稜鏡|百億基金一天售罄,有錢買也得配售,但投資者為何難賺錢?

2020-12-23 騰訊網

作者 | 肖望 編輯 | 楊布丁

出品 | 稜鏡·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劃重點:

  • 1Wind數據統計,截至9月15日,今年權益類基金髮行已達到591隻,發行規模1.33萬億元。僅今年7、8月間,就有27隻權益類基金在認購當天即售罄。
  • 2哪怕包括穩賺的貨幣基金和定期產品在內,七年來仍然有21.5%的用戶沒有通過理財賺到錢。虧錢的原因不外乎頻繁買賣、追漲殺跌和盲目相信自己。
  • 3今年市場最火的廣發基金經理劉格菘目前在管9隻基金,管理規模已達821.32億元。
  • 4嶽凌今年投資基金的收益率超過40%。他給自己定下了幾條規矩:「不買新發基金,不買爆款基金。」

「太少了。」當銀行客戶經理髮來某款基金認購結果的時候,趙然有些懊惱。

趙然原本準備了12萬元認購這款偏股型基金,但沒想到的是,最終認購比例僅有11.06%,即僅有1.3萬元認購成功。

「買的人太多了。」銀行客戶經理也很無奈。

買基金要配售,這樣的火爆行情在今年頻頻上演。Wind數據顯示,僅今年7、8月間,就有27隻權益類基金在認購當天即售罄,且不乏多隻百億規模基金。其中,計劃募資150億元的廣發穩健回報A申購規模達到348.75億元,原計劃募資80億元的中歐阿爾法混合A當天就認購超過550億元。

4月以來,A股的結構性牛市,點燃了投資者久違的熱情。對於沒有太多精力研究個股的投資者來說,包括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在內的公募權益類基金,因為投資門檻低、公開透明,而成為他們試圖分享本輪股市紅利的首選。

「這一階段,投資者大概率賺不到錢。」資深公募基金從業者張亭潑了盆冷水。根據他多年基金從業的直覺判斷,目前多數新成立的爆款基金所投向的領域,板塊估值已處於相對高位。

而過去多年,「基金賺錢,投資者不賺錢」的悖論也成為很多投資者對公募基金的刻板印象。如何打破這一魔咒?

投資者湧入,新基金髮行創紀錄

「我今年基金投資收益才25%。」投資者成瑜對這一收益水平並不太滿意。

成瑜今年才開始投資基金,此前,她的閒錢都放在餘額寶等貨幣基金中。但伴隨貨幣基金收益不斷下降,年化收益已經低於定期存款,她開始嘗試將一部分資金投向偏股型基金,而今年的股市行情沒有辜負她的期待。

這幾個月,不少朋友在聽說她的經歷後也開始找她推薦基金,在他們眼中,成瑜儼然已是「專家」。

2020年以來,股市出現結構性牛市行情,權益類基金回報喜人。數據服務商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4日,在5886隻權益類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基金)中,僅有442隻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為負,絕大部分權益類基金錄得正收益,最高收益達到91.68%,近乎翻倍。

投資門檻僅1元或10元,專業的基金經理操盤,在研究選股、擇時等方面更具優勢——原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曾表示,公募基金最為規範、透明,是最適合大眾理財的投資工具。

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聯合支付寶在近期發布的《2020國人理財趨勢報告》顯示,據最新調研數據,超9成投資者傾向於基金理財,僅有2成投資者傾向於自己買股票。

「我現在不敢買個股了,只做基金定投,年化收益能到18%左右。」方圓投資基金已有7年,2015年買個股虧得一塌糊塗後,堅定了她只買公募基金的決心。目前,她定投的基金主要是消費類、指數類和科技類。

基金熱銷,基金公司也加快了權益類新基金的成立速度。Wind數據統計,截至9月15日,今年權益類基金髮行已達到591隻,發行規模1.33萬億元。

據多位基金從業者們回憶,上一輪如此火爆的行情,還要追溯到2015年:全年發行權益類基金583隻,發行規模1.21萬億元。在公募基金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此前也僅有2015年權益類基金髮行超過萬億元。

