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餘暉,英國皇家海軍防空傘,淺談戰後英國「郡」級防空驅逐艦

2020-12-12 書劍雜談

作為世界航海史上的重要角色,英國皇家海軍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提供了巨大的幫助,使曾經的大英帝國得以在世界範圍內建立廣闊的殖民地,並讓這些殖民地在政治、經濟層面與英倫三島連接在一起。而在現代海軍的發展方面,英國皇家海軍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世界上第一艘魚雷艇驅逐艦「哈沃克」號

在魚雷艇這種海上高速小目標出現後,為了能夠保護自己的主力艦免受這些「小傢伙」的騷擾,英國皇家海軍創造性地發明了「魚雷艇驅逐艦」這種新艦種。而隨著在航速、武備等性能上的不斷進步,「魚雷艇驅逐艦」也進化成了後來的驅逐艦。因此,可以說是英國皇家海軍發明了驅逐艦這一全新的艦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雖然英國皇家海軍也擁有許多性能不錯的驅逐艦。不過此時的英國皇家海軍,手上仍然握有包括「前衛」級戰列艦和「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等一系列主力艦在手,驅逐艦這類艦種,在此時的皇家海軍戰鬥序列中還排不上號。

英國皇家海軍還擁有「前衛」級戰列艦

不過,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日不落帝國曾經的殖民地紛紛開始獨立,英國原來的殖民地經濟體系開始逐漸瓦解。加上戰後上臺的英國政府開始大搞福利政策,急需大量資金,耗資巨大的皇家海軍艦隊就成為當時英國工黨政府著重削減經費的對象。

這老兄做到了二戰德國海軍都沒做到的事

在主力艦不是退役封存就是直接拆解的情況下,英國不再謀求維持皇家海軍曾經強大的主力艦陣容,轉而開始希望由巡洋艦、驅逐艦等排水量較小、使用成本較低的艦種來執行任務。而在空中威脅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側重防空任務的新型防空驅逐艦也走進了英國皇家海軍的視野中。

為了讓讀者朋友們對戰後初期英國皇家海軍的防空驅逐艦發展情況有較為詳細的了解,本文將選取戰後英國皇家海軍的「郡」級防空驅逐艦,作為戰後英國皇家海軍防空驅逐艦發展的典型向大家介紹,讓大家對那段歷史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郡」級防空驅逐艦誕生的背景——有心無力的英國皇家海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無論英國皇家海軍承認與否,此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無疑是美國海軍。在這種情況下,英國皇家海軍是否還有必要像從前那樣,花費龐大的資金維持一支規模龐大的全球艦隊,就引起了極大的討論。

美國海軍已經取而代之成為當時最強海軍

尤其是在「蘇伊士運河危機」爆發後,英國逐漸感受到了美國和蘇聯肢解老牌資本主義強國的打算。在沒有殖民地經濟繼續支持的情況下,英國皇家海軍已經沒有龐大的海外任務需要執行。對於此時的英國皇家海軍來說,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維持英國海上航線的安全。

蘇伊士運河危機中的英法軍艦

此時的蘇聯紅海軍水面艦隊並不算太強,對於英國海上交通線來說,最大的威脅除了蘇聯紅海軍的潛艇部隊,就是從岸基機場擊飛的各種攻擊機和轟炸機了。在經濟有限的情況下,運用當時已經展現出良好發展前景的飛彈技術建造一級側重防空的防空驅逐艦,對於當時的英國皇家海軍來說,無疑是不錯的選擇,而這也是「郡」級防空驅逐艦誕生的背景。

「郡」級防空驅逐艦的核心——「海參」艦載區域防空飛彈系統

作為一款防空驅逐艦,防空設備無疑是「郡」級防空驅逐艦的核心裝備。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與德國的交手中,英國就看到了飛彈武器的威力和發展潛力,因此在二戰結束後,英國各個軍兵種都不約而同的開始推動自己的飛彈項目。

「海參」防空系統的飛彈發射架

1949年4月份,英國皇家海軍正式啟動了「海參」艦載區域防空飛彈的研製,項目代號GWS-1。研製單位的工作速度很快,在1951年就完成了「海參」系統的相關結構設計。但是相關的測試和改進時間比較久,直到1958年,「海參」Mk1才正式通過驗收,獲準進行量產。

作為一款專門為戰艦設計的區域防空飛彈,「海參」系統所使用的防空飛彈相比當時美蘇兩國的早期防空飛彈來說,其整體規格小了不少。而「海參」防空飛彈體型較小的奧秘,則在其獨特的飛彈彈體設計上。

