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解析」正確處理可改變和不可改變的事情,乃人生大智慧

2020-09-07 新課標大語文

新課標語文課題組:陳星

唐河縣文峰高中一線語文教師,多次輔導學生參加各種作文競賽,取得一定成績。

主編:王濤

欄目主編:鞏彥芬 / 責編:鄭雙

審校:孫夢霞 / 美編:李悅

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

請結合材料內容,自擬題目,自選角度,寫一篇面向全校同學的演講稿,表達自己的感悟和情志。不少於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要求:不少於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命題說明:

本題來自於江蘇省泰州市2019-2020學年度高二第二學期期末考試 ,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請關注 「新課標大語文」 微信公眾號。

命題方向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科學精神:理性思維、勇於探究

學會學習:勤於反思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實踐創新:問題解決


審題

限制性

1.真實情境的限制。題目提供的真實情境是李開復的一句名言,著重強調「有勇氣改變」「有胸懷接受」以及「有智慧分辨改變與不可改變的界限」,考生的審題立意應由此出發,不可脫離材料。

2.典型任務的限制。「結合材料內容,自選角度,寫一篇面向全校同學的演講稿,表達自己的感悟和情志」,題目要求考生寫一篇演講稿,寫作形式及內容要符合演講稿的要求;演講的對象是本校同學,寫作身份是高中生,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和演講對象;演講內容要體現與材料內容相關的感悟與情志。

3.價值判斷的限制。「有勇氣」「有胸懷」「有智慧」三個詞語是對材料中所說的三種情形的肯定評價。材料倡導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甘於接受不完美的胸懷和善於分辨的智慧,考生所表達的價值觀不能與此相背離。

開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針對材料內容,考生選擇不同角度進行切入。可以圍繞「勇氣與改變」來寫,也可以從「胸懷和接受」來寫,也可以三者結合,採用並列結構或者逐層深入的形式展開。

2.聯想和思考是開放的。材料中的三句話具有極強的開放性,「可以改變的事情」是開放的,如何改變也是開放的;「不可改變的事情」是開放的,如何接受也是開放的;分辨兩者不同的智慧更是開放的。聯繫事例是開放的,結合自身實際是開放的,表達的感悟和情志更是開放的。

3.文體是自由的。題目要求考生結合材料表達自己的感悟和情志,寫感悟可以議論、可以記敘,側重寫情志未嘗不可以寫成散文。


解題

本題屬於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重點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重在發展考生的思維,體現了新課標核心素養中「發展和提升思維」的要求。材料中的三句話既可以單獨理解,更適合綜合解讀。本題目屬於給命意詮釋類題目,考生要從這三句話出發,聯繫社會人生進行延伸論證,寫作時要注意內容的邏輯性與說服力。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改變現狀,「勇」字當頭。

2.接受不可改變之事,陶然而活。

3.善於分辨可變與不可變,是一種智慧。

4.海納百川,善納不可改變之事。

5.可改變,盡人事;不可變,聽天命。

……

偏題立意:

1.要有寬容別人的胸懷。(未準確抓取信息,材料強調的是「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

2.成功需要勇氣和胸懷。(只抓取關鍵詞,流於話題,材料所說的「勇氣」是「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的勇氣,「胸懷」是「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的胸懷,材料也並未談這二者和「成功」的關係)

3.面對困境,勇於改變。(把改變的對象拘泥於困境,「困境」不等於「不可改變」之境)

4.接受生活,陶然而活。(擴大外延,材料講的是「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

……


下水文

變與不變,智慧分辨

河南省唐河縣文峰高中

陳星老師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變與不變,智慧分辨》。


有人說,有勇氣改變現狀的人是了不起的,而有的人卻說,最珍貴的不是改變現狀的勇氣,而是有敢於接受不可改變的現狀的胸懷。明晰現狀是可以改變的還是不可改變的,更是一種智慧。


若你被困於逆境,你是否能面對它並有勇氣做出改變?


