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武培怡教授課題組:多層級網絡增強的水玻璃實現寬譜帶光管理

2021-02-15 高分子科技

寬譜帶光管理在軍事隱身,光學信息通信和節能建築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傳統光學玻璃,從無機玻璃到有機玻璃,都存在易碎和易刮傷的問題,也很少能對環境變化進行自我調節。近年來開發的智能窗戶材料,包括金屬氧化物和有機熱致變色/電致變色複合材料等,則只能在窄的可見光譜範圍內調節透明度,同時仍然受到力學脆弱性和複雜加工要求的限制。它們在光學和力學方面缺點的主要來源是,單一材料內部往往只有單一的光響應位點和單原子的橋接網絡,例如,過渡金屬氧化物在原子層面上通過電荷的注入和去除實現在透明和不透明狀態之間的切換;液晶材料則通過調節介觀有序度來改變可見光透射率;刺激響應水凝膠通過幾十到幾百納米尺度的可逆相分離實現可見光透過率的調節。目前很少有單一材料的內部結構能從納米到微米尺度可控調節定製, 也很少實現同時管理從紫外-可見-紅外的寬譜帶光,人們必須集成多種材料並折衷於複雜的多層處理。武培怡課題組以簡便的方式調節材料的多尺度微納結構,從而在新一代的光學玻璃上實現更豐富可調的光學和力學性能,拓展材料在生物安全、軍事隱身、和節能環保方面的應用。

這項工作通過調節分子的親疏水性,實現多孔結構從納米到微米的多尺度定製,製備了可實現紫外-可見-紅外寬譜帶光管理的新型水玻璃,並且在可見光範圍內可設計響應溫度,有望開發一種紫外光安全、紅外隱身、冬暖夏涼的智能窗戶。相關工作以」Hierarchical Network-Augmented Hydroglasses for Broadband Light Management」為題近期發表在國產期刊Research上(Research, vol. 2021, Article ID 4515164, )

雷周玥博士通過兩親性修飾傳統有機玻璃的化學結構,開發了一種多層級網絡增強的水玻璃(Hierarchical Network-Augmented Hydroglasses, HNAH),其中保留了α-甲基特徵, 而有機玻璃中的酯基被親水性可調的羧基取代。通過調節兩親性,單體前驅體溶液中出現可控的液液分離,從而可以通過限域聚合(Locally Confined Polymerization,LCP)在水玻璃中設計多層級網絡。LCP與普通聚合反應不同,普通聚合反應中分子鏈通常是在均相體系中增長和交聯。而LCP將聚合物鏈限制在局部的兩親域中的增長,形成多層級相分離網絡,從而優化光學和力學性能。所製備的HNAH被納米至微米多尺度的聚合物域物理交聯。它不僅可以可逆地切換可見光區域的透射率,阻擋紫外和紅外光,還具有缺口不敏感性、自我修復斷裂和劃痕的功能。

圖2. 多層級結構水玻璃的力學特徵。其多尺度物理交聯網絡實現了自修復功能和缺口不敏感性。

圖3. 多層級結構水玻璃的劃痕自修復效果以及寬範圍可調的溫度響應特徵。

圖4. 從二維相關光譜的角度進一步分析了多層級結構水玻璃的分子機制、結構演變以及動態響應原理。

圖6. 多層級水玻璃的紅外隱身效果以及模擬智能窗戶的降溫效果。

這項工作中通過LCP方法開發了具有多層級網絡結構的多功能智能窗戶材料HNAH。具有從納米到微米的多尺度多層級網絡的HNAH與普通均質透明玻璃不同,在室溫下,它在可見區域具有很高的透明度,可以管理三個數量級的光波長,阻擋紫外波段的光,紅外隱身,在高溫下自動變色實現智能降溫。此外,它還具有增強的力學性能,具有彈性,抗缺口性和自我修復能力。此外,這項工作還討論了LCP和光管理過程中的分子相互作用和結構演變。關鍵的影響因素是其兩親性結構,尤其是α-甲基結構,不僅實現了LCP,而且還促進了相變過程中的結構演變。進一步地,LCP策略和分子機制也可能適用於其他光管理材料,從有機液晶到無機氧化物,進行多尺度微納結構的定製,實現從紫外到紅外區域的寬譜帶光管理,促進智能窗戶的發展,有益人類健康、減少建築能耗並解決環境問題。