美國的「黃銅騎士」防空飛彈,體型就大

「海參」所使用的防空飛彈由助推器和主彈體兩部分構成,助推器一共有四個,分布在彈體的四角,推進器的尾部噴嘴向外呈45度夾角,以避免噴射尾流對主彈體結構造成傷害。主彈體則採用了十字形的直角彈翼,和十字形的直角尾翼。

「海參」防空飛彈奇特的布局方式

飛彈發射後,4個助推器開始工作,「牽引著」主彈體從發射架上起飛,四個助推器穩定了主彈體的飛行狀態,其實起到了穩定尾翼的作用,這也是「海參」防空飛彈相對來說比較緊湊的原因。助推器在完成推進任務後會從主彈體上向四個方向上散開,隨後主彈體上的發動機接手開始工作。

剛離開發射架的「海參」系統防空飛彈

在戰鬥部方面,「海參」所使用的防空飛彈使用的並不是傳統的爆炸殺傷戰鬥部,而是連續杆戰鬥部。所謂的連續杆戰鬥部,就是戰鬥部上安裝有尺狀的連杆,在戰鬥部被引爆後,連杆被衝擊波推出,形成一個環狀的殺傷橫截面,將來襲目標截斷。這種戰鬥部因為其獨特的布置方式,因此主要用來攔截飛機等較大型目標。

連續杆戰鬥部示意圖

作為一款飛彈,制導模塊是其最重要的部分。而「海參」防空飛彈系統為了能夠執行不同任務環境下的作戰任務,一共有三種制導模式可以選擇

第一種制導模式是駕束飛行模式,主要攔截中高空來襲目標。這種工作模式下,目標由雷達跟蹤,飛彈根據雷達提供的信息進行制導。第二種是連續視角加末端俯衝模式制導,飛彈以固定角度飛行,收到雷達指令後再進行俯衝攻擊,主要用來攔截低空目標。最後一種則是固定高度駕束飛行模式,主要用來攻擊水面目標。換言之,「海參」區域防空系統在必要的情況下,也能夠執行反艦作戰任務。

965型搜索雷達布置在2號桅杆頂部

在雷達系統方面,整座「海參」區域防空飛彈的制導系統由965對空搜索雷達、992Q型目標指示雷達、278型測高雷達和901型制導雷達組成。

在戰時情況下,由965對空搜索雷達執行最開始的制導工作,一旦雷達搜索到目標,而目標又不能夠通過敵我識別器的判斷,目標就會被搜索雷達判定為敵對目標。此時992Q型目標指示雷達測出來襲目標的距離和方向,而278型雷達則對目標高度等具體信息進行進一步測量,最終,由901型制導雷達為防空飛彈提供雷達波引導。

從GW24到GW54——「郡」級防空驅逐艦的艦體演化進程

在「海參」艦載區域防空飛彈系統逐漸成熟後,給這套艦載區域防空飛彈系統找一個合適的艦體就成了英國皇家海軍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不過,「郡」級防空驅逐艦艦體的確定問題,卻出現了些許的波折。

因為當時飛彈化風潮才剛剛興起,皇家海軍內部仍然有部分人認為,傳統的火炮型防空驅逐艦在作戰效能方面,並不比當時的飛彈型防空驅逐艦來得差。比如當時英國皇家海軍最新型的QF Mk5型6英寸艦炮,單管最高射速達到了20發每分鐘,創下了當時同口徑艦炮的射速記錄。

澳大利亞的「勇敢」級驅逐艦

為了避免激化矛盾,皇家海軍支持飛彈型防空驅逐艦的人士並未馬上提出建造大排水量的防空型驅逐艦,而是用為澳大利亞建造的「勇敢」級驅逐艦為藍本,改進而來的3000噸級的GW24設計方案。3000噸級的GW24設計方案當然不能夠很好地兼容下整套「海參」艦載區域防空飛彈系統,飛彈派人士也只是希望藉此表明自己的決心。

很快,隨著飛彈技術的快速革新,皇家海軍內部大部分人士都看到了飛彈的發展前景。於是,在1955年,皇家海軍方面終於以巡洋艦體的標準,為「海參」艦載區域防空飛彈設計出了6000噸級的GW54方案。而英國皇家海軍最終也在1956年年初,批准了首批4艘「郡」級防空驅逐艦的建造工作,「郡」級防空驅逐艦至此誕生。

