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愛滋病患者的獨白。
太多的人說到愛滋病患者時,都直接把患者本人視作等同於愛滋病毒的魔鬼本身,而已經忘記,患者其實也是受害者而已。
在《疾病的隱喻》一書中,作者蘇珊·桑塔格曾這樣寫道:
就目前大多數愛滋病病例來說,患愛滋病的人被發現正好是某個「高危群體」的一員,某個被社會所鄙視的群落的一員。愛滋病把愛滋病患者的身份給暴露出來了,而這重身份本來是對鄰居、同事、家人、朋友隱瞞的。那麼,那些因為輸血,不小心感染上的無辜者們,大家會同情他們嗎?事實是,更加不會。
因輸血感染愛滋病的患者,同樣會被驚惶失色的人們無情地冷淡疏遠,認為他們可能代表著一種更大的威脅,因為他們不像那些業已蒙受汙名的愛滋病患者那樣容易被識別。而隨著愛滋病毒一起到來的,總是恐懼、歧視與罪名。
被驅逐的孩子,與貓狗為伴2014年,一封200餘位村民籤字的驅離8歲兒童「聯名信」曝光,引發大家關注。
200餘名村名驅逐一名8歲孩子的原因只是因為他是一名愛滋病毒攜帶者。
而在問到為什麼要驅逐這個8歲的孩子時,村民們的回答是這樣的:
村民A:
「如果他給某個人傳染上愛滋病,怎麼辦?對我們這裡的兒童或者是父母、爺爺奶奶危害太大了。」村民B:
「他看見一樣東西就摸一下,如果他受傷出血了都有傳染性,所以如果不隔離的話,對子孫後代的傳染性就很嚴重。」村長表示,「有媒體報導村上200多人在拋棄他,這不是事實。村上沒有一個人歧視他。大家琢磨,都想找到一個慈善機構,讓這個孩子有地方學習和居住。我們聽到有人能帶他去更好的地方,覺得是好事,然後籤字蓋章,就是那麼回事。」
在家裡平房頂上,坤坤跨進一個背簍裡玩。坤坤已經習慣在他自己的世界裡玩耍。
在坤坤眼睛上可以看到一個很大的傷痕,在三年前,一次意外的摔傷,流了血,醫生要求化驗血,這樣才檢查出來他是HIV感染者。
坤坤爺爺:「他平時去別人屋裡,別人不讓他進屋,人家要攆他。」
在自家平房頂上,坤坤玩著一截電線。爺爺說,有時他一玩就幾個小時,也不知他在玩啥。
從小遭父母拋棄,跟著爺爺一起長大,沒有同齡夥伴,坤坤的童年只能自己在草叢裡玩耍,小貓小狗就是他唯一的夥伴。
這是一個孩子的不幸,一個年僅8歲的孩子對世界還是懵懂的,遭到歧視與排擠,他的內心該是怎樣的痛?
村民正在「聯名信」上簽字按手印,坤坤在仔細的看著。
當坤坤的的事情被媒體報導後,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次日發表聲明:
這是聯合國首次就單個愛滋病患者發表聲明。
隨後,2015年3月3日,坤坤在爺爺羅文輝以及鄉黨委書記李暉等陪同下,來到國內創辦最早,治療和教育愛滋病少年兒童條件相對最完善的山西省臨汾市紅絲帶學校,將坤坤交給學校。
坤坤也逐漸從他獨自的隱秘世界走出來,融入充滿暖意的集體中。
坤坤只是這個群體裡的個例,有無數的愛滋病患者在社會中遭遇著就業歧視、就學歧視、醫療歧視甚至家庭歧視……
「羞辱和歧視是我們在應對愛滋病戰役中最大的敵人。」聯合國的聲明既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提醒。
「得了愛滋病?那一定是他活該」1981年,美國紐約和洛杉磯先後報導了一些年輕人群患罕見病死亡,他們的免疫功能都極度低下,引起了醫學界的極大重視。
兩年後,1983年5月,愛滋病(HIV)正式確定被發現。
人們對於這種帶有傳染性的「超級疾病」的恐懼已經超過了癌症。
2019年,全球多達77萬人死於愛滋病,愛滋病固然可怕,但是人們給愛滋病貼上的標籤更暴露了人的內心最深的陰暗面。
很多人談論起愛滋病患者時,他們的語氣會突然變得輕蔑著說:「得了愛滋病?那他一定不是什麼好東西,活該。大家離他遠一點。」
在他們口中,愛滋病仿佛不像是一種疾病,更像是一種貼在某人身上的汙名。
可是那些因為輸血,不小心感染上的無辜者們,大家會同情他們嗎?
