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何以從「擱置爭議」到「吹毛求疵」

2021-01-08 中國臺灣網
蔡英文何以從「擱置爭議」到「吹毛求疵」

2011年10月31日 09:03: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社評,對比陳水扁主政時期擔任臺灣大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的蔡英文被迫「擱置爭議」推動兩岸「小三通」與今日「吹毛求疵」「逢馬必反」的做法。社評直言:若這樣的蔡英文當選,最大挑戰會從她當選那一刻開始,刻意凸顯爭議的兩岸關係要如何運作,她答得出來嗎?

  社評摘編如下:

  蔡英文上周出版自傳新書《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書中透露她擔任陳水扁當局大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期間曾因推動兩岸「小三通」被當時的臺灣安全部門認為太大膽差點丟官。這類選舉書即是文宣品,蔡選擇性公布這段內容,不外是為爭取中間選票。換個角度觀察,把蔡英文現在對兩岸關係的強勢態度移植到陳水扁當局初期,賣力推動「小三通」的蔡英文再怎麼大膽恐怕也是做白工。 

  兩岸「小三通」是在2001年1月1日,陳水扁上任半年後啟航。「小三通」之所以能在民進黨當局手上通,關鍵在於陳水扁當局當時願意迴避敏感的「主權」議題,就事論事,即使兩岸協商並不順利,也先就可操之於臺灣的部分先推動。換言之,若不是陳水扁當時同意以「擱置爭議」為基礎,蔡英文能推得動「小三通」才怪!進而放眼民進黨主政期間所有兩岸作為,有哪項不是以「擱置爭議」為前提才推得成? 

  以蔡英文現在對ECFA、和平協議的吹毛求疵來檢驗她當年一手推動的「小三通」,肯定是樣樣不合格。陳水扁於2000年9月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即明確表示,「兩岸可以透過面對面討論共同處理『一個中國』問題,也可暫時擱置爭議,以積極態度尋求兩岸關係的根本改善。」
 
  民進黨有過8年主政經驗,蔡英文操盤過兩岸政策,兩岸關係裡裡外外她知之甚詳。她知道兩岸要擱置爭議,但以她現在對ECFA、和平協議的批評,卻又強烈反對擱置爭議,把「兩國論」請出來做神主牌,大小事都要上綱到「主權」。就此,不論蔡英文的言行是昨是今非,還是今是昨非,她如果當選不了也就罷了,最大挑戰會從她當選那一刻開始,刻意凸顯爭議的兩岸關係要如何運作,她答得出來嗎? 

  如果民進黨自認有可能當選,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就應該要步步為營,不能只是反射式的「逢中必反」、「逢馬即反」,馬當局籤了ECFA就反ECFA,馬拋出「和平協議」就說「和平協議」是「賣臺」,昨是今非的矛盾盡現也就罷了,更會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因為很清楚的,即使蔡英文當選也不可能在一夕之間把兩岸關係大門關起來,既然如此,民進黨現在攻訐、詆毀、醜化、污衊兩岸關係,問題多多。會流失中間選票,而對深綠選民跳票,會增加日後推動兩岸政策難度。 

  蔡猛攻兩岸政策,會給深綠選民有太大期待,若當選後隨即跳票,「獨派」雖然也是無可奈何,總是會成為她推動兩岸政策的掣肘,平添無謂的吵鬧。 

  靠著以小搏大打天下的民進黨有很多精於選舉的老師傅,這批人很會選舉,滿腦子怎麼才能多拿選票,從不考慮選舉策略必須要與主政做連結,不能搞得太離譜,當選後會無法收拾。兩岸政策就是最好的例子,選前是老鷹,選後要改做河蟹,誰想陪著玩,由她耍?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焦點