艦體採用了長艏樓設計

考慮到「郡」級防空驅逐艦很可能需要在戰時前出至海外,執行海上交通線的保護任務。「郡」級防空驅逐艦使用了長艏樓設計,以擴大艦內設備和人員的容納效率。

在武備方面,因為「海參」艦載區域防空飛彈系統太過於龐大,因此整套「海參」系統都被部署到了艦艉位置。而在艦艏的A號甲板和B號甲板上,則各布置了一座雙聯裝114毫米艦炮。除了艦炮之外,該艦還裝備了8座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執行反艦任務。

「海參」系統布置在艦艉

反潛和近防火力方面則是該級艦的弱點,反潛武器只有一座「刺蝟炮」,僅能執行近距離的反潛任務。而在近防火力方面,也只有2座雙聯裝的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採用人工控制操作,面對噴氣式戰鬥機時基本上起不到什麼反制能力。

「郡」級防空驅逐艦作為英國皇家海軍在戰後對飛彈型防空驅逐艦的首次嘗試,確實開創了很多記錄。不過,由於戰後初期軍工技術發展迅速,雖然「郡」級防空驅逐艦的大體設計已經定了下來,不過,等到「郡」級防空驅逐艦正式開工時,仍然出現了些許的調整。

圖中可見艦載直升機設施和反艦飛彈

首先,使用全新的「海貓」近程防空飛彈取代了原本計劃安裝的兩座雙聯裝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其次,取消了艦身後部的「刺蝟炮」和8座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取而代之的是直升機庫和起降甲板,以容納艦載直升機的起降作業。

而第二批次的「郡」級防空驅逐艦在進入70年代時,則用法制四聯裝「飛魚」反艦飛彈發射裝置,取代了B號甲板上的雙聯裝114毫米艦炮,外觀上的差異更大。

總體評價——並未達到預期的「郡」級防空驅逐艦

在兩批次的「郡」級防空驅逐艦逐次建成之後,英國皇家海軍在名義上總算有了遠洋環境下的艦隊區域防空能力。然而,在實際的使用中,「郡」級防空驅逐艦並未達到英國皇家海軍對其的期待。

「郡」級防空驅逐艦參加的最著名戰鬥就是馬島海戰了,在開戰之初,英國皇家海軍打算將「郡」級防空驅逐艦前置在艦隊前方,好為整個遠徵艦隊提供最初的防空警戒任務。但是在開戰之後,面對阿根廷戰鬥機的超低空攻擊模式,「海參」系統卻出現了作戰效率低下的問題。

後期型的「郡」級防空驅逐艦

因為阿根廷飛行員大多採用超低空突防的方式進行攻擊,因此「海參」系統無法將海面雜波和阿根廷戰機的雷達回波區分開來。在整個馬島海戰中,「海參」系統並沒有使用配套的防空飛彈擊落阿根廷方面任何空中目標。

相反,在1982年6月12號,兩艘參戰的「郡」級驅逐艦中的「格拉摩根郡」號,還遭到了三枚阿根廷方面「飛魚」反艦飛彈的襲擊。由於有了此前「謝菲爾德」號的前車之鑑,「格拉摩根郡」號反應迅速,馬上用艦艉對敵,釋放誘餌彈的同時還用艦上的「海貓」艦空飛彈進行攔截。

被命中的「格拉摩根郡」號

雖然「海貓」艦空飛彈沒能攔截「飛魚」反艦飛彈,但是有兩枚「飛魚」反艦飛彈被誘餌裝置欺騙,最終只有一枚「飛魚」反艦飛彈命中了「格拉摩根郡」號,所幸損管及時,該艦並未戰沉。

總體上來說,「郡」級防空驅逐艦給英國皇家海軍所帶來的的實際意義遠小於其象徵意義。雖然「郡」級防空驅逐艦的實際作戰表現並不算上佳,但是該級防空驅逐艦的出現,為戰後英國皇家海軍其他型號防空艦的誕生鋪平了道路,為戰後的英國皇家海軍走出了一條可行的道路。