而今年前三季度還未過完,權益類基金髮行就已超過2015年全年盛況。2020年公募基金髮行創下新紀錄已板上釘釘。

「今年結構性牛市,股市大漲是基金髮行創新高的直接原因。此外,資管新規要求銀行理財打破剛性兌付,既然理財風險都在上升,貨幣基金、債市基金表現都不好,老百姓不如去買權益類基金。」張亭表示,網際網路渠道的興起,使得買基金也越來越方便了。

賺錢的基金,不賺錢的投資者

儘管今年基金出現普賺行情,仍有大批投資者表示沒賺到錢。

「我的基金浮虧1萬多了,半個月虧了5%左右。」投資者萬華告訴作者。

萬華是10年老股民,但炒股經歷卻「傷痕累累」。聽朋友反饋今年基金行情非常不錯,相對股票也更穩健,於是在9月1日購入某基金逾25萬元。

「這隻基金近一年收益有69%,我可能買在了高點。不過這點虧損幅度還能接受,而且頻繁操作還會被扣除較高的手續費,綜合其歷史收益,我計劃長期持有。」萬華稱。

「大多數投資者根據過去的收益狀況決定何時買入,而70%是在牛市走到中後期時買入,這時市場估值已相對較高了。」天弘基金資深產品專家李駿在近日一場理財直播節目中介紹。

另一名投資者沈樂也是和萬華一樣的境遇。在朋友的推薦下,她在5月下旬買入諾安成長混合,在5月末賣出,在9月初又買入,目前虧損超過7%。「我身邊朋友買這隻基金的都賺了,只有我虧了。」

「高點買入,心態又不好,一通瞎折騰。」沈樂如此總結自己虧損的原因。

《2020國人理財趨勢報告》顯示,哪怕包括穩賺的貨幣基金和定期產品在內,七年來仍然有21.5%的用戶沒有通過理財賺到錢。而虧錢的原因,不外乎頻繁買賣、追漲殺跌和盲目相信自己。

其中,頻繁買賣的用戶較拿著不動的用戶收益率相對少28%;追漲殺跌用戶較基金自然淨值漲幅少賺40%。截至2020年7月,基民中35%的用戶買入後不到一個月就會清倉,能賺錢的不到6成。只有38%的用戶持倉一年以上,但近9成都能賺到錢。

中歐基金在2019年的一則分析中也指出,其旗下某基金產品三年來漲幅達到55.42%,較同期中證500的超額收益達到81.28%。在此前任意時點買入並持有2年就一定能獲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達43.88%。但該基金投資者平均收益僅8%,買了該基金虧錢的用戶也大有人在。

類似的案例在基金公司中屢見不鮮。作者從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了解到,今年初統計中,某基金產品2013年到2019年累計收益超過300%,期間只有2018年收益為負。但曾經持有的客戶中有近40%都虧損,真正實現100%以上收益的客戶只有1%。

「類似情況在全部客戶分析中也可以看到,著實令人遺憾。」該基金公司方面表示。

「不買爆款基金」

嶽凌今年投資基金的收益率超過40%。理財APP上顯示,她的基金收益水平打敗了平臺上99.99%的投資者。

嶽凌說她給自己定下了幾條規矩:「不買新發基金,不買爆款基金。」

「新發基金有封閉期要求,面臨很多不確定性,我更願意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爆款基金的話只能說明它募集能力強,而募集能力和投資能力是兩碼事。」嶽凌介紹,自己主要挑選規模在10億-30億規模的基金。「一旦基金規模過大,基金經理在操作時就要追求穩健,操作時局限因素更多,收益水平自然就降下來了。」

興全合宜靈活配置混合基金便是一個典型的觀察樣本。該基金是2018年開年的大爆款,發售當天認購金額就達到327億元。由於起初未設置募集上限,這部分認購資金最終全部確認。

