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害怕和別人不一樣。他們擔心,不一樣就會讓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別人的孩子。
其實,我說得直白一點,這是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體現。正常來說,應該在未成年之前就克服掉這種心理了。
我們長得和別人不一樣,出生在不同的家庭,自然就應該不一樣。
不過和別人一樣的感覺確實很好。我記得自己小時候,會穿和堂哥一樣的新年衣服。他們買了什麼,我就讓我媽一定要買什麼。因為在我眼中,他們的選擇是最好的。那時,我完全沒有自己的主見,還很執拗。
上了小學,會和同學一起去上廁所,哪怕不尿急,也要假裝有尿。如果我急,他們不急,叫他們一起去卻被拒絕的話,我會感覺很失落。三年級我的同桌是兩個女生,這讓我覺得很不自在,因為全班只有我一個人和兩個女孩子坐。
我覺得和別人不一樣,就是不行的。所以六年級看到別人抽菸,我也想要融入其中,偷了我爸一根煙,在大家面前點起來抽了兩口。我認為,這樣就是他們的一員了。
這大概是因為我小時候長得瘦小,缺乏自信,內向,所以有尋找保護、隱藏發育的心理。等到上了高中,我離開家鄉小鎮,不得不慢慢適應靠自己一個人的生活方式。
那時我膽子真的小,高一還被人攔路搶劫過一次。不過也是這樣,慢慢內心變得強大起來了。我可以一個人去做很多事情,去食堂吃飯,去跑步,去晚自習,去網吧,開始把控自己的生活節奏了。
上了大學就鍛鍊的就更多了,我一個人在清冷的馬路慢跑,一個人洗宿舍的廁所,一個人在走廊讀《新概念英語3》,自學編程,做了很多很多同學不做的事情。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非常習慣做和別人不同的事情了。
正常的成年人,順利長大,都必須經過這麼個過程。但是可能有些人沒有,幾十歲了都還要拉人作伴,沒有伴心裡就沒底。
這個不良心態,嚴重地影響了他們教育孩子的戰略決策,六神無主,被各種虛邪賊風吹得搖擺不定。
別人孩子上英語早教,自己家沒必要一樣,是吧?牡丹和海棠,各有特色。你上英語早教,說明就壓縮了母語早教的空間,點的天賦不一樣,談不上誰好誰壞。
如果按照現在的雞娃風氣,英語、編程、畫畫、書法、體育、舞蹈、音樂可能都得點一些天賦。這樣的孩子,肯定出不了精品,啥都會一點,但是沒有持續投入,啥都不能精通。這不是錢和時間的問題,而是耽誤孩子,培養一大批沒有特色的流水線產品。
按我的看法,才藝別人隨便學,書法也好、舞蹈也好、畫畫也好,咱不羨慕。因為最後他們就是普通孩子,一般當個學校老師,談不上出色。咱就把課業學好,考個好大學,以後有個不錯的工作,去音樂廳看表演,去畫廊欣賞畫作。
藝術說著好聽,實際上就是娛樂消遣的事情,可有可無。有地位有財富有事業,有餘閒才有娛樂消遣的機會。所以,我認為絕大多數跟風的事情,都沒有多大意義。
完全沒必要因為和別人不一樣,而自慚形穢。只有內心不夠強大的人,才會害怕。
要是因為你不一樣而排擠、嘲笑你的人,就更不需要理會。一個小人,有什麼好親近的,遠離都還來不及。君子和而不同,小人比而不周。
和別人不一樣,才是自己最大的競爭力。特別在這個物慾橫流、信息泛濫的社會,堅守自己的獨特,才能讓你不至於隨波逐流。
需要花錢消費的東西,都是一樣的。這個社會鼓勵你和別人一樣,就是鼓勵你消費。而不一樣的東西,都是需要思考的。
當跟屁蟲,雖然輕鬆,但是沒有出路。所以別害怕,要敢於做和別人不一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