事實是,更加不會。
因輸血感染愛滋病的患者,同樣會被驚惶失色的人們無情地冷淡疏遠,認為他們可能代表著一種更大的威脅,因為他們不像那些已蒙受汙名的愛滋病患者那樣容易被識別。
恐懼、歧視與罪名……這些來自外界的壓力會如大山一樣壓在他們。
現在,世界上已經有很多愛滋病關愛組織,發起「你願意和愛滋病毒攜帶者握手嗎?」等公益活動,希望藉此洗滌掉患者們身上的汙名,可是恐懼它的人仍然想辦法躲得遠遠的。
對愛滋病的恐懼已經成為了一種被醫學組織確定的新疾病,名為「恐艾症」。它是一種心理疾病,是對愛滋病超出常理的、擾亂了正常生活的恐懼。
有人說,恐艾症比愛滋病更可怕。如今患恐艾症的人群數量幾乎是愛滋病患者的十倍。
他們或者是有過與陌生人的性行為,或者是抽了血,甚至就只是沒由來的害怕,並不停地去醫院做愛滋檢查。
有很多恐艾症患者每天都生活在崩潰的邊緣,他們擔心用同一個杯子喝水、接吻、上公共廁所、去遊泳池都會患上愛滋病。
他們之中,有些人因為恐懼而自殺,原因只是:
如果我真的得了愛滋病,我不知道該怎麼面對我的家人和朋友。
他們為什麼如此害怕?是因為愛滋病會死人嗎?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根據概率,他們更應該害怕車禍害怕意外。
那些真正使他們感到害怕的,是大眾對愛滋病所進行的道德審判和歧視。對那種歧視的恐懼,可能會讓一個原本健康的人放棄自己的生命。
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對於愛滋病患者來說,他們最需要的是大家把他們當普通人,當正常人。
正確對待每一個患者,少一分歧視,多一分理解,以愛之名,給愛滋病人一個寬容的社會環境。
了解才能遠離 愛滋病十條防治常識1、目前愛滋病尚無有效疫苗和治癒藥物,但已有較好的治療方法,可以延長生命,改善生活質量。
2、愛滋病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與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不會被感染。
3、潔身自愛、遵守性道德是預防經性接觸感染愛滋病的根本措施。
4、正確使用質量合格的安全套,及早治療並治癒性病可大大減少愛滋病感染和傳播的危險。
5、共用注射器靜脈吸毒是感染和傳播愛滋病的高危險行為,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6、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輸血和使用血液製品。
7、對感染愛滋病病毒的孕產婦及時採取抗病毒藥物幹預、減少產時損傷性操作、避免母乳餵養等預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嬰兒被感染的可能性。
8、愛滋病自願諮詢檢測是及早發現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防治措施。
9、關心、幫助、不歧視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鼓勵他們參與愛滋病防治工作,是控制愛滋病傳播的重要措施。
10、愛滋病不僅是醫療衛生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它威脅著每一個人和每一個家庭,因此積極預防愛滋病是全社會的責任。
關愛愛滋病人,不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他們,就是對他們最大的保護。
原創 嶽沛、靳鈴涵 光明網
文章來源:光明網 作者:嶽沛、靳鈴涵
原標題:《「我不害怕死亡,我害怕別人看我的眼光。」》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