今年1月末,在興全合宜兩年封閉期滿時,其年化收益為9%。即將開放申贖之際,基金經理謝治宇在致投資者信中坦言,基金成立後,滬指很快從3500點一度下探至2400點。一方面大家很善意地認為市場高點發行一隻規模巨大的基金管理難度確實比較大,獲得一定的收益已屬不易;但另一方面,兩年期的年化收益也不算太亮眼。

在興全合宜設立前,謝治宇的基金管理規模約在130億元,在興全合宜之後,其基金管理規模一度超過400億元。

「規模的挑戰顯而易見。」謝治宇表示,「因為興全合宜規模較大且一次性開放贖回,兩年封閉期投資就像一段短途航程,必須為飛機的起飛和降落準備充裕的時間。建倉需要一定時間,倉位穩定一段時間後,隨著封閉期臨近結束,我必須提前考慮減倉,為基金的流動性做好充分的準備。」

張亭和嶽凌都表示,如果看好一位基金經理,買他管理的存續老基金最合適,這些基金有過往的業績表現支撐和成型的投資風格。

但市場現狀是,投資者們蜂擁購入明星基金經理的新基金,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爆款基金;在市場的推動下,基金公司也不斷推出新基金,乃至創下發行紀錄。

以今年市場最火的廣發基金經理劉格菘為例,其目前在管9隻基金,管理規模已達821.32億元,是目前市場上管理規模最高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

2019年,劉格菘管理的三隻基金包攬公募基金業績前三名,成為職業生涯中的高光時刻。2019年12月和今年1月、3月、6月,廣發基金趁熱打鐵,先後發行了劉格菘管理的廣發科技創新混合、廣發科技先鋒混合等4隻基金。

有市場聲音指出,如此密集發行新基金,是不太負責任的做法。

「每個基金經理都有自己管理規模的邊界,超過這一邊界後,操作調倉就沒那麼靈活。」張亭表示。「但今年的行情,把所有基金的規模都撐大了。渠道也只認明星基金經理,沒辦法,只有這幾個能發的出來。」

在張亭等資深基金業人士看來,基金公司以規模論英雄,而不是為投資者賺了多少錢來評判。因此,銷售渠道的重要性取代了基金投研能力。

有基金業高管舉例稱,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某產品和一家小型基金公司某款產品表現基本一致,但前者規模上百億,後者僅有1億多元,「說明這家小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並不弱,造成這種巨大規模差距的,主要是因為銀行、券商等銷售渠道的支持差異。而銷售渠道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佣金費率、銷售激勵」。

以投顧業務對抗人性弱點?

「公募基金髮展還是太慢了。」從業超過20年的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彤感嘆道。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在17.69萬億公募基金中,貨幣市場基金和債券基金佔比近六成,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在內的權益類基金規模僅4.97萬億,佔比尚不足30%。

中基協在2019年度下半年工作計劃中指出,個人投資者由於頻繁申贖、高買低賣等原因,基金投資體驗感很差,導致公募基金失去投資者信任這一發展根基。

相較個人投資者,全國社保基金的收益令人豔羨。社保基金近日發布的2019年報顯示,2019年度實現權益投資收益額2917.18億元,投資收益率14.06%。自成立以來的年均投資收益率8.14%,累計投資收益額12464.06億元。

公募基金是全國社保基金最主要的委託投資資產管理人。

陳彤表示,社保基金成功的一個主要秘訣在於長期投資,個人投資者卻很難做到。這一過程中,要克服追漲殺跌、頻繁買賣的人性弱點,實在是挑戰重重,必須通過帳戶、產品和對基金的研究和配置綜合完成。

方圓也認為,自己投資基金收益不錯的主要原因就是, 「主要看基金經理的專業背景,歷史管理基金收益,另外就是長期持有。只要選的基金不出大問題,基本上都能賺錢。」

陳彤表示,如果將基金產品比作給老百姓解決投資理財問題的「藥品」之一,把基金公司比作「製藥廠」,「經過20多年的發展,行業的「製藥」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過去,投資者買基金就像買「非處方藥」,但能否「對症下藥」,需要有「醫生」來把脈問診,開出處方。此前基金市場上「醫生」這個角色是缺失的,多數投資者並不太了解市場上眾多的基金產品,又缺乏專業的投資顧問,因而買的產品不一定適合自己。」