大家都聽說過,中國「保爾」張海迪因病導致高位截癱,癱瘓是不可改變的,但殘疾人的生存方式卻是可以改變的,她選擇學習針灸在當地行醫;也知道新中國初期滿目瘡痍,共產黨人憑藉不懈努力才最終雄立東方;更不必說當下疫情阻擊戰,我們國家憑藉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勇氣成功把控了眼下的疫情……人人都嘆服於「改變」的勇氣的可貴,若是只向著自己的逆境低頭,張海迪將終其一生在輪椅上碌碌,中國將永遠被詬病為「東亞病夫」,若像英國一樣採用集體免疫的方案而不去努力改變,我們也不會有今天的歲月靜好。


我肯定改變逆境的勇氣,更嘆服於接受不可變現狀的胸懷。


中國的殘疾人有千千萬萬個,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張海迪,她的成功相當一部分得益於自己勇於接納不可改變的現狀的「胸懷」,如此她才有了後來奮進的心態;而當下疫情更是如此,胸懷難能可貴,只有接納不可改變的當下,認清自我,才能做出最準確的改變。


困難面前,勇氣和胸懷同等重要,而分析現狀的智慧,才是做出正確選擇的前提。


也許有人已經發現了,張海迪就是這樣一個智慧的人,她接納的是自身的殘疾狀態,改變的是身為殘疾人的處境。她明白自己的身體不可能如常人般方便,但生活卻不一定因身體而墜入谷底,因此才有了後來的「改變的勇氣」和「接納的胸懷」,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就如同疫情期間的中國:接納已改變不了的疫情現狀,改變尚可控制的未來態勢,同時積極響應,科學施策,靠著無數決策者和科研人員的智慧和勇氣,做到防疫的全面保險,才能穩步走向成功。


若你正處在困境中,不妨思考一下當前的狀態,請手握智慧,以勇敢的心面對成功的機遇,以寬廣的胸懷來接納過往的遺憾吧。我們身為身體健全的青年人,有著優越的學習和生活條件,享受著國泰民安的生活環境,就更應該學習分辨現狀的智慧,勇敢走出舒適圈,不懼眼前困難,直面挑戰,去改寫充滿無限希望的人生。