該課題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1973035)和重點項目 (51733003) 的資助與支持。文章第一作者為雷周玥博士,通訊作者為武培怡教授

論文連結

https://spj.sciencemag.org/journals/research/2021/4515164

高分子科技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刊物或媒體如需轉載,請聯繫郵箱:info@polymer.cn

歡迎專家學者提供稿件(論文、項目介紹、新技術、學術交流、單位新聞、參會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並請註明詳細聯繫信息。高分子科技®會及時推送,並同時發布在中國聚合物網上。

歡迎加入微信群 為滿足高分子產學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陸續開通了包括高分子專家學者群在內的幾十個專項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產業技術、企業家、博士、研究生、媒體期刊會展協會等群,全覆蓋高分子產業或領域。目前匯聚了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研發中心的上萬名頂尖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及企業家。

申請入群,請先加審核微信號PolymerChina (或長按下方二維碼),並請一定註明:高分子+姓名+單位+職稱(或學位)+領域(或行業),否則不予受理,資格經過審核後入相關專業群。

相關焦點

  • 東華大學儲玲玲課題組在可見光催化領域再獲新成果—新聞—科學網
    東華大學先進低維材料中心特聘研究員儲玲玲課題組在可見光催化領域再獲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
  • 東華大學魯希華教授課題組《Mater. Horiz.》封面:構建「軟球」凝膠光子晶體固定化新方法
    近日,東華大學化學化工生物工程學院魯希華教授課題組首次實現利用溫度觸發的溶膠-凝膠化轉變過程將溫敏性納米水凝膠光子晶體固定化
  • 東華大學魯希華課題組構建 「軟球」凝膠光子晶體固定化新方法
    近日,東華大學化學化工生物工程學院魯希華教授課題組首次實現利用溫度觸發的溶膠-凝膠化轉變過程將溫敏性納米水凝膠光子晶體固定化
  • 東華大學老教授領銜課題組研發新材料
    本報上海6月11日電(通訊員向娟 邱登梅 記者周凱)神十成功飛天,今天,記者了解到,東華大學72歲的袁琴華教授領銜課題組研發的航天衛生材料又成功應用到太空人的太空生活中。這是10年來,該課題組繼神五、神六、神七、神九之後,第5次為太空人提供最貼身的「方便」保障。
  • 【學術報告】研究生靈犀學術殿堂第307期之武培怡教授報告會通知
    全校師生:我校定於2018年5月28日舉辦研究生靈犀學術殿堂——武培怡報告會,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1.報告會簡介報告人:武培怡教授時間:2018年5月28日(星期一)上午9:30(開始時間)地點:長安校區理學院383會議室主題:Artificial Skins:based on ionically-conductive hydrogels內容簡介:Biomimetic skin-like
  • 東華大學張彥中教授課題組在仿生纖維與組織再生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期,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張彥中教授課題組在仿生纖維用於組織再生研究領域取得最新進展,相關成果以「Stiffness of Aligned Fibers Regulates the Phenotypic Express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 東華大學查劉生課題組在SERS基底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我國在80年代初期就有一批科學家開始了SERS的研究工作,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課題組踏入這個領域,幾乎呈指數增長。   在SERS研究領域中,定量分析一直是一個挑戰,而定量分析首要的挑戰是增強基底的均一性和可靠性。
  • 上海交通大學馮傳良教授課題組在仿生手性水凝膠領域取得重要研究...
    近日,ACS Nano以「Inversion of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of Nanofibrous Hydrogels through Coassembly with Achiral Coumarin Derivatives」為題,在線報導了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馮傳良教授課題組在仿生手性水凝膠領域取得的重要進展
  • 東華大學誠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
    東華大學(原中國紡織大學)地處上海市,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學校建立於1951年,現已發展成為以工為主,學科特色鮮明,工理管文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現有紡織、材料、化工與生物、服裝及藝術設計、信息、計算機、工商管理、機械、環境、理學、外語、人文共12個專業學院;擁有5個國家重點學科,7個上海市重點學科,設有5個博士後流動站、29個博士點、61個碩士點、50個本科專業,各類學生25000餘名。學校面向海內外誠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東華大學特聘教授和傑出人才。