中基協在上述工作計劃中指出,「以前端收費加尾隨佣金為代表的銷售費率機制是損害投資者利益、導致公募基金畸形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大力推進行業費率改革,摒棄銷售額驅動收費模式,轉為按保有量收取一筆費用,由募集管理人和投資管理人在市場競爭機制下自發形成不同水平的管理分成。

2019年10月,證監會下發《關於做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試點機構可代客戶作出具體投資決策,這意味著醞釀已久的公募基金投資顧問業務正式落地。

目前,包括南方基金、易方達基金、中金公司、招商銀行、騰安基金、螞蟻基金等獲得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資質,涵蓋了基金公司、銷售機構、銀行、券商等渠道。

與傳統模式相比,投資者將帳戶委託給投顧機構,投資者支付的投資顧問費是投顧機構的唯一收入,投顧機構不向基金管理人收取銷售費用。這也意味著投顧不會因為銷售激勵向用戶推薦產品。

2012年底就試點基金投顧業務的嘉實財富運營顯示,投資者持有基金的期限更長,且權益類基金加權比重超過50%,客戶盈利水平也高於行業總體水平一倍。

陳彤表示,通過基金投顧試點,有望讓專業投顧機構輔助投資者做出決策並監督執行,可以適度抑制投資者追漲殺跌的行為。有投顧機構專業挑選基金,可以讓基金公司從銷售渠道的束縛中解脫出來,以投研能力論英雄。「投資顧問也是對抗投資決策中人性弱點的嘗試。」

「十幾年前,我去推廣基金時,有老百姓以為我是賣『雞精』的。而現在,公募基金已經擁有廣泛的用戶基礎,在網際網路渠道的推動下,只要投顧業務能為投資者創造價值,得到用戶認可只是時間問題。」陳彤樂觀表示。

