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薰耳燭"能治病? 專家指出沒有任何科學根據

2020-12-18 東方網

東方網4月21日消息:把一根由天然蜂蠟和各種香草製成的香薰棒一端點燃插入耳孔內,就能治療耳鳴、偏頭痛、高血壓等疾病。這種中高檔美容院新推出的「香薰耳燭」療法,真的能治病嗎?記者暗訪了幾家美容院後,採訪了幾家醫院的耳科醫生,醫生們的結論是這種療法沒有任何科學根據。

昨天,記者來到一家在北京有60多家連鎖店的專業美容護膚中心,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了「香薰耳燭」療法。這種「耳燭」主要是以天然蜂蠟、蜂蜜、有機鼠尾草、洋甘菊、聖約翰混合草、天然胡蘿蔔素為原料製成的空心香薰棒。一端為可燃燒的燭蕊,一端則是可排煙的小孔,放在耳朵上,讓煙緩緩注入耳道,耳燭燃燒後,運用人體五官互通的原理,將香精油迅速傳至大腦,在腦部形成各種信號,再傳至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將體內與顱內的毒素排出體外,能有效治療耳鳴、偏頭痛、高血壓等症。「具體做香薰耳燭時,我們會用手順著頸部淋巴腺向耳後輕輕地做排毒按摩,因為隨著耳燭的燃燒,耳朵裡會有輕微的響聲,身體裡還會有一股熱氣往上躥,耳燭快燃盡時會把它拿出來,耳燭剪開後,裡面會有一些黃黃的粉末,顏色越深,說明體內的廢物積聚越多。」工作人員介紹說,「現在好多白領到我們這裡來做香薰耳燭,您也可以來試試,單次一百元,一個療程十次共八百元。」

記者又到了另外一家美容院,這裡所說的耳燭療法和上一家說法類似,記者詢問這樣會不會有危險,工作人員忙說:「放心,一點危險都沒有,做了一個療程後肯定讓你變得更漂亮。這種新興的美容方法需要大膽地實踐。」

隨後記者採訪了同仁醫院和北京中醫院的耳科醫生。從業多年的醫生們聽完記者介紹的這種香薰耳燭的療法時,第一反應就是「用一句流行的話來說,這種治療方法就是搞笑。」北京中醫院耳科的劉醫生說,美容院裡這種香薰耳燭的療法沒有任何科學根據,他們也並不具備治療耳鳴等疾病的醫學基礎。單說耳鳴這種病,在治療上就很困難,至今在國際醫學界上還是一個難題,一根蠟燭怎麼可能解決這個難題?至於耳燭可以吸出耳垢、穢物排毒的說法,也沒有什麼根據,而且點燃的蠟燭放在耳朵上會有一定的危險。耳燭的成分多半為石蠟或蜂蠟,本身不是很純的物質,加上製造過程不可能品質統一,燒出來的殘渣當然會顏色深淺不一。中醫上有種針灸耳朵旁邊穴位的療法,但在針灸過程中,是把點燃的艾條放在穴位的銀針上,藉助熱力來疏通經脈。無論原料還是方法都與美容院的截然不同。愛美是人的天性,但也不能盲目地相信商家,有病還是要到醫院進行治療,有關部門最好能制定出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規範美容業。