要知道,變與不變都是智慧,分辨出可改變與不可改變的界限,在可改變的範圍內盡人事,在不可改變的範圍內聽天命,這才是成功的真正捷徑!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激勵人生的正能量短文:只有自己改變了,人生才會改變
    激勵人生的正能量短文:只有自己改變了,人生才會改變「人生中最美好的那些年,是你接受自己的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時候。你不會遷怒母親、責難環境、怪罪總統,因為你知道你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運。」其實每個人生問題,都是自己成長的機會,當你能認清「問題」都是自己造成時,就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認清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思考方式,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它讓你把注意力放在改變自我上,而不是企圖改變他人、抱怨環境。
  • 佛學「方便」智慧|佛陀為何以「神通力」折服崇火外道三迦葉?
    佛陀教導眾生成就正覺,必須具備大福德與大智慧,此二者都須歷經無量時間的修習,然而,大智慧才是克服成佛過程中的種種困難,亦是使到菩薩堅持不退心的基石。何以方便智慧能夠幫助菩薩持續自覺覺他?如果我們都能以般若方便來面對、處理日常生活遇到的困難,人生是否可以活得更自在呢?
  • 為什麼2020國考申論沒有「大作文」?
    其中和「大作文」寫作內容有關的就是「文字表達能力」,內容為:要求熟練使用指定的語種,運用說明、陳述、議論等方式,準確規範、簡明暢達地表述思想觀點。二、「申論大作文」容易形成套路「申論大作文」是歷史悠久的一種題型,由於它限制少,自由發揮的空間很大,能夠幫助考生最大限度地展現自己的寫作能力。但是,這種大作文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容易形成「套路」。
  • 態度改變,孩子的人生也會跟著改變
    有的時候,父母態度的改變,將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影響,它或許好,或許不好,關鍵要看父母態度是一個怎麼樣的轉變,以此來判斷孩子的接受和發展情況。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父母的性格比較溫和,做事情的時候比較公正,孩子也會受益頗多,但是如果父母的脾氣比較暴躁,做事情的時候喜歡斤斤計較,很容易導致孩子出現很多不良行為。
  • 我與「改變自己」的故事,我與寫作的故事
    如果希望和這些朋友一起,加入「改變自己」,請點擊「閱讀原文」,加入會員。@會員      Daisy汪巧麗一段關於改變自己與我的故事2015年初就訂閱了改變自己的每周語音,那應該是朋友推薦給我改變自己不久後的日子吧。
  • 「原創」海豐阿東:通過算命改變孩子人生軌跡的老師
    「原創」海豐阿東:通過算命改變孩子人生軌跡的老師人的信念,有的時候能夠讓人克服種種困難。做出讓人意想不到的成績。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他發生在祖國的魯西南。在那個地方有一個小村子,叫姜春。這個村子,是這樣的小,在地圖上你可能根本無法找到他。就是這樣一個小村子。
  • 改變信念,改變行為,改變人生-TY隨筆
    信念到底是什麼,在這裡援引李中瑩老師說中的原文:「信念就是「事情應該是怎樣的」或者「事情就是這樣的」的主觀判斷,是我們認為維持世界運作下去的法則(這是來自說話者腦子裡認知的世界,即主觀的法則),是解釋和支持行動或者沒有行動的理由,是解釋和支持變化或者沒有變化的理由。
  • 「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改變命運的是,人類的智慧和能力
    知識改變命運是我們從小到大都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我們都深信不疑,因為這句話確實是改變人生的一個道理,而且也誕生了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是很多人都在疑問,我擁有了很多的知識但為什麼不能獲得成功呢?首先我們要把知識和智慧分開,你得到了知識但不一定能夠得到智慧,你所擁有的知識到底算不算一種能力,這就看你自己的選擇了。在現在這個網絡發達的年代,知識的獲取方法變得更加快捷,你所想要解決的事情都能夠從網絡上尋求答案,解決問題。你覺得你自己得到了答案,獲得了知識,但是你沒有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能力,只是一味地尋求結果,那麼到最後你獲得的只有那些知識,而沒有得到智慧。
