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4日電 臺灣《聯合報》14日刊文說,蔡英文自2008年5月當選民進黨主席,至今年4月短短3年即成為民進黨提名的2012候選人。這使得蔡英文看似扶搖直上,但在一路走來奇蹟儼然逐漸呈現之時,島內民眾卻也一次又一次地發現,蔡英文的初始心願已一個接著一個破滅。對比鮮明,頗可玩味。
文章摘編如下:
蔡英文自2008年5月當選民進黨主席,至今年4月短短3年即成為民進黨提名的2012候選人。這使得蔡英文看似扶搖直上,但在一路走來奇蹟儼然逐漸呈現之時,島內民眾卻也一次又一次地發現,蔡英文的初始心願已一個接著一個破滅。對比鮮明,頗可玩味。
蔡英文是在陳水扁奇貪巨腐及操弄「臺獨」所造成的民進黨政治谷底出線,她的主要使命是在帶領民進黨跳脫老舊勢力,並在兩岸政策上尋找一條合理可行的道路。當年,她在外觀言行形象上使民眾對她產生此種想像,這也應是她自我期許的初始心願。但是,當她攀登上2012參選人的頂峰之此時,她的言行形象卻幾乎完全脫形走樣,恐怕距她自己的初始心願亦已是天壤之別。此時蔡英文的所言所行,還是2008年4月間的蔡英文嗎?
2008年蔡英文始任民進黨主席時,可以看出她欲與陳水扁切割的種種努力;但如今她不只與陳水扁難分難捨,且「當選後是否『特赦』陳水扁」,已成為她必須面對的難題。在2008年,蔡英文原想切割陳水扁,並順勢改造「臺獨」勢力;但如今她非但甩不掉陳水扁,「臺獨」勢力亦仍是她背後的主要支持者。回顧陳水扁首次競選領導人時,尚有清流助陣;但是,蔡英文今日,背後陳水扁時期的爭議性人物一個也沒有少;又因彭淮南拒絕了她,在她身旁竟連「一張」新面孔也看不到。這豈是蔡英文的初始心願,問題是:她何以未能心想事成?
事與願違,也出現在蔡英文想甩掉蘇貞昌卻甩不掉,後來則不想用蘇嘉全卻又不能不退而求其次。蔡英文對副手的優先選擇,應是彭淮南、林信義等;但可為彭淮南等慶幸的是,他們畢竟仍知不能一頭栽進「否認『九二共識』,維持ECFA」的漩渦中。何況,即使「彭淮南」作了蔡英文的「唐飛」,恐怕也是治標難治本。至於蔡英文回過頭來爭取蘇貞昌做副手,則顯示她百般想要甩掉蘇貞昌卻甩不掉;8月23日,蔡英文宣布「十年政綱」兩岸篇,用了蘇貞昌的旗號「臺灣共識」,已是向蘇表態交心;再至洩漏9月5日「蔡蘇會」,則是想借新聞造成事實,以勉強蘇貞昌接受,但仍遭拒絕。如此這般,蔡想甩掉蘇貞昌卻甩不掉,想挽回蘇貞昌又挽不回;亦可見蘇嘉全當然不是蔡的優先選擇,最後又不能不退而求其次。此處可問:為何蔡英文對彭淮南、蘇貞昌及蘇嘉全,皆是心想事不成?
蔡英文起初想要全盤否定ECFA,如今竟至不能不接受,這對她更是事與願違的重大挫折。蔡英文在兩年之間,對ECFA出現天差地別的錯誤判斷,不只顯示她在政治認知上的短視與盲點,也完全暴露出她在兩岸政策上已是進退失據。此處亦可問:何以蔡英文想否定ECFA,卻心想事不成?
接下來,更重大的問題是:蔡英文如今嚴詞否認「九二共識」,會不會又是難如其願?依當下情勢看來,蔡英文已無可能在選前回過頭來接受「九二共識」。這個問題將留待蔡英文若當選才會被迫面對,屆時蔡英文若想維持兩岸「和平發展」,維持以ECFA為主體的兩岸經貿交流,她又無以堅持「否認九二共識」?
蔡英文在2008年初任黨主席時,宣示她將帶領民進黨「作一個有『執政』經驗的反對黨」;其意是指,既曾「執政」8年,即知興替得失之道,不會再蹈覆轍。但是,3年來的蔡英文,一方面一步步登上2012參選人的政治高峰,卻竟而也一步一步走回民進黨「執政」8年的覆轍,非但了無新意,甚且是變本加厲。她在政治支持上甩不掉「獨」派的「背後靈」,在兩岸政策上亦將自己用油漆刷進「否認九二共識」的牆角。此種處境,應當皆非蔡英文的初始心願,但何以一而再、再而三地事與願違,以致事事皆弄得身不由己,進退失據?
此際的蔡英文在綠營內部、臺灣社會及兩岸之間,處處面對心想事不成的困境;此時的蔡英文,其所言所行,顯然已迥異2008年4月間的蔡英文。形勢比人強,蔡英文回不去了;但倘若就此橫了心,不斷事與願違地走下去,將伊於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