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這後一種情義總是會更容易讓人放在心上,尤其是在為人雪中送炭的時候還有可能會為自己招來禍端的時候,就比如在戰爭的年代幫助一個人,稍有不慎就可能會殃及自身。其實幫助別人的時候其實並不會想很多,但是說不定曾經需要你幫助的那個人,在後來也會成為一個大人物呢?畢竟寧欺白頭翁,莫欺少年窮啊。
這是一段關於我國著名的飯店——錦江之心懂得創始人,董竹君先生曾經幫助過一位少年郎的故事。
董竹君的傳奇
董竹君是一個出身貧苦人家的女孩子,父親在年輕的時候跑來上海打拼,以拉黃包車為生。日子雖然清貧,但是父母還是咬牙將董竹君送去了私塾讀書,一家的生活也算得上是美滿。如果沒有後來的變故的話,這一家人的生活應該是會繼續這麼美滿下去的。
董竹君的父親不知怎的就患上了傷寒症,這下子家中是再也沒有閒錢將會董竹君送去念書了,後來更是因為父親的病症,董竹君被抵押進了妓院,當賣藝不賣身的歌妓,抵押的時間為三年。
儘管這段日子董竹君過得很是痛苦,但也正是因為在妓院當中賣藝,她才結識到了革命黨人夏之時,兩人一見傾心。董竹君在兩年後借病逃出,與夏之時結婚。兩人還一同前去了日本,在日本,董竹君進入了東京的一所女子大學,努力讀書,彌補自己在學識方面的不足。
四年之後,董竹君成功畢業,就順從了夏之時的想法,來到了四川和夏之時在一起,並且孕育了5個孩子。1929年,兩人因為感情不和而分居,董竹君來到上海。1934年兩人正式離婚。
原本離婚協議上是要求孩子歸屬董竹君撫養,而夏之時要按時支付撫養費用,但是後來夏之時不僅沒有支付撫養費用,還要董竹君將會孩子交給他,董竹君斷然拒絕,帶著自己的五個孩子繼續在上海打拼。
在經過經營紗管廠積累了一定的資金之後,1935年,董竹君開了一家錦江川菜館,一開門生意就非常的紅火,當時上海的上層權貴,例如杜月笙、楊虎等人都是這裡的常客,董竹君也憑著自己八面玲瓏的功夫,讓自己的菜館獲得了一個好口碑。這也是後來名揚全國的錦江飯店的前身。
值得一提的是,在和夏之時分居之後,董竹君就看到了共產黨先進的地方,自願加入了中國的共產黨,而當時介紹她加入中共黨組織的就是李堂萼。這也為日後她接濟宋時輪將軍埋下了伏筆。
幫助宋時輪
宋時輪也是一個有志青年,恰逢亂世,就想為自己的國家做點什麼,最後他選擇了成為一名軍官。1926年,宋時輪成功考進了黃埔軍校,成為了第五期的學員,1927年,由共產黨青年團的團員轉為共產黨員。
同年四月,蔣介石發動政變,宋時輪以共產黨嫌犯的身份被捕入獄,也是在監獄當中他結識了李堂萼兄弟。1929的時候宋時輪終於被放出來了。為了避免麻煩,宋時輪迅速離開了廣州,四處輾轉,尋找組織的所在。
來到上海的時候,宋時輪再次遇見了當年的獄友,李堂萼。李堂萼在得知他的近況後,也比較著急,只是李堂萼自己也沒有餘力來幫助宋時輪,但是他想到了在上海經商的董竹君,想必她是有能夠力幫助宋時輪的。也因為董竹君認識自己,就用了自己的名義給董竹君一封信,希望董竹君可以幫助這個年輕人。
順著李堂萼兄弟給的線索,很快宋時輪就來到了當時董竹君開設的店鋪裡,那時候的宋時輪面色青灰,長衫已然很是破舊,就像是一個大病初癒的人,董竹君是這麼評價當時的宋時輪的。
在看到介紹信後,董竹君立刻將宋時輪帶進了不對外開放的二樓,將一疊現錢塞到了宋時輪的手中,作為宋時輪日後活動的基金。那時候上海的風聲也很緊,董竹君也不敢多留宋時輪,怕暴露兩人共產黨員的身份,在確定宋時輪已經不要其他方面的幫助之後,也就目送宋時輪離開了,以防萬一,董竹君甚至不敢下樓相送。
這筆錢在宋時輪這裡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除去尋找的組織的路費之後,他還用這筆錢的餘款組織起了一直抗日的遊擊隊,之後還帶領自己的遊擊隊加入了紅六軍。由於在戰爭中的勇猛表現,宋時輪在軍隊中很快就得到了升遷,但他一直沒有忘記董竹君當時二話不說就給予自己一大筆錢的幫助。在戰爭之餘也一直在打聽董竹君的消息。
再次相見,成為摯友
兩人再次見面已經是將近二十年之後的事情了,1950年,宋時輪得知了董竹君要和上海的一些上層官員會面,特地推掉自己手中的事物,從自己的駐紮的軍區趕來上海,向董竹君表達自己的謝意。
董竹君在時隔20年後再次見到宋時輪已經有些認不出來了,畢竟當年出現在董竹君面前的那個年輕人有些邋遢。還是宋時輪率先開的口,他尊稱董竹君為先生,說到"董先生,當年您在困難的時候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今天我就是專程來這裡的道謝的"。
經過知道當年的事情的上海官員的提醒,董竹君才回想起來那件事情,將面前這個成熟的男人和當年那個小夥子對應起來。連忙回應宋時輪說"記得,記得,只是也說不上什麼大的幫助"。
兩人這才又恢復了聯繫,不過當時又爆發了韓戰,在送給董竹君一把自己當年在戰爭中過的日本軍刀之後,宋時輪又奔赴了朝鮮戰場。待到兩人第三次見面的時候,他們才開始常常聯繫、見面,成為了十分要好的朋友。
小結
儘管董竹君比宋時輪大了7歲,但是率先去世的反而是宋時輪將軍,當時已經年逾九十的董竹君聽到這一噩耗的時候,含淚寫了一首詩來悼念自己的這位朋友。
六年後,也就是1997年,董竹君應邀參加了《讀書時間》欄目的專訪,但是在該專訪節目播出不到一個小時,董竹君就因為感冒不治身亡,享年9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