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奉獻
一、主題解讀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2008年修訂)中「愛崗敬業」要求教師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這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正所謂「愛一行,幹一行」,只有真正熱愛教師這個職業,才能真正做到敬業,才能真正為教育事業而奉獻。
二、相關素材
(一)名言警句
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
2.奉獻乃生活的真正意義。——阿德勒
3.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陶行知
4.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魯迅
5.教師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責任心上。——馬卡連柯
6.即使自己變成了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鋪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讓自己的夥伴們大踏步地衝過去,也是最大的幸福。——吳運鐸
7.我覺得,對教師來說,力量的源泉就是來自對學生的愛,愛學生才會愛事業,才會對教育工作保持經久不衰的熱情,才會充滿獻身精神。——於漪
8.像蠟燭為人照明那樣,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忠誠而踏實地為人類偉大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法拉第
9.教師之所以偉大,在於他(她)永遠消耗自己,照亮別人。——佚名
10.當年的黑髮,如今白幾多,走過許多季節,不凋的是愛心的奉獻。——佚名
(二)名人案例
1.【教師】陳老師每一年、每一期,都認認真真工作著,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學校教學常規考核中,有這麼一條:教師批閱學生作業時,不允許替學生改作業。這種現象從不會在她身上發現。因為,當學生作業中出現問題時,她總是嚴格要求學生自己更正。哪怕是一個小標點,也要讓學生補上。她這樣做,不是怕學校檢查時被扣分。她的理由是:教師不應該替學生改作業。教師批閱作業時,替學生改下錯題,批閱速度確實快些,但學生沒有經歷更正作業的過程,以後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工作中,經常有同事跟她開玩笑:「這麼認真做什麼呢?又沒有誰發你獎金。」而她總是一笑了之,她常說:「我所做的一切,是為了我的良心。」因為工作過於認真,身體欠佳的她常常失眠,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但她從未請病假,既然幹了這一行,就得付出心血,就得努力工作。這樣才能對得起「教師」這個崇高的稱謂。她熱愛教育工作,達到了痴迷的程度。
2.【白求恩】抗日戰爭時期,有一位不遠萬裡來中國支援我們的加拿大著名外科醫生,他叫白求恩,這位醫生不僅醫術精湛,更重要的是品德高尚。一次,從前線轉過來一名傷員,傷員失血太多,需要輸血,但是衛生員卻一臉愁容地向白求恩匯報:「這位傷員需要的O型血已經用完了。」旁邊的一位傷員一聽,馬上對醫生說「醫生,我是O型血,讓我來輸血!」白求恩大夫看著這位傷員,親切地說:「你在戰場上已經負了傷,流了血,不能再抽你的血了。」說著,他捋起袖子,對衛生員說:「我是O型血,是萬能輸血者,就抽我的吧。」「可是……」大家都不同意,因為白求恩大夫已經50多歲了,而且還有那麼多的傷員等著他治病,怎麼能在讓他輸血呢?白求恩大夫堅持說不要再拖了,我們及時救活一個戰士,就等於在戰場上消滅一個敵人。快開始吧!」
3.【諾貝爾】諾貝爾是安全炸藥和無煙火藥的發明人。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在研製炸藥上。研製成功後,贏得了超多專利權,積累了許多財富。1896年,諾貝爾逝世前決定把3300萬克朗作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獎給世界上傑出人物,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他在遺囑中說:「這獎金不論國籍、人種和語言,只發給確實對人類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的人。」諾貝爾為科學奉獻了一生,諾貝爾獎則永遠地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
4.【高淑珍】高淑珍,56歲,河北灤南縣司各莊鎮窪裡村普通農村婦女。高淑珍的兒子王利國4歲那年得了類風溼,落下了殘疾,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不能上學。高淑珍心疼兒子,想在家裡辦個小課堂。後來她發現,附近村莊也有一些因肢殘不能上學的孩子,他們都對讀書充滿渴望。她想讓不幸的孩子都能讀書,於是在家裡辦起了學校。1998年4月,她的「炕頭課堂」開講了,老師是女兒王國光。5個孩子、4張課桌、2塊小黑板和借來的舊課本……高淑珍的家裡響起了讀書聲。這個學校一開就是很多年。這麼多年間,她接收了近百名殘疾孩子,卻從未收過一分錢。