相關焦點

  • 英國驅逐艦全史:「郡」級,揭幕飛彈時代
    為了搭載這種劃時代的艦載飛彈發射系統,英國皇家海軍計劃發展一系列防空型驅逐艦和巡洋艦。二戰結束後,英國國防預算大為削減。在新型驅逐艦的設計建造上,英國皇家海軍自然希望能將新艦的成本儘量控制,排水量也就不能太大。
  • 114最後的榮光,夕陽下的絕唱,英國皇家海軍果敢級驅逐艦小談
    Daring笑而不語的出場了,作為一型英國二戰驅逐艦的集大成者,這型直到2007年才退役的傳奇驅逐艦可以說是皇家海軍歷史上最濃墨重彩的驅逐艦,其服役時間之久,履歷之廣在英國造驅逐艦中無出其右。由於服役時間太長,這裡僅對《戰艦世界》遊戲中船體的這個版本進行介紹。
  • 23型護衛艦:維持日不落帝國餘暉的多用途軍艦,至少服役至2030年
    文:桌面戰爭兵棋|賣萌的磚頭英國曾經擁有遍布世界的海外殖民地,太陽無論何時都會照耀在其領土上,因此英國曾被稱為日不落帝國。為了保證其在海外的統治地位,英國就必須要擁有一支實力強大的海軍,海軍建設就成為了英國軍事力量建設的重中之重,英國皇家海軍在歷史上也確有赫赫威名。
  • 二戰日本海軍的防空差勁,導致大和號戰列艦被擊沉,其辣雞防空是咋...
    上一期說完了在MK-12型127毫米艦炮的的加持下美國海軍超強的的防空能力,作為美海軍的對手,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防空到底是怎樣的呢?所以今天我們就簡單的說一下日系防空。
  • 英國為何拋棄一艘尚未完工的萬噸大艦?
    法國的「科爾貝特」號,蘇聯的「斯維爾德洛夫」級都是典型的火炮巡洋艦,而且在戰後都服役了較長時間。英國在二戰後保留了「米諾陶斯」級巡洋艦,不過由於該型艦在整個服役期都沒有太突出表現,數量也不多,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米諾陶斯」級輕巡的設計算是中規中矩,沒有太突出的有點,當然弱點也不太明顯。
  • 二戰時的日本聯合艦隊和英國皇家海軍哪個強?
    有的認為日本聯合艦隊力壓英國皇家海軍,有的認為英國皇家海軍完爆日本聯合艦隊。那麼日本和英國哪國的海軍更強?答案是英國皇家海軍略勝一籌。我們先來看一下二戰爆發時兩國的海軍力量對比。而受華盛頓條約的限制,日本海軍規模一直被限制在英國和美國60%以內,儘管日本偷著造了不少,但直到1941年底,日本海軍才擁有10艘航母,10艘戰列艦、38艘輕重巡洋艦以及112艘驅逐艦,總噸位不過119萬噸,只相當於1939年英國海軍噸位的90%,和英國海軍差距明顯。從造船能力上來看,英國的造船能力遠超日本。英國不僅本土造船能力強,加拿大等海外領地的造船能力也不弱。
  • 日本的金剛級驅逐艦,國家防空的重要利器,愛宕級驅逐艦來襲!
    日本這個國家從歷史就可以看出它的胃口之大,所以說,金剛級驅逐艦服役後不久,日本就以朝鮮國家的飛彈為藉口,提出了飛彈防禦需求。所以說,日本就又在金剛級驅逐艦的基礎之上研發了新一代驅逐艦——愛宕級驅逐艦來達到本國防空需求。
  • 二戰美國驅逐艦擁有眾多高性能火炮,同型軍艦防空能力地表最強
    美國海軍評價其防空威力是12.7毫米重機槍的8至10倍。統計表明,珍珠港事件至1944年9月,美國海軍擊落的日軍飛機中有32%是厄利孔機關炮的戰果,不過1945年之後其擊墜率有所下降。到二戰結束時,美國海軍共裝備了1.25 萬門厄利孔機關炮,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安裝在驅逐艦上的。
  • 獲戰鬥之星最多的美艦,亞特蘭大級輕巡洋艦,防空不向飛機低頭
    那麼就剩下強化防空這一條路可走了。為了應對日益強大的空中威脅,英國人率先發展了特化型巡洋艦——黛朵級防空特化輕巡洋艦用於專門執行艦隊防空任務。但二戰期間最著名的防空巡洋艦不是英國艦,而是我們熟知的亞特蘭大級輕巡,也是今天的主角。
  • 我國第25艘052D驅逐艦下水,防空性能優異,曾同時攔截多目標
