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航海史上的重要角色,英國皇家海軍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提供了巨大的幫助,使曾經的大英帝國得以在世界範圍內建立廣闊的殖民地,並讓這些殖民地在政治、經濟層面與英倫三島連接在一起。而在現代海軍的發展方面,英國皇家海軍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在魚雷艇這種海上高速小目標出現後,為了能夠保護自己的主力艦免受這些「小傢伙」的騷擾,英國皇家海軍創造性地發明了「魚雷艇驅逐艦」這種新艦種。而隨著在航速、武備等性能上的不斷進步,「魚雷艇驅逐艦」也進化成了後來的驅逐艦。因此,可以說是英國皇家海軍發明了驅逐艦這一全新的艦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雖然英國皇家海軍也擁有許多性能不錯的驅逐艦。不過此時的英國皇家海軍,手上仍然握有包括「前衛」級戰列艦和「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等一系列主力艦在手,驅逐艦這類艦種,在此時的皇家海軍戰鬥序列中還排不上號。
不過,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日不落帝國曾經的殖民地紛紛開始獨立,英國原來的殖民地經濟體系開始逐漸瓦解。加上戰後上臺的英國政府開始大搞福利政策,急需大量資金,耗資巨大的皇家海軍艦隊就成為當時英國工黨政府著重削減經費的對象。
在主力艦不是退役封存就是直接拆解的情況下,英國不再謀求維持皇家海軍曾經強大的主力艦陣容,轉而開始希望由巡洋艦、驅逐艦等排水量較小、使用成本較低的艦種來執行任務。而在空中威脅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側重防空任務的新型防空驅逐艦也走進了英國皇家海軍的視野中。
為了讓讀者朋友們對戰後初期英國皇家海軍的防空驅逐艦發展情況有較為詳細的了解,本文將選取戰後英國皇家海軍的「郡」級防空驅逐艦,作為戰後英國皇家海軍防空驅逐艦發展的典型向大家介紹,讓大家對那段歷史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郡」級防空驅逐艦誕生的背景——有心無力的英國皇家海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無論英國皇家海軍承認與否,此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無疑是美國海軍。在這種情況下,英國皇家海軍是否還有必要像從前那樣,花費龐大的資金維持一支規模龐大的全球艦隊,就引起了極大的討論。
尤其是在「蘇伊士運河危機」爆發後,英國逐漸感受到了美國和蘇聯肢解老牌資本主義強國的打算。在沒有殖民地經濟繼續支持的情況下,英國皇家海軍已經沒有龐大的海外任務需要執行。對於此時的英國皇家海軍來說,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維持英國海上航線的安全。
此時的蘇聯紅海軍水面艦隊並不算太強,對於英國海上交通線來說,最大的威脅除了蘇聯紅海軍的潛艇部隊,就是從岸基機場擊飛的各種攻擊機和轟炸機了。在經濟有限的情況下,運用當時已經展現出良好發展前景的飛彈技術建造一級側重防空的防空驅逐艦,對於當時的英國皇家海軍來說,無疑是不錯的選擇,而這也是「郡」級防空驅逐艦誕生的背景。
「郡」級防空驅逐艦的核心——「海參」艦載區域防空飛彈系統
