本是西方漢學家們的「專利」。被稱為「頭號中國通」的費正清就是其中一位。
  • 在起中文名字上 這些老外不輸華人
    名字起好之後,立刻邀請了中文媒體進行報導。從此以後,中文媒體上對於哈裡斯的報導都統一使用「賀錦麗」這個名字。這也就成了非華裔的政治人物的「官方中文名字」範例。此後,起中文名字在舊金山政界蔚然成風。海外名人起中文名原本是西方漢學家們的「專利」。被稱為「頭號中國通」的費正清就是其中一位。
  • 洋品牌怎樣取個好聽的中文名?
    對喜歡討口彩的中國人來說,名字是至關重要的。好的品牌名甚至能事半功倍,不但說著好聽,還有廣告的作用。對外國企業來說,產品要想進入中國,取個發音相近又寓意美好的名字再重要不過。    比如我們常常聽到的奔馳、寶馬、可口可樂、雅詩蘭黛、香奈兒等,都是從外語轉譯成中文品牌名的典範。
  • 盤點老外爆笑的中文名字(四)
    (三)取中文名字,是為了在中國好賺錢?郝睿強是德國西門子公司中國區總裁Richard Hausmann,高平是加拿大旅遊局駐京代表處的首席代表Derek Galpin,江森海是南鑼鼓巷創可貼創意店的英國主人Dominic Johnson-Hill。中國作為最大的新興經濟體,市場地位越發重要,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領袖包括跨國公司的全球總裁,也開始取中文名面對中國媒體和公眾。
  • 中文名字沒起好不怪你,英文名字沒起好就是你的問題了
    不管你是為了顯得自己很有腔調,還是像小編這樣只是嫌棄老外把我的中文名字叫的太難聽,選擇英文名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哦。有很多英文名是具有時代效應的。比如,Elizabeth,Mary,一聽就是奶奶級的。還有阿姨級的,比如:Susan,Nancy,Linda,這種都是出現在很多年前我們的小學英語課本上好嗎。,這些名字老人用簡直不能更常用了。
  • 德媒:起好中文名,洋品牌入華第一步
    德國《經濟新聞報》6 月13 日文章,原題:進入中國市場,一個正確的中文品牌名是第一步西方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有時要冒很大風險。即使在把公司品牌轉換成中文名稱時,也潛伏著許多絆腳石。最糟的情況下,不成功的譯名會對產品或公司的聲譽造成負面影響。
  • 漢語學習者:請叫我中文名字
    「我想要一個真正的中國名字」   如果你在大學校園裡結識一個外國留學生,十有八九他會告訴你他的中文名字,並強調說:「請叫我的中文名字。」事實上,一般外國人在剛開始學習中文的時候,往往都會給自己起一個中文名字。這樣既可以激發自己學習中文的興趣,又可以使自己儘快融入中文的語境當中。
  • 你公司裡的老外起了哪些中文名字?
    很多到中國來工作的老外,包括很多外企中的高管,到中國工作以後,第一件事就是入鄉隨俗地給自己起一個中文名字,以此表達對中國文化的尊重。在工作當中還與中國同事互稱中文姓名,能迅速拉近與中國同事友好親切的距離,是一種高情商體現。
  • 都有哪些大跨國公司在中國出過問題?
    戒酒戒憂愁  今年以來跨國公司是非不斷,從洋奶粉、藥企、汽車的反壟斷調查;到葛蘭素史克的行賄門;再到奔馳「毒氣門」、大眾DSG事件;蘋果雙重維修標準;肯德基「菌落們」……在中國形象急劇下降,在華跨國公司遭遇大考。
  • 洋品牌該怎麼起中文名?
    洋品牌該怎麼起中文名?大家都覺得「寶緹嘉」這個早就為大眾熟知的名字更適合BV,那為什麼不用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不能用。上網搜索一下「寶緹嘉」商標就能找到轉讓信息,而且各個品類都被注全了,甚至包括大理石和水泥等。大致看下來差不多都是2010年左右申請,2011年公告,想來是品牌方疏忽大意了。  國外品牌取中文名,早些年的著名案例是凌志變成雷克薩斯,搶註的商人要價太高失了算。
  • 洋品牌須跟上中國市場升級的步伐
    有這樣的邏輯存在,許多洋品牌長期以來在中國市場奉行雙重標準、推行歧視政策就不難理解了。  邏輯有問題,多是前提設置錯誤。洋品牌在最初進入中國市場時便出現了身份、地位等設置偏差,以至引發後續諸多問題。在改革開放初期,外資企業是頂著光環進入中國的。光環的光源,除了資金,還包括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 洋品牌為何在中國市場前僕後繼陷入"質量門"?
    福喜醜聞重挫美餐飲巨頭 「洋品牌」為何在中國市場「前僕後繼」陷入「質量門」?  美國福喜集團在中國的一家工廠使用過期原料的醜聞正在波及其合作夥伴,美國東部時間7月21日,百勝集團和麥當勞股價雙雙遭遇重挫。
  • 騎馬與砍殺2起中文名字亂碼怎麼辦 起中文名字問號方塊解決辦法
    騎馬與砍殺2起中文名字亂碼怎麼辦 起中文名字問號方塊解決辦法 騎馬與砍殺2很多玩家在選擇出身姓名的時候,打上中文這時候就會變成問號方塊的亂碼,遇到這樣的情況怎麼辦呢?
  • 起個好名字
    因為有個好名字簡直太重要了。名字是一個人最為重要的標籤,有特點、響亮的名字往往會被人所牢記,並在聽到時腦海中便會浮現出你偉岸挺拔的身影,在職場升職加薪如探囊取物!買東西畢竟不像養孩子,孩子的名字往往寓意深刻,而且字越難寫越難認越好,不然怎麼才能顯示出爺爺姥爺的滿腹經綸。但一個產品真的不能起過於複雜的名字,名字是用來建立印象的,如果一個名字不能很快的被消費者記住,那麼sorry,這個產品基本上就已經宣告失敗了。
  • 元氣森林撕掉「日系」外衣,國產「洋品牌」的套路不好使了?
    創始人葉國富曾表示,名創優品得以快速切入海外市場,很大一部分功勞要歸功於 LOGO 和名字。如何打造一個國產的「洋品牌「像元氣森林、名創優品這樣有意給自己披上一件「洋品牌」外衣的國產品牌還有很多,根據風格、手法的不同,「國產洋品牌」江湖上眾多派系,段位當然也高低不一。這些品牌也用行動詮釋著,如何打造一個國產的「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