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戰列艦的發展,一直有著對方防禦厚一級,那麼主炮口徑加一寸或兩寸,對比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發展規律,一直到二戰日本大和號戰列艦巔峰時的460毫米(約18英寸)艦炮為止,不過在一戰時代,356毫米艦炮還是「罩得住」的,當時世界海軍強國都在建造具備同等火力的新戰列艦,其中就有美國。
美國第一批裝備356毫米艦炮的戰列艦:以紐約為名
美國海軍紐約級戰列艦,共有2艘,分別為紐約號(BB-34)的德克薩斯號(BB-35),在紐約級戰列艦設計與建造的裝備的同時代,世界主力艦主炮口徑都開始超越了12英寸,這讓美國很不安,於是1913年從英國引進了14英寸(356毫米)艦炮技術,裝備1911年就已經建造的紐約級戰列艦,紐約級也就成了美國第一批356毫米艦炮戰列艦。
最終紐約號和德克薩斯號都於1914年服役,服役時滿載排水量2萬8367噸,擁有5座雙聯裝主炮塔,共計10門356毫米主炮,16門127毫米副炮,水線處主裝甲帶最厚處為12英寸(約305毫米);現代化改裝後滿載排水量為3萬2000噸,127毫米副炮減少為6門,大幅增加了中小口徑防空炮,多達8門76毫米高炮、40門40毫米炮、8門28毫米炮、48門20毫米機炮,最大航速為21節。
紐約級戰列艦的前後主桅在服役時是非常具有當時美國海軍特色的「鳥籠式」,這種設計有比較好的扛彈效果,不過承重能力相對有限,而且對於海上常見的颱風和颶風也沒有什麼抵抗力,最終在1926年的現代化改裝中,前部艦橋改為三腳檣式,後桅樓改在了第三和第四炮塔之間。
不過這裡美國還是被英國蒙了,實際上英國1912年建造的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雖然對外宣稱是14英寸主炮,實際為15英寸(約381毫米)主炮,而且該戰艦是英國第一批使用燃油鍋爐為動力的戰列艦,速度達到25節,遠超同時代戰列艦,5年後日本建造的長門號戰列艦,最大航速與其相差不多,還是在1912年,英國同時開工4艘鐵公爵級戰列艦,2艘伊莉莎白女王級,顯示了當時世界海軍第一的底氣。
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卻戰績不多,最終成靶艦
紐約級戰列艦雖然在一戰中服役,不過1917年美國參戰時,英國和德國的日德蘭海戰已經在1916年就打完了,德國海軍水面艦艇再沒有成規模的海戰,因此美國海軍的戰列艦也沒有什麼戰績。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兩艘紐約級戰列艦在航速上無法跟隨航母為核心的編隊快速機動,已經老態盡顯,早期一直在大西洋參與任務,兩艘紐約級本身艦體也沒有多大的改裝潛力,因此現代化改裝變動不是很大,在1942年的北非登陸戰役中,紐約號與裝備406毫米主炮的麻薩諸塞號戰列艦一起,與尚未完工無法動彈法國讓·巴爾號戰列艦展開炮戰,導致讓·巴爾號坐沉,最終直到1955年讓·巴爾號才完工,一不小心成了:世界上最後一艘完工的戰列艦。
而德克薩斯號參加了諾門底登陸行動,並和紐約號參加過硫磺島、衝繩島等戰役,最終在二戰結束後,德克薩斯號幸運的成為了博物館艦艇,而紐約號則在1946年被拉去做了原子彈試驗中的靶船,雖然沒有因原子彈實驗沉沒,不過最後還是被美軍擊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