作為一款防空驅逐艦,防空設備無疑是「郡」級防空驅逐艦的核心裝備。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與德國的交手中,英國就看到了飛彈武器的威力和發展潛力,因此在二戰結束後,英國各個軍兵種都不約而同的開始推動自己的飛彈項目。
1949年4月份,英國皇家海軍正式啟動了「海參」艦載區域防空飛彈的研製,項目代號GWS-1。研製單位的工作速度很快,在1951年就完成了「海參」系統的相關結構設計。但是相關的測試和改進時間比較久,直到1958年,「海參」Mk1才正式通過驗收,獲準進行量產。
作為一款專門為戰艦設計的區域防空飛彈,「海參」系統所使用的防空飛彈相比當時美蘇兩國的早期防空飛彈來說,其整體規格小了不少。而「海參」防空飛彈體型較小的奧秘,則在其獨特的飛彈彈體設計上。
「海參」所使用的防空飛彈由助推器和主彈體兩部分構成,助推器一共有四個,分布在彈體的四角,推進器的尾部噴嘴向外呈45度夾角,以避免噴射尾流對主彈體結構造成傷害。主彈體則採用了十字形的直角彈翼,和十字形的直角尾翼。
飛彈發射後,4個助推器開始工作,「牽引著」主彈體從發射架上起飛,四個助推器穩定了主彈體的飛行狀態,其實起到了穩定尾翼的作用,這也是「海參」防空飛彈相對來說比較緊湊的原因。助推器在完成推進任務後會從主彈體上向四個方向上散開,隨後主彈體上的發動機接手開始工作。
在戰鬥部方面,「海參」所使用的防空飛彈使用的並不是傳統的爆炸殺傷戰鬥部,而是連續杆戰鬥部。所謂的連續杆戰鬥部,就是戰鬥部上安裝有尺狀的連杆,在戰鬥部被引爆後,連杆被衝擊波推出,形成一個環狀的殺傷橫截面,將來襲目標截斷。這種戰鬥部因為其獨特的布置方式,因此主要用來攔截飛機等較大型目標。
作為一款飛彈,制導模塊是其最重要的部分。而「海參」防空飛彈系統為了能夠執行不同任務環境下的作戰任務,一共有三種制導模式可以選擇。
第一種制導模式是駕束飛行模式,主要攔截中高空來襲目標。這種工作模式下,目標由雷達跟蹤,飛彈根據雷達提供的信息進行制導。第二種是連續視角加末端俯衝模式制導,飛彈以固定角度飛行,收到雷達指令後再進行俯衝攻擊,主要用來攔截低空目標。最後一種則是固定高度駕束飛行模式,主要用來攻擊水面目標。換言之,「海參」區域防空系統在必要的情況下,也能夠執行反艦作戰任務。
在雷達系統方面,整座「海參」區域防空飛彈的制導系統由965對空搜索雷達、992Q型目標指示雷達、278型測高雷達和901型制導雷達組成。
在戰時情況下,由965對空搜索雷達執行最開始的制導工作,一旦雷達搜索到目標,而目標又不能夠通過敵我識別器的判斷,目標就會被搜索雷達判定為敵對目標。此時992Q型目標指示雷達測出來襲目標的距離和方向,而278型雷達則對目標高度等具體信息進行進一步測量,最終,由901型制導雷達為防空飛彈提供雷達波引導。
從GW24到GW54——「郡」級防空驅逐艦的艦體演化進程
在「海參」艦載區域防空飛彈系統逐漸成熟後,給這套艦載區域防空飛彈系統找一個合適的艦體就成了英國皇家海軍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不過,「郡」級防空驅逐艦艦體的確定問題,卻出現了些許的波折。
因為當時飛彈化風潮才剛剛興起,皇家海軍內部仍然有部分人認為,傳統的火炮型防空驅逐艦在作戰效能方面,並不比當時的飛彈型防空驅逐艦來得差。比如當時英國皇家海軍最新型的QF Mk5型6英寸艦炮,單管最高射速達到了20發每分鐘,創下了當時同口徑艦炮的射速記錄。
為了避免激化矛盾,皇家海軍支持飛彈型防空驅逐艦的人士並未馬上提出建造大排水量的防空型驅逐艦,而是用為澳大利亞建造的「勇敢」級驅逐艦為藍本,改進而來的3000噸級的GW24設計方案。3000噸級的GW24設計方案當然不能夠很好地兼容下整套「海參」艦載區域防空飛彈系統,飛彈派人士也只是希望藉此表明自己的決心。
