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已然成為茶餘飯後人們重點談論的對象之一,有的人在努力買房的路上,有的人已經成為房奴,而還有的人在考慮多購置幾套房產。不論你是哪一種,買房之前,都應做好實地走訪的工作。儘管看房很累,但這一環節必不可少。正因為如此,我們在買房時更應該著重關注部分信息,以免事倍功半。
一、地段的重要性
地段對於購房者來說,基本都是重點了解對象。在現如今的營銷模式下,若有新盤開售,開發商必然會著重強調地段的利。但是我們也會注意到,當一塊片區新盤售罄時,這一片區的熱度似乎直線下降,並不具備優勢,陷入了「假熱度」的陷阱中。關於地段如何選擇確定,有很多方面,比如交通、片區屬性、商業、環境、醫療等。如果將這些因素綜合考慮,必然會顧此失彼,最後陷入拿不定主意的窘境中。從個人的經驗來看,要判斷一個地段到底好不好,只需要關注這個地段內的產業。有產業,就會源源不斷的獲取關注,才是一個地段永葆生命力的根本。
二、如何去了解樓盤
當你進入售樓部的那一刻,置業顧問早已想好該如何向你推薦樓盤。天花亂墜的說辭、熱情周到的服務、恰如其分的鼓動,很容易讓人產生立即預定的衝動。所以,在售樓部裡,你在聽置業顧問介紹的同時,還要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當地段選定後,這個地段內的樓盤不需要每一家都去看,這不現實。只要挑這個地段內房價最高和房價最低的樓盤,通過房價來了解這個地段內樓盤的定價邏輯。將房價高與房價低的樓盤一對比,影響價格的主要因素就一目了然,也就是這個地段內的主要賣點。是地鐵、學區?還是景觀、配套?通過這種方式,你選定的樓盤一定是你在這個地段內滿意度最高的。
三、進入小區,應重點了解哪些信息
目前市場上的新小區,基本都有樣板房。去看樣板房,主要是去看售樓部沙盤無法了解的信息。比如各個臥室的實際居住體驗、儲物櫃的構造;哪些是承重牆哪些是非承重牆;餐廳的大小以及餐桌的形狀、擺放問題;包括進門後的視覺感等等。同時,也要了解並接受小區本身的弊端,適當降低要求。在與置業顧問一起觀摩小區時,可以了解下小區的居民特徵。包括是本地居多還是外來居多、從事的行業是傳統居多還是新興居多、從事的職業是私營老闆多還是體制內多等等,對於居民特徵的了解,是為了入住後的居住滿意度。
四、如何選擇房
確定了地段、了解了樓盤,也了解了小區基本信息,最後就是選擇房的問題。一般來說,一個小區內的戶型不少,根據自己的預算以及還款能力來決定房屋面積的大小。正常情況下,選擇小區內的主流戶型是比較保險的。因為一輩子不可能就只居住在這一套房內,一般都是通過不斷地置換完成某個階段內的居住需求。而購買主流戶型,以後轉手的難度較小。如果是通過地段、樓盤等這樣的順序比照下來確定的小區,轉手基本不存在任何難度,相應的,房產的增值能力更強。
關於買房,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都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喜事。如何實現喜上加喜,則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了解,避免出現喜中帶悲情況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