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第三年,我拿到了河南省優質課大賽一等獎,作為人才我被引進到我現在的學校。
二十年過去了,從班主任到年級長,再到學生處主任、副校長,不管行政職務如何變化,我一直沒有丟掉班主任職務。
而且我最喜歡幹的還是班主任,最喜歡聽的還是那聲「王老師」。
這世上沒有平白無故的發生和遇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欣賞樸素的自然主義教育價值觀。最有效的教育,往往是最自然的教育。而所謂「最自然的教育」往往發生在教師的不聲不響和學生的不知不覺之中。「交」孩子比「教」孩子更重要,更有效的教育是根植在心靈層面的。
每年的10月11日我生日那天,我都會收到一盒石榴。
8年了,這裡有我割捨不掉的石榴情結。
8年前,我擔任學校2010屆16班的班主任。
16和石榴諧音,石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吉祥物。我順勢以石榴解讀我們的班級文化,我們都自詡為「石榴籽」,我也被他們從「老班」降格為「大哥」。
今年教師節,石榴群又熱鬧起來,他們竟然不約而同地喊我大哥大。我問孩子們,怎麼給我升級了?難道我老了?一個孩子這樣回復我,「時光不老,我們不散,你的好永遠在我們心裡升級」。
我瞬間淚奔,稍稍控制情緒,我也回復了一句戳人淚點的歌詞,「不怕你哭,不怕你笑,因為你是我的驕傲。」群裡一個個大哭表情地一個個跟帖。
哼!論煽情,我可是高手呢!
我的校長經常告誡我們,自己的這本書不要太快被學生讀完,否則學生會對你了無興趣。而讓學生永遠有期待,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斷地引進源頭活水。
八年級的時候,班裡是53個孩子,算上我54人,這不剛好是一副撲克牌麼?我都佩服我自己的奇思妙想,我是大王,班長老牛(姓牛,我也隨著同學們這樣喊)是小王,班委分別是JQK,其他花色大家自選。
每個人精選自己的生活照交給我,我在某寶上私人訂製這款禮物。
寒假前的最後一次班會,當我把這幅精心製作的撲克牌作為新年禮物送到孩子們手上的時候,我又不失時機的解讀起來:這個禮物寓意我們要「手握一把好牌,打出人生精彩」。
直到今天,我們「石榴花開」微信群裡,大家依舊還在用撲克牌作為自己的頭像。
我越來越感到,「大張旗鼓」和「直截了當」的教育正充滿著我們的校園:班會課、徵文比賽、演講比賽、板報比賽……然而在一個又一個聲勢浩大的教育活動中,可能深入心靈的教育並沒有真正發生。
教育形式與技術越來越精緻而嫻熟,卻忘記了我們的初心並不是「出經驗」「出模式」,不是為了「彰顯特色」和「打造品牌」……而是為了對學生情感的薰陶、思想的啟迪、靈魂的喚醒和生命的潤澤。
2013年6月,孩子們要畢業了,我拿出了蓄謀已久的珍藏。
孩子們入校以來點點滴滴的精彩瞬間,都在我的相機裡,我要給孩子們製作一個永久的畢業光碟。在2010年的時候,手機拍照的功能還不強大,製作班級畢業視頻就是放在今天也不多見。
當畢業典禮結束後,回到班裡,視頻上播放著孩子們從青澀到成熟的一個個畫面時,背景音樂配以我們三年參加學校歌詠比賽的參賽曲目《歌唱祖國》《閃閃的紅星》《我的好兄弟》(班歌),畫面中,大家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
當我在國培上分享了石榴籽的故事後,我的班主任動情地說:「你這麼用心地去對待孩子們,將來你走的時候,一定有很多人去送你!」
雖是玩笑話,但這話,我信!為班主任者,心懷愛念氣自華!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說:「我們走了很遠,卻忘記了為何出發。」我想說,我把孩子帶到了他們最想去,最適合他們的地方,二十年,這個初心還在,我沒忘。
公眾號改版後
很多老師朋友找不到我們了
為了方便大家更快地找到我們
您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
標星我們
安卓手機用戶
請點擊「置頂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