相關焦點

  • 「耳燭香薰」能治耳鳴、失眠? 專家質疑安全性
    據行家估計,目前上海至少60%的美容院有耳燭美容項目。一些醫生和美容專家指出,耳燭療法其實沒有科學根據。美國曾有一份相關研究報告稱,耳燭不能清理耳垢。  但是,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生告訴記者,她自己就曾經做過「耳燭香薰」,由於第一次做覺得很舒服,兩天後又做了一次,沒想到,「做完後沒多久耳朵就開始發炎了」。這位醫生事後認為,可能是耳燭較大的吸力影響了耳道自身的清潔功能。  醫生指其並無科學依據  據滬上美容專家張文英介紹,從美容技術層面上來講,耳燭的功效其實遠沒有廣告宣傳得那麼神奇。
  • 耳病患者不宜「香薰耳燭」
    耳病患者不宜「香薰耳燭」     時下,一些美容院紛紛推出「香薰耳燭療法」,打出廣告語:「香薰耳燭不僅能排毒,還能減壓、美容、促進睡眠」。美容院人員稱,耳燭裡含有多種天然植物精油,利用燃燒後所產生的負壓,在耳內產生真空狀態,通過滲入作用及傳熱效應使芳香精油直接進入顱內和體內,激發腦部中樞神經活動,可以達到美容、排毒、減壓的目的。真的有這麼神奇嗎?專家建議,耳病患者不宜「香薰耳燭」。
  • "排毒"耳燭竟用石蠟製成[圖]
    2006年10月31日維權案例:號稱能排毒養顏的「香薰耳燭療法」正在滬上美容院盛行。在美容師的「強烈推薦」下,一些女性白領趨之若鶩。  然而據記者了解,許多美容院為降低成本,竟大量使用工業石蠟做成的耳燭。耳科專家提醒消費者,石蠟製品含刺激性,使用不慎極易引發炎症。   工業石蠟竟是耳燭原料   近日,記者以美容產品經銷商的身份來到共和新路上的某貿易公司,表示想要購買耳燭。接待記者的金小姐說,他們公司生產銷售耳燭已經一年多了。
  • 學生減壓 耳燭越「燃」越火
    這種「香薰耳燭療法」到底真有療效,還是故弄玄虛,中西醫說法不一  本報訊記者關瑞報導在耳朵裡點燃一根特製的蠟燭,配合精油按摩,通過蠟燭的燃燒將香薰精華由耳孔傳入大腦及神經系統,從而起到對人體機能的調節作用。日前,鞍山一些美容院推出的耳燭業務受到部分以此緩解複習壓力的中學生的推崇。耳燭能否減壓,中西醫看法不一。
  • 耳燭排毒法
    一種新的美容項目「香燻耳燭排毒療法」,最近「燃」進江城,成為美容院的「新寵」。據稱這種源自古印第安的排毒養顏療法,不僅可以排毒減壓、改善氣色,還可緩解頭痛、過敏、鼻炎、失眠、眩暈等症狀,此療法是否真的如此神奇?   記者親歷:昏昏欲睡  3月30日下午1時左右,記者走進漢口新民眾樂園一家美容店。
  • 專家表示聲稱能治病的保健品肯定是騙人的
    保健品不是神藥只是食品       專家表示,聲稱能治病的保健品肯定是騙人的  實習記者 代小佩  日前,權健自然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束某某等1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此次的「權健事件」引發巨大的輿論海嘯,讓國人的目光再次轉向保健食品行業。
  • 「靈氣治療」不能治病 科學養生勢在必行
    「靈氣治療」不能治病 科學養生勢在必行 時間: 2014-08-13 15:29  來源: 廣州日報   編輯:
  • 專家揭穿"鍺鈦項圈"騙局 能治病是圈套
    專家揭穿"鍺鈦項圈"騙局 能治病是圈套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8-11-30  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起,很多人脖子都戴著一條號稱能治療頸椎病的鍺鈦項圈,而且還可以幫助人們緩解疼痛、消除疲勞。現在這種項圈在北京、上海等很多城市銷售火爆,甚至還出現過脫銷的情況。
  • 保健品能治病是忽悠
    保健品能治病是忽悠 2020-01-07 14:09:09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受訪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心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李海霞★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營養科主任劉昌娥★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中醫科主任、主任醫師李德俊