5.【袁隆平】袁隆平從1960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獲得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以及多項國際大獎,還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袁隆平,早已功成名就,早就光宗耀祖了。然而袁隆平沒有躺在榮譽和光環之中,雖已到耄耋之年,照舊戴著一頂草帽,卷著兩隻褲腿,在烈日下、在稻田裡不分日夜地忙碌著,繼續為「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不懈地奮鬥。袁隆平的一言一行,就是自己「奮鬥終生」諾言的生動寫照,所表達出來的,是一種至高至大的為事業奉獻的情懷和境界。
三、範文剖析
奉獻精神
「奉獻精神」是一種愛,是對自己事業的不求回報的愛和全身心的付出。對個人而言,就是要在這份愛的召喚之下,把本職工作當成一項事業來熱愛和完成,從點點滴滴中尋找樂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認真善待每一個人,全心全意為工作服務,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職責。努力地用這份愛去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大家的無私奉獻編織出事業的美麗藍圖。(開篇直接點題)
他們,積勞成疾卻仍拖著重病的身軀堅持在三尺講臺上;他們,收入微薄卻把儘可能多的錢省下來給學生買學習生活用品;他們,沒有快捷的交通工具,卻從未耽擱學生一堂課;他們,沒有先進的教學設施,卻演活了三尺講臺;他們,把最好的教育理念鑽深研透,把農家學子一批批培養成才,贏得了人民深深信任的他們是誰?就是幾十年如一日,紮根於農村教育,奮鬥在貧困地區一線的最美鄉村教師!(用第三人稱「他們」開頭的整齊句式和設問方式,引出文章主人公「最美鄉村教師」)
為了鄉村的孩子,他們平凡如一棵草,敦厚似腳下的泥。在生活的最底層,用單薄的肩膀,挑起教育的大梁。用青春與美麗堅守著清貧與孤獨,用臉上漸深的皺紋,慢慢駝起的後背,撐起了孩子們的夢想。「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正是他們的真實寫照。(用比喻和名言等方式歌頌鄉村教師的奉獻精神)
藏族支教老師宋玉剛走遍全區牧場把一個個懵懂少年帶向知識的殿堂,為了和學生交流他毅然克服困難學會了藏語;一人兼任學校多職,竟多年沒有回過家探望自己的父母。馬背上的校長徐德光花一年的時間為孩子們砍出一條通往學校的路;沒有書,他用兩匹白馬馱回孩子們的書;沒有教室,他又和一匹白馬建起了三間教室。他是這些密林深處孩子的引路人,用自己艱辛的勞動託起了孩子們的希望,也用自己的美麗情懷感染著自己的學生。寧麗波,為了家鄉的孩子,她放棄了城裡的工作,不顧家人的阻攔,來到山村的小學教書。她說:「城裡條件好,老師多,沒有我還有別人,而這裡,沒有我學校就黃了。」她儘自己所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就是為了讓學生樹立起和城裡孩子一樣的自信。青海的馬復興說的一句話「態度決定一切!」讓人感動。他用那殘存的一雙半臂為學生畫出了人生中最美的圓,他用自己的行動讓學生明白苦難也許無法避免,但可以超越!還有隆付忠老師,他是湖南省呂洞教學點教師。28年裡,他把自己一生的情愛給了呂洞山的教育。28年裡,蜿蜒的山路磨爛了他50多雙膠鞋,累計行程達到56000公裡。他教過2000多名學生,其中有20多個孩子考上了大學,結束了苗寨沒有大學生的歷史。這一行行數字是令人震撼的,但數字裡包含的不僅僅是責任,更是博大無私的愛。(列舉了豐富的「最美鄉村教師」事例,內容充實)
這些名字如此普通,他們的生活如此平淡,而正是這些平淡的名字卻給我們帶來不同尋常的感動,給我們進行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這種真正的忘我境界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其實在中國大地上還有千千萬萬個教師,為了孩子,每天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無私忘我地奉獻著。因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們甘受清貧、病痛而無怨無悔。就讓這份執著的真愛驅散勞累時的怨天尤人,利益面前的不平衡。甘當人梯,做最美無私教師,不斷完善自我,用畢生的經歷,用生命的全部去愛,做孩子們希望的堅守者和播種者!(首先對事例進行總結,繼而從「最美鄉村教師」擴大到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引出主題,呼籲「最美無私教師」)
圖圖評析
文章中心突出,始終圍繞「奉獻」二字,用豐富的事例歌頌了鄉村教師的「無私奉獻精神」。從他們的身上,獲得感動,獲得精神洗禮,再擴大到更多無私奉獻的教師,呼籲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做最美無私教師」!
考試更有底氣
試卷解析+電子講義
9元 即可全部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