    與之前我國裝備的第一代中華神盾艦052C型驅逐艦相比,052D型驅逐艦採用了性能更強的「板磚」式346A有源相控陣雷達,再配合新型國產通用垂直發射系統,完全可以同日本的金剛級和愛宕級相媲美。並且,其還可以搭載鷹擊-12遠程超音速反艦飛彈,能夠對400公裡以外的大型水面艦艇或者岸上目標進攻攻擊。
  • 法國「經典」奇葩巡洋艦——「頂個球」的絮弗倫號防空巡洋艦
    45型驅逐艦一直有軍迷喜歡稱英國45級驅逐艦是「頂個球」,當然不是說它性能頂個球,因為它外形確實是「頂個球」,45頭上的大球是桑普森相控陣雷達,不過我們今天不談45,我們今天來看頂更大一個球的正是基於這種「一針見血」 的認識,在戴高樂的支持下,20世紀60年代開始重新煥發活力的法國海軍,開始力爭打造一支在國力能夠承受的規模下,實力均衡的遠洋艦隊(60年代中期),於是,為航母特混編隊和戰略飛彈核潛艇提供防空和反潛支援的新一代 「絮弗倫」 級飛彈巡洋艦出現了。
  • 051C型飛彈驅逐艦 犧牲反潛打造專職防空驅逐艦 未來將不會有大改
    051C裝備的是俄羅斯原裝進口S-300F「裡夫M」防空飛彈系統,說實話這套系統並不適合6000噸級的驅逐艦。所以實際上051C犧牲了很多其他方面的性能變成了專職防空驅逐艦,專職的角色使得051C有沒有機庫也無所謂了,反正反潛的任務已經和它完全無緣。
  • 學者分析萬噸055到底是驅逐艦還是巡洋艦?
    ,巡洋艦同時擔任了航母護航主力和水面夜戰主力重任,在戰後火炮巡洋艦也長期在美國海軍中擔任對地支援和炮艦外交的主力。因此,美國海軍在基阿特號的基礎上,提出了飛彈驅逐領艦(DLG,Guided Missile Destroyer Leader)方案,驅逐領艦(DL,Destroyer Leader)在二戰前主要指的是噸位較大,搭載分隊指揮機關的大型驅逐艦,而在戰後美國海軍將其作為艦隊防空主力規劃。
  • 英國引以為傲的45型驅逐艦真的有那麼強大嗎?敢和052C比?
    英國45型驅逐艦大家很熟悉了,因為它的獨特造型,又因為它一年大半時間趴窩在港口,所以調侃的很多! 最近英國實在是跳的很,三番五次的揚言要派出航母到亞太自由航行。這不,嘚瑟的沒幾天,其「女王」級航母二號艦「親王」號又漏水趴窩了,連主機都淹了。
  • 1枚飛彈擊沉4000噸級艦艇,謝菲爾德號驅逐艦咋就這麼不抗揍?
    1982年4月2日到6月14日,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島歸屬權爆發了自二戰結束後最大規模的海戰。儘管這次戰爭以英國重新奪回馬島控制權而告終,但英國特混艦隊中的3艘42型驅逐艦被擊沉了2艘,為何被大家一致看好的42型驅逐艦在此次戰爭中的表現卻如此不盡人意?
  • :敦刻爾克大撤退中的英國皇家空軍
    為了搶救下這支陸軍精華,大英帝國三軍緊急動員,展開代號為「發電機」的撤退行動。與此同時,希特勒對德軍裝甲部隊下達了著名的「停止前進」命令,轉而將消滅包圍圈內聯軍的任務交予空軍獨立完成。這為陷入絕境的英國遠徵軍爭取到一線生機,同時也意味著,天空中的較量直接決定了行動成敗。油畫《敦刻爾克的小船》,收藏於倫敦的帝國戰爭博物館。
  • 太平洋戰爭初期,被迅速逐出太平洋海域的英國皇家海軍
    1922 年英國政府決定籤署《華盛頓條約》,大規模削減皇家海軍的規模。這意味著一旦遠東地區的利益受到威脅,皇家海軍只能從西方派遣一支強大的艦隊前往現地實施應對。為了使這支遠道而來的艦隊充分發揮戰鬥力,皇家海軍需要在遠東建立一個規模足夠龐大的基地。
  • 英國皇家海軍的興衰浮沉
    近代以來,大國的興衰無不與海軍的發展密切相關。法國是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國家,17世紀後期直到19世紀初,英國與之進行了100多年的曲折鬥爭。在7次主要較量中,除第6次法國略佔上風,英國都取得了重大勝利。宣告拿破崙戰爭終結的1815年《維也納和約》,標誌著英國在海洋上完全戰勝了法國。在此之後的近一個世紀裡,沒有哪個國家的海軍能夠和敢於向英國皇家海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