  • 作文專題 |2021屆高考作文複習:「堅守與改變」主題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不可事事都鋒芒畢露,甚至以一種「大國主義心態」處理國際問題,熱衷於在國際事務中起「帶動」和「領導」作用,事事想衝在前面,那樣就可能引起本可避免的、不必要的對抗。倘若我們當初不是像企鵝一樣奮力沉潛,韜光養晦,能取得今天如此輝煌的成就嗎?
  • 如何改變命運
    這樣如此一來,知其原理,吾人按照進財的生活習慣去做,不是可以真正改變命運了嗎!對的!這樣才是真正的有效途徑,亦才能化消極為積極。前面的「如何改變命運」篇,正已說明了,損財氣色形成的種種因素,而本文正是更上一層樓,讓吾人了解進財氣色組成的主因何在,如此亦才能讓吾人一生之兇險降到最低讓人生過的更有意義。
  • 「棉花糖·家庭教育」成為智慧父母 你不能錯過的10條高能語錄
    成為「高情商」的智慧父母我們都希望下一代能夠「贏在起跑線上」,而這起跑線恰恰就是我們的家庭教育。對於很多父母苦惱的育兒問題,大宋老師總能一語成讖、溫柔而不失堅定,引導他們成為「高情商」的智慧父母。她的每一堂父母課,都是「能量」滿滿、「智慧」多多,給人以醍醐灌頂之感。
  • 斷舍離:極簡生活整理法「一日丟一物」簡易輕鬆改變人生?
    生活煩惱事多,於是很多人都渴望反本復初,化繁為簡,推崇「極簡生活」。拋棄不重要的事,才可清空一角,讓人喘息。然而,我們傭俗,都必先由身外物做起。由外物到心底,要如何做到斷舍離?日本人妻大M著書分享「一日丟一物」的生活提案。大M於1978年出生於日本山形縣。 關西外國語大學英美語系畢業後,與外籍人士結婚。 目前與美國丈夫和三個孩子住在神奈川縣橫濱市。
  • 「高考作文」最新出爐之2021年10大話題的預測及深度解析
    下午好呀今天給尼萌分享的是 2021高考作文(由清華老教授)預測的壓軸高考作文10大話題及其深度解析,只要牢牢掌握,語文作文不再丟分!「例:」希望大路平坦筆直,卻常常有岔路和崎嶇;希望江河一瀉千裡,卻常常有旋渦與逆流;希望莊稼茂盛豐收,卻常常有旱勞與蟲害;希望人生幸福美滿,卻常常有挫折和失敗。事物總是由對立的兩方面組成的,希望萬事如意是不現實的。
  • 人生智慧語錄:「辛苦與幸福,是同義詞」
    獨處時只有你和自己,不用再疲於應對繁雜的人際關係,只要討好自己、取悅自己就夠了。獨處時最常做的事通常是閱讀,人生的許多答案都在書本中,你問十個朋友不如讀好一本書,有時朋友跟你一樣年輕,他們的閱歷也還不夠。當你成長了,朋友也會受益。
  • 「聖經」人生,有時也需要堅持和等候
    「聖經」錯誤的堅持,帶來不良結果;正確的認識,帶來良好結局「聖經」人生的方向、目標、經過貳 人生,有時也需要堅持與等候㈠ 闡述⒈ 耶穌用平凡的話語和真摯的情感,向門徒們展示了『神的預備』,使門徒們能夠真正的學會相信神和依靠神。
  • 「奉天承運」的正確讀法及「命與運」的區別性
    奉天承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從小到大,沒有一千也聽了有八百遍了。但其正確讀法為「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但大家錯讀,估計受影視作品影響太深。
  • 「在線營業」到底改變了什麼?
    對於「在線營業」這個話題,很多人眼中的一個疑惑或許是,從2016年移動直播大火以來,直播賣貨已經興盛了相當一段時間了,並不僅僅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為什麼這次卻產生了這麼大的討論?疫情的影響必然是一個重要因素。疫情導致線下商業進入了長達一個月真空期,讓大家意識到線上流量作為「備份」的靈活度和必要性。
  • 「原創」把握「九度」定律,徹底改變你的人生!
    因此,只要正確把握好這個「度」字,你的人生一定會很精彩!1、說話要適度俗話說的好:「凡事都要有個度」。說話也一樣,也要根據時間、人物、事件、地點的不同,相應地調整其長短輕重嚴鬆快慢,這樣才叫說話有分寸。有了分寸,才能把話說圓。說話,遣辭用句之間,分寸更大。
  • 擁有改變的勇氣,人生才能有所改變!
    哪個師長不會因為一個油鹽不進的頑皮兒而傷透腦筋呢,甚至如果像我一樣愛反思,便會懷疑自己的教育能力:應該是我沒有找到正確的教育辦法吧!最近讀了《被討厭的勇氣》,裡面談到了為什麼人們常常下定決心「不改變」,這句話聽起來是有些荒誕的,但請細細來品,挺有意思的。
  • 「NLP育兒系列」快速改變的兩個視角
    他認為,心理學家總是在尋找「原因」,從來沒有對你如何崩潰的過程發生過興趣,也不在乎你如何繼續維持崩潰的狀態。他舉了一個例子。傳統的治療會探求夫妻之間出現問題的緣由,大家可能需要用很長的時間去探索歷史,進行所謂的「心理考古」。薩提亞沒有這麼做,她要求夫婦回想早期的戀愛時光,當他們開始沈醉溫馨時,她就要求他們彼此對看。她可能會說一些這樣的話:「我要你了解,這個人就是十年前,讓你深深愛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