  • 加溼器裡加醋、香薰精油殺菌、釋放香味 專家:這樣做並不科學,還不...
    有些人還喜歡在加溼器的水裡添加醋、板藍根、香薰精油等等,覺得這樣能殺菌防毒、釋放香味。專家說了,這樣做並不科學。給加溼器裡的水配上醋、板藍根、各種香型的香薰,或者精油……有人覺得,這樣不僅能保溼,還能增添芳香氣味、安神助眠、殺菌防毒,其實不然。
  • [視頻]專家揭穿"鍺鈦項圈"騙局 能治病是圈套
    但是不管用什麼方法來賣,消費者關心的還是,它是不是像廣告宣傳的那樣能治病?     在電話中,張女士一再向記者強調的是,自己的產品質量絕對可靠,因為這些產品全部都有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專利證書。    按照張女士的指點,記者找到了廣告中的產品專利編號,號碼一共是五個,但是查找的結果卻讓記者很失望,這幾個號碼全部是外觀設計專利證書,和產品本身的治療功效根本沒有關係。
  • 美35名科學家指出,NMD缺乏科學根據應當停止
    中新網華盛頓6月12日消息:美國35名物理學家十二日一致指出,美國政府正積極進行的國家飛彈防禦系統(NMD)計劃缺乏科學根據,應當停止。  據外電報導,這些物理學家當日在美國國會告訴議員,計劃中的NMD沒有用,可用既便宜又簡單的辦法破解。
  • 耳屎居然能派大用場
    [摘要]專家們發現不少家長認為掏耳朵能保持耳道清潔。但反覆掏耳朵會破壞耳道皮膚自然屏障,導致外耳道炎甚至會引起耳道溼疹。專家們發現不少家長很喜歡給孩子掏耳朵,認為這樣能保持耳道清潔。如果我們用棉籤、發卡甚至回形針等任何手頭的東西試圖「痛快」解決的話,只會造成反效果——將耳垢推往耳朵的更深處,堵住我們的耳道,甚至損害我們的聽力系統。美國耳鼻喉協會的成員賽斯·施瓦茨警告道:「當人們把棉籤或者其他『異物』塞進耳朵後,其實會對耳道內的皮膚造成傷害,從而放任細菌進入,並造成感染等。」FIVE:耳燭療法小心耳朵燙出個洞聽說最近美容院裡「耳燭療法」很流行!!
  • 加溼器裡能加香薰精油嗎?專家:或引發呼吸系統疾病
    武漢晚報訊(記者張劍 通訊員田娟)為了兼顧保溼養顏和祛病強身等功效,不少人喜歡在加溼器裡添加香薰精油、醋、板藍根等「作料」。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醫學科主任醫師張惠蘭教授表示,這種做法既不科學,更可能會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冬春季節,在乾燥氣候和室內供暖的雙重夾擊下,加溼器成了不少人的「養命」法寶。
  • 可以說不輸給任何大牌的小眾香薰全在裡面
    就算家裡沒有花,也要讓它充滿香氣,提升家裡的情調,沒什麼能比得上香薰了。在短短的幾分鐘裡,將房間變成充滿優雅香氣的情調空間,掃掉一身在學習、工作中帶回來的疲倦,精神在舒緩的氣味中變得放鬆起來,感覺整個人都被療愈了。
  • 金屬鈦治病沒依據 專家:養生手鍊涉嫌虛假宣傳
    金屬鈦治病沒依據 專家:養生手鍊涉嫌虛假宣傳 2008年11月24日 13:20 來源:成都日報 發表評論   市民李女士反映:前一段時間我在大慈寺附近的藥店裡買了自稱能夠「抗疲勞」的含鈦手鍊,可戴了一段時間後發現沒有任何效果
  • 專家指出:憑概率學做彩票預測違背科學常識
    近期選號偏重中心區域,應儘量考慮20-26區段……」某一報紙上,一位「概率論專家」正在指點下期體育彩票的熱門區域;與此同時,一本有關臺灣六合彩「解密」的小冊子據說在市面上大受歡迎。面對這股「彩票預測」風,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主任江曉原、華東師範大學數學教授張奠宙、王靜龍近日表示:此類預測明顯違背科學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