(文中趙然、張亭、成瑜、方圓、萬華、沈樂、嶽凌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剛剛,又有爆款基金「一日售罄」
    來源:中國基金報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樹超接近全年市場收官,「一日售罄」的百億爆款基金再現市場。12月18日,由投資老將鄔傳雁管理的泓德卓遠混合型基金正式開售。基金君從多位渠道人士處獲悉,截至當天下午5點,新基金認購規模已經超過140億元,據了解,泓德卓遠本次發售設置了單個投資者A/C類各10萬的認購上限,在此限制下,該基金仍現「一日售罄」並超百億。由於新基金設置50億元的募集總規模上限,比例配售已成定局。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至12月,每月都有百億爆款基金誕生,公募爆款基金已然燃爆全年。
  • 多隻「爆款」基金啟動比例配售 比例配售到底是什麼?
    比如說,新基金A的發售規模上限是20億元,但是最後投資者認購總金額達到了40億元,啟動了比例配售,配售比例就是20億元/40億元*100%=50%。小夏在基金髮行時認購了10萬元,那麼最終獲得的認購金額為10萬元50%=5萬元。  在基金比例配售中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分配情況,叫做「末日比例配售」。「末日」指的就是基金募集期的最後一天。
  • 匯添富新基金狂賣超180億 東方紅睿璽開放一天吸金超100億
    匯添富新基金狂賣超180億,東方紅睿璽開放一天吸金超100億徐金忠真火!公募基金又出爆款。11月16日首發的匯添富數字生活六個月持有期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匯添富數字生活)實現「一日售罄」。該基金募集上限為120億,而渠道消息顯示,當天至少賣了180億。
  • 基金比例配售有什麼影響?什麼是基金比例配售
    投資者在基金募集期間進行申購操作,可能會碰到按比例配售的情況,對此一些小白比較納悶:基金比例配售是什麼意思,接下來小編就跟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基金比例配售。  基金比例配售:  基金比例配售是指投資者對該基金的申購總資金已經超過基金公司限定發售規模時,基金公司為了公平起見
  • 匯添富新基金狂賣超180億,東方紅睿璽開放一天吸金超100億
    匯添富新基金一日售罄資料顯示,匯添富數字生活11月16日首發,設置了120億元的首募上限。(圖片來源:基金公告)渠道消息顯示,120億元的首募規模一天售罄。「目前預估超過180億元沒有問題,預計將提前結束募集並啟動比例配售。」銀行渠道人士表示。
  • 螞蟻戰略配售基金11月23日起可選退款
    點擊後出現「退出須知」,提示:無論是否退出,所有投資者將被免除基金成立以來至12月22日機構按照合同約定收取的基金管理費、託管費、銷售費用;所有投資者均可通過轉B類份額進行退出,資金將到帳您的餘額寶滿足流動性需求,退出不收取費用,同時退出份額確認後無法撤銷,也無法再重新買入;如果繼續持有,基金仍保留未來參與戰略配售上市公司的機會;正在全力推進開通場內交易,如有流動性需求,可轉場內賣出,
  • 螞蟻基金能買嗎?螞蟻基金18個月封閉期是什麼意思?
    抓住國慶長假的尾巴,五隻螞蟻集團戰略配售基金中的最後一隻——華夏創新未來終於在8日晚間賣完。很多朋友可能都注意到五隻螞蟻基金都詳情裡都寫著「18個月封閉混合」的字樣,這是什麼意思?而且很多朋友也有疑慮螞蟻基金能買嗎?值不值?至誠小編今天就來為大家解答一番。
  • 歷史罕見:基金「連環炸」 3天內連出5隻爆款
    繼匯添富數字生活六個月「一日售罄」後,11月18日,當天首發的嘉實動力先鋒再現百億資金認購,不到半天就達到80億募集規模上限,最終認購規模約為190億元,新基金的配售比例將低於50%。近期不少基金產品出現比例配售,爆款基金層出不窮,也助推百億級新基金數量進一步刷新紀錄。
  • 支付寶獨家代銷5隻螞蟻新股配售基金,業內:動了銀行的奶酪!
    「螞蟻獨家代銷戰略配售基金對於傳統的基金銷售渠道是一個巨大的衝擊,螞蟻獨家代銷就是向市場證明其銷售能力,而且他們精心選擇盈利較為確定的戰略配售基金(布局CDR、獨角獸等,其他還可以做固定收益投資)是為未來做口碑。」中金華創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龔濤對北京商報記者如是說。
  • 螞蟻戰配基金,新鐮刀?
    然而上周五(9月25日),支付寶螞蟻財富平臺推出:獨家銷售5隻可戰略配售(見今日詞彙)螞蟻集團股票的新基金。不僅渠道方便,門檻也幾乎沒有。1元起購,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的感覺。這是韭菜散戶們的福報,還是坑?
  • 李嘉誠到底多有錢,花上百億買120架飛機,只是為了用來出租賺錢