  • 聯合報:蔡英文何以總是心想事不成?
    這使得蔡英文看似扶搖直上,但在一路走來奇蹟儼然逐漸呈現之時,島內民眾卻也一次又一次地發現,蔡英文的初始心願已一個接著一個破滅。對比鮮明,頗可玩味。這豈是蔡英文的初始心願,問題是:她何以未能心想事成?事與願違,也出現在蔡英文想甩掉蘇貞昌卻甩不掉,後來則不想用蘇嘉全卻又不能不退而求其次。蔡英文對副手的優先選擇,應是彭淮南、林信義等;但可為彭淮南等慶幸的是,他們畢竟仍知不能一頭栽進「否認『九二共識』,維持ECFA」的漩渦中。
  • 英文件證實中日曾達成共識擱置釣魚島爭議
    新華網東京12月31日電(記者 馮武勇 劉秀玲)日本共同社31日報導,最新解密的英國政府文件記錄顯示,時任日本首相的鈴木善幸1982年曾親口向時任英國首相的柴契爾夫人表示,日中曾就釣魚島問題達成擱置爭議的共識
  • 蔡英文為救民調躲到二線 把爭議議題都推給副手
    蔡英文(左)、陳建仁(右)。(圖片來源:香港中評社)海外網2月21日電臺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蔡英文2月份支持度比1月份上升7.6%;TVBS日前民調蔡支持度比馬英九低,在15位政治人物中敬陪末坐。中評社分析指出,觀察蔡英文過去這一個月的決策變得低調,許多爭議議題都交給副手陳建仁,雖與挺同婚、反同婚團體會面,但最後溝通協調的責任仍交給陳。蔡刻意退到第二線,顯然為了救民調,在決策過程上進行調整。文章摘編如下:   蔡英文上任不久就訂每周一晚上舉行執政決策協調會議,邀請臺「行政院」與「立法院長」、民進黨代表,以及縣市長代表、高雄市長陳菊舉行例行會議。
  • 臺媒稱應謹防蔡英文出賣南海討好美國
    參考消息網6月26日報導 臺媒稱,民進黨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蔡英文提出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雖然被人譏為「說不清楚」,但坦白說,兩岸關係發展至今,無論是藍或綠,都不致有躁進的行為。反而是多方利益衝突所在的南海,蔡英文的主張,更需要關切。
  • 蔡英文:小三通是兩岸良性互動起點 是重要裡程碑
    金門正值「中秋博狀元餅」,蔡英文忙裡偷閒,到縣定古蹟清總兵署「賭一把」試手氣。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華夏經緯網9月11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昨天在金門表示,沒有金門的小三通,就沒有今天兩岸的交流,呼籲兩岸從小三通的歷史經驗中出發,堅持兩岸和平往來,擱置爭議、存異求同,持續善意互動,為兩岸民眾謀求更大的福祉。
  • 漳州市旅遊局:擱置爭議 打造大烏山風景區
    然而,長期以來,相關縣(區)對於烏山的歸屬存在爭議,各自進行旅遊開發。   今年下半年以來,省市領導相繼深入烏山風景區進行調研,根據此次調研,詔安縣旅遊局提出了烏山「整體開發」的初步意見:由市裡牽頭統一開發,擱置爭議,資源共享;加快項目實施,強化工作落實;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旅遊景區知名度;要堅持保護與開發並舉的原則。
  • 十年沒到就到期了?蔡英文勝選後,第一個問題已經出現
    奇蹟中國編輯:拾遺兩岸地區的經濟發展互相依存、互相促進,這也使得兩岸地區的經濟均獲得不同程度的增長,但是自從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成功實現連任之後,兩岸之間的關係已經降到冰點,這也使得兩岸之間所籤訂的經濟發展框架極有可能被終止
  • 「藍委」批蔡英文糊弄大陸領導人
    華夏經緯網5月1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蔡英文即將上任,就職演說中兩岸關係論述備受關注。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今表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是兩岸擱置爭議、外交休兵基礎,蔡英文若要以無結論的九二會談「九二史實」取代,怎麼糊弄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據報導,蔡正元表示,1992年10月海峽兩岸在香港會談,磋商「一個中國」涵義,當時雙方也各自提出多種表述版本,但會談未達成採用那一版本共識,九二會談破局。
  • 國民黨邀蔡英文共登釣魚島被拒,臺媒:民進黨當局丟盔棄甲到令人匪...
    【環球時報記者 張天行】為捍衛釣魚島(臺灣稱釣魚臺)「主權」,國民黨15日提出請蔡英文與各政黨領袖登島宣示,結果被拒絕。國民黨黨團為此提出6點要求,包括請蔡英文與各政黨領袖及宜蘭漁民出海登釣魚島宣示「主權」、請當局立刻召見日本駐臺代表,表達嚴正抗議以及即刻召回駐日代表謝長廷,讓其清楚交代交涉過程等。蔣萬安還提及馬英九過去用強硬做法捍衛釣魚島時,時任「立委」的「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曾建議馬登釣魚島辦釣魚大賽,如今他要正式請陳其邁兌現承諾,「我會第一個報名,但我嗆你不敢」。