  • 東華大學在《自然》子刊發致動變色研究,可運用於軍事隱身等
    近日,東華大學王宏志教授課題組在智能雙響應變色-隱身一體化軟體機器人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晶格收縮觸發的協同電致變色致動器
  • 溫州大學王舜教授課題組近年來重要工作進展
    王舜教授課題組近五年代表性的創新成果包括:(一)圍繞三維碳基超結構納米固體儲鋰體系,以提高能量儲存密度、倍率性能及循環穩定性為目標,建立了多種儲能增強新機制和量化合成新方法,設計發展了多種具有新穎結構的高比能和高穩定性的儲鋰納米固體
  • 薪火相傳——東華大學市政工程學科的初心和使命
    東華大學(原中國紡織大學)是國內最早一批設立環境類學科和較早設置土木類學科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專業的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校。東華大學水處理課題組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配合我國紡織技術的發展要求,依託本校紡織化學系,在紡織工業用水處理、印染廢水淨化與回用等方面,積極開展新技術應用研究,主持並參與了多項應用技術研究和工程建設。1990年起,在紡織工業用水方面,進行了膜法水處理技術的多項工程應用設計。在水環境保護方面,先後承擔了一批國家及地方的重大、重點科研項目。
  • 香港中文大學邊黎明教授課題組:可注射水凝膠及其於再生醫學中的應用
    可注射水凝膠由於其可調控的物理及化學特性、可控的降解性能、高含水量以及在微創方式下實現遞送的能力,在組織工程和藥物遞送領域中變得越來越重要。通過調控水凝膠的固含量和交聯密度,並引入適當的共價或非共價相互作用,例如靜電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等,這些水凝膠可在注射過程中實現生物活性分子的遞送。
  • 北京大學裴堅教授課題組近年重要工作概覽
    裴堅教授簡介裴堅教授於1989年在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獲得學士學位,1995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1995-1997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97-2001年分別在新加坡材料與工程研究院、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從事研究工作,2001年4月至今在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工作。
  • 東華大學根據含羞草研發呼吸面料:按人體溫度溼度開關透氣孔
    自然·通訊》官網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論文題為《基於分子通道驅動的變形-變色多功能致動薄膜》(「Molecular-ChannelDriven Actuator with Considerations for MultipleConfigurations and Color Switching」) (DOI:10.1038/s41467-018-03032-2),由東華大學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宏志教授課題組
  • 法國裡爾科技大學Jean-Paul Amoureux教授訪問武漢物數所
    受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鄧風研究員之邀,法國裡爾科技大學Jean-Paul Amoureux (慕松柏)教授於11月14日至16日在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進行學術訪問, 並作了題為Application of DNP to solids, and uniform manipulation of broad MAS spectra using DANTE
  • 華東理工大學解永樹教授課題組近年來卟啉研究進展
    解永樹,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 年吉林 (工業) 大學本科畢業,1998 年浙江大學博士畢業,導師為林瑞森教授,此後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 陳萬濤教授課題組項目喜獲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陳萬濤教授課題組項目喜獲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20-05-20 03: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超分子】復旦大學朱亮亮課題組利用光激發原理打造自主式分子開關
    傳統分子開關的驅動和回復分別需要通過不同的刺激源來實現,而自然界的一些機器和馬達的工作單元則更加具有自發性。受自然界的啟發,人們一直在尋求通過更加自主的方式對分子開關進行操控,近些年來也取得了一些進展。自主式光開關與常規的光響應分子開關相似,也是一種建立在光碟機動基礎上可逆的分子變構方式。
  • 2018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劉曉平課題組招聘助理研究員...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和技術學院劉曉平教授課題組主要利用先進微納加工以及CMOS工藝,構建微結構器件,結合泵浦-探測、譜分析、成像等檢測手段,研究波在其中的傳播特性,在此基礎上,發展新器件設計技術,探索功能性器件以及系統的實現原理。目前感興趣的研究方向: 光學器件的逆向設計和實現,片上集成光信息處理技術,波在類量子系統中傳播行為,片上光學相控陣,固態雷射雷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