    李嘉誠很早就在海外設立了家族基金,所以很多財富都無法追蹤到。其實只有看看李嘉誠最近幾年的一些投資,你就知道了。李嘉誠最近幾年花了上百億買了120架飛機。李嘉誠買這麼多飛機當然不是自己使用了。即使他們全家人一人一臺,那也是用不完的。李嘉誠買這麼多飛機,其實是用來出租賺錢的。
  • 如何買基金,基金能賺錢嗎?買基金時會遇到什麼問題?
    我可以告訴大家基金是可以賺錢的,但是,這個地方一定要好好看,不是買了基金一定是可以賺錢的,有時候我們買了基金也會出現大幅度的虧損,買基金是投資理財行為,只要是投資行為都是有風險的,天底下沒有什麼投資是沒有風險的,這個只是概率問題,有的投資風險很低,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可以賺錢的。
  • 百億私募、公募基金也上榜!又有139個帳戶打新被拉黑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百億私募、公募基金也上榜!又有139個帳戶打新被拉黑 12月9日傍晚,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了又一批IPO網下新規配售「黑名單」,涉及139個股票配售對象,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私募、公募,包括百億私募明汯投資、債券私募銀葉投資、公募先鋒基金旗下的產品。這些帳戶因為打新違規,將被「拉黑」半年或一年時間。
  • 一邊是基金火熱發行一邊是整體份額縮水 贖舊買新不利於基民獲取...
    7月以來,權益基金髮行日趨火爆,爆款基金頻出。據統計,近兩周成立的主動權益基金數量為14隻,募集規模達780.04億元。其中,設有300億元上限的匯添富中盤價值精選混合在發行當日即告售罄,最終採取43.32%的比例配售;鵬華匠心精選混合的認購申請比例最終確認為21.88%。與此同時,贖舊買新重現基金髮行市場。
  • A股賺錢越來越「科技化」 量化交易火爆催生靈均摘得「備案王」
    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投資也越來越「科技化」,在A股波動幅度明顯提升的背景下,量化策略基金憑藉低回撤、收益穩健以及風險可控等特徵吸引了投資者的關注,百億級量化私募不斷湧現。而在剛過去的11月,私募機構在中基協共備案了1857隻證券投資類產品,環比大增47.61%;其中靈均投資備案了54隻,數量上拔得頭籌。
  • 百億「日光基」現如今過得怎麼樣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對於爆款基金,我們之前提到過,在不同時間段「標準」也不盡相同。熊市裡的爆款基金,很多基金成立都成問題,這時候募集幾十億或十幾億,也可能是「爆款基金」。而上漲行情下,募集上百億不是問題。這時候爆款基金的「標準」可能是:募集規模上百億、一天募集完成、限額發售等等。
  • 開年15隻爆款新基首募近4000億,溫州人開始賣房買基金了?
    在2021年以來僅有的8個交易日裡,共有68款新基金進入發行,至少誕生了15隻爆款基金,首募總規模高達近4000億元。「溫州人開始賣房組團買基金了」、「銀行買理財的客戶們開始諮詢要買基金了」,這種種說法,與近4000億的銷售數據相得益彰。行業資深人士也直呼,「這個銷售市場真看不懂了!」
  • 公募基金末日比例配售知多少 配售比例、確認金額如何計算
    來源:金融界基金什麼是末日比例配售? 通常來講,「末日比例確認」是為了控制基金髮行規模而採用的一種配售方案。若發行期內認購申請全部確認後,基金認購總份額不超過設定的限制規模,則所有的有效申購申請全部予以確認。 若發行期內認購申請全部確認後,認購總份額超過了基金限制規模,將對發行期內最後一日之前的有效認購申請全部予以確認,對最後一日有效認購申請採用"末日比例確認"的原則給予部分確認,未確認部分的認購款項退還給投資者。
  • 明星經理「加持」推動基金認購
    來源:金融投資報近期,基金髮行市場傳來多隻基金一日售罄、比例配售的消息。從基金類別來看,近期發行時間較短的基金多為債券型基金或偏債混合型基金,不過發行規模普遍不大,多隻基金髮行規模在10億元以下。而在股票市場震蕩、權益基金髮行整體降溫的背景之下,仍然有部分權益類基金受到較為踴躍的認購,實施了比例配售或者取得了較為靚麗的發行數據,明星基金經理加持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受制規模 債券基金髮行升溫有限數據顯示,5月以來成立的基金中,有3隻一日售罄,包括金信核心競爭力、華泰紫金月月購3個月、鵬華尊達一年定開。
  • 剛剛,又一隻百億爆款基金來了!新基金髮行最旺一周,四天狂賣超1000億!楊東旗下寧泉資產最新觀點也火了
    不僅基金就登上微博「熱搜」,爆款基金也層出不窮。基金君了解到,1月4日出現四隻基金一日售罄的盛況之後、1月5日進入發行的銀華旗下新基金也一日售罄,吸引來130億的認購資金、1月6日是前海開源和興證全球實現一日售罄,雙雙認購額超200億。而1月7日,廣發旗下新基金又出現一日售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