  • 蔡英文民調離奇上升背後:爭議議題都給副手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2月21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親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昨日(21日)公布民調,蔡英文2月份支持度比1月份大幅上升7.6%。該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對民調結果表示,「有枯木逢春般的離奇感覺」。有分析指出,蔡英文近來刻意低調,許多爭議議題都交給副手陳建仁,形同退到第二線。爭議不上身,民調數據拉抬有效。
  • 執政爭議不斷!蔡英文負面聲量超越蘇貞昌
    據臺媒報導 民進黨當局最近因反萊豬、牛肉麵之亂、中天新聞臺換照等事件爭議不斷。更傳出「行政院長」蘇貞昌若再出現施政風波,可能「內閣」改組。不過,島內輿情資料庫發現,蔡英文因被質疑「一石三鳥」、欲借關中天新聞讓蘇貞昌下臺,最近7天的網路聲量已是政壇最高,負面聲量也悄然超越蘇貞昌。
  • 蔡英文當局何以要為難維護太平島主權的漁民們
    可蔡英文當局卻是截然不同態度,先是竭力設法阻止漁民赴太平島,現今漁民們太平島之行返回臺灣,當局揚言依法開罰違法的漁民和漁船,三名隨船採訪的鳳凰衛視記者也被海巡人員帶至安檢站訊問。人們不禁要問,蔡當局自己不敢大膽維護南海祖業,何以要為難自討腰包、不辭勞苦的漁民們?答案無疑是清楚的:漁民們的舉動與當局立場背道而馳。民進黨在南海問題上一貫緊跟美國立場,對維護南海祖業漫不經心。
  • 沒到十年就到期?蔡英文連任後,第一個問題已經出現
    編輯:星辰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出爐,蔡英文以800多萬票的較大優勢當選了新一屆臺灣地區領導人,臺灣選舉結束後曾經的激情歸於沉寂,人們更多的開始考慮蔡英文怎樣拼經濟為臺灣造福,蔡英文當局在經濟發展方面一個繞不開的問題就是
  • 島內保釣團體批蔡英文對日軟弱
    島內強烈不滿,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因對日軟弱,被批「軟骨頭」。據臺灣《中國時報》10日報導,「中華保釣協會」和「臺灣釣魚臺光復會」等團體9日到臺北「日本臺灣交流協會」抗議,呼籲「內除國賊、外抗強權」。臺灣統一聯盟黨主席紀欣10日告訴《環球時報》,50年前在美國由臺灣留學生發動的保釣運動基本分成兩派:一是「革新保臺派」,這些人後來回到臺灣;另一派是「回歸認同派」,其中一些人後來到了大陸,「我相信所有願意站出來保衛釣魚島的人,都支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在捍衛國家主權及領土上會寸土不讓,在臺灣的我們也應該堅持奮戰到底」。
  • 蔡英文:「立法院」做決議 解決課綱爭議
    華夏經緯網8月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31日表示,黨主席蔡英文裁示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務必促成臨時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召開,讓「立法院」做成決議,解決「行政院」因為調整課綱而引發的社會爭議。
  • 國民黨轟蔡英文對日本軟弱 變「俗辣妹」
    日本石垣市擬將釣魚島改名為「登野城尖閣」,國民黨昨比較馬英九時期與蔡英文維護釣魚島主權與保護漁民的實際做法,痛批民進黨當局態度消極,面對日本就卑躬屈膝、軟弱無力,變成「俗辣妹」,如此「佛系作為」只會讓臺灣漁權不斷遭受侵犯。
  • 淺析蔡英文當局狡猾的「民意修補術」
    臺灣「中時電子報」6月30日發表資深媒體人王尚智的評論文章指出,蔡英文在民進黨初選後的民調數字持續上升,「民意修補術「是此刻蔡英文陣營的操盤核心。事實上從去年臺灣縣市選舉各地湧起對蔡英文個人的惡感,包括「東廠操控的批判、農漁基層的漠視、派系人事的分贓」等各種負面匯集,至今輾轉將近1整年。然而多數大眾集體對於負面、惡劣、負面、失衡的感受,往往會從內心排除或擱置,而不是讓自己一味懸心難受。蔡英文被狠狠罵了1年多,賞味期限已過,如今時間彷佛讓她鍍了一層「保護膜」。蔡英文究竟做了些什麼恢復聲望?
  • 針對南海仲裁案 蔡英文正式提出"四原則 五作為"
    華夏經緯網7月2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南海仲裁案等「國安」事件頻傳,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昨天正式召開就職以來首次「國安」高層會議,針對南海爭議提出「四原則,五作為」,將邀國際學者赴太平島進行地質等科學研究
  • 蔡英文「辛苦了」!
    兩岸經濟的發展跟馬英九密切相關,馬英九上任時全球正值金融危機,多年封閉下的臺灣經濟前景堪憂,為此馬英九認識到改變臺灣經濟的方法是積極發展兩岸經濟貿易往來,他提出:「要堅持開放、大幅鬆綁、釋放民間的活力」,這也使得臺灣經濟產生了明顯成效,臺灣股市曾連續三個月產生漲幅成為全球第一。
  • 拒登釣魚島「掛門牌」蔡英文遭同黨議員打臉
    臺灣地區一貫主張擁有釣魚島「主權「,但蔡英文對日方的改名提案卻是鴕鳥心態,拒絕登島掛門牌來彰顯「主權」。日本媒體報導,石垣市政府強調,改名與外交問題無關,主要是為了防止與位於石垣島市街區的登野城相混淆,甚至引發行政程序的相關問題,才會依據《地方自治法》規定提案加入「尖閣」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