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秋季節,溺水事件頻頻發生。在溺水發生後,大部分人都會想到人工呼吸和心肺按壓急救。
但由於這兩個方法在操作上有一定難度,所以更多人會選擇「倒掛急救」。
不管是社交平臺上,還是媒體,也會宣傳這種「倒掛急救」。只是,這種急救方式在醫生看來,簡直就是「火上澆油」!
01.倒掛急救
6月初,佛山一名3歲男童失足掉入魚塘。父母在發現後,立即對男孩實施「倒掛急救」,直到20分鐘後才想到撥打120。
等男孩被送到當地醫院時,已經去世。
如果你經常看朋友圈,或許對這種「倒掛急救」十分熟悉。每到夏季,這張圖片總會刷屏,並宣揚倒掛急救的好處。
可實際情況是,如果盲目實施「倒掛急救」,可能會增加死亡風險。因為,這個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判斷溺水者有沒有心跳呼吸,如果溺水者沒有心跳呼吸就要趕緊按壓,否則可能錯過最佳搶救時機。
意外隨時都會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意外帶來的傷害也可大可小。這個時候,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識顯得尤為重要。
下面,Dr.X就總結了幾個常見意外的急救方式。
02.鼻出血
流鼻血,這個非常常見。在遇到流鼻血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不是先將頭仰起來?事實上,這種做法非常不可行!
如果流鼻血量非常大,這個時候仰頭無疑就是在增加窒息的風險。還有,用冷水拍後腦勺也一定不要做!
正確做法:首先要保持坐位或者是半臥位,這個時候血液如果流到口腔內要趕緊吐出來,以免刺激到腸胃引發嘔吐。然後低頭,身體前傾,並做到張嘴呼吸。
與此同時,用手指捏住兩側的鼻翼,儘量向後上方壓迫。如果還是沒有辦法止血,這個時候要考慮是否就醫。
03.燒燙傷
關於燒燙傷,可能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急救心得」,什麼在傷口上塗醋、冰塊等。事實上,這些方法十分不可取,甚至很危險!
因為我們隨便塗上的東西基本上都沒有經過殺菌消毒,這個時候塗在傷口上,極大可能造成細菌感染。
正確做法:將傷口放在流動水下清洗。
如果傷口外面有衣物遮擋,千萬不要強行脫去衣物,最好用剪刀剪開衣物。再用紗布或者繃帶纏住被燒燙傷的部位,如果燒燙傷面積較大或者情況十分嚴重,要立即就醫!
04.暈倒
在看到有人暈倒後,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掐人中。掐人中真的有用嗎?
當然沒用!
那些掐人中就能醒的人,說明不掐人中也會醒。如果是中暑、心臟驟停或者心梗,怎麼掐人中也不會醒的。
正確做法:如果遇到暈倒病人,首先應該把病人扶住或者讓病人平躺。接著檢查病人是否有頸動脈搏動,如果有,將病人下頜骨抬高,檢查其嘴巴裡是不是有嘔吐物。如果有嘔吐物要立即把它摳出來,這個時候一定要保證病人呼吸道的通暢。
如果病人沒有頸動脈脈搏,就要考驗你是否學過心肺復甦了。心肺復甦的同時,不要忘記觀察病人的症狀,因為有些暈倒可能是癲癇。
05.溺水
文章開始我們已經講了溺水的錯誤急救方法,下面來看正確的步驟。
正確做法:清醒,有呼吸:呼叫120,陪伴,保暖,等待救援人員或送醫院觀察。
呼叫無反應,但仍有呼吸:呼叫120,清理口鼻異物,穩定側臥位,防止誤吸,等待120。
無反應,無呼吸:即刻清理口鼻異物,並按照A-B-C的順序,即:開放氣道(A)、人工呼吸(B)、胸外按壓(C)進行心肺復甦。
06.扭傷
最容易扭傷的部位就是腿腳和腰部,可能在多數人看來扭傷無傷大雅,但如果扭傷頻率較高且處理方式不對就需要注意造成的二次傷害了。
扭傷後一定不要對扭傷部位進行按摩,因為這樣可能增加扭傷處的組織損傷和皮下出血。更不要熱敷,這樣做有很大可能加重腫脹!
正確做法:在扭傷當天儘量每一小時用冰袋冷敷一次,每次控制在20-30分鐘左右。扭傷部位可以用彈性壓縮繃帶包好,扭傷24小時後可以改為熱敷。
07.中毒
不管是家中的消毒劑中毒,還是農藥中毒或者化學品中毒,不要猶豫,第一時間撥打急救電話。
這個時候不要輕易給患者催吐,因為我們無法保證有毒物質在吐出過程中會不會傷害到我們人體的其他器官。
在等待救護車的過程中,一定要提前弄清楚患者到底是吸入或者食用了什麼有毒物質以及大概多少劑量和具體中毒時間,以便於醫生更好進行急救。
08.割傷
可能不少讀者有過這樣的經歷,一不小心被割傷後,家裡總有人會讓你用麵粉、香灰甚至是泥土包住傷口。
其實這樣的做法大錯特錯,時至今日Dr.X也不明白這樣做的原理到底是什麼!因為這些物質,我們人體壓根就沒法吸收,放在傷口處反而會加劇炎症,甚至是引起細菌性感染。
正確做法:如果是輕微割傷,可以進行局部按壓,等流血情況好轉後再用創可貼包住傷口。如果情況嚴重,這個時候一定要按壓住傷口的近心端,並馬上就醫!
需要注意的是,包紮用的材料必須保證乾淨。如果被不乾淨的物體扎傷或者割傷,並且患者在近十年內沒有打過破傷風疫苗,此時除了止血外,還要考慮進行被動免疫治療。
Dr.X說
這些急救方法,Dr.X當然不希望你能用到,但是現在記住了,等真的需要用時才不會驚慌失措!
▼關注我,走進臨床醫生的生活!
-Dr.X-
一個醫學博士、外科醫生和三娃奶爸
《學會看病》作者
帶給你有態度、有溫度的健康乾貨和育兒錦囊~
關注我,每天多一點健康
#健康好文,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