很快,隨著飛彈技術的快速革新,皇家海軍內部大部分人士都看到了飛彈的發展前景。於是,在1955年,皇家海軍方面終於以巡洋艦體的標準,為「海參」艦載區域防空飛彈設計出了6000噸級的GW54方案。而英國皇家海軍最終也在1956年年初,批准了首批4艘「郡」級防空驅逐艦的建造工作,「郡」級防空驅逐艦至此誕生。
考慮到「郡」級防空驅逐艦很可能需要在戰時前出至海外,執行海上交通線的保護任務。「郡」級防空驅逐艦使用了長艏樓設計,以擴大艦內設備和人員的容納效率。
在武備方面,因為「海參」艦載區域防空飛彈系統太過於龐大,因此整套「海參」系統都被部署到了艦艉位置。而在艦艏的A號甲板和B號甲板上,則各布置了一座雙聯裝114毫米艦炮。除了艦炮之外,該艦還裝備了8座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執行反艦任務。
反潛和近防火力方面則是該級艦的弱點,反潛武器只有一座「刺蝟炮」,僅能執行近距離的反潛任務。而在近防火力方面,也只有2座雙聯裝的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採用人工控制操作,面對噴氣式戰鬥機時基本上起不到什麼反制能力。
「郡」級防空驅逐艦作為英國皇家海軍在戰後對飛彈型防空驅逐艦的首次嘗試,確實開創了很多記錄。不過,由於戰後初期軍工技術發展迅速,雖然「郡」級防空驅逐艦的大體設計已經定了下來,不過,等到「郡」級防空驅逐艦正式開工時,仍然出現了些許的調整。
首先,使用全新的「海貓」近程防空飛彈取代了原本計劃安裝的兩座雙聯裝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其次,取消了艦身後部的「刺蝟炮」和8座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取而代之的是直升機庫和起降甲板,以容納艦載直升機的起降作業。
而第二批次的「郡」級防空驅逐艦在進入70年代時,則用法制四聯裝「飛魚」反艦飛彈發射裝置,取代了B號甲板上的雙聯裝114毫米艦炮,外觀上的差異更大。
總體評價——並未達到預期的「郡」級防空驅逐艦
在兩批次的「郡」級防空驅逐艦逐次建成之後,英國皇家海軍在名義上總算有了遠洋環境下的艦隊區域防空能力。然而,在實際的使用中,「郡」級防空驅逐艦並未達到英國皇家海軍對其的期待。
「郡」級防空驅逐艦參加的最著名戰鬥就是馬島海戰了,在開戰之初,英國皇家海軍打算將「郡」級防空驅逐艦前置在艦隊前方,好為整個遠徵艦隊提供最初的防空警戒任務。但是在開戰之後,面對阿根廷戰鬥機的超低空攻擊模式,「海參」系統卻出現了作戰效率低下的問題。
因為阿根廷飛行員大多採用超低空突防的方式進行攻擊,因此「海參」系統無法將海面雜波和阿根廷戰機的雷達回波區分開來。在整個馬島海戰中,「海參」系統並沒有使用配套的防空飛彈擊落阿根廷方面任何空中目標。
相反,在1982年6月12號,兩艘參戰的「郡」級驅逐艦中的「格拉摩根郡」號,還遭到了三枚阿根廷方面「飛魚」反艦飛彈的襲擊。由於有了此前「謝菲爾德」號的前車之鑑,「格拉摩根郡」號反應迅速,馬上用艦艉對敵,釋放誘餌彈的同時還用艦上的「海貓」艦空飛彈進行攔截。
雖然「海貓」艦空飛彈沒能攔截「飛魚」反艦飛彈,但是有兩枚「飛魚」反艦飛彈被誘餌裝置欺騙,最終只有一枚「飛魚」反艦飛彈命中了「格拉摩根郡」號,所幸損管及時,該艦並未戰沉。
總體上來說,「郡」級防空驅逐艦給英國皇家海軍所帶來的的實際意義遠小於其象徵意義。雖然「郡」級防空驅逐艦的實際作戰表現並不算上佳,但是該級防空驅逐艦的出現,為戰後英國皇家海軍其他型號防空艦的誕生鋪平了道路,為戰後的英國皇家海軍走出了一條可行的道路。