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郵戳
陳利民
今年元旦放假之際,我坐輕軌回到北碚小城,去看望年邁的父親。
我父親已經退休多年,他以前是鐵路建設單位的一名統計師。他這輩子的生活態度、工作作風就像那些工程統計數字,準確無誤,一絲不苟。在我年少的記憶裡,許多生活日常用品都憑票限量供應。後來因為家裡又增添了一對雙胞胎弟弟,父親就果斷「戒」掉菸酒,但他又用節餘的私房錢愛好上了集郵。
父親對集郵痴迷,煞費苦心。
那幾年,父親幾乎成了他們單位收發室的第二個收發員。每當到了單位分發報刊信件的時間,他都會主動地做業餘收發員,把那些貼著漂亮郵票的信件熱情地送到主人手中,並懇請主人將貼著一枚4分或者8分郵票的信封送給他。為了一枚小小的郵票,有的時候,他還得多費口舌,多賠笑臉。
父親獲得那些信封如同寶貝。他下班回家就小心翼翼地剪下郵票,浸泡在清水裡,在郵票和信封自然脫離之後,撈起郵票放在乾淨吸水的一張白棉布上,用醫藥棉籤認真地、輕輕地擦拭郵票背麵漿糊的殘留物,在避開強烈陽光下將郵票晾乾,然後再放在玻璃板下壓平。那些日子,父親不僅自己收集郵票,而且還動員母親去收集她同事們的舊信封,他甚至也慫恿我去找我同學們的家長要舊信封。母親滿臉不悅地說,乾脆你開一家舊貨店,我們全家人跟你去收集那些亂七八糟的破爛。
父親和顏悅色地回答,集郵是一種修養,一種情操。
有心者,事竟成。多年之後,父親盡然收集了幾大本集郵冊,應該有近幾千枚山水、花卉、瓷器等等的成套郵票。每當他閒暇之餘,要麼帶著集郵冊去以票會友,要麼他就在家裡泡一杯茉莉花茶,一邊慢慢品茶,一邊細細品鑑收集的郵票。
我們四姊妹長大成人,父親也退休,家裡經濟條件慢慢好起來。父親就多了一些其他愛好。比如集報,比如集卡,比如集幣,甚至他還收集郵戳。
如果說,收集郵票比較簡單方便,那麼,收集郵戳就比較困難麻煩。一方面,除了父親自己孜孜不倦地收集舊信封上的郵戳;另一方面,他也安排我四處收集,四處加蓋。因為我記者職業的便利條件,經常走南闖北。我每到一個採訪之地,都會抽時間去一趟當地郵局,把一張明信片投入郵筒。我想,這不僅僅可以滿足父親小小的心願,也做到了我當兒子的一份小小的孝心。
父親在自己收集郵戳過程中是辛苦的,是困難的。以前,他可以利用工作出差機會,收集外地郵戳;可現在父親退休了,只是偶爾旅遊順帶收集。他曾經為了一枚特色古鎮郵戳,冒著風雨步行了幾十裡山路;也為了一枚名勝古蹟郵戳,冒著酷暑坐了幾百裡路的長途汽車。有一年,他在內蒙古工作時,為了收集一枚民族風情小鎮的郵戳,竟然在小鎮上整整等了郵遞員一天。
最令我感動的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父親根據我們全家人不同月份,不同生肖,在我們生日那天貼上生肖郵票,去郵局加蓋了郵戳,以示紀念。而且,他這樣做就堅持了十幾年。
這天,我回到北碚小城,父親拿出一本嶄新的紀念冊送給我。那裡面是我母親、我妻子、我弟弟、我妹妹、我弟媳、我妹夫、我兒子、我侄兒、我侄女的貼著生肖郵票的加蓋生日郵戳的紀念冊。
告別過去一年,這是耄耋之年的父親送給我最好的新年禮物。
我捧著紀念冊感慨萬千,眼眶溼潤。
(作者單位:重慶